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

時間來到20世紀初,大唐帝國的勢力遍及整個美洲及西南太平洋地區,帝國疆域總面積廣達2809萬平方公里,含阿拉伯半島殖民地和東非馬拉維及莫三比克殖民地。

實際上

其影響力遠不止於此,北方的加拿大疆域面積861萬平方公里(注,減去育空地區,哥倫比亞大不列顛省和大溫哥華地區),人口僅有不足千萬(注,原來歷史時期900餘萬),僅為大唐帝國總人口的1/22。

第1次世界大戰爆發後

加拿大在宗祖國英國的要求下,組建了近40萬人的加拿大兵團赴歐作戰,迄今為止傷亡高達26萬餘人。

妥妥的戰場上的炮灰,全都填入法國前線殘酷的血肉磨坊中去了。

這些加拿大兵團以白人後裔為主,這導致加拿大華裔佔據社會人口的主流,總人口約4成左右。

這一比例,高於法裔和英裔白人後裔。

很多加拿大偏遠行省和地區的政府上層被華裔掌控,華裔勢力已經滲透到白人集中的五大湖北岸地區,這包括安大略省魁北克省和賽伯塔省,在政界和軍警高層都擁有重要影響力。

戰爭導致加拿大嚴重的男女比例失調,移民當地的華人男性大量迎娶白人女子,正在將華夏血脈基因深深的注入這個北美國家。

大唐帝國透過慈善教育和其他方式,正在加拿大廣泛的建造廟宇和道觀,推廣,普及型國文教育,建立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的全國文教育體系。

與之相比較

法裔在整個加拿大人口占據26%的比例,主要集中在魁北克省,在當地政壇的影響力與華裔相差彷彿。

英裔在加拿大社會中佔據%的比例,影響力主要在安大略省,呈現不可避免的衰落之勢。

受到世界大戰的嚴重波及,英法兩國本土人口都呈現嚴重的男女比例失調問題,迫切需要外來輸入大量的青壯年人口。

在現在到今後的20年內,都沒有能力向海外殖民地輸出大量移民,因為其本土的勞動力都嚴重缺乏。

而大唐帝國不同,由於沒有遭受戰爭的嚴重摧殘,而且一夫多妻制的華裔家庭人口繁衍速度更快,更多,更易於被北美各白人族裔女性接受,所以備受青睞。

這種情況不但在加拿大很普遍,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在南非,在英國或者法國都是普遍現象。

民國政府向戰爭中的法國輸入了三十多萬華裔勞工,這些華裔勞工普遍在當地與法國女人組成家庭,其婚姻和財產合法權益得到尊重。

在原本的歷史中

大陸輸法華裔勞工約17萬餘人,如今數量多了一倍,更易於得到歐洲各國平等的承認。

因為如今在歐洲,來自北美的大唐帝國遠征軍數量高達220餘萬(注,截至7月初),正在為抗擊德奧聯軍而在前線作戰,普遍受到歐洲各國的尊重。

話回正題

在不知不覺的潛移默化中,加拿大已經變得對大唐帝國龐大的市場更加依賴,這是一個長遠趨勢。

其社會不可避免的華裔化,親唐派政客勢力話語權更強,在民眾選舉中更具有優勢,國語正成為加拿大第一大語言。

在整個美洲地區,不懂英語問題不大,若是不懂國語那真是寸步難行。

如今在加拿大政府的對外政策中,對大唐帝國唯唯諾諾已經是常態,甚至有時候會駁斥宗主國英國的部分隔離政策,因為這不符合加拿大整體的利益。

這在以前難以想象,然而它真實的發生了。

所以在考慮大唐帝國視力範疇時,不應該忽略北美的加拿大這一重要角色。

同樣的情況出現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還有持續引進華裔勞工的南非,這令大唐帝國的話語權極大的增強。

