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仲夏,一望無際的粟田。

地平線上,隱隱還能看到一座巨大的城池立於天地間。

身後是巍峨起伏的泰山山脈,山腳旁的田邊,老者耐心地為泰山書院的學生講解田間知識。

如何除草,如何施肥,如何夯土,一一解釋,然後小心翼翼地開始澆灌糞便。

這些糞便可都是寶貝,稍微灑一點老農都要心疼,不敢懈怠。

陳暮說道:“理論知識才如何紮實,也不如實際去做。你們誰願意下田去幫助老大人?”

老農嚇了一跳:“這可使不得,都是公子貴人,怎麼能做這種腌臢事?”

公子一詞早在春秋戰國就有,一般是稱呼各路諸侯之子。比如齊桓公在沒有上位之前,就被稱呼為公子小白。

到了漢朝以後,公子還沒有氾濫到明清時期隨便叫的地步,所以一般是稱呼達官貴人的兒子為公子。

陳暮笑著說道:“老大人是在擔心他們添亂吧。無妨的,田間的損失,我來承擔。若是損壞了一顆粟苗,我賠老大人十斤糧食,損壞了一田,我賠十石。”

那時一畝地平均產糧也不過三石,賠償幾乎是三倍,老農得了許諾,這才放心下來,同意道:“既然如此,哪位貴人願意?”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畏懼於那腥臭撲鼻的糞便,誰也不敢做掏糞第一人。

陳鳳雖然一開始很拘束,但如今見到自己熟悉的事情,一下放開許多,當即擼起袖子:“我來。”

說罷從老農手裡接過糞瓢,舀了一點,熟門熟路地均勻灑在一顆粟苗的根部。

諸多孩子以敬畏的眼神看著她。

畢竟那麼臭的東西,人本能都會避開,在他們的認知裡,連糞便都不怕,簡直是勇士。

老農讚道:“這位小姑子手法倒是嫻熟,以前幹過農活吧。”

《樂府詩集》言:“淑女總角時,喚作小姑子。”

總角是指8-12歲的少男少女,所以漢朝稱呼這個時候的小丫頭,叫做小姑子。

陳暮點點頭:“這是舍妹,以前在家中做過農活。”

“原來如此。”

老農瞭然:“那就無怪乎了。”

諸葛亮看到人家一個女孩都那麼勇敢,提起勇氣道:“我也來!”

小屁孩跳下田,小心避開粟苗,來到陳鳳身邊。

陳鳳把糞瓢給他,他看到瓢裡還殘存的糞便,差點沒當場吐了,但初生牛犢不怕虎,一咬牙接過來,就要往粟苗上倒。

“誒,不是這樣的。”

陳鳳馬上制止,握住了諸葛亮的手。

女孩子發育一般都比較早,陳鳳又比諸葛亮大兩歲,力氣自然也大,將諸葛亮制止住。

諸葛亮疑惑地看著她。

陳鳳解釋道:“不能往苗上倒哦,那樣沒用,要倒在根下。”

說罷手把手地教他,怎麼傾倒,怎麼撥弄。

兩個人圍著粟苗,暖暖的清風吹來,阿鳳臉頰紅彤彤的,扎著俗稱總角的包包頭,可愛至極。

諸葛亮看呆了。

那一瞬間,他覺得世上好像有了光。

“我也來。”

四歲的陸議大喊了一句。

英勇地想跨進田裡,卻不慎踩空跌倒,當時“哇”地就哭出了聲。

旁邊有諸多看護的僕役婢女,本能想伸手過去扶。

陳暮卻厲聲制止道:“不許扶,男子漢大丈夫,怎麼能因為摔倒而哭泣,陸議,自己站起來。”

“疼。”

陸議的膝蓋蹭破了點皮,潔白如玉的小腿滲出血來。

很多人以為古人沒有破傷風疫苗,所以稍微受點傷就會死。

但實際上破傷風首先得感染破傷風病毒,比如被生鏽的鐵片刺傷。

一點小擦傷,怎麼可能感染病毒?

誰小時候沒點磕磕絆絆?

