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章 言論

歷經數年環球之旅,大唐帝國聖皇太祖陛下於1918年初乘船返回北美本土,悄然抵達帝都朝歌城。

由於聖皇陛下一直要求低調不張揚,所以此行秘而不宣,沒有驚動普通民眾和社會輿論。

但大唐帝國上層社會已然轟動,帝國皇帝唐業宗攜皇儲唐-李命肅殿下及數10位皇叔,大唐帝國政府內閣高官等帝國頂級權貴前往碼頭迎接。

以最高禮儀迎奉聖皇太祖陛下,並且一路護送至仙壽宮,這裡是為聖皇太祖陛下專門營建的輝煌宮殿,就位於皇宮不遠處。

等到真正安頓下來,皇帝唐業宗攜皇儲唐-李命肅殿下及眾多皇子皇孫前來請安,帝國政府內閣及重臣相繼進宮請安,忙碌了十餘日方才停歇下來。

此時,帝國報紙輿論方面方才透露聖皇太祖陛下御臨朝歌城,又引起民間經久不息的朝覲熱潮。

民間百姓無法接近仙壽宮,往往在皇家禁衛軍封鎖線外的八角涼亭上,面對仙壽宮方向焚香遙敬。

一時之間

八角涼亭周邊數里範圍內香火繚繞,朝覲熱潮久久不息,甚至驚動了皇家禁宛中的皇帝唐業宗。

唐業宗有感於帝國民眾發自內心的熱忱,下令在八角涼亭周邊修建七星祭壇,星羅棋佈的祭壇,涼亭,祭林和碑林等美麗的風景線,連綿共約七里多長。

久而久之

這裡成了帝都朝歌民眾休閒祭拜的好去處,各種建築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很快變得興盛起來。

三個多月一晃而過,時間悄然來到了1918年6月

歐洲戰火不斷,在大西洋另一端的北美本土卻是一片和平繁榮的發展景象,極難看到戰爭的鳳毛麟角。

只有在帝國各處的港口,才能看到大量遠征軍登上即將揚帆起航的海船,與送行的親人依依惜別的場景。

在帝國本土和海外省以及殖民地,共約34個港口陸續向歐洲傳送軍隊,範圍遍及大西洋沿岸的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還有呂宋群島及東印度群島,中東半島和紅海沿岸各港口。

到了6月中旬

大唐帝國在短短的7個多月內向歐洲輸送了130多萬軍隊,加上此前輸送的60萬軍隊,總兵員已經接近200萬。

這些源源不斷的軍隊絕大多數抵達西線法國戰場,部分滯留在英倫三島修整編練,極大的加強了西線戰場的軍事力量。

面對協約國軍事集團的新動向,以德國為主的同盟國軍事集團雖然在東線取得了勝利,徹底壓垮了沙俄帝國。

可是在大唐帝國海量的援兵面前,整個西線戰場依然處於絕對的劣勢,無論兵力,武器裝備還是軍隊士氣,全都牢牢的摁在下面。

在這期間

德軍在西線先後發起兩場大規模的會戰,重點考量唐國軍隊的成色,將重點突破的地區,放在唐國接手的索姆河地區。

第2次索姆河戰役共持續一個半月時間,第3次索姆河戰役持續21天,德軍都在突破一線陣地的情況下,被堅決的反擊了回來。

唐國軍隊在兩次戰役中傷亡萬餘人,其中陣亡萬人,餘皆傷者。

德軍的傷亡情況比唐國軍隊更嚴重,在兩次戰役中陣亡萬人,傷20餘萬。

透過兩次戰役的試探,德軍最高統帥部終於消停了下來。徹底放棄了以唐國軍隊固守陣地為突破口的可笑想法。

大唐帝國每個月向西線戰場輸送近20萬兵力,就是把德意志帝國全打光了,也拼不過這樣無窮無盡的海量兵力。

而且東方人相當狡猾,在一線陣地上填充了大量炮灰,而以華裔為主的精銳部隊大多駐防在二線陣地。

這樣的部署

讓二線陣地上避免了德軍炮火和槍彈的日夜襲擾,並且配屬了大量重炮,重機槍和裝甲兵力,對突破一線陣地的德軍實施致命的反擊。

在不計代價的炮火轟擊和裝甲兵力牽頭反擊下,收割德軍官兵生命的能力驚人,德軍大部分損失都是在反擊中被無情殲滅。

一來二去,德國人終於消停了。

大唐帝國這套防守反擊的打法幾乎無解,因為其本身就佔據絕對的兵力優勢,炮火和裝甲優勢,航空優勢,重兵囤積於二線和三線陣地。

放在一線陣地上的都是炮灰,絕大部分的傷亡也來自於這些炮灰部隊。

這些炮灰部隊中甚至有來自巴西的黑人,古巴的土生白人,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東印度群島土著還有中東的阿拉伯人,組成相當複雜。

用這樣的雜魚部隊和德軍精銳1:1的交換,大唐帝國全仗著火力欺負人,炮兵火力是德軍的7倍,裝甲兵是德軍的11倍,在索姆河正面對峙總兵力是德軍的倍。

德軍可沒有這麼多殖民地雜魚消耗,在戰爭中傷亡的每一個都是德意志帝國的青壯年子弟,當然不願意拼消耗了。

親手策劃法國戰役的德軍總司令保羅-馮-興登堡元帥對此氣憤至極的說道;

“狡猾的唐國人和英國佬一樣,總是用殖民地的劣等民族來換取德國士兵的寶貴生命,以此建立軍事上的優勢……”

“我們看到,唐國正在透過在戰爭中大量消耗炮灰,以此推進並更加鞏固其不正當的殖民統治,消滅國內的反對聲音。”

這位德軍統帥的言論滿含著挑撥的意味,誰知一經報道立刻引起軒然大波。

大唐帝國內的少數族裔群情激憤,引起的大大小小數十起騷亂。

憤怒的群眾聚眾衝擊,甚至焚燒德裔社群和教堂,10多間教堂被燒燬,17,000多間房屋被破壞,造成了170多人死亡,3822人被逮捕。

興登堡元帥這下可捅了馬蜂窩,沒有誰願意被稱之為“劣等民族”,上帝來了都不行。

此事經過協約國輿論的渲染,愈發激起前線少數族裔官兵的滔天怒火!