很顯然

李察一直堅持的對內奉行統一的國文教育政策,對外加強殖民擴張及推廣漢唐文化影響力,取得了累累碩果。

超過半個世紀的堅持不懈努力,如今漢唐文化圈的影響力正在世界範圍內開花結果,這也是他最願意見到的局面。

東非坦尚尼亞原德屬殖民地

進入1918年10月

德國將領保羅·馮·萊託·福貝克率領著德軍殘餘部隊,躲藏在一處山谷密林中,面臨著彈盡糧絕的困境。

他如今手下的這支德軍部隊只有2722人,而且還有860餘個是傷病號,剩下的是6300餘人的黑人部隊,正在被30多萬多國聯軍圍剿。

作為一名傑出的德國將領,保羅將軍最多時期,手下也僅有萬德軍部隊,並且無法得到遙遠的歐洲本土資源。

憑藉著這一點兵力,保羅將軍率領著德軍部隊和黑人土著軍與多國聯軍周旋了5年之久,幾乎無一敗仗。

而他所率領的這支殘軍,絕大部分的估計都是從戰鬥繳獲中獲得,保羅將軍因此被英國人稱之為“非洲獅子”,隱含尊敬的意味。

苦戰至今

保羅將軍已經被20多萬大軍重重包圍在這片非洲茂密雨林河谷地區,並且一步步的擠壓逼迫,瀕臨絕境。

他抬頭看著天空中飛過去的雙翼飛機,面容中露出一絲苦澀。

自從大唐帝國正式加入協約國軍事集團後,其強悍的騎兵部隊從南方的馬拉維和莫三比克幾路出擊,再加上頻繁飛臨頭頂的雙翼飛機,幾乎讓德軍部隊藏無可藏。

半年多下來

保羅將軍不得已與聯軍部隊硬碰硬的打了幾仗,手下的兵力劇減了7成之多,被逼的不停逃竄。

而這些大唐帝國騎兵宛如附骨之蛆一般,深入到密林地區緊追不放。

相比較英國,法國,比利時等軍方僵硬呆板的戰術,這些來自莫三比克的大唐騎兵就機動靈活的多,對德軍部隊造成了極大威脅。

他們時而散成騎兵小隊,無孔不入的滲透進來。

時而匯聚成幾百上千人的大隊騎兵,對一路逃亡的德軍部隊緊緊追殲,保羅將軍安排很多支斷後的小股兵力,就是這樣悲慘的全軍覆沒。

想到這裡,就讓他恨得牙癢癢。

這些大唐帝國騎兵配備精良,騎兵小隊中至少擁有一支兩挺重機槍,騎兵中隊中至少擁有一個野戰騎炮排。

這些輕便的野戰炮可以分解馱在馬上,根據口徑的不同,每個排擁有4~6門野戰炮,具有相當強的攻擊能力。

從馬匹上解下來組裝,10多分鐘後就能投入戰鬥,非常的輕便快捷,德軍部隊往往在這些重火力下吃了很多苦頭。

在東非的德軍部隊一般只有步槍和手榴彈,火炮僅有7門,重機槍則是一挺都沒有,只有依靠機動靈活的游擊戰術躲避敵人。

正在這時候

天空中盤旋的雙翼飛機丟下了幾顆鐵炸彈,炸彈爆炸後的響聲傳出去很遠。

雖然沒有炸到人,但保羅將軍不得不嘆了口氣,吩咐手下的德軍部隊準備繼續轉移,因為大致的目標暴露了。

這些雙翼飛機能夠攜帶6枚鐵炸彈,每一枚鐵炸彈重5磅,若是落在頭上可不是玩兒的。

最關鍵的是

這些鐵炸彈用於在叢林中標示目標很有用處,爆炸後會冒出濃濃的黃色煙霧,持續好幾分鐘。

估摸著用不了多久,那些唐國騎兵就要摸上來了。

非洲坦尚尼亞的山谷雨林地區與南美洲的亞馬遜雨林完全不同,其主要依賴著河谷兩岸湍急的河水與較多降雨,底層灌木叢沒有那麼茂密。

而森林也不是一望無際的連成一大片,而是像班賴禿子一簇一簇,樹木與樹木之間有很大的間距,可以讓騎兵輕鬆透過。

沒多大一會兒工夫

遠處就傳來清脆的槍聲和沉悶的野戰炮轟擊的聲音,保羅將軍一聽就知道是大唐帝國陰魂不斷的騎兵又追上來了。

這些騎兵後方有越野能力很強卡車補給,雖然人數不多,但是持續作戰能力很強,火力也特別旺盛。

德軍部隊每次被咬到屁股,都要經歷一番苦戰才能擺脫。

說不得,這次又要留下一支殿後的部隊,掩護德國殘軍的主力轉移,否則誰都別想逃脫。

每次被盯上都要脫一層皮,這樣的日子還能堅持多久?