人要是這麼容易死,那人類早就滅絕了,根本不可能存活到二十一世紀。

所以看到陸議摔倒,陳暮第一時間想的不是去扶,而是勒令他讓他自己站起來。

在崇尚大男子主義的漢朝,這麼做絕對不會背上虐待兒童的罪名,反而是一種美談。

聽到陳暮讓他自己站起來,周圍的人沒有任何勸阻的意圖,包括陸議家裡派來看護的奴僕也不說話。

從這裡也能看出來,漢朝人教育風格的硬核程度。

不僅讀書人得學刀槍棍棒,跌倒受傷也得自己爬起來,以後下地耕田也得自己動手,像諸葛亮就親躬於南陽。

“我.....我爬不起來。”

陸議十分委屈。

陳鳳在一旁看著著急,急吼吼地過來:“怎麼男孩子從地上爬起來都沒力氣,你看我。”

說著自己撲倒在地上,身上的絲綢小襖沾滿了泥土,渾然不在意地打了個滾,嗖一下像只小泥猴一樣從地上爬起來。

學生們看到她身上全是泥,模樣甚是滑稽,不由鬨堂大笑。

陳鳳鄉下孩子野慣了,對於眾人的嘲笑也不在意,只是蹲下來對陸議說道:“怎麼樣,學會了嗎?”

“我.....我試試。”

陸議流著鼻涕,也學著陳鳳在地上打了個滾,壓垮了一顆粟苗,然後強撐著站起來,似乎有點不敢置信,咯咯破涕為笑道:“真的起來了。”

陳暮笑著說道:“不錯,陸議,以後記住,男子漢跌倒了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爬起來的勇氣,你記住了嗎?”

“嗯,我記住了師君。”

陸議重重地點點頭,表示明白。

又轉過頭看向陳鳳,認真地說道:“謝謝你,阿鳳姐姐。”

陳鳳靦腆一笑:“這在我們鄉下算不了什麼。”

教了一上午的自然課,每個孩子都嘗試了用糞便澆灌農田,懵懵懂懂地接觸了一些農業知識。

離中午吃飯還有半個時辰,就給大家放了一會兒假,讓他們在書院外的草地上玩耍,陳暮還特意製作了一些遊戲道具,比如沙包、花繩。

平時除了這樣的益智遊戲,陳暮也會在離課程結束前的一個時辰左右,不再教書本,而是帶大家一起玩捉迷藏之類遊戲。

教育孩子可不能太過嚴厲,有張有弛才是道理。

如果真按管寧王烈邴原他們那樣一板一眼地傳授知識,以後遲早有一天只會教出像孔融那樣的人出來,而不是一名真正計程車人。

結束了上午小班的課程,下午又是大班課。

相比於小班,大班就輕鬆許多,這些學生都出自名門之後,早期就有家教,有一定基礎,禮儀上也挑不出毛病,學習態度也很認真,雖然缺了一絲童真,但陳暮也一直在盡力讓他們有一個充足的童年。

捉迷藏之類的遊戲肯定不適合他們,上次提出過一次,陳群卻認真地跟他說太幼稚,不想玩。這讓陳暮很無語,就只能偶爾帶他們去郊遊,爬爬後山,教授琴棋陶冶情操。

到了十多歲的年紀,正是培養興趣愛好的時候。大班的學生幾乎所有人都愛上了下象棋,平日裡沒課的時候就愛殺幾把,十分痴迷。

當然。

他們不敢和陳暮下,畢竟沒人會閒著蛋疼來給自己找虐。

就連好勝的陳群幾次被殺得潰不成軍之後,也只能自己先鑽研棋藝,以後再想辦法從師君身上找回場子。

結束了一天的課程,傍晚學生們上武課,由華佗教授五禽戲,陳暮也在一旁學習。

華佗今年四十一歲,由於養生有道,看著像三十出頭,精力旺盛。站在竹林下,對眾人說道:“今天教大家虎戲,虎戲者,四肢距地,前三擲,卻二擲,長引腰,側腳仰天,即返距行,前、卻各七過也。”

華佗陡然趴下,如同一個人形老虎側趴在地上,雖然是趴著,可實際上只是雙腳雙手落地,其他身體部位並沒有撐地,像是在做俯臥撐,身體肌肉卻沒有一絲顫抖。

陳暮只覺得渾身打了個激靈。

因為他看到華佗的背部時而微微弓起,時而伏下,脊椎如同一條大龍升騰、潛伏。在脊椎升騰、潛伏過程中,雙手、雙腳肌肉也在運轉。

兩側的肩胛骨不斷的抬起,又舒緩。如果看過老虎就知道,老虎在進攻的時候,肩胛骨都會升起來。

就好像人的腦袋往前伸,後背往後挺的時候那種感覺。

因為老虎在撲食之前,身軀都會低下去,然後渾身肌肉爆發,以最快的速度奔跑,兇猛地撲向瞄準的獵物。

華佗就趴在那裡,呼吸緩慢而有力地運轉,逼著眼睛一動不動。

可在陳暮看過去,卻只覺得趴在自己面前的像是一頭兇猛的老虎,彷彿隨時會驀地睜開眼睛,要暴跳而起吃人。

“呼~~呼~~。”

更讓陳暮覺得頭皮發麻的是,華佗全身竟然發出了類似於老虎打呼嚕的聲音,那並非是打呼嚕,而是他的骨節撞擊震顫發出的聲音。

這種聲音人類是可以發出來的,如果在肩膀痠痛的時候,特意去控制肩胛骨,你就會聽到這樣的嘎吱作響。

但普通人發出來的動靜不會那麼大,頂多自己聽得到。

而華佗的骨骼響動聲,卻能清晰地傳入陳暮的耳朵裡,猶如自己的骨頭在響一樣。

難道這世界上,真的有武功,有內力?

