第821章 秘密談判

1916年的下半年,西線的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激戰正酣的時候,俄軍在東線發起了全面的進攻,一舉突破了東南戰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俄軍突破了奧匈帝國的防線,斃傷奧軍萬餘人,俘虜33萬餘人,沉重打擊了同盟國進攻的囂張氣焰。

德軍統帥部不得不從凡爾登前線緊急抽調11個德國師,投入到東南戰線救火,幫助奧匈盟友穩住戰線。

在這個時候

波爾多正在進行一場關係協約國未來命運的秘密談判,即大唐帝國加入協約國戰爭中的談判。

其實從大戰爆發開始,英法德的戰爭雙方都拼命的拉攏大唐帝國,試圖將其納入自身的陣營。

誰都知道,這是一股足以左右大戰結局的強大力量。

進入20世紀

大唐帝國越來越多的被歐洲人所認知,但影響力主要存在於經濟領域,政治及軍事領域影響力較小。

這是因為隔著浩瀚的大西洋,加人歐洲白人社會與美洲東方人社會文化,歷史,宗教及教育各領域的巨大鴻溝,使得普通歐洲民眾對北美的大唐帝國瞭解甚少。

普遍的印象就是東方人都是來自北美洲的暴發戶,南美洲的農場主和種植園主。

他們有錢有權,性格內斂難以接近,喜歡和東方人抱團聚居,在歐洲各大城市都有規模不小的華人社群。

歐洲上流社會對大唐帝國的實力瞭解的更深,但也僅此而已,因為東方文化的晦澀難懂,很有些盲人摸象的意味。

大唐帝國作為能夠與英法殖民大國並列的新興世界殖民強國,其軍事力量更多的應用在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和西南太平洋地區。

這裡距離歐洲極為遙遠,加上歐洲列強傳統的傲慢態度,稱呼大唐帝國往往會用“那些狡猾的東方商人”“有錢的闊佬”“粗俗的北美牛仔”這樣的字眼。

但不管怎麼樣

誰都無法忽視一個人口超過2億的世界第一大經濟強國,尤其在戰爭進行到日益艱難之際,渴求強力外援就成為了英法等列強的共識。

在英、法、德、奧匈等國,受到偏向性戰爭宣傳的影響,開戰之初,社會民眾中普遍都存在著強烈的盲目自信。

隨著戰爭進入第3個年頭,前線慘重的傷亡令所有人都沉默了,社會輿論從盲目自信的極端到極度悲觀的極端,這給參戰各國政府帶去了巨大壓力。

在凡爾登前線

在德軍戰壕,鐵絲網和重機槍的組合面前,法軍組織的反突擊往往造成數量驚人的傷亡,幾乎等於一面倒的屠殺。

這造成法軍基層部隊的恐懼情緒蔓延,差點兒便形成了基層暴亂,好不容易才彈壓下去。

坦克等新型兵器在戰壕戰中發揮也不出色,在凡爾登區域性反擊戰和索姆河戰役中,笨拙的英式和法式坦克遭遇迎頭痛擊。

先後投入戰爭中的720餘輛坦克,經歷幾輪戰僅剩下不足60餘輛,其他的不是被擊毀,就是拋錨丟棄,難以對整體戰場形勢產生影響。

為了撫慰士兵情緒,法軍和英軍不得不放棄多個大規模反擊計劃,僅僅在戰壕中固守。

兩軍相峙的局面徹底形成,這就是1916年歐洲戰爭的主色調。

戰爭雙方都不得不驅趕更多計程車兵進入戰壕,在炮火和對峙中迅速消耗掉,陷入不斷填入口和金錢的死迴圈。

同盟國集團和協約國集團投入的成本越來越高,沉沒成本也越來越高,誰都不敢放任戰線被突破,那樣的代價誰都付不起。

到了1916年底,形勢越來越明顯。

這場波及全世界的全面戰爭最重要的就是人口和金錢,只要有源源不斷的人口和金錢打下去拖死對手,才能贏得最終勝利。

而在這方面,大唐帝國無疑最具有潛力。

大唐帝國的總人口是俄、德、英三國之和,經濟總量是英德法三國之和還多,無論金錢還是人口都位居世界列強首位(注,不含民-國)。

戰爭進行到這個份上,其重要性越發的凸顯出來。

一直以來

大唐帝國政府與交戰各國高層秘密溝通不斷,桌子底下的交流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但表面上一直保持中立政策。

