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誰為萬民奔波,誰為萬民之王

黔國公府祖上真的姓朱,雖然是義子,雖然後來改回了本姓,但沐英八歲的時候被朱元璋收養,改回沐姓不是沐英能決定的,他只能這麼做。因為他爹朱元璋奪了天下,成了皇帝。

成了皇帝,這家裡規矩大了,如果朱元璋沒得天下,家裡沒那麼大的規矩,沐英是沒有必要改回本姓的。

黔國公府在大明的地位十分特殊,介於武勳之上,宗室之下,既有武勳的尊貴,又沒有宗室的藩禁,黔國公忠君體國,體朝廷振奮之意,鎮守西南兩百年,忠心耿耿,是因為祖上真的姓朱。

殷正茂憑什麼受到皇帝如此殊榮?

現在殷正茂被賜了國姓,算是宗室,也算是武勳。

上一次殷正茂回京述職,呂宋地面官吏軍兵,一致認為殷正茂肯定是大明皇室流落在外的私生子。

現在大明皇帝如此恩厚,為了解釋這個現象,大家心中這個猜測,更加堅定了幾分。

“國姓爺,陛下讓國姓爺武力催收這貨款,這件事,國姓爺有什麼思路嗎?”李佑恭略顯好奇的問道,這件事非常難辦,這些個紅毛番在這些個種植園根深蒂固,根基深厚,大明水師軍力恆強,可這有道是強龍不壓地頭蛇,這些個地頭蛇可不是那麼好處置的。

“分而化之,各個擊破,挑唆賞罰,離間隔閡。”殷正茂身子往前傾了傾,手微微向前伸,用力一抓,表示盡在自己掌握之中,從殷正茂到呂宋之後,就發現大明皇帝對南洋上的種植園垂涎欲滴,這不是一天兩天,是已經饞了五年了。

殷正茂也一直在思索,到底該怎麼辦。

李佑恭思索了片刻問道:“挑撥離間?”

“裡挑外撅。”殷正茂選擇了正面回答。

離開了大明四方腹地的殷正茂不用再普遍遵守自己的高道德,而是選擇了最省錢省力,長治久安的打法,不能讓大明在催收貨款的過程中,變成侵略者的模樣,而是要扮演救世主的角色,在他們打的頭破血流的時候,再略微出手,就可以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國姓爺,不愧是讀書人。”李佑恭端起了酒杯。

“拾人牙慧而已。”殷正茂和李佑恭碰了一杯,他說拾人牙慧,也不是胡說,他解釋道:“東漢永元元年,竇憲大敗北匈奴,長驅三千餘里,彼時大漢攻伐匈奴,無力西顧,西羌諸部多亂,張掖太守鄧訓為校尉,稍以賞賂離閒之,由是諸部彼此征伐不斷,禍患少解。”

挑撥離間這種把戲,老祖宗都在玩,不是什麼稀奇的工具。

酒足飯飽,殷正茂安排了李佑恭等一眾天使在總督府下榻。

裡挑外撅,激化泰西紅毛番殖民者和當地土著的矛盾,再以救世主的身份登場,拯救庶民於水火之中,這些工作要由水上飛們完成,而還有戰爭的準備工作要籌備,比如陛下部署在呂宋的五桅過洋船、三桅夾板艦、戰座船還在路上。

準備工作還包括了將整個棉蘭老島上的紅毛番關在一個高牆之中,不能讓他們干涉到大明武力收取貨款的程序,皇帝是垂涎欲滴,殷正茂是準備已久,當聖旨來到了呂宋的時候,戰爭機器開始緩緩運轉了起來。

次日的清晨天亮了之後,殷正茂帶著李佑恭參觀了呂宋造船廠。

呂宋造船廠,從一開始就擁有修建三桅夾板艦的能力,大明的第一艘全面仿建泰西夾板艦就是在呂宋造船廠下水的,在造船失去了商品優勢的時候,仿造不是什麼丟人的事兒,而後大明很快就摸排清楚自己的產業,打通了產業鏈,再次啟用了龍江造船廠、松江造船廠、福建造船廠、廣州電白造船廠和呂宋造船廠。

