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氪金戰士vs血肉之軀

大明的鐵渾甲極為昂貴,三娘子曾經說京營的鐵渾甲營造費用,可以將整個北虜完全買下,並非胡說或者吹捧大明,而是事實。

時至今日,除了大明皇帝朱翊鈞、親王朱翊鏐的鐵渾甲,或者叫明光甲之外,並沒有勻質鋼板製造的鐵渾甲,大明皇帝御用的鐵渾甲,那是人工鍛造,一點點敲出來的百鍊鋼,這玩意兒的工期實在是太長太長了。

御用的鐵渾甲鍛造法和京營使用的鐵渾甲,在初期製造工藝上沒有太大的區別。

鐵料、煤炭、石灰石等物裝載料斗裡,在鉸鏈的牽引下,從爐喉落入爐腹之內,繞過了爐身的熱空氣管道透過風箱加壓從風口壓入爐腹,充分燃燒的煤炭產生高溫,將鐵料融化為了鐵汁,匠人們將長鉗插入出渣口,將初步由雜質形成的釉,從出渣口拉出來,開啟出鐵口開始流出鐵汁。

這些釉,用於鋪路是極好的,不會浪費。

鐵汁流入一個方池之中,透過攪拌,讓空氣與鐵水充分接觸,冷空氣進入並不會讓鐵水的溫度下降,鐵水的溫度反而會進一步的上升,因為燃燒需要氧氣,透過攪拌空氣和高溫的鐵水充分接觸後,鐵水中的碳,會再次燃燒。

這個時候,會得到了一池【富有大量雜質的熟鐵】。

這種做法效率極為低下,而且需要頻繁的更換攪拌用的木頭,木頭根本堅持不了幾下,而且在高溫炙烤之下,很容易發生事故,常常有人從池邊跌落池水之中,大明的工匠們設計了一種可以傾動的圓筒狀吹氣鍊鋼前包。

這種前包帶有氣孔,可以將加熱過的空氣加註到鐵水之中,而傾動可以讓鐵水更加充分的和空氣燃燒。

中原的甲冑就跟草原的馬匹一樣,除了打仗之外一無是處,而且民間禁甲,在北元朝廷逃亡之後,北元朝廷徹底失去了回回工匠,也沒有了穩定的燃料供應和鐵礦供應,再加上大明自洪武年間以來的禁運政策,草原上連鐵鍋都少之又少,甲冑更是少得可憐。

第一個問題是:到底誰特麼的才是草原人!一個騎兵居然有三匹戰馬,那可是戰馬,又不是駑馬!

透過墩臺遠侯的情報,來犯的人是董狐狸,董狐狸在密雲殺了湯克寬,就是用的這個誘敵深入的法子,而當初徐達在嶺北之戰的敗北,同樣是因為孤軍深入,李如松牢記戚繼光告訴他的那句話,前鋒打贏了勝利的天平會傾斜七成,前鋒敗了,就是兵敗如山倒。

變形問題需要解決,鐵渾甲的胚胎加熱,會放入鐵撐,通紅的鐵渾甲胚胎進入冷油之中,在劇烈的熱脹冷縮之下,鐵會猛烈收縮形成緻密晶體,這也是滲碳的意義所在,碳原子可以在這個收縮結晶的過程中,形成晶核,而熟鐵淬火強度不會有太多提升也是如此原因。

和手工鍛造明光甲一樣,徒有虛表的胚胎同樣需要滲碳。

這個位置如此的關鍵,他的裝備如此的優良,他是瘋,不是傻。

董狐狸透過重金購買的千里鏡,看到了李如松的身影,看著李如松身上的甲冑、身下的良駒,一時間陷入了兩個疑問。

大量雜質的熟鐵,要用水力鍛錘,富有雜質的熟鐵經過了加熱後,被扔到了臼裡面,無法進行復雜精密加工的水力鍛錘,麻木的在水力之下,不斷的抬起落下,將熟鐵中的雜質鍛除,這一步用水力鍛錘的原因是,粗糙但充沛且廉價的動力。

熟鐵質地柔軟,強度極差,全熟鐵的甲冑,沒人能穿的動,力拔山兮的李如松,穿著全熟鐵製造的鐵渾甲,也無法作戰。

騎營,大明真正的氪金戰士!渾身上下都閃爍著令人側目、真金白銀的光芒!