陳暮忍不住去想。

“這就是虎戲。”

華佗演示完畢,從地上爬起來。

陳暮好奇問道:“元化先生,請問剛才嘎吱作響,是你在運轉內力嗎?”

華佗一頭霧水道:“何謂內力?莫不是水谷之氣?”

“那剛才......”

“那只是佗在用骨骼發動的聲音。”

華佗解釋了一句。

好吧。

看來這世上沒有武俠,也沒有內功。

陳暮死心了。

人家呂布關羽張飛典韋天生就是力氣大能打,頂多會武藝,至於什麼內功秘籍,那是真沒有。

其實華佗的五禽戲就是一種鍛鍊身體的廣播體操而已,頂多比廣播體操高階一點。

廣播體操跳來跳去,汗都沒流,而五禽戲的目的,就是要你出一身汗。

通俗一點來講,就是站樁。

像後世的很多內家拳,都有這種站樁,最典型的就是扎馬步。

扎馬步有多難大家都應該有體會,陳暮學著華佗的樣子,身體前屈趴下,卻只覺得渾身痠痛不已,遠不如華佗那樣宛如沒有脊椎一般柔軟輕鬆。

但沒辦法,為了好身體,也得咬牙堅持。

趴了那麼幾分鐘,陳暮大汗淋漓,一頭栽倒在地上,如狗一般喘息道:“累死了。”

再回頭一看,學生們一個個跟沒事人一樣,還繼續趴著。

小孩子雖然骨頭脆,但畢竟身體輕,反而要比他這個大人更能堅持。

一想到自己還不如孩子,陳暮十分羞愧,於是奮起餘勇......從地上爬起來,藉口上廁所溜了。

等武課結束後,陳暮才恬不知恥地回來,對華佗道:“元化先生,不知你武藝如何?”

華佗搖搖頭:“不行啊,我雖然鍛鍊身體,卻很少習武,都快提不動刀了。”

陳暮大喜:“正好我最近練習刀法,感覺有所成就,元化先生不如與我一同切磋一番,也是增長武藝的機會。”

“這......”

華佗遲疑。

陳暮卻招招手,喚來僕人牽馬,說道:“放心,我們用木刀,就在旁邊草地上馬戰,我絕不會傷到先生。”

跟著華佗練習五禽戲也有一段時間了,他覺得自己身體稍微強壯了一些。

前段時間又跑去泰山學宮,看士子們練習劍術。

陳暮就找駐紮在臨淄,目前正在泰山學宮充當武術教頭的太史慈學習了半個月的刀法,覺得自己有所進步。

學宮那幫士子他不敢去惹,華佗在三國裡也就是個大夫,按照三國遊戲的武力值設定,頂多有個20點武力值,跟他戰五渣差不了幾點,正是可以試刀的時候。

看到陳暮熱情滿滿,盛情難卻之下,華佗也只能勉為其難答應道:“那就切磋一下吧,陳刺史年輕力壯,還得讓著點老夫。”

在三十多歲就可以自稱老夫的時代,四十一歲的華佗如此自稱並無不妥。

陳暮翻身上馬,駕駛著馬匹來到竹林外草地上。

夕陽西下,傍晚暮鴉迴旋,晚霞映照著半邊天,火燒雲絢爛洶湧,宛如滔天烈焰一般點亮了西方天空。

孩子們都跑出來觀望雙方對戰。

漢人崇尚武力,像鄭玄的學生,崔林的兄長崔琰,小時候就酷愛擊劍,跟徐庶一個調調。

陳暮舉起木刀,略微興奮道:“放心吧元化先生,我會手下留情的。”

華佗也把木刀拿上,苦笑道:“那便開始吧。”

“我要進攻咯。”

陳暮的馬術極好,一夾馬腹,拍馬舞刀,嗷嗷叫著直取華佗。

“咚!”

刀光劍影,電光火石。

不及一個回合,陳暮被斬於馬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方舟考古

一本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