保羅將軍堅毅的面孔浮現出深深的憂慮,他一面熟練的傳達口令,一邊迅速起身走向馬匹,準備跟隨主力轉移。

東非地區原本沒有馬匹,但是在大唐帝國全面侵佔葡萄牙人在莫三比克的殖民地後,從北非和阿拉伯地區運來了很多良馬騾子繁衍,也曾部分出口到德屬坦尚尼亞。

莫三比克境內擁有水量驚人的贊比西河及其十幾條支流,還擁有大片大片的森林和草場以及西北方向的高原地帶。

這些地區很適宜馬匹生長,甚至在野外都出現了數量不等的野馬群,有的多達數百匹。

這都是在戰爭和衝突中散落的馬匹遺留在野外,逐漸繁衍壯大成野馬群。

依託著水量充足的贊比西河流域,整個莫三比克地區是非洲的第二大綠肺,森林覆蓋率相當高,河流中上游是盛產黃金和象牙的地區。

非洲最大的綠肺在剛果河流域,面積廣達230多萬平方公里,如今是比利時的殖民地,處於比利時王國的殘酷殖民統治中。

經過二十幾年建設

唐屬東非總督府治下的馬拉維和莫三比克地區,已經成為中南部非洲最大的農牧產品產地,人口也發展到140餘萬規模。

那裡建成了發達的鐵路和公路網,擁有大片大片的良田與牧場,還有熱帶果樹種植園,尤其盛產腰果,無花果,杏仁和各種乾果,成為一處富饒的雨米之鄉。

該地區的黑人已不足20萬,絕大多數集中在各種礦場和道路工地上,在普通的村鎮田野極難見到。

一經發現,立即予以捕獲,死活不論將能夠得到殖民地政府的獎勵。

所以莫三比克及馬拉維地區也是周邊黑人部落的禁區,相關接壤的西北部高原和北部邊境,常年有當地武裝民兵巡邏。

對於那些敢於進入上述地區的黑人青壯年,一般來說是捕獲之後交由勞動隊,統一安排進入苦役營中,負責建設公路橋樑和水壩以及鐵路等艱鉅的工程。

在唐屬東非殖民地中,實行嚴厲的人口移動管控。

即便是擁有合法身份的華裔移民,也不得隨意遷徙,必須要有聚居村鎮的證明方可,更不要談沒有正式身份的黑人。

見一個抓一個,準沒錯。

雖然作為戰場上的對手,保羅將軍對大唐騎兵深惡痛絕,有機會絕對會狠下辣手。

但他是一位有原則底線的德國軍人,絕不會將這樣的態度遷怒於普通華裔移民。

相反,保羅將軍本人對大唐帝國東非總督府上層充滿了敬佩之情,非常認同他們一直以來堅持的殖民政策,幾乎是殖民政策的標杆。

若是戰後有機會

他非常想和這些極具才幹的殖民官員面對面的交流一番,並將所見所聞歸納成文,寫出一本頗有深度的殖民政策文章來。

在他看來

現在的德意志帝國上層都是一群蠢貨,與其耗費巨資在遠東地區打造德國殖民地的橋頭堡,不如汲取大唐帝國的殖民政策優點,沉下心來好好發展德屬坦尚尼亞殖民地。

這裡面積廣大,氣候溫和,非常適宜於農牧業發展。

修建一條公路,就可以發展一條縱深上千公里的種植園區或者牧區。

沿著河流和新建鐵路,就可以發展足的容納數10萬德國移民的廣闊腹地,僅僅需要兩三年便可以成型。

屆時依託著坦尚尼亞數10萬德裔移民和少量精銳德軍部隊,保羅將軍非常有信心,能夠與敵人數10萬大軍周旋到底。

最起碼,不可能比南非的布林人做的更差。

可現實中德國高層做了什麼?

他們將模範殖民地選在了遙遠的遠東地區的膠東半島,耗費上億德國金馬克,不惜代價的修建城市水渠和岸防炮臺,結果全替了大唐與扶桑人做嫁衣裳。

扶桑人耗費巨大代價攻克德國遠東堡壘以後,大唐帝國施加了強大的壓力,迫令其由大唐帝國接手,只給予了附近駐軍和軍艦駐泊的便利。

大唐帝國偶露猙容,作為藩屬的扶桑國就不得不臣服。

這無關對錯,只是實力使然。

大唐帝國強盛的實力足以讓扶桑人絕望,尤其是駐紮在呂宋王國的強大艦隊,其實力是扶桑聯合艦隊的三倍半,再加上北海分艦隊和馬六甲分艦隊,分分鐘碾壓日軍聯合艦隊。

在這種情況下

選擇退讓是明智的決策,大唐帝國透過威懾就拿到了最大蛋糕,不戰而屈人之兵。

這可是兵法上的最高成就,足以永載史冊。

德國上層若是把這些資源都投入坦尚尼亞,又何至於此?

這是保羅將軍對大唐帝國最為推崇的地方,他認為;

由尊貴的大唐皇室血脈和帝國最精英的部分組成的決策層,擁有令人驚異的戰略眼光,能夠選擇最符合國家利益的決策。

這一點,無疑是德意志帝國最高層嚴重缺失的地方。

自從俾斯曼前首相去世以後,德意志帝國已經很久沒有誕生一位偉大的地緣戰略政治家,這無疑是整個民族的悲哀。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招募歷史人物,我制霸了萬族戰爭

老賊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