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拉仇恨和解疑(求訂閱)

兩人甚至眯起眼神,認真且仔細打量方閒,可仍然是怎麼看,怎麼覺得方閒陌生。

“別看了,你們不認得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常市第一人民醫院,就只有參加省一級研究生技能大賽的隊伍,連去華中大區的博士隊伍都沒有。”

“所以你們也不會對那邊的事情有過多關注。”

“整日裡,科室裡的這點事都忙不過來,更遑論其他?”

方雲這麼說後,又給兩人介紹道:“方閒醫生,湘南大學附屬醫院創傷中心的新職工,以後會斷續熟悉我們醫院的環境,一邊學習一邊接觸一些專科操作。”

“以後也會在我們醫院駐點工作一段時間。”

兩人聞言若有所思——

方雲則給方雲介紹:“這兩個,胖的叫何東來,瘦的叫黃謙。是科室裡的兩名老員工了,以後你們會接觸得比較多。”

“我們這裡的創傷中心,沒有像湘南大學附屬醫院那麼分一二三四組,屬於是所有的都要看,隨機性很強。”

“當然,病人量還有病種的難度,也會比那裡更加簡單。”

“何醫生好,黃醫生好。我叫方閒。”方閒對二人微微點頭,重新自我介紹。

“方醫生。”

“方醫生。”何東來與黃謙二人各自伸手來,與方閒對握。

“行了,伱們兩個先在排程一下手術安排,遇到了突發情況解決不了的,就打我電話,我先帶著方雲,四處轉轉。”

“他這一次,只會待兩天,只稍微熟悉一下這裡的環境和流程。”

“記得把病人的診斷和術式,儘量都做好,不要再讓下面的主刀醫生,為了這些再浪費過多的時間。”方雲再次略有些心累地交代。

“好的,方主任。”兩人均點頭。

方雲這才帶著方閒,重新進到了主任辦公室。

剛出門,裡面就傳來了竊竊私語的聊天聲,方閒然後就發現,自己的雲叔再次嘆了一口氣,臉色更加憂鬱了幾分。

進了辦公室裡,方閒就發現,方雲叔的辦公室陳設,與自己的嬸子王環的辦公室,幾乎一般無二,彷彿是復刻出來的一般。

只是不同的是,裡面就只有咖啡,沒有其他的飲料與零食,冰箱也有一個,但也只製冰塊所用。

“我不喜喝茶,你能喝得慣咖啡麼?”方雲拿著杯子走到咖啡機前,問。

“雲叔,我都可以。我來幫你拿冰塊。”方閒把揹包放下後,就如此說。

然後發現,方雲叔的辦公室裡,還有一個房間,門虛掩著,裡面應該是休息的臥室。

方雲接了兩杯咖啡,走到辦公桌前放下後,又從側面取了一瓶原味牛奶,開啟蓋子後倒入杯子裡,一邊說:“前段時間就讓你來我這裡,你怎麼不來呢?”

“非要等到熬過了楊教授和周教授所推的,大如意外科醫生的基礎標準之後,才願意來我身邊,你還怕我耽擱了你的成長啊?”

方閒被自己的雲叔洞察了心思之後,面色稍有靦腆。

“雲叔,其實是我問過嬸嬸後,知道這邊的操作機會相比起沙市的創傷中心會更少一些,所以才先在那邊繼續學習一段時間。”方閒這麼解釋。

從漢市剛回,正好是徐鳳年教授帶著做課題的時間,且在這個過程中,方閒發現了,新開發一種治療模式,能夠更快速地獲得技能點,那方閒豈能半途而廢?

再則,對一個新病種有更加深入地瞭解並整理相應的基礎理論時,也會帶動一些其他技能的成長,比如說醫學基礎技能的閱片術、醫學基礎查體等能力。

這樣更好闡述了自己到時候技能透過加點來升級的合理性。

就好比,方閒在華中賽區的時候,之所以選擇了加點穿刺術到5級,而不是選擇打結術,是因為穿刺術,楊弋風教授給他表演過,即便有人存疑。

那方閒也能說自己的悟性比較高,在去漢市之前,就到了4級很久,只差了一步就到了5級。

畢竟,方閒在技能訓練室裡,高強度的練習一年的時間,默默無聞時,也沒人關注方閒的能力到底練到了哪一步。

“話雖然是這麼講,可對你而言,其實過早接觸到等級比較高,治療難度大,預後不好的病種,並不是什麼好事。”

“但你有自己的選擇和堅持,我也不好強行把你拐來。”

“想必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讓你提前感覺到了那種,不知道是在救命,還是在作孽的感覺了吧?”

“一個醫生,越發進展,越發瞭解深入,就會越是無奈,越是心酸……”

方雲說話間,把咖啡推到了方閒的面前,然後夾起冰塊,放了進去,並不著急喝。

方閒乖乖坐正。

耳朵豎立。

“但凡是一個有想法的醫生,都不會滿足於只做一個單純的,治病的醫生,這一點,你認可嗎?”

