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泉山是譙嶺的第一個橋頭堡。

山勢不算陡峭,約有百丈高,因為山中有清泉流淌而得名。

三國時期的蜀國最擅長山林作戰,劉備還有一支特種軍隊,叫無當飛軍,能夠翻山越嶺,如履平地。

但那是因為蜀地特殊地理環境造就,實際上出身於幽州的劉備擅長馬術,並不擅長爬山。

青州大多是平原,山脈總共就只有泰山山脈和祁蒙山嶗山等,不像蜀中幾乎置身於山嶺之中,所以除了棲息在山脈附近的樵夫,普通人也不擅長山林作戰。

因此進山剿賊,對於劉備軍的考驗其實非常大。別看黃巾軍在平原上是烏合之眾,但進了山裡就不一樣,黃巾佔了地利,勝負就持平。

再加上黃巾兵與官軍人數相當,真打起來,搞不好官軍還要吃虧,所以即便是陳暮,也得小心翼翼地做出部署。

根據偵查,流泉山沒有懸崖,如果把山上的草木清理掉,露出原型就是一個小山坡。

賊軍在山頂鑄造了環形工事,就是在小山包上方砍伐樹木,結了個營寨,寨子里約有千餘守軍。如果官軍正面仰攻,雖然肯定能強行打下來,但傷亡可能不小。

考慮到就是一個小山寨,沒必要用人命去填,陳暮用聲東擊西之計。先安排人馬佯裝不理會流泉山的賊寇,等他們埋伏的時候,再趁機攻打。

徐和之所以在外圍山嶺裡安排人手,除了起警戒作用以外,最重要的就是騷擾官軍。兩側山嶺伏擊,隨時可以埋伏山林侵擾。

按道理來說,一個普通黃巾將軍應該沒那麼聰明的手段。畢竟古人學識有限,不可能會想到那麼多厲害的戰術。

但偏偏徐和原本是山裡樵夫,兼職獵人,有一定山林作戰的經驗。

如此一來,對於官軍來說是個很大的麻煩。

陳暮則將計就計,我不強攻,佯裝無視用於警戒的堡壘,此時流泉山的賊寇都被吸引在另外一側山道,趁著賊寇注意力被大部隊吸引,派小股精銳部隊奇襲。

如果進入大山的話,應該就會發現,道路一般是在兩山之間。如果兩山之間和山裡河流佔據,則道路應該在河岸上。

古人就算再傻,翻山越嶺的時候,也不會真的在深山老林裡開一條道路。

自然是哪裡地勢低,走起來不費勁,就走哪裡。除非是實在找不到路的情況下,才只能往上山爬。

所以官軍不進流泉山,而是從側面山道里進去,自然會讓流泉山上的賊寇引起警惕。

不至於埋伏,畢竟流泉山裡也就那麼千餘人,但他們可以從小道翻山越嶺,去臥牛山報信。

如果有需要的話,還可以偷襲官軍後方,確實是個山林作戰的好方法。

只是任何方法都有破解之策,流泉山的人數起不到什麼決定性作用,陳暮這個策略甚至是在考慮無視所有山頭直取臥牛山時,順便想出來的引蛇出洞之計。

林間雜草叢生,雖然已經深秋,草木枯黃之際,但林木依舊茂密,視野並不是很好。

一列列的官軍於流泉山右側山道里緩緩進入,山道有無數障礙物,黃巾砍伐樹木,堆砌石頭以做阻攔。

流泉山上方陡坡處,黃巾賊藏於草木之間,俯瞰著下方正在清理障礙物的官軍。

“官軍這是打算繞過我們,直接進山。”

“我們要不要放箭?”

“別輕舉妄動,我們的任務是警戒,騷擾即可。”

“那去給將軍報信吧。”

“嗯,多做一些陷阱,不要讓他們太舒服。”

賊軍的主要注意力都放在了西側山嶺裡,他們的營寨現在只有數百人留守,忽略了東側。

徐和留下來的部隊,大多是有過樵夫獵人經驗計程車兵,山林作戰能力十分厲害。

但有作戰經驗不代表他們就聰明地算到了官軍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此時流泉山東側,臧霸率領著一百精銳,悄無聲息地上山。

作為在泰山上摸盤滾打數年的積年老賊,臧霸的山林作戰經驗同樣豐富,一路上小心翼翼地避開所有獵人陷阱,悄悄地摸到了東側營寨。

“上!”

臧霸低聲下達命令。

立即就有士兵甩出鉤索,扔到了營寨上。

營寨裡的賊軍防守空虛,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官軍突襲,等發現的時候,源源不斷的官軍已經跳入了營寨裡。

畢竟只是木板製作的牆壁,高不過丈,不到3米高,很容易被攀爬而過。

臧霸第一個跳下去,身先士卒,勇猛地帶領士兵殺進去。

先是砍翻數人,清理出一片空地。

然後殺向寨門口,開啟寨門。

在臧霸的帶領下,他們僅僅數十人,就抵擋住了數百人的進攻。

等寨門開啟後,埋伏於寨外的大批官軍趁勢殺入。

沒有了營寨防禦,大勢已去,流泉山的賊軍很快被攻破,官軍也順利地奔赴第二道關卡。

有點像是闖關遊戲一樣,但不得不承認,這群樵夫獵人確實很難纏,山道上到處都有陷阱和障礙物,很多地方甚至已經被毀壞地無法行走,只能重新開闢道路。

如此走走停停,等到天黑的時候,大軍也才攻克三座有黃巾營寨的山嶺。夜晚官軍在崇山峻嶺裡安營紮寨,一萬前鋒軍,連營達數里。

如果徐和讀過《三國志》的話,這個時候一定會想到陸遜的火燒連營,因為現在的官軍與後來的劉備軍是一樣的情況。

可惜徐和的智力沒法跟90以上的陸遜比,白白錯過一個擊敗官軍的機會。

幾日下來,官軍勢如破竹,將沿途山嶺營寨全部拔除。

到九月初的時候,官軍已經抵達臥牛山下。

就看到臥牛山已經不是一座小山,高達四五百丈,海拔接近千米,佔地數平方公里面積。四面有陡峭懸崖,白色的花崗岩層與石英岩層果露在外,樹林茂密,林葉遮天蔽日,隱約能看到山口處建造得比樹木還要高的瞭望臺。