大明造船業,變得生機勃勃。

開海,不是張居正的新政,是皇帝的新政,這是陛下的新政,圍繞著開海的臣子,政治底色都是帝黨。

呂宋造船廠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原材料便宜,木材從南洋運往大明的運費要比到呂宋昂貴,呂宋的三桅夾板艦,可是熱銷的產品,在五年的時間裡,在殷正茂的經營下,呂宋造船廠,從兩條船塢作塘,增加到了九條船塢作塘。

“這一號和二號塘,是之前紅毛番建的塘,實在是太小,淤泥極多,而且沒有硬化築底,導致這生產容易出現奇奇怪怪的問題,上一次兩條船下水,桅杆歪了,可是怎麼都找不到問題,原來是地面沉降,所以現在將一號和二號進行了擴塘和築底。”殷正茂說起了造船之事。

一號、二號塘是老塘,是紅毛番建的,這底部沒有石灰築底,就是混凝土築底,生產過程中產生了偏差,造船的匠人們,找了許久許久問題,甚至懷疑是驚怒了泰西的神,所以才有這種麻煩,燒香拜佛不管用,只好把塘清理,才發現是底部產生了塌陷。

“這塘口,是不是可以修建五桅過洋船?”李佑恭看著剩下七條塘口的規模,感覺有些似曾相識。

“大璫說笑了。”殷正茂搖頭,他左右看了看,從桌上拿起了一個木工件兒,隨手拆開,而後又裝在了一起,多出了四個零件,裝不上去。

船在海上就是命,多這四個零件出來,不是胡鬧是什麼?

他又拿起了旁邊的木工玩具魯班鎖,拆開散落一地,他笑著說道:“泰西好戰的費利佩二世,船長安東尼奧,之所以肯為五桅過洋船付款,是他們不想仿造嗎?是仿造不了。”

“就像這魯班鎖一樣,拆開容易,重建難。”

魯班鎖,傳說是魯班發明的一種玩具,六根木條互相巧妙鎖定,不需要外力就可以形成一個穩定的整體,沒經過訓練,拆開就合不上了,大明的五桅過洋船都是類似的結構,你可以拆,但是是否能裝的起來,全看天意。

殷正茂這話的意思,自然是五桅過洋船仿造不易,其實還有一層,呂宋地面和朝廷的信任現在還很薄弱,如果殷正茂真的敢造五桅過洋船,會對這種信任造成不可逆的傷害,這種彌足珍貴的信任,絕對不是銀子可以修復的。

殷正茂深受皇恩,呂宋總督府沐浴皇恩而生,沐浴皇澤而長,很難想象,呂宋總督府背叛了皇帝,大明皇帝得瘋成何等模樣。

就大明皇帝那個脾氣,怕是把皇宮給拆了,也要造船,如果木頭還不夠,就把大明皇陵的地面建築給拆了,也要平定呂宋謀反作亂。

大明皇帝真的幹得出來。

殷正茂帶著李佑恭參觀了造船廠後,又去參觀了石灰廠,路面硬化、船廠鑄底、海岸堤壩等等,都需要用到石灰廠,尤其是港口一些木製的棧橋,也都換成了鋼混的結構,更加耐用。

下午,殷正茂帶領著李佑恭參觀了呂宋的銅礦,這裡是馬尼拉東邊不足三十里的一個小鎮,現在有了自己的名字——銅祥鎮。

也從一個不足三五百人的小鎮,變成了足足有三萬餘匠人生活的重鎮。

陳成毅是這個銅廠的督辦,這可是皇帝陛下聖命任命的督辦,上一次大船到松江府送過去了五十萬斤的赤銅,陳成毅因為採銅有功,提拔為了呂宋銅廠督辦,全權負責呂宋銅礦的開採。

陳成毅可是正七品的朝廷命官。

陳成毅帶著李佑恭和總督府隨行人員,走向了銅山,路上鋪設著木軌,是為了方便同銅料下山冶煉,汞齊法效率更高,可陳成毅還是選擇了效率較低的鉛煉,一來沒有汞,二來,汞齊法之下沒有老匠人,能活過二十都算長壽。

陳成毅帶著李佑恭站在礦山之前,開口說道:“老匠人們,憑經驗識別地勢、地貌、找到苗引,據苗引找礦。”