到了這一步,大明皇帝御用甲冑,進入了純手動打造的階段,透過大量的人工鍛打,將熟鐵之中的雜質排除,加熱鍛打,反反覆覆,而後開始用各種手段滲碳,最奢侈的辦法就是將【反覆鍛打去除雜質的熟鐵】放入大量的鹽和碳粉之後燒熔,將沒有太多雜質的熟鐵扔進去煮上兩天兩夜,一塊【勻質鋼板】就製造完成了,進而從鋼板打造成皇帝用的明光甲。

“董狐狸想要詐我,在這地方設伏,我便將計就計,在這裡跟他耍耍。”李如松帶著十幾個親衛開始驅馬向前,但是遲遲不進入劣勢地形,就這麼在陷阱的附近,繞來繞去,不斷的觀察著,越觀察李如松越是確認,這裡設定了埋伏。

王崇古在積極改進鹽熔滲碳,爭取讓批次製造的制式鐵渾甲在防禦力和重量上,接近於皇帝御用的明光甲,這很難,但這八年的時間裡,王崇古一直在親自督促工藝的改良,相比較當初叮叮噹噹的敲鍛,現在大明鐵渾甲的造價已經降低了一半,這是流水線生產的優勢,防禦力不變的情況下,一副全身鐵渾甲的重量從四十四斤,降低到了三十七斤。

別說北虜,大明京營也是三分之一有這樣的鐵渾甲,防禦力已經是當下生產力之下的極限了。

到了這一步,鐵渾甲依舊是胚胎,它還是柔軟熟鐵,沒有防禦力的同時,還十分容易變形,這需要經過淬火,淬火分為了油淬和水淬,在劇烈的熱脹冷縮之下,鐵渾甲的胚胎會劇烈變形,導致無法使用。

工藝需要改良,參考大明‘鋼針’製造的過程,王崇古帶領西山煤局進行了工藝改良。

無論是人工,還是鹽熔,都太過於昂貴了,根本無法進行量產,別說武裝京營,就是陛下的緹騎都無法全部列裝。

董狐狸看到這一幕,心裡就像是狐狸在撓一樣,這個時候就到了比拼定力的時候,李如松不走,還在試探,董狐狸為了一擊必殺,只能忍住內心深處的蠢蠢欲動。

一塊塊的鐵渾甲胚胎撒上碳粉,丟入土窯之中,土窯在猛烈加熱之後,開始閉窯,這是鋼針的燜鋼法(天工開物有載),一排排的鐵渾甲胚胎在高溫密閉沒有氧氣的窯內,和碳粉進行充分的滲透後,得到了【滲碳均勻且表面滲碳良好的鐵渾甲胚胎】。

李如松勒馬,點頭說道:“你說得對。”

下一步便是回火,要做的也很簡單,再次放入土窯裡,高溫封閉沒有氧氣的窯,可以將緻密的結晶稍微解凍之後,就得到了【滲碳均勻、滲碳良好、經過良好淬火且回火修正的鐵渾甲】。

這種鐵渾甲本質上,它仍然不是鋼,是熟鐵,因為鐵渾甲各部分的碳含量並不相同,防禦力是遠不如純鋼製造的明光甲,並且重量更大。

薄厚均勻的熟鐵板,從水力鍛錘工坊,轉入了模型工坊,這一步只需要模壓就是,而後匠人們修好邊角,一個【徒有虛表的鐵渾甲胚胎】就做好了。

王崇古是《天下困於兼併紓困流氓疏》官廠團造法的發起者,同樣他帶領的毛呢官廠的盈利用於給京營發餉,西山煤局的煤鋼聯營,負責製造大明京營所需要的甲冑、火銃、戰車等軍備。

