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陳暮又去見了劉備手下幫他治理地方的幾位名士。

如樂安人周世,北海人熊敬等等,都是在歷史上沒有被寫入史書的人,智力估計不會超過50,頂多是一縣縣令之才,見個面就行。

主要還是沮授和簡雍,等與眾人打了個照面之後,劉關張帶著那群名士出去處理今天的政務去了,陳暮就把沮授簡雍留下來,三個人開了一個謀士小班子會議。

值得一提的是,荀攸現在也在濟南。原本在劉備帳下做小吏,因為才能出眾,被劉備向朝廷舉薦為縣令,目前在東朝陽縣,將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條。

今天荀攸也來了,但陳暮卻沒有留下他,只留了沮授和簡雍。原因很簡單,荀攸背景複雜,身後有黨人的影子,遠遠還談不上自己人。

而沮授因為之前就與劉關張陳交好,目前也是全心全意在劉備帳下做事,所以是可以信任的心腹,當然能參加高階會議。

這次會議也是劉備帳下的謀士第一次會議,如今謀士的規模還小,但小有小的好處,那就是意見容易統一。

“公與兄,憲和兄。”

陳暮跪坐在桌案後,毫不客氣地佔據了主位。

沮授簡雍分列兩邊,沮授正經許多,簡雍仗著和陳暮相熟,躺在席子上,毫無風度。

“子歸,你此次來青州,有何打算?”

沮授問了跟劉備一樣的問題。

面對沮授,陳暮的回答也不一樣,說道:“三件事,第一,建立一個情報機構。第二,開謀士掃盲班。第三,開一個書院。”

沮授迷茫道:“我......聽不懂。”

情報機構是什麼,謀士掃盲班又是什麼?書院的話倒是明白,是像太學一樣的教育機構嗎?

“情報機構者,邦汋之道也。行賄賂、刺殺、伺察、暗間之事。”

陳暮解釋了一句,邦汋一詞出自《周禮·秋官·士師》,從春秋戰國時代開始,刺探敵方軍情之類的間諜就已經存在,只是一直不受統治者重視,沒有系統性大規模訓練。

這種情況要持續到唐朝武則天時代才會出現,後來宋朝的皇城司,明代的錦衣衛東廠西廠,清朝的粘杆處,都是用來做維護統治者權力的工具。

情報的重要性現代人應該都很清楚,陳暮要創立這樣一個情報機構,在心中其實早就有腹稿,為的是刺探一些有用的情報。

畢竟不可能一輩子拿史書當飯吃,歷史已經因為他而改變,未來會發生什麼,誰也料想不到。

聽了他的解釋,簡雍和沮授互相對視一眼,都能看出對方眼裡的茫然。

邦汋之道他們也懂,但系統訓練專業人員,鬼知道怎麼弄。

陳暮笑了笑:“為你們介紹一個人。”

說著拍了拍手掌。

廳堂後面,一個四十歲上下的中年男子走了出來。

男子緩緩來到廳中,拱手道:“在下侯栩,字伯杼,見過二位。”

侯栩已經對張讓構不成威脅,張讓也就不再關注他。

洛陽監獄關的雖是重犯,一般來說,哪怕大赦天下也不會赦免造反的反賊。

但一來侯栩已經變成了無關痛癢的小人物,沒人會記得他是誰。

二來上行下效,加上王鈞幫忙,花了些錢就把人贖出來。

這是陳暮早就定下的一步棋,現在終於發揮了用處。

沮授和簡雍站起來回禮。

等侯栩坐下後,陳暮才說道:“從今日開始,侯栩先生就是我的青州別駕,而暗地裡,則是軍情司麾下間曹史,我為軍情司司命,公與為主記室史,憲和為參謀曹掾。”

沮授和簡雍面面相覷,就這麼莫名其妙設立一個官方機構了?

各地官員部門都有制式規定,私設機構是違法行為,哪怕陳暮是青州刺史,劉備是濟南太守,也不能這麼無法無天吧。

沮授遲疑道:“這......算不算私設機構?”

陳暮點點頭:“算,不過你們要知道,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軍情司的作用就是打探各地情報,傳遞過來讓我們做內部參考,如各地豪強有沒有欺壓百姓,官員有沒有貪汙成風,民心有沒有得到治理,這是維護地方穩定的秘密機構,所以你們不要對此有什麼牴觸情緒。”

“好吧。”

沮授不說話了,算是預設了這個機構的設立。

簡雍自然也不會說什麼。

他是劉備的親信,一切都會為了劉備考慮,才不會去想私設機構會不會違法的問題。

陳暮也當然不會跟他們說東漢朝廷已經維持不了多久,沮授聰明是聰明,也是智商有90以上的精英人物。

但再聰明的人,也不可能看出十年後二十年後是什麼局勢。

隨著陳暮獻策,收取了荊揚益三州田稅,如今的天下還算穩定,就算是諸葛亮一夜長大,怕也以為漢朝統治還能繼續穩固下去吧。

“伯杼先生。”