尋找苗引,在這一行叫尋龍,就是尋找礦脈的大龍,畫風大概就是類似於:尋龍分金看纏山,一重纏是一重關,關門如有八重險,不出陰陽八卦形。

當然實際上找苗引是個很難很難的地質學問題,陳成毅已經在總結尋苗引的辦法,地勢地貌,土壤的構成等等,將經驗進行總結,最後形成能夠傳授給他人的技術,就是陳成毅這個舉人要做的事兒。

“找到了苗引,沿苗脈鑿硐,硐內再分類。主要是斜巷入山,深者長達數里,逐級開採。硐內用木架鑲頂,有時候也會用石灰鋼柱鑲頂,防止塌陷,通風用的是風櫃,一種往復式的大風箱,如果是長巷,就是超過百步的礦洞,就需要另造風井,井口嵌踏,若是有沁水,可以爬出。”

“排水用的唧筒,一條數里長巷有水龍百餘,用工千餘人。”

陳成毅介紹著銅廠採礦的諸多裝置,支撐、通風、緊急疏散出口、排水等等,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工,夜以繼日的開山挖洞。

而下井則是僱傭的土著,不是從中原遷徙來的歷代漢民,而是當地的土著,因為他們的個頭更加矮小,用工成本低廉,這下窯是個辛苦活,全靠人力開鑿,用麻袋和吊筐把銅料背出來,條件極為惡劣,若遇到積水、崩塌,死者廣眾,少則二三十,多則百千餘人。

萬曆六年四月,一條四里深的長巷先是發生了地下水噴湧,隨後塌方開始,一百多個窯民永遠埋在了礦井之中。

“礦山的經驗,都是需要命去累積的,尤其是井下。”陳成毅十分平靜的說出了一番殘忍的話,採礦技術的進步,由當地土著承擔代價,貢獻自己的生命去累積經驗。

這很殘忍,也很現實,陳成毅見得多了,從開始有些於心不忍,到後來變得冷眼旁觀,大明的王化相比較泰西的確溫和,可也是溫和一些,並不是不殘忍,至少大明官辦的窯廠,按時按量發錢,從不拖欠。

“預計明年,可以產銅六百四十萬斤。”陳成毅沒有帶大璫深入礦山,他們還要參觀鍊銅廠,一邊走一邊彙報了明年的預計產量。

“赤銅?”李佑恭眉頭緊皺的問道,銅料六百四十萬斤也就罷了,如果是赤銅,這個地方,大明是決計不能放棄的!

大明皇帝、大明太傅、大明戶部,個頂個都是尚節儉的主兒,那恨不得一文錢掰成八瓣兒花!

無他,窮怕了。

陳成毅非常肯定的說道:“赤銅,明年預計可產銅料可以鑄八億萬歷通寶,已經超過了滇銅的產量。”

雲南的銅,運輸不便,而離港口只有三十里地的銅祥鎮,顯然更具有運輸優勢,這就是開海的意義所在,大明缺金少銀無銅,大明福建河南的銀山,一年還能煉十萬兩的銀子,但是滇銅一年都生產不了等價的赤銅。

八億通寶等於八十萬貫,官方匯率等於八十萬銀幣,可是按照民間的匯率而言,這八億銅錢可以換到一百一十五萬銀幣。

大明寶源局是一銀等於一千銅錢,而民間一銀等於七百銅錢,之所以會有這種匯差,自然是因為大明獲銅的絕對數量,遠低於獲得白銀,大明的白銀現在一年能流入四百萬銀到六百萬銀,主要來自於泰西和倭國,可是銅的出產,全靠滇銅。

有些人就賺這個錢,用銀錠換成銅錢,到民間換成散碎銀兩,把收上來的雜色銀,煉成金花銀,再到寶源局換成銅錢,完成這個迴圈,這個買賣,是特權階級將自己特權變現的一個新路子,但凡是能換到銅錢的,只有朝裡那些個勢要豪右了。

大明皇帝並不禁止這種買賣,因為將散碎銀兩變成了銀幣,這個過程是有利於大明貨幣政策的。

兩宋的錢引、交子、會子、元代和大明的寶鈔,無不證明了當下的社會存在,鈔法並不適合大規模推行,而錢法的推行,受限於銅料和銀料的輸入,將民間的散碎銀兩收集鍛造,這種事朝廷沒有那麼多的人力物力去完成。