帝國軍方趁機給一批在戰爭中表現出色的少數族裔官兵立功受獎,給予皇家優秀服務勳章,激勵官兵在前線奮勇殺敵。

一波操作下來,反而極大的提振了軍心士氣。

而興登堡元帥被佔據國際主流的協約國集團媒體評擊為“可恥的帝國主義者”“狹隘種-族主義的守墓人。”“終將被掃進歷史垃圾堆的白人至上主義者”。

當塵埃落定,興登堡元帥驚得目瞪口呆。

不得不說

興登堡元帥是個純粹的軍人。他在軍事指揮上具有天才般的敏銳嗅覺,總能察覺到對手潛藏很深的意圖,可是在政治上太幼稚了。

面對敵人全方面的抹黑,他真的百口莫辯。

1918年上半年,在唐國遠征軍的幫助下,英法在西線戰場抵擋住了德軍的進攻,並開始進入戰略反攻的籌備階段。

德國興登堡元帥是對大唐帝國全面崛起研究比較深刻的德國高層,從內心贊同大唐開國皇帝李察的馭民政策,並引之為座右銘。

他錯就錯在說了不該說的話,雖然這是事實,但你怎麼能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大唐帝國立國72年,一直以來奉行森嚴的封建等級政策,以國王,皇族和一眾大小貴族為上層,以資本家,富商,大大小小的莊園主,牧場主和種植園主為廣大的社會中層階級,新移民和少數族裔為社會下層。

該國一直以來實行的強制融合政策,將國民分為唐人和其他兩種型別。

所謂的“其他”,就是包括德裔,愛爾蘭裔,法裔,墨西哥裔及西班牙白人後裔,還有印第安,阿拉伯和東印度群島土著人口在內的所有少數族裔。

一直以來

大唐帝國在對外人口統計方面實行模糊政策,“其它”類別中並不清楚的標示各民族具體人口,只是籠統的以“其他”備註。

超過半個世紀風風雨雨下來,北美洲印第安人和墨西哥後裔基本上徹底泯滅於眾,南美洲各藩國亦寥寥無幾。

剩下最多的就是新近兼併的巴西總督府治下,以及哥倫比亞和古巴的少數王國,其他的幾乎被華裔人口大一統。

這種情況在東印度群島亦在複製,程序最快的是呂宋群島,蘇門答臘島,加里曼丹島等地區,天堂島則早已完全的漢化。

進展稍慢的是人口較多的爪哇島,新進納入統治的阿拉伯半島六省,但上述地區已經廣泛的普及國語化,民族融合過程在進一步加速。

而現今爆發的第1次世界大戰,更是成為加速這一歷史民族融合程序的契機。

大唐帝國向歐洲派遣的300萬軍隊,來自阿拉伯半島和東印度群島少數族裔,就將佔據近百萬強制徵召名額。

剩下的200萬兵力員額中,各種族裔的白人要佔據一半,華裔充其量不過徵募百餘萬人規模。

華裔官兵絕大多數在後勤,炮兵,騎兵,裝甲兵等技術兵種,各級指揮官基本上都是華裔,牢牢掌控著軍隊。

在大唐帝國美洲本土,徵召的華裔官兵都採取自願的原則,以歐洲的土地,女人,皇家軍隊功勳為誘餌,鼓勵過剩人口參加軍隊。

這些少數族裔則不同,完全是強制徵募,在軍隊中不但待遇低而且都是最危險的一線陣地作戰,由督戰隊嚴加管束。

迄今為止,大唐帝國在歐洲戰爭中傷亡30餘萬,由少數族裔組成的炮灰部隊佔據了其中的八成半還多,表現很明顯了。

大唐帝國遠征軍上層決策就可以看出,對處於危險中的華裔精英部隊不惜代價的營救,炮灰部隊則基本放任。

這也造成了開戰迄今,德軍從未整建制地消滅過一個整編團以上的華裔部隊。

這對動輒投入超過百萬兵力的西線戰場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這是因為大唐帝國遠征軍在一線戰場上,投入最大的華裔部隊單位就是皇家陸軍憲兵營和裝甲連,或者是野戰炮營,以負責管控數量更多的炮灰部隊為主。

這種情況極不公平,但在協約國軍隊中習以為常。

因為大英帝國的英印師,澳新軍團,加拿大和南非等地的殖民軍隊,同樣不能夠享受與英國本土軍隊同等的待遇。

法軍中也有類似阿爾及利亞和非裔軍團的炮灰,不平等待遇到處都有,也不多唐國軍隊一個。

德奧軍隊倒是想用殖民地軍隊擋在前面,可惜只能想想而已,這種好事還遠輪不到他們。

至於挑撥離間更是想多了,只要看看缺衣少穿的同盟國軍隊,後勤供應格外優越的大唐帝國遠征軍官兵就油然升起一份自豪感。

比起別人來確實不行,但比你們德國佬可要強多了。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假天子:陛下駕崩,娘娘讓我幫個忙

橙子味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