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6章 炸藥獎,不,皇帝獎來了(第三更,求訂閱)

有些人往《自然》雜誌投稿,有些人則等待著最新的《自然》雜誌上門。

《自然》雜誌是大明最悠久的也是受科學界普遍關注的,而且頗具國際性影響類的週刊類科學雜誌。1865年創刊於南華,從此之後,就成為大明最權威的科學雜誌。當然也是深受學者們歡迎的學術類雜誌。

和往常一樣,在最新的《自然》出版後,都會被送到皇宮。

而朱大皇帝正是透過翻閱這種綜合科學類雜誌,來掌握大明的科技水平。

作為一位“拔苗者”,朱大皇帝自己也曾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幾篇論文,那些論文都是理論性,其目的是什麼呢?無非就是為了引導,引發大明學者對某些領域的研究。

其實,儘管是一名工科生,可是朱大皇帝所擅長的領域並不多,即便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也不會成為真正的大咖,許多知識也就是略知“皮毛”而已。

可也就是這些“皮毛”讓大明的科技水平得到了整體的躍進,當然,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什麼?

是商城裡的那些實物商品以及各種書籍,那些技術類的書籍才是大明真正崛起的本錢,而其中就有《自然》雜誌。

只不過,在過去的十幾年裡,商城的《自然》雜誌與外界的《自然》雜誌內容,總會有一定的差別,其實,其它書籍大抵上也都是如此。

為什麼會這樣?

這個就是發展的必然,因為朱大皇帝總是在不斷的把商城裡的技術啦、商品實物引進入外界,這邊的技術發展了,商城裡的未來產品也發生了變化,那些技術書籍的內容,當然……也發生了變化。

而新技術再次引入,又進一步推動了現實技術發展。現在商城與外界之間的技術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間,就是這樣互相促進,互相影響。

到現在大明的整體科技水平,到是什麼樣的水平?

這一點,即便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朱大皇帝自己都說不清楚。

為什麼說不清楚?

因為這是一筆糊塗賬。

拿船舶技術來說吧,整體水平差不多是1900年的水平,但是不少相關的子技術卻停留在19世紀80年代水平。

但是飛艇技術卻達到了1910+的水平,可飛艇卻沒有硬鋁,也就是沒有齊伯林,所謂的硬式飛艇,是木製的。這個水平是什麼水平?

再就是機床技術,儘管早在1866年,南華的通用機床公司就根據實物仿製了斯潘塞機床,也就是單軸自動車床以及三軸自動車床,而且先仿製出多種銑床、刨車、磨床。但是其技術水平大概也就是1900+的技術水平。

以汽車工業為例,製造工具的發展也促進了製造方式本身的變化,從12個小時生產一臺車到1個小時生產一臺車,盛德十年第一款標準化汽車——千里馬十年型轎車駛下流水線。這差不多是1908年的技術水平。

但汽車技術呢?

千里馬十年型轎車的技術水平差不多是20年代的福特a型車的水平。可是專門打造的“寶馬700”的技術水平,又達到了30年代中後期水平。

至於保密的飛機技術差不多……也就是1910年左右的水平。

為什麼大明的科學技術水平會呈現出這樣的參差不齊的發展水平?

說白了,這也和朱大皇帝的水平有著直接的聯絡,商城裡的早期商品不過只是稍微領先世界幾年而已,可是朱大皇帝卻透過一已之力把某些產品給直接換代了,這又導致了商城產品更新換代。

然後呢?

它們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直接推升了技術的進步。也直接導致現在大明帝國的科技水平,既有不少停留在19世紀同期水平,也有不少已經領先世界近半個世紀。

現在被深深改變的,並不僅僅只有大明,還有全世界,也都受到影響,技術擴散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畢竟,朱大皇帝之所以推出那些產品,歸根到底還是為了出口掙錢,畢竟辦工廠本身就是為了掙錢的。

而受到先進技術的影響,歐美的技術也在發展,他們的發展同樣也促進了商城技術水平的提升。

可以說,朱大皇帝以一已之力推動了世界科技迭代。

但是,這種世界科技迭代,卻有一個不足——理論基礎的薄弱。早期南華的工業是以仿製開局,加上當時科研學者不足,這直接導致商城裡許多領先時代的理論知識,無法被吸收,無法被研究。

直到十二年前,這一局面才有所改觀,朱大皇帝成立了“帝國中央試驗室”,向試驗室提供了包括論文在內的大量理論指導,才真正促進了基礎研究的進步。

儘管對於外界來說,“帝國中央試驗室”是一個“發明中心”,可只有朱大皇帝才知道,相比於實用發明,那裡更多的時候扮演的是“先進科學理論的研究中心”。

現在那裡的水平,到底呈現出什麼樣的狀態呢?

這就需要朱大皇帝透過兩本同期的《自然》期刊進行比對了。只需要稍微加一對比,就能夠掌握大明的整體科學水平。

就像現在,朱大皇帝將兩本封面不同但年月相同的雜誌放在書桌上的時候,他看到的是什麼?

“赫茲!”

幾乎是一種本能,雜誌封面上的議文名讓朱大皇帝的腦海中,不由浮現出了這樣個名字。

“《論在絕緣體中電過程引起的感應現象》……怎麼會?”

朱大皇帝匆匆的翻開這篇文章,這是一篇透過試驗證明“電磁波”存在的論文。

電磁波是誰提出的?

是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他是當年朱大皇帝在歐洲親自招攬的學者之一,兩個人在飛艇上還有過一番交流。儘管在大明麥克斯韋開創了大明的電磁學,但直到四年前因病去世前,他都沒能證明電磁波的存在。

雖然,大明已經有了無線電臺,那怕是早就實現了洲際無線電報通訊……但是電磁波仍然“沒有被證實”。

這是不是很神奇,這就是一種沒有理論基礎的裝置。

可是現在呢?

電磁波被證實了!

被一個大明的學者給證實了!

在臺燈的燈光下,仔細的翻看著這篇論文,良久之後,朱大皇帝才放下論文時,他的神情中盡是震驚狀,甚至就連同嘴唇也是輕輕顫抖著。

之所以會如此激動,是因為這篇論文的含金量是極其驚人的。

好一會,朱大皇帝才又仰身靠著椅子,在欣喜的點頭之餘,又拿起了桌上的雜誌,有點激動的說道。

“我的天,這絕對是一個重量級的,可以獲得諾貝爾獎的發現啊!”

建了一個書友群:335260551,歡迎大家加入,一起討論劇情,推演劇情。

<BR />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各種民間故事

使用者名稱3212537

藍星上的蘇西

刺手

如見春天

霧盡沉山

瑾佑淮意

南湘初

柯蘭:復仇後,我開始報復社會

橙子海洋星

一本普通的末世文

八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