民間的散碎銀兩,可不僅僅是百姓手裡那點銀裸子,還有鄉賢地主埋在豬圈裡的白銀,這是回收再利用,更是銀礦,不過是人礦罷了。

根據戶部尚書王國光的估計,從唐朝設立市舶司,到大明萬曆年間,至少有一億兩白銀流入大明,如果能將這批銀子流動起來,大明的錢荒,能得到有力的緩解。

這一切能夠成立,是大明的銅錢數量要足夠多,銅錢的數量直接決定了大明開採人礦的效率。

滇銅在迅猛發展的同時,呂宋的銅礦也毫不遜色。

“後年預計能達到一千二百萬斤赤銅,也就是十六億銅錢。”陳成毅看著銅山和銅祥鎮,說出了一個數字。

“這麼多?”李佑恭瞪大了眼睛,這怎麼就一年翻一倍?他可是代表皇帝來,陳成毅可不能胡說,如果無法達成,那就是欺君之罪,陳成毅擔待不起這個罪名。

陳成毅其實已經非常保守了,他提出了明年八億、後年十六億的生產目標,是有巨大的冗餘,除非殷正茂不敵紅毛番,被紅毛番攻破了馬尼拉,否則這個產量他一定能達成,而且大大的超出。

“陛下的投資到了,這總得投桃報李不是?”陳成毅笑容滿面的說道。

大明皇帝一共在這裡投資了一百五十萬銀,用於銅礦的擴大生產,本來大明皇帝的想法是間接投資,借錢吃利息,利息也不高,一年四厘,就是年化4%,不過分干涉呂宋總督府的執行。

但是殷正茂上奏說還是直接投資的好,這是大明皇帝的經濟羈縻,羈縻也是羈絆,是加強大明和呂宋之間那根看不見的繩索。

殷正茂恨不得大明皇帝把2010萬銀,全都投在呂宋,那呂宋就成了皇帝的私產了。

一百五十萬銀的投資,只是讓陳成毅信心十足的原因之一,而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產業匠人已經培養成熟,探索苗引的速度已經超過了開採速度,一個支柱產業正在成型。

眾人說著話,就到了如火如荼的鍊銅官廠,這裡的匠人多數都是漢人,而不是當地的土著,銅料不值錢,赤銅才是錢,掌握了核心技術的還是大明人,這才讓殷正茂安心。

漢人,是呂宋總督府能夠佔據統治階級的基本盤,對此殷正茂再清楚不過。

銅爐分為超大型的一丈五尺,和大型的八尺爐,中型的七尺爐,中型、大型、超大型,三個規格的工場,熱火朝天,赤道的豔陽,在這些銅爐面前,也要失色幾分,還未靠近就熱浪滾滾。

“為什麼是中型、大型、超大型呢?”李佑恭略顯奇怪的問道。

“還有一種小型爐,五尺高,前幾日才棄置不用。”陳成毅趕忙解釋道,他不是在考驗大璫的耐心,就只是技術升級,規格還沒有馬上更新而已。

“呂宋總督府,每年送往內帑黃金12000兩!”殷正茂帶著李佑恭來到了另外一處,這裡由客兵保衛,是呂宋金錠廠,這裡的金錠,完全供給皇帝內帑,12000兩,不過750斤,值得殷正茂如此煞有其事,而且頗為自豪的說出來嗎?

當然值得,大明的金礦其實不多,而且品質不高。

漢代的金餅是祭祖之物,每年各大王府都要想方設法的搞到足夠的金子,否則你好意思稱呼自己是分封宗室?金餅有著極其濃烈的政治象徵,代表著一種臣服恭順,也是政治羈縻的一環,而且是分封制下,代表向心力的象徵。

這每一兩一條的小黃魚,是禮器,是朝貢。

按照大明寶源局的掛牌價,一兩黃金等於十六兩白銀,這12000兩黃金,是近二十萬銀。

二十萬銀真的很多很多了,大明現在是闊綽了,可這二十萬銀,能修五分之二個隆慶皇陵了。

第三日,李佑恭終於徹底緩了過來,走在陸上,終於不再天地倒懸了。

而殷正茂也開始張榜淨海,從九月起,萬里海塘預計會有烈度未知的大小戰爭,大明商舶謹慎前往,呂宋總督府的說話是很有效力的,當總督府張榜公告會有戰爭的時候,戰爭必然如期而知。