“上當了!”董狐狸忽然警覺,因為他聽到了馬蹄聲,隱隱約約的馬蹄聲,讓董狐狸意識到了,這個奸詐的李如松早就識破了他的計謀,故意逗留,就是為了等待援軍。

所以草原人是真正的血肉之軀,有副皮甲就不錯了。

董狐狸看到了李如松的身影,同樣李如松也發現了董狐狸佈置的陷阱,十幾人的斥候在草原上賓士著進入了山坳,這是武川通往板升城的山,名叫翁觀山,是必經之路。

李如松帶領的騎營全部裝備了鐵渾半身甲,每人擁有三匹戰馬,而且每一匹戰馬都是精挑細選,優中選優的良駒,並且每一匹戰馬都是用豆糧、草料一起餵養,過冬也不會減膘,每一人都裝配火銃,手銃和騎銃。

這種鐵渾甲是批次製造的不可能量身打造,所以它其實很不合身,軍兵使用上是有一定的困難,但在萬曆九年這個時間,可以十分確切的說:這就是鋼甲!

騎營的鐵渾甲是特製的半身甲和胸甲,李如松穿的甲冑是和大明皇帝同款的明光甲。

“少將軍,咱們是不是謹慎一些?”一個親衛顯然也觀察到了這一情況,這十幾個斥候,有點像誘餌。

董狐狸不是沒有想過會被反制,但是獨屬於草原的快速反應和快速機動,突然出現在了大明軍身上,讓他完全沒有反應過來,當大明鐵騎出現在視野之中時,董狐狸知道,自己中計了。

【初具防禦力的熟鐵滲碳板甲】就做好了,這個時候,仍然不能穿,因為淬火之後的鐵渾甲變硬了,但也變脆了,面對一百斤以上的強弓和火銃的時候,脆的跟張紙一樣不是形容詞而是事實。

隆慶議和後,草原的確有了鐵鍋,但從鐵鍋變成鐵甲,難道指望北虜用牛糞去燒鍛?

想要得到質地均勻的鋼板,當下的大明只能依靠強九族羈絆的工匠們純手工製造。

李如松觀的位置無法觀察到這個山坳的情況,但這裡非常非常容易設伏,兩邊是丘陵的緩坡,一旦敵人從緩坡上衝了下來,李如松和他帶著的十二個親衛就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地步。

熟鐵的碳含量極低,所以很軟很軟,因為在攪拌時鐵水中的碳已經燒光了。

大明的鐵騎沒有步入陷阱之中,而是選擇了迂迴,董狐狸埋伏了兩千人,完全暴露了出來,一場埋伏變成了遭遇戰,董狐狸強壓了內心的恐懼開始指揮,剛剛接戰,就陷入了劣勢之中。

這些沒有多少雜質的熟鐵,再次加熱燒到通紅的時候,經過了兩個大鋼輥做成的輥壓機中過一遍,這是因為壓印銀幣,大明對於輥壓技術有了更多的突破,經過了輥壓,沒有雜質的熟鐵,變成了【厚薄均勻的熟鐵板】。

第二個問題就是:自己設定的陷阱,真的在引君入甕,還是在作繭自縛?

直到親眼看到李如松和他帶領的騎營之後,董狐狸才明白了察罕淖爾的絕望,察罕淖爾面對的是什麼怪物。

這一步的改良,西山煤局用了整整七年的時間,從王崇古提領西山煤局開始,就一直在進行改進,終於可以在基本保障工匠安全的前提下,批次得到大量的熟鐵。

大明的鐵騎,京堂勇士、氪金戰士在游龍。

確切的說,大明騎兵仗著火銃的射程和殺傷力,並不打算正面接觸,騎營每一騎都太過於昂貴了,李如松發現了‘排隊槍斃’的殺傷力後,選擇了遠端作戰,往前數三百年,這是草原的絕招,騎射,不接觸的情況下,最大的擊殺擊傷敵軍,等到敵人士氣崩潰後,再進行衝鋒。

