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暮坐鎮中央統籌全域性,青州三地的戰爭機器就開始轟隆隆地運轉起來。

關羽挑選了軍中精銳,留下兩萬人,剩餘的人馬送來齊國。

領頭的是管亥,雖然關羽如今帳下已經收服了數名頗有勇力的黃巾將領,但他可不信任別人,唯獨管亥他認為不會背叛。

這是對管亥的信任。

管亥也沒有辜負這份信任,帶著十萬人抵達了臨淄,挑選了三萬人往於陵方向去,剩下的被氏儀帶去了廣饒。

廣饒南豐二縣可是還有十餘萬畝田地等著勞動力耕種。

偉大的漢民族叫囂的口號是什麼?

種田,種田,還是TM的種田!

到四月下旬的時候,一切準備就緒。

陳暮派管亥駐守西安,典韋駐守於陵,太史慈駐守臨淄,三地各有一萬多人,將昌國團團圍住,一旦徐和有異動,由沮授指揮,對他迎頭痛擊。

劉備陳暮張飛則前往梁鄒,那裡離高苑不過數十里,是距離高苑最近的城市,同時也屯兵最多的地方。

原來劉備來濟南的時候,帶了一萬多人,但這些人當中有老有弱,青壯只有五千。

劉備安撫地方,救助流民,勉力維持了兩年,情況總算有所好轉。

去年濟南大豐收,不管是經濟壓力還是糧食壓力都減輕許多,劉備便招募士兵,總兵力一萬。

太守不像刺史,太守是有兵權的,有些地方的刺史有兵權,比如幽州刺史劉虞,就管轄了度遼將軍和護烏恆中郎將。

但大部分刺史沒有兵權,只有巡查地方監督地方官員的權力。

而太守就不一樣,可以招募兵馬,攻打地方流寇。

像盧植在九江做太守的時候,就招募兵馬,攻打九江蠻。

後來東漢末年各地割據,也幾乎90%以上都是太守起的家,如袁紹渤海太守,曹操東郡太守,孫堅長沙太守。

理論上來說,只要你有正當理由,太守完全可以徵兵,這是守土之責。

而劉備的理由,則是黃巾賊徐和司馬俱。

這一萬人,完全是因為他們倆,不然劉備才不想養那麼多人馬,白費錢糧。

從這一點上來看,劉備其實更喜歡境內安穩,因為境內安穩了,他就能解散士兵,給予他們土地,讓他們可以過正常的生活。

劉備跟現在的大多數人一樣,依然沒有看到亂世將至的時候。

所以當陳暮提出要對徐和司馬俱下手的時候,劉備是積極響應的,因為他也希望早日平定叛亂,還大漢朝一個安安穩穩的青州。

四月十八日,梁鄒城。

城中八千兵馬,加上張飛的一千騎兵,浩浩蕩蕩東去。

同時陸康那邊也準備好,畢竟二月的時候,陳暮就給了他書信,讓他提前做準備。

為此陸康舍下老臉,去找平原相陳紀幫忙,要了一些人馬和糧草,響應這邊劉備的進攻計劃,屯兵濟水南岸,臨近高苑縣內。

高苑縣城,司馬俱的探子很快來報,說北面的臨濟,西面的梁鄒出現官兵大量兵馬,其中還有騎兵。

聽到騎兵的訊息,司馬俱臉差點沒綠。

當初大賢良師二十萬大軍為什麼會被盧植三萬人馬打得節節敗退,還不是因為官軍有騎兵?

野外作戰,騎兵為王。這是在火器時代來臨之前,亙古不變的道理。

即便是明朝有了火器,照樣被建奴的騎兵打得很慘。

一戰時期,騎兵依舊是軍團主力軍。

所以得知官軍有騎兵之後,司馬俱連忙將城外勞作計程車兵召集回來,緊閉城門,不敢出城作戰。

高苑城西,阡陌縱橫交錯,官道上塵煙滾滾,劉備軍一萬人馬,抵達縣城外。

官道兩側有樹林,有田園,有草地,有丘陵山坡。

司馬俱站在城樓上瞭望,奇怪地發現劉備軍抵達之後,一不攻城,二不原地駐紮,而是就地分散,兵馬往城南的田園邊而去。

陳暮坐在馬上,對身邊的張飛耳語幾句。

張飛咧著嘴,露出一口大白牙,時不時點頭,對陳暮道:“四弟,交給我吧。”

說罷一甩馬鞭,奔馬到了城外一箭之地。

一箭之地大約就是150米,這個距離超出了弓箭的有效殺傷範圍,哪怕拋射可以射得更遠,但人又不是靶子,看到箭高高飛來當然會跑,所以這是個很安全的地帶。

張飛來到城下,高聲喝道:“呔,城上的人聽著,出城投降,可免一死!”

聲若洪雷,振聾發聵。

司馬俱冷哼一聲,喊道:“多說無益,我是不會降的。”

“什麼?你說什麼?”

張飛聽不太清楚。

司馬俱有點生氣,提高了音量,大喝道:“我是不會投降的!”

“啥?”

張飛不解問道:“為什麼聲音這麼小,沒吃飯嗎?”

我擦。

司馬俱當時候就差點尿了。

你特麼離我這麼遠,我已經用自己最大的力氣在喊了好不好。

有種你站過來點?

老子不射死你?

也許是覺得自己再這麼喊下去會顯得自己氣勢弱,司馬俱乾脆閉口不說話,對旁邊的弓手使了個眼色。

這就是用弓箭明志。

向你攻擊,表達不會投降的意願。

弓箭手會意,彎弓搭箭,一箭就射了過去。

咻!