“刺史,前面就是臥牛山,據俘虜說,山下有大片空地,正好可以安營紮寨。只是徐和在山口布下重兵,修建了大量防禦工事,我們無法強攻。”

當陳暮與劉備的中軍跟隨著前軍的腳步到達臥牛山下時,前鋒軍的臧霸前來迎接。

山路崎嶇,無法騎馬,好在劉備武將出身,體力強悍,並沒有感覺疲憊。

而陳暮經過多日修習五禽戲,體魄也漸漸日益強壯,雖然暫時還打不過華佗,但這點山路他還不放在眼裡。

“放我下來。”

陳暮對轎伕如此說道。

轎伕將竹轎放下。

從竹椅上起來,陳暮仰望臥牛山,點點頭:“確實巍峨險要。”

要想強攻這樣的山嶺,難度可大得多。

普通的山像是三角形,有坡可以爬上去,山頂不大,可以防守的力量很小。

別看後世火器戰爭中,經常是一個連一個排數十上百人佔據著一個山頭,就可以壓制數千敵人的進攻。

可那畢竟的熱武器,而冷兵器時期,只要舉著盾牌仰攻,人數多的那一方自然佔便宜,哪怕用弓箭射,也射不死幾個人,根本不可能靠少數人防禦。

更何況眼前的臥牛山也比普通山更陡峭,有點像是個圓柱體,四面是垂直的懸崖,入山通道只有一條,而且垂直幅度極大,山道一次只能容納數人並肩而行,強行上山,那就是添油戰術,給敵人送人頭。

一旁走路過來的劉備舉目眺望道:“這山怕是隻能飛渡過去。”

臧霸笑道:“也不盡然,這兩日我已經觀察了許久,發現有些地方的懸崖並不高,只有二三丈,若用鉤索盪到山上的樹幹,只消上去一人,則可以掛上數條繩索,再上去人,便又能捆綁無數繩索下來,如此就能有士兵上去,趁機偷襲。”

“嗯,這是個好辦法,可以做備用計劃。”

陳暮點點頭。

不要以為七八平方公里面積很小,實際上漢朝一個縣城的面積,差不多也就一兩平方公里。

而後世的城市化當中,一個縣城的城區面積一般也就在10-20平方公里之間,換算成土地,就是一萬五千畝。對比一下就知道,這真的是一個很大的區域。

所以大有大的壞處,哪怕徐和有二十萬人馬,也不可能將全部人馬分佈在各處懸崖邊上防禦,總會有漏洞出來。

不過陳暮覺得這個計劃大機率用不上,因為他有更好的主意。

這次進山並沒有帶全部人馬,官軍分出兩萬人駐守昌國與般陽二縣,留下了管亥與典韋。

關羽統帥前軍,劉備陳暮在中軍,張飛在後軍。

等張飛抵達後,三軍集齊,浩浩蕩蕩地開始在山下建造營寨。

九月深秋,萬物枯黃,山裡冷風襲來。

徐和在山腰的隘口處,隔了約兩百多丈,站在瞭望臺上俯瞰著山下的官軍。

漢朝一丈是米,兩百丈接近500米,這個距離看人幾乎只能看到模糊的影子,官軍如同一群螞蟻一般在山下砍伐樹木,安營紮寨。

左右對徐和說道:“將軍,要不要趁他們安營之際,派出人馬襲擊?”

徐和想了想,搖搖頭道:“算了,官軍進不來,我們也不太好出去。不要在山下和他們打,守住關口就行。”

“唯。”

手下領命。

徐和回了營寨,由於地方大,他就沒有把營寨按在一個地方,前山營寨有四五萬人,都是主力軍。

老弱婦孺則在山中與後山,那裡有數處水源地,可以開泉取水。

畢竟要想作為防守關口,首先得解決喝水與吃飯問題,如果臥牛山裡沒有山泉的話,徐和再傻也不可能把人放在這裡。

徐和路過前營,抵達了中營,這裡是他家人住的地方。

“首領。”

“徐叔叔。”

“阿和。”

沿途百姓每一個路過的人都向他行禮,年輕人叫他叔叔,老人叫他小名,戴著帽子就把帽子摘下,正在幹活就把手中的活停止,表達對他的尊重。

出身於底層的徐和與司馬俱的殘暴不一樣,由於是當地人,又善待百姓,得到了昌國般陽二縣百姓擁戴,威望很高。

所以哪怕官軍圍剿,他們面臨著躲入山裡的窘境,還是有大量的百姓願意跟隨他。

百姓是淳樸的,他們只知道以前被官府和豪強剝削,沒有自己的土地,經常衣不裹體食不果腹,飢一頓飽一頓,是徐和幫助他們殺死了豪強,給予了他們田地。

或許在有些人眼裡這並不算恩情,甚至在另外一些人眼裡,這只是綁架百姓的手段。但不管怎麼樣,至少現在的徐和,在百姓眼裡是英雄。

這就足夠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時空協奏曲

馬公灘鹹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