草原還沒有進入雨季,硝煙在戰場上瀰漫,火藥的爆鳴聲如同催命符一樣,每次的齊射都會有無數草原勇士被鉛子炸出一片片的血花,而草原人的箭矢,完全無法射中敵人。

朱翊鈞習武,他現在開不了一百二十斤的虎力弓,但能開得動一百斤以上的強弓,但在騎馬的時候,他只能用六十斤的軟弓,戚繼光說騎射在戰場上作用不大,是因為戰場環境在火器加入之後已經發生了改變。

草原人的反曲弓也就是六七十斤,火銃的有效殺傷射程遠高於弓箭,大明的騎營在一次次的齊射中,收割著董狐狸帳下勇士的性命。

董狐狸開始下令兒郎們盯著火銃進行衝鋒,希望咬住敵人,但他部下的馬匹,本就不完全都是戰馬,而且過完了嚴冬後,因為戰爭的陰霾,人馬皆是骨瘦如柴,無論是爆發力還是耐力,都不如騎營的騎兵。

在不知不覺中,董狐狸沒有發現,戰場已經發生了一些轉移,兩個丘陵的山坳,從大明軍衝擊敵陣,變成了敵軍衝擊大明所在丘陵。

“火炮!”董狐狸目眥欲裂!

玩不起就不要玩!

好好的騎兵對沖,你在山尖尖上擺出火炮陣是幾個意思!

這個李如松不講武德,居然把偏廂戰車拉到了丘陵之上!

在半個時辰的交鋒中,李如松將火炮佈置完成,戰場的主動權早已經悄無聲息的轉到了李如松的手中。

“退!退!退!”

董狐狸站在大攆下,大聲的下令,但是已經完全來不及,因為火炮的硝煙已經升起,轟鳴聲隔了一小會兒才傳了過來。

一共四十五門九斤火炮第一輪齊射,四十五個開花彈,劃過了天穹,反射著黃昏時的晚霞,在接近地面時猛地炸裂開來,開花彈中的鐵蒺藜帶著呼嘯之聲砸入了董狐狸衝鋒的軍兵之間。

沒有甲的草原騎兵,面對火炮尤其是開花彈時,只有血肉之軀,根本沒有任何的抵抗能力,人沒死多少,大部分都是受傷,無論是人還是馬受傷,在戰場上都是致命的。

“撤退!撤退!”董狐狸終於領教到了李如松的強悍,整個人如同瘋魔了一般,大聲的叫嚷著指揮著,他下令撤退後,帶著自己的家奴就開始了逃亡。

李如松拿起了自己的狼牙棒,驅動著馬匹慢步向前,大聲的喊道:“大明騎營,衝鋒!”

牙旗開始揮舞,騎營開始在李如松的身後匯聚,騎營最開始是慢步走,十幾步之後變成快步,快步在二十餘步之後,變成了策馬賓士,李如松一馬當先,帶領騎營開始向著丘陵之下的敵人衝殺,馬蹄下的馬蹄鐵踏碎了青草,踏碎了碎石,鋼鐵洪流一樣的騎營,從丘陵頂部向下撲去。

李如松是個戰場的瘋子,他用的武器是個狼牙棒,每一次的揮舞,都會帶出一蓬蓬的血霧,他帶領的兩百親衛,如同一把尖刀將敵陣完全撕開,而後親兵一分為二向左右撕裂,董狐狸所部,立刻陷入了完全的劣勢之中。

在兩個回合的衝殺之下,大潰敗開始了,帶重甲的騎營並沒有追殺,而兩側負責支援的胸甲騎兵開始追殺。

胸甲騎兵是隻有胸甲的騎兵,連半身甲都算不上,主打一個機動力,負責在戰場上機動支援和追殺,重騎主要是用來破陣和鑿穿敵人陣線,導致敵人潰敗。

李如松已經完全掌握了騎營的作戰,輕騎反覆騷擾和射殺敵人造成敵人的疲憊之後,重騎一錘定音,輕騎開始漫長的遊獵和追殺。

輕騎兵裡唯一一道重騎的身影,就是李如松本人,他的甲冑很輕只有二十五斤,他的馬匹很壯碩,他有三匹馬,一匹馬名叫飛翼,一匹馬名叫勝劍,還有一匹叫照雪,前兩匹是沙阿買買提送給陛下的御馬(350章),朱翊鈞將這兩匹國禮賜給了李如松。