“至少,你身邊接觸的那些人,那些教授,你說他們不想對醫療的發展做出貢獻和突破,只滿足於現有的技術,學到手,然後就去重複性的、機械性的治病?”

“我不相信,走到了這一步的人,完全只有這樣的心思。”方雲如此搖頭。

方閒則抿了抿嘴說:“大部分的教授,還有身邊的老師,肯定都是想要提升治療水平和業務能力的。不然的話,所有人若是都只想著做闌尾炎,只做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病人若生了其他病,那就真的只剩下可憐這一條路了。”

所有人都不去進攻高難度的、複雜的病種,只是撿著簡單的來做,那就是一個種類的病人的存在,就是一種悲哀。

放眼全國、全世界,都無法醫治?

那醫學的意義,醫學發展的意義談何而來?

方雲則道:“所以,有這樣的心思,那麼就會碰觸到治療的屏障,甚至一瞬間被撞得頭破血流,甚至心理崩潰。”

“我們醫生所做的事情,到底是什麼?能做的,到底又是什麼這個話題?”

“你覺得對吧?”

“對外界宣稱時,自然只需要用死亡率、存活率這樣的資料,可目前,沒有任何一個醫療機構,敢全面宣傳自己所有病種術後的生活質量這個資料。”

“並不是沒統計。”

方雲說到這裡,就嘆了一口氣:“唉!~”

“但我們的小閒,已經長大了,已經具備一個非常成熟的醫生的基本素質和理論基礎,所以,你已經成熟和成長,我們都要尊重你的選擇。”

“即便你撞南牆,我們也只能引導,而不會過度的干涉你的選擇。就是為了只給你保駕護航,而不是關在溫室的花朵裡。”

“知道對一個病種的認知越學越害怕,越學越無奈,其實也是好事,至少你能夠找準自己的定位。”

“學者,純粹的學者,就只是純粹的,學習的人。”

“需要學習,終身學習,享受這個階段的快樂,是所有有點認識的人,客觀的人的認知。像一些人,學了半桶水,自認為自己天下無敵的人,大多都在門外面待著。”

“不過也無所謂啊,不管怎麼樣,你都還有你雲叔在這裡。”

“楊弋風教授,周成教授,不會願意為你更改他們的決策和路線,但你雲叔可以,所以,你這一次來之後,我會接手一部分毀損傷過來,與你一起,把這個新病種給一步一步推進下去。”

“我也曉得,你肯定心裡放不下這樣的事情,是吧?”

方閒聞言抬頭:“雲叔,您?不是要去沙市,進什麼診所麼?”

方雲則道:“那是周教授這麼安排的,你雲叔也和你一樣,是個自由人,是自由人就有自己的思維和選擇,我難道不會為了你而拒絕啊?”

“周教授與我亦師亦友,他肯定也不會強迫我什麼的,這一點你放心咯。”

方閒則趕緊道謝:“謝謝雲叔。”

“嗯,這一點方向,咱們就先在這裡定下基調了啊,後面就不再產生什麼分歧。”

“下面說一下你的安排和規劃。”

“湘南大學附屬醫院創傷中心手術室的入職規劃,之所以會設立手術室集訓、入科考核兩個階段,主要是為了讓新人能夠更好、更加客觀地瞭解臨床上的急診病種和患者。”

“在集訓階段,其實你們就是治療的機器,或者說,只是承擔一小部分操作的提供者,對病種的認知,你們也只是集中在治療的層面。”

“可是每一個病人,他都是立體的,他是一個人。”

“每一個疾病,也是系統,它有診斷、治療、預後,用藥方案等等。”

“為什麼會讓你們先參加集訓呢?就是要把基礎打好,把治療瞭解,治療不了的,你會診斷也沒用?診斷出來了,你打算怎麼辦?扔出去?”

“不會治療,只會診斷,那這醫生當得也太容易了些。所以,一個好的醫生,一定是專業能力到了,才能夠有資格去討論醫德、同理心這個問題。”

“沒有能力的醫德,就是另類的謀財害命。”

“而在集訓階段,為什麼會如此要求理論呢?如此重視理論的考核呢?”

“就是入科考核這個階段,就是你們對疾病的病因、誘因、診斷、術式的處理與選擇,預後的分析預案等綜合處理的一個過程。”

“在這個階段,還要與患者與家屬溝通,更加能夠明白患者家屬需要什麼,才能夠再進手術室的時候,知道自己所做的手術,是有意義的。”

“你才能盡心盡力,而不是單純的把病人當作一個治療單位,他是一個人。”

“知道麼?”方雲如此講。

方閒點了點頭:“雲叔,我一直都覺得,躺在手術檯上的,是一個個同類,同夥,甚至是熟人,所以才不敢輕易地在沒做好準備之前,就去創傷中心病房。”

“湘南大學附屬醫院,在對助手、主刀的標準,都有能力下限的要求,就是為了更好的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是為了保證治療效果的下限,努力爭取上限的一個理念。”

“我個人而言,也是如此想的,如此去準備的。”

“能夠讓自己的能力更強,那麼我就在做好了最強的準備之後,再去接診病人,不求手下絕對不死人,但是在我做所有操作的過程中,所有醫療活動的過程中,我已經盡全力。”

“包括我的學習準備、技能準備,都已經到達了我這個時間點,去接觸病人的一個極限,我願意問心無愧!”