那箭在眾人的注視中,在空中劃過一道弧線,然後像是萎了一樣,急轉直下,落在了張飛三十多米外的地方。

張飛瞪大了眼睛,左右看看,鄙夷道:“嘿,你們城樓上的人真就一個個沒吃飽飯唄,不僅喊話的人沒力氣,連弓箭手射箭都沒力氣。”

城樓上的人頓時都看向弓手,弓手羞愧地低下了頭。

現在城內糧食要節約到秋收,剩餘糧食就得做計劃。所以司馬俱計程車兵確實吃不飽飯,每天只吃兩頓,能把弓拉滿才怪。

“沒用的東西。”

司馬俱瞪了那弓手一眼,十分不滿意自家士兵的表現。

平白墮了氣勢。

旁邊左右說道:“將軍,任那漢子喊來喊去的,官軍士氣大漲,對我們不利。不如殺出城去,官軍人少,必不敢與我們交戰。”

司馬俱翻著白眼道:“看到遠處的騎兵沒有?你們誰想死就出城去戰,我絕不攔著。”

眾人互相看看,都不說話了。

步兵打騎兵,九條命也不夠呀。

“如果官軍圍城的話怎麼辦?城外田地也需要耕種,時間一長,怕田園荒蕪呀。”

有人說道。

司馬俱想了想道:“我們的糧草還能維持半年,倒也不懼圍城。就讓官軍在城外耗著吧,也許過幾日他們就會自己撤去。”

“也只能這樣了。”

眾人都是黃巾出身,原本就是失去了土地的農民,不認字也沒讀過書,當然沒法給司馬俱提供什麼好建議。

那邊張飛見城裡沒動靜,又大喊了起來:“城裡的人聽著,再不投降,我可就踩了。”

“踩?”

城上黃巾不解其意,個個瞪大了眼睛注視著他。

就看到張飛下馬走到旁邊的田裡,伸出腳對準了一顆粟苗,抬頭看向城樓上。

城樓上的黃巾,全都伸長了脖子,一臉驚恐。

漢朝的主要糧食叫粟。

其次是小麥。

粟跟水稻一樣,都是春天播種,秋天收穫。而小麥則可以冬天播種,春天收穫。

根據如今北方出土的遺址與文獻記載,東漢末時期,北方長江中下游地帶,粟跟小麥輪番種植,基本是當時農業社會的常態。

所以司馬俱今年春季收了小麥,就眼巴巴地等著秋天收粟谷,再把冬小麥種植下去,開始新一輪的種田。

如果這個時候小麥被毀.......

張飛狠狠地一腳踩下去,將這顆粟苗踩癟,對城樓上喊道:“投不投降!”

“不投降是吧?好,那我再踩!”

“我踩,我踩!”

“都愣著幹什麼,都給我踩。”

張飛回頭大喊。

身後一千騎兵,一邊臉上無比肉疼地駕駛著馬匹跑進田裡開始毀壞粟苗,一邊又隱隱帶著某種興奮。

就跟後世有人捏泡麵解壓一樣,也許踩秧苗,也是一種解壓方式來著。

“我......”

司馬俱當時候整個人都不好了。

你特麼要打仗就打仗,踩我的粟苗做什麼。

司馬俱欲哭無淚,對身邊計程車兵大喊道:“殺,給我殺出去,我要宰了那黑廝。”

“將軍,你剛才不是說騎兵......”

左右遲疑。

司馬俱大吼:“少廢話,再不出去,我們的粟苗就全沒了。”

“唯。”

眾人帶領士兵殺出城去。

上萬人浩浩蕩蕩從西門奔出,揮舞著刀槍嗷嗷叫著殺向官軍。

這毀壞粟苗可激怒了整個黃巾軍,作為農民出身,田地和粟谷就是他們的命根子,怎麼容易他人隨意踐踏?

“撤!”

張飛跑出粟田,翻身上馬,駕駛著馬匹又衝回了田裡,揚鞭駕著馬匹在一望無際的粟田中肆意奔跑。

“那黑廝給我站住!”

“休要跑了黑廝。”

“不行啊,他在田裡,不敢急追。”

“那怎麼辦。”

黃巾兵們站在田邊,咬牙跺腳,氣得不行。

張飛和官軍太狡猾了,他們出城後,這幫人不僅不跑,甚至也不和他們打,居然往田園深處跑去。

要知道農夫進田裡幹活,都是走田間縱橫交錯的阡陌小道,每條阡陌只能容許一人通行,根本沒法奔跑,即便下了田,也要小心翼翼地避開粟谷,生怕踩到粟苗。

而那黑廝居然在田裡縱馬,肆意歡快地踐踏秧苗,反倒是黃巾軍投鼠忌器,不敢深入。

“來啊,來快活啊。都愣在那幹什麼。”

張飛縱馬跑了一會兒,見身後的追兵都只敢站在遠處田邊的官道上,不敢過來,便揚手招呼。

城樓上的司馬俱,城外的上萬黃巾兵,此時此刻,臉都是綠色的。

遠處山坡上,率領八千士兵嚴陣以待的劉備,看著張飛撒歡一樣在稻田裡快樂,嘴角微微抽搐地對陳暮道:“四弟啊。”

“嗯?”

陳暮正一臉笑吟吟地看著張飛。

“有句話為兄不知道當不當講。”

“大哥請說。”

“三弟,怕是屬牛的吧。”

“怎麼說。”

“牛喜歡吃粟苗。”

“哦。”

“你肯定是屬狗的。”

“為啥?”

“沒事,為兄瞎說的。”

劉備嘴角還在抽搐。

嗯。

城裡的黃巾賊可能不是人。

但四弟你是真的狗。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北美洲再造中華

路易羅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