飛翼跑得飛快,勝劍一往無前極為兇悍,而照雪,是戚繼光送給李如松的,這匹馬最大的優勢是耐力,是戚繼光給李如松逃跑用的,耐力在逃跑中最為重要,李如松沒有把照雪用於逃跑,而是用於追殺。

兩日後,董狐狸帶著殘兵敗將三百來人在草原背風處休息,他也不知道自己在哪兒。

他的本部本是萬人隊,在反覆衝突之後,投奔俺答汗的時候,只剩下了五千人,他拿出了兩千人埋伏李如松,反而被李如松全部吃下,他逃回營寨後,以為李如松不會追過來,但大明騎營只用了半日,就集結完畢,天亮之後,大明騎營,開始攻打他的營寨。

董狐狸建的營寨,沒能撐過兩個時辰,就被完全攻破,董狐狸帶著兩千人開始逃亡,又是一天一夜,他的身邊只剩下了不到三百人。

“瘋子,真的是瘋子!”董狐狸滿眼通紅的厲聲說道,這兩天兩夜,李如松的牙旗始終在最前面飄揚,董狐狸不是沒想過沖殺,直接殺掉對方主將,但每次都是被李如松反衝了回來。

“悔不該殺湯克寬啊。”董狐狸躺在草原上,那些草木就像是敵人一樣,讓他無法入睡,悔意再次蒙上心頭,後悔已經說了無數次,但沒有後悔藥可以吃。

大明是很記仇的,打贏了一筆帶過,什麼時候誰帶領著多少人在哪裡打贏了敵人,獲得怎麼樣的戰功,打輸了,那就是寫不完,大明的筆桿子們就開始自己的表演,分析為何會輸,怎麼贏回來,敵人到底多少規模,分析的奏疏論斤稱,寫到史記裡也是長篇累牘。

打贏了應該,打輸了記在小本本上。

董狐狸真的兩天兩夜沒閤眼,一直在跑,李如松則是睡了兩個時辰加一個時辰,他也不是鐵打的,睡之前,他會弄一碗炒麵粉,倒水裡隨便攪一下直接灌到嘴裡,啃一個光餅,再喝一袋水。

李如松之所以要追著董狐狸不放,兩天兩夜都不肯放過,還要繼續追擊。是因為戚繼光有一次提到了他對湯克寬的愧疚。

湯克寬的死,是不遵戚繼光的將令,自己出擊而死,但戚繼光覺得有自己的原因,他是大將軍,指揮大兵團作戰,本來應該考慮到戰場的複雜。

湯克寬死了,他的兒子無法繼承湯克寬世襲的指揮同知(正四品武官)成了白衣,戚繼光有想過如果有機會,一定要殺了董狐狸,讓湯克寬的兒孫能繼續世襲指揮同知,不領兵也能領份兒俸祿。

李如松有了機會,自然不會錯過。

董狐狸的蹤跡被找到,李如松再次出發,本就不遠,不到十里地,只用了一刻鐘的時間,李如松就找到了董狐狸,完全疲憊的董狐狸眼皮在打架,就聽到了馬蹄聲。

馬蹄聲來自於四面八方,他被包圍了。

“董狐狸!束手就擒!”李如松的怒喝聲在百步之外響起,箭矢潑向了董狐狸三百人結成的圓陣之中。

董狐狸和他僅剩下的三百人,完全沒有什麼作戰能力和抵抗意志,兩刻鐘後,不是被殺就是被擒。

董狐狸氣喘吁吁的躺在地上,順著眼前的狼牙棒,抬頭看著馬上的李如松,反而露出了個輕鬆和解脫的神情,他累了,真的累了,這瘋子根本甩不開,被俘反倒是能過一兩個月的安穩日子,押解京師才會被斬首,但是繼續跑下去,他的部下一定會砍了他的腦袋作為投名狀,投降大明換取賞錢。

打,打不過,跑,跑不掉。

李如松的翁觀山之戰,全殲了董狐狸所部的五千餘人,殺敵四千三百餘級,騎營陣亡人數只有十七人,一戰生擒了董狐狸,威震草原!

