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南華的鐵甲艦(第四更,求訂閱)

機會從來都是給有準備的人準備的,就在朱大皇帝送給明治的“鈾表”等國禮由使團派的專人於臨海踏上返回日本的旅途時,朱大皇帝乘專列從應天府再次抵達了他的南華。

再來南華是為在船廠參加一個“1號戰鬥艦”的下水儀式。

與往常的大工程師一樣,皇家攝影師用多臺電影機記錄著皇帝抵達的景像資料,現在對於大明的臣民們來說,看電影看的是什麼?

當然是大明帝國日新月益的建設了,除此之外還看什麼?

看南極的企鵝嗎?

看企鵝,哪有看這些場面更讓人激動啊!別說是在這個時代了,哪怕就是在100多年之後那些宏大工程的場面那也是震撼人心的。

在這個時代,那些宏大工程給人們的感覺只會更加震撼。透過那些影片可以提高人們的民族自豪感。

相比於其他這才是最重要的,對於一個已經沉淪了兩百多年的民族來說,有什麼比激發人們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更比較重要的事情呢?

那些工程建設,這些工業成就不就是最好的宣傳工具嗎?

“像,可真像啊!”

置身船塢之中,朱先海盯著這艘排水量高達7300噸的軍艦,它的艦型看起和後世國人熟悉的“鎮遠”號極其相似。

同樣的“中央鐵甲堡”,同樣的對角部置的主炮,甚至就連主炮也是同樣的雙聯305毫米——在克虜兵工廠的努力下,30倍305毫米艦炮終於裝上了軍艦,總算是沒有耽誤下水的時間。

不過它的主炮並不像“鎮遠”號那樣集中於艦艏,而是分別位於艦艏與艦艉,而且它的幹舷更高,看起來與其說像是“鎮遠”還不如說它更像“緬因號”,其實在魯安達設計這艘軍艦時,朱先海確實給了不少建議,包括主炮的佈局。

此時,這艘已經被命名為“南華”號除非了掛滿彩旗之外,艦艏位置上掛一個大綵球,跟一個燈籠似的。

軍艦下水應該是什麼樣的形式?

朱先海自然是拿來主義,直接拿來後世人民海軍的下水式。

船頭的大綵球的,再加上……嗯,香檳。

將手中的“香檳”丟了出去,正中“南華”號的左弦,軍艦緩緩的下時,艦艏的綵球開啟了,裡面裝著的五色紙片等飾物,在爆開的瞬間,彩紙滿天飛,場面甚是壯觀。

“南華號”戰鬥艦下水了!

這艘排水量7300噸,擁有兩座雙聯305毫米主炮以及8門150毫米副炮的戰鬥艦的下水,意味著什麼?

此時歡呼的人們壓根就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船廠的工程師和工人們以及海軍官兵們在那裡歡呼著,在人們的歡呼聲中,“南華號”巨大的船體衝出了幹船塢,然後穩穩地浮在了海面上。

然後刺耳的汽笛聲響起,提醒圍觀的人們——它走向了海洋!

走向了海洋!

按照的朱先海擬定的軍艦命名規則,大明海軍的主力戰鬥艦將用省名命名,巡洋艦用市名,而它被命名為“南華”,由此可見大明上下對它是何等的看重!

這也難怪,畢竟,“南華號”是大明建造的噸位最大的軍艦,而且還是全世界第一艘全鋼甲戰鬥艦。雖然它的鋼甲厚度僅僅只有300毫米,但是卻相當於350毫米的鐵甲。

兩座總功率高達一萬馬力的蒸汽機轟隆作響,儘管此時它的速度很慢,但是按照設計,它的最快時速高達16節,它一經服役就是全世界速度最快的軍艦,即便是巡洋艦也無法與之相比。

“大明的鐵甲艦啊!”

朱先海有點驕傲的看著它,他的臉上有了些讚許的表情。他甚至都沒有注意到,身邊的魯安達直到軍艦穩穩的飄在海面上的時候,才長鬆一口氣。

作為“南華號”的總設計師,他比誰都清楚,這艘軍艦實際上已經有點超標了——設計排水量只有6800噸,但是因為設計的關係,它的噸位“有那麼點”超重,總算……一切順利!

不知道總設計師心裡沒有底的朱先海,笑逐顏開的盯著水面上這艘艦形優美的軍艦。

“南華”號應該是全世界最現代化的軍艦了!

頭微微一扭,朱先海對第一艦隊司令官李學林吩咐道。

“儘管完成試航,如果可以的話,下個月,就率領他出訪俄羅斯吧!”

“下個月!”

李學林的心頭一緊,盯著還沒有進行海試“南華號”,不禁有點兒為難了。

“這麼短的時間,會不會太急了點?”

“正好像全世界證明咱們的造船實力嘛!”

朱先海笑著說道。

“先訪問法國,然後是俄羅斯,最重要的是向俄羅斯推銷“南華級”戰鬥艦。”

“什麼!陛下,我們……要把“南華級”賣給俄羅斯?”

李學林驚訝道。

“陛下,這,這可是大明最先進的戰艦啊!”

何止是大明最先進的軍艦,

最先進的戰艦,怎麼能賣給別人呢?

“朕知道,就是因為先進,所以才要賣給他們嘛!”

朱先海笑道。

“就全世界範圍內來說,只有俄羅斯會從我們這裡購買戰鬥艦,儘管兩年前他們利用“普法戰爭”,突破了巴黎和約的限制後,就想要擴充海軍,不過,英國人、法國人卻不約而同的拒絕賣給軍艦給他們,俄國人……眼下這樣的機會難得啊!”

機會難得,是因為俄羅斯人真的不容易啊!

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俄羅斯不僅獻祭了一個沙皇,而且根據1856年3月30日沙俄與英,法,撒丁,土耳其,奧地利以及普魯士簽訂的《巴黎和約》,俄羅斯帝國海軍在黑海不得保有6艘以上800噸的輪船和4艘以上200噸的船隻,也不得在黑海沿岸設立海軍兵工廠和海軍要塞。

《巴黎和約》的簽訂讓俄國海軍黑海艦隊只剩下紙面上的意義。直到1870年俄國利用普法戰爭的有利時機,向《巴黎和約》簽字國發出通告,宣佈對俄國在黑海保有艦隊的限制以及關於黑海中立化的條款失效。

但由於嚴重的財政困難,最重要的是英國、法國先後拒絕向其出售鐵甲艦,導致俄羅斯只能自行摸索建造鐵甲艦,既造出了萬噸的名義上可能遠航,但是抗浪性很差只能呆在近海划水的“彼得大帝號”,也造出了圓盤戰艦那樣奇葩。

所以,大明必須要抓住這個機會,向俄羅斯推銷大明先進的鐵甲艦。

有比用別人的錢,發展自己的海軍更爽的事情嗎?

現在不趁著各國對俄羅斯“禁運”的機會,在這頭北極熊的身上吃上一口肉,能對得起老天爺嗎?

當然,派出特使訪問俄羅斯,還有另外一個不為人知的原因。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隨緣鏡

冬至的印花

餘生有迴音

苦味

人在驚悚鬼見鬼愛

彼岸花間

身為掛哥的我,走的竟是反派路線

塵嶕

重逢山上沒有雪

梁瑰詞

最長的電影:心事

耳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