陳暮又轉向侯栩道:“我昨夜已經與大哥商談過,你留在濟南,要人要錢大哥都會支援你,你先把濟南的軍情司的班底拉起來,交給你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幫我找出去年刺殺我大哥的幕後黑手。”

侯栩點點頭:“明白。”

“除此之外,我們還得討論一下如何治理濟南。”

陳暮開始做詳細規劃細節。

跟劉備他們交談,沒必要說這麼深層次,因為說這些他們也不懂,只要告訴他們大概方向就行。

具體細節,就要交給下面人來做。

畢竟如果什麼事情都要讓領導做的話,那還要下面的人做什麼?

陳暮規劃的第一步,當然是在濟南開展地暖經濟。

先從富人們手裡收割一批錢財,再帶動其它產業。比如鐵礦產業、人工產業、糧食產業等等。

第二步就是發展水利建設,趁著冬季農閒時,徵全郡百姓開始服徭役。

反正在家閒著也是閒著,還不如出來做事。由官府出糧食,給一筆工錢,從黃河、漯水、濟水等大型河流當中擷取支流出來,大興水利,開墾來年耕種的田土。

要知道當時服徭役是隻管飯,不給錢的。現在給工錢簡直是良心政府,這樣百姓的怨言也會少很多,到明年可耕種的田地則會多不少。

第三步就是鼓勵發明創造,如改進農具,發明新的耕地器具。

等濟南發展好了,再考慮從交州去搞棉花和占城稻的問題,畢竟這個時代從海上去越南,那跟找死沒有什麼區別,只有從陸路去。

很多人不知道,後世的越南,就是如今交州的一部分,所以實際上交州就有占城稻,只是沒有被推廣而已。

而且漢朝就有棉花,透過雲南的絲綢之路,如今在雲南,也就是益州雲南郡有種植。

可悲的是漢朝人把棉花當作一種觀賞植物,根本就不考慮它的實用效率。

一旦占城稻和棉花到手,青州的實力將會更上一層樓。

除了這些以外,陳暮手裡還有個大殺器,那就是海鹽。漢代的食鹽主要來源於鹽池,對於海鹽利用率不高。山東可是後世第一產鹽大省,食鹽主要來源也已經從鹽池變成了海水。

如果用明朝的曬鹽法,就能獲得大量的食鹽,在這個年代,食鹽就是錢,就是貨幣。君不見明清時代的鹽商哪個不是富得流油?

不過陳暮還沒有掌控青州全境,現在搞曬鹽法,就是給他人作嫁衣,還是提前做一下準備,等以後再說。

規劃了這些政務細節,事情也處理結束。

接下來幾天,陳暮就待在濟南,與侯栩一起將軍情司的班底人馬拉起來。

他以後世的特務機構為核心,組建了這支新的情報部門,各人員都是秘密調派,第一批人馬都是劉備麾下精銳士兵,忠誠度極高,成為首批軍情司探員。

按照陳暮的策劃,這些人組織嚴密,上下級分工明確,有上層的領導部門,中層的行動人員,下層的情報人員。

透過各種辦法,比如吸納、僱傭、收買等方式,很快就將觸角伸向了東平陵縣各處。

而且這些情報人員自己也不清楚自己隸屬於哪個部門,因為上下級都是一對一聯絡,情報傳遞方式也十分特殊,一旦事情敗露,或者出現了叛徒,也不會往上牽連。

比如陳暮與侯栩,侯栩與一名中層人員,這位中層人員再去吸納某個豪強府邸的奴僕,層層遞進。如果這名豪強奴僕被抓,供出那名中層人員,這名中層人員可能是縣裡某個店鋪老闆,可能是飯堂夥計,出事後,很快就能被組織察覺,從而切斷聯絡。

當然。

這只是一個比喻。

在青州,或者至少在濟南,軍情司一旦建立,哪怕某個人員暴露,也沒人敢去抓,至少劉備有這個實力將人保護起來。

至於真到了那個地步,是以後戰亂時期,軍情司安插去天下各處時候要遇上的事情,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陳暮待在濟南大概有半個月時間,這段時間他只做兩件事情,一件是推動地暖,第二件是軍情司組建,等這兩件事情步入正軌,也是他該離開的時候。

青州刺史的治所並不是濟南,是在濟南旁邊的齊國。

雖然他作為刺史,可以將治所移往濟南。

但陳暮來青州可不是隻打算治理濟南一地,他是要控制整個青州,因此齊國必須去一趟。

到十一月下旬,陳暮離開了濟南,帶著關羽和典韋,往齊國而去。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四合院:開局棒梗你坐牢吧

毛哥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