這一點很像羅馬尼亞,持相同態度的還有西班牙,葡萄牙等國,都在歐洲兩大軍事集團的夾縫中觀望。

歐洲的羅馬尼亞一直保持中立政策待價而沽,其目的就是要加入到戰爭勝利的一方,以確保本國利益,一直到戰爭形勢明朗為止。

在1916年8月,看到協約國集團佔據絕對的經濟和人口優勢,羅馬尼亞才正式宣佈加入協約國集團對德宣戰。

隨即羅馬尼亞軍隊就被入侵的德國軍隊打垮了,首都布加勒斯特等重要城市先後被佔領,迫使英法等國不得不抽調兵力去增援,這就是另外一說了。

但大唐帝國的體量和羅馬尼亞不同,要求得到的利益自然也就更廣泛,遍及世界各地。

全面戰爭進入到1916年

德國公海艦隊為了打破英國皇家海軍對北大西洋的封鎖,於5月31日冒險突擊英國皇家海軍封鎖艦隊,掀開了日德蘭海戰的序幕。

大艦重炮的對決在北大西洋狂濤怒浪中進行,德國公海艦隊雖然對英國皇家艦隊造成了沉重打擊,但其各個擊破的戰略構想也破滅了。

此戰過後,德國公海艦隊再也沒有敢於挑戰英國皇家海軍的海上霸權,直到戰爭結束。

可英國人的日子也不好過,德國人發起了“無限制潛艇戰”,瘋狂攻擊北大西洋航線上的任何貨船,每月擊沉的貨輪最高的月份達到130萬噸。

這使得巨量的貨物沉入冰冷的海底,以英法貨輪為主的船隊遭受重大打擊,進口物資價格高漲,而進口量急劇減少。

大唐帝國的出口商為了避免戰爭風險,基本上採取離岸結算的貿易方式。

所有的貨物離開北美口岸必須結清貨款,否則不得放行,也不交付。

而敢於執行北大西洋航線的大唐帝國貨輪,運輸要價簡直是天價,基本上兩個航次就夠買一艘新船。

這種種因素導致英法等國戰爭開支急劇上漲,是1916年底已經欠下了鉅額債務,協約國集團總計超過200億唐元。

老牌世界霸主英國在布林戰爭中已經走了下坡路,而第1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其垂暮的姿態已越來越明顯。

無限制潛艇戰讓英國的商船隊損失高達70%,不得不依賴大唐帝國的貨輪補充運力,為此支付高昂的代價。

大唐帝國所有的鋼鐵廠和造船廠都進入瘋狂的三班倒24小時不休息狀態,巨大的訂單壓在每一個船廠的身上,讓他們財源滾滾的同時痛並快樂著。

戰爭是英國作為老牌帝國主義的種種弱點開始顯露出來。英國的港口遭到德國潛艇的嚴密封鎖,造成對外依賴嚴重的英國工業原料短缺和出口貿易大幅萎縮。

英國工業在戰爭期間下降%,消費品生產下降%,這還是戰爭沒有波及英國本土的情況下。

嚴重的“商品饑荒”引發了猛烈的搶購風潮。每日從早到晚大街上如同長龍般的購物隊伍,成為倫敦和巴黎街頭的一大景觀,物價更是扶搖直上。

再看法國可就更慘了,工業總量只達到戰前的57%,農業生產急劇下降近一半,巨大的缺口完全需要進口來彌補。

而這些歐洲就業機會,九成以上全都轉移到大西洋的對岸北美各國,尤其是大唐帝國。

這促成了大唐帝國在戰爭期間的工業和農業經濟高速發展,在1915年國民經濟總量增長%的基礎上,1916年第1季度,第2季度和第3季度繼續保持兩位數的迅猛增長。

這一裡一外,差距就出來了。

到了1916年11月底

英國總計欠下了大唐帝國63億唐元的鉅額債務,法國總計欠下了大唐帝國億唐元債務,兩國合計欠下億唐元。

此外還有協約國集團的義大利,比利時,俄國(注,法國擔保),希臘,羅馬尼亞,以及同盟國集團德國,奧匈帝國,保加利亞等等,總計戰爭債務超過200億唐元。

在經濟上

英鎊和法郎已經失去了原有的統治性地位,迅速被唐元所取代,唐元因此成為了世界上幣值最堅挺的貨幣,在英鎊區和法郎區都最受歡迎。

這是因為英鎊的購買力比戰前降低2/3,法郎的購買力比戰前降低4/5,而唐元的購買力只降低一半。

沒有最爛,只有更爛。

瘋狂的印鈔票後果嚴重,沙俄金盧比的購買力連戰前的1/10都抵不上,還在飛速的貶值中。

這樣回過頭來看看,只有大唐帝國發行的唐元最值得信任,因此印在鈔票上的大唐歷代皇帝成為了最可愛的人。

法國現在已經成為躺在手術檯上的人,而英國也奄奄一息,德國人的情況比前兩者好不了多少,但最起碼還昂著高傲的頭顱。

種種的情況促成了在法國南部波爾多的正式接觸,英法等協約國集團高層極力拉攏大唐帝國代表,在很多利益上做出了實質性的退讓。

但由於涉及的面比較廣,而且比較敏感,一時半會兒很難達成真正的盟約。

大唐帝國政府代表一點都不著急,他們一方面聽著帝國本土的安排,另一方面就近接受聖皇太祖指導。

將談判地點安排在波爾多,也是為了方便秘密訪問的聖皇太祖陛下隨時垂詢。

在這樣的大政方針上,整個大唐帝國沒有誰比聖皇太祖更有一錘定音的決斷了。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美人,別走

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