“和您一樣,堂堂正正、規規矩矩地透過自己的努力,做好一個醫生,儘自己所能診療每一個病人!”

方閒一直都知道,醫學是一個厚積薄發的職業。

厚積,是每個醫學生必須要自己做的事情,往死去積累,往死裡去增加自己的厚度,這才是一個人為醫生,在臨床上當醫生的最好準備。

著急看病?

華國那麼多人,每個醫生能夠接診的病人數量都極為有限,哪怕累死也是如此。

但是,雖然每個醫生增加不了看診的病人數量,但卻能夠決定自己看診的病種數量和難度。

一生有限,必須得做抉擇。

有人一輩子只看簡單病例,感冒發燒,闌尾炎、骨折、膽囊炎。因為他們的準備,就只能讓他們看這些,未免太過於消磨。

同樣的,方閒自己這一輩子,能夠看診的病人數量也有限,頂了天也不過幾萬人,不超過十萬,而十萬人,在華國,不過是十萬分之一的數量。

每個人都會生病,這是隻要是個人,就無法避免的。

那麼給哪些十萬人次看病,看哪些病,這是方閒可以自己選擇的。

一個聰明的人,一個有想法的人,當然不會選擇去蹉跎,當一個普通的小醫生。

“你還有這樣的認識?”方雲眼睛頓時一亮,似乎覺得方閒整個人再次長大。

這樣的眼界,所站的高度,可不是一個小小的醫學生可以去睥睨的?

不過,的確,方閒如今可以有資格說這樣的話。

我這一生,要治療的病人和病種,我自己要選一選,挑一挑……

方閒回以一笑,頗為謙虛地回:“雲叔,這只是我的一種期望,可能並不會完全達到這樣的高度,也只能慢慢來,多多學習,多多努力……”

方雲點頭。

“其實你剛剛所論述的內容和探討的方向,已經有點超出了簡單的醫學工作範疇,達到了更高的一個社會性範疇。”

“但這很好,咱們醫療行業,本來就是社會百態中的一環。”

“給十萬個人治療感冒發燒,讓他們能夠回家吃飯,和救下十萬個人的命,讓他們回家團圓,救贖多個家庭,比救贖多個病人的臨時病患,在社會貢獻度方向和個人成就感,那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但是能不能做到這一點,還是要看你個人的能力,和發展的前景。”

“不過能夠有這麼一個宏大的目標和相對可行的理想,是好事。而這樣的好事,是不會有人標杆給你的,是需要你個人去悟的。”

“這個話題,我們也就到此為止了。”

“不過,既然你都說到了這裡,我得給你解釋一件事啊。你覺得,周教授所推廣的這個‘位移’理念,其真正用意是什麼?”方雲如此問。

“能夠讓更多的醫學從業者,到更加合適的位置,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方閒回,這個位移理念,他聽過了不止一次。

方雲則說:“一開始是這樣的,但後來就不是了。”

“你知道為什麼嗎?”

方閒眨了眨眼。

“因為有能力的人,都想往外面跑,都想去更好的單位,更好的醫院。反而,這樣的情況比醫學會的登天梯制度出來前,這個趨勢更盛。”

“這樣一來的結果就是,根本留不住人。”

“地級市醫院的人待了一段時間,跑了。縣醫院的人,成長起來後,就跑了。鎮醫院同樣如此。”

“誰想在當地待啊?”

“所以,現行的這個位移制度啊,其實就是一個補空缺的過程。不能讓一個地方的技術存在坍塌,以至於當地的治療水平,在某個方面完全崩潰掉。”

“這才是本意。”

“你以後,在解讀任何問題,都要多方位地考慮一下,它除了解決行業問題,還能不能針對一些社會性的現象。利弊雙刃,一定是這樣子的。”

“其實也能理解,你自己現在想回我們常市工作麼?”方雲問。

方閒搖頭。

“這就對了,每個人都是這樣。”

“當然,像如今這樣,只是把一個單位當作是墊腳石,能力出眾後就跳出去,的確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動醫療資源的下沉,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

“這樣的模式,比起很多年前的那種,什麼對口支援啊,對口幫扶啊,下鄉支援啊,這種模式,要好很多……”

“正式工作和定點幫扶,畢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上心程度都不同。”

“所以,基於此,現在的醫療行業,其實就是類似於大集團制,就是在全省甚至全國範圍內,都有一條屬於自己的‘躍遷’路線。讓人能夠有幹勁,值得期待。”

“上限不被圈死的話,那麼積極性肯定也不會被打壓,除了少數喜歡躺平的人外,大部分人還是希望往上走的。”

(本章完)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瘋戲子

念惘

穿越:瘋人院裡的大太監

柳澤生

剛穿越我的系統就讓我跳樓

食鯤味

轉世之白色烏鴉

唐子川

港片:人在洪泰,開局照顧大嫂

談譚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