板升城潰營比之前還要嚴重,俺答汗的五個萬戶,五個萬人隊逃兵超過了近五千,士氣已經完全跌落了谷底,戚繼光率領本部軍兵已經來到了板升城十里外紮營,大軍開始圍城。

俺答汗沒有出城決戰,因為李如松帶領的騎營還在武川駐紮,一旦出城,就是前後夾擊的劣勢。

戚繼光並沒有下令攻城,而是開始宣告,俺答汗的人頭價值一千兩,萬戶人頭五百兩,千戶人頭一百兩,只要拿到就可以到大明軍來領賞,為期十日,十日後,大明軍就要破城。

戚繼光不是威脅,他將火炮依次擺開,開始了每日三次的炮轟。

第三日,板升的城牆已經被徹底打爛了,此番前來京營的近萬門火炮,五十萬斤火藥的傾瀉之下,板升一座圍不過三十里的城池,根本扛不住這樣的火炮覆蓋。

戚繼光不是揮霍,也是無奈之舉,火藥拉出來就要打出去,要不然等到雨季,就會變質,草原不是中原,沒有那麼好的儲存條件。

而且補給又拉了十萬斤火藥抵達前線,五十萬斤的火藥下去,板升城已經不能稱之為城池了。

這一日戚繼光來到了前線,十門長兩丈有餘,肚子如同水桶一樣的火炮,出現在了板升城外,這是皇家格物院搗鼓出了三十斤火炮。

據說是要用在游龍號上的艦炮,大明最大的火炮也就是十五斤火藥,而這三十斤火炮,實在是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之外。

陸戰,這玩意兒只能守城,而且意義不大,但海戰,這東西就極為好用了。

據說皇家格物院的瘋子們準備再弄個五十斤的火炮,這三十斤火炮已經試射過很多次,這次拉到草原完全是為了檢驗裝備的可靠性,長途顛簸之後是否能夠順利擊發,發射的彈藥也不是開花彈,而是實心的子母彈。

這麼十門火炮拉到板升城下,負責瞭望的不彥臺吉,腦袋上緩緩的升起一個‘?’來。

俺答汗何德何能,板升城何德何能,用到著這玩意兒嗎?

戚帥,用千里鏡看看已經完全倒塌的城牆吧!

引線被點燃之後,所有人都退後了百步之遠,這玩意兒要是炸膛了,可不是鬧著玩兒的,戚繼光可是親眼見過這東西炸膛,延綿不絕的轟鳴聲在板升城外,如同炸雷一樣響起,天地都在震顫,子母彈在轟鳴之下,如同黑色的匹練,撲向了僅存的城門,砸穿了城門樓子之後,餘勢不減,砸入了城中。

十門三十斤火炮殺死敵人0人。

“浪費啊。”陳大成呆滯的看著這一幕,大煙花當然好看又嚇人,可是三百斤火藥=15000發燧發銃擊發,怎麼也能打死兩個人了,這玩意兒除了把本就破破爛爛的城門完全轟碎,似乎沒什麼用了。

其實是有用的,打擊士氣。

下午的時候,俺答汗就派遣了自己的次子不彥臺吉,前來大明營地,商量投降之事。

這十門三十斤火炮就是底氣,大明有的是火藥,俺答汗最終選擇了投降,戚繼光都把營堡修到了板升城下,他已然走投無路。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沒有你的城我該怎麼命名

想象力的小阿月

素窯

樸惠

百花崢嶸:聖尊歸來

瘋狂激戰哥

再話江湖

重生之我在番茄編小說

難以馴服的溫柔

茗栢

相瑜相生

肆顏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