戰爭的陰雲開始在萬里海塘凝聚,海港裡全都是戰船在不停的進出,各種大明的火器火藥、鉤鎖、登陸用的船隻,開始出現在海港之中,而一些大食人開始頻繁出入總督府,在紅毛番沒有來之前,大食人是萬里海塘的實際統治者,紅毛番來了,大食人不再佔據統治地位。

殷正茂很忙,張元勳陪著大璫前往了呂宋的若干種植園,棕櫚園出產的是油料,桐園出產的是桐油和漆,甘蔗園出產的是糖類,尤其是船長安東尼奧引以為傲的方糖,是呂宋甘蔗園的拳頭產品,這些種植園的規模少則萬畝,多則五六萬畝,而圍繞著種植園附近,還有大量的田莊,專門負責生產稻穀,這些農業產品,是呂宋出口的拳頭產品。

而皇帝陛下極為關心的橡膠園,只有千餘畝,種這玩意兒,大明經驗不足,即便是寶岐司進行了指導,可紅毛番的橡膠園產量更高。

除了種植園之外,林阿鳳帶領的海寇們,一部分變成了當地捕獵隊,專門捕殺鱷魚,還有山林中的毒蛇,一部分則變成了伐木工,四處伐木墾荒,林場和鱷園也在建立。

圍繞著鱷魚的產業鏈也在進行,鱷魚皮,一種非常受歡迎的皮料,價格極為昂貴,幾乎和黃金等價。

鱷魚皮相比較其他皮革,其中最大的優勢就是保養得當的話,越用越亮,歷久彌新。

李佑恭對呂宋的發展做出了高度的評價,在皇帝目光沒有看向呂宋的時候,呂宋的一切都在欣欣向榮的發展著,大明的一些走投無路的失地佃戶和窮民苦力,到了呂宋也有了謀生之道,有了活下去的資格。

九月初一,大明水師開拔了,和喜歡付諸於武力的張元勳、馮子龍等武勳不同,殷正茂在這次武裝收取貨款的清債行動中,表現出了讀書人惡毒的一面,在他的挑撥之下,紅毛番、大食人、當地的土著,爆發了激烈的衝突。

大食人帶領著土著們衝進了紅毛番的種植園燒殺搶掠,而那些個紅毛番只能藏在堅固的城堡裡拒敵。

把水攪混的殷正茂帶著船隊出發了,渾水摸魚開始了。

即便不是殷正茂挑唆,這些矛盾是根深蒂固的,是不可調和的,殘酷壓迫下的反抗,必然會爆發出這種混亂,殷正茂只是在恰當的時間,點燃了這個炸藥桶,而後在劇烈爆炸之後,去收拾戰場,收取戰利品。

戰爭開始了,大明水師們開始四處出擊。

名單上的種植園被一一佔領的同時,殷正茂因為戰爭程序的需要,又佔領了十數個良港,作為大明水師駐軍和開拓之處,絕對不是得寸進尺,絕對不是摟草打兔子,只是出於戰爭程序的需要。

在戰爭的過程中,那些負隅抵抗,妄圖憑藉城堡防守的紅毛番,都見識到了殷正茂的一力降十會,當五條載滿了棺材炸藥的船隻衝向水門的時候,這些城堡在劇烈爆炸中,被一一攻破。

張元勳和馮子龍開始出海作戰,而殷正茂給出了一個戰爭大概結束的時間,三年。

最少需要三年的時間。

戰爭就是這樣,只能決定開始,無法決定結束,殷正茂這個國姓爺,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獲勝,甚至不確定大明會不會獲勝,但就像是李成梁在萬曆元年,趁著大雪出塞作戰的意義是一樣的,只要打了,就有意義。

大明已經一百七十餘年,沒有在海上展現自己的力量,萬里海塘諸國,已經忘記了被大明支配的恐懼,殷正茂必須要喚醒他們沉睡的記憶,敲醒他們沉睡的心靈,再次讓大明的軍事羈縻,蔓延到萬里海塘之中。

這裡是大明的萬曆海塘,是大明海疆安全的緩衝。

李佑恭不情不願的坐上了水翼帆船,他的下一站是琉球的那霸港,對於水翼帆船,李佑恭是真的不願意坐,但是不得不坐,他得在年前回京覆命。

萬曆六年十月,李佑恭踏足了琉球那霸港,這裡仍然是一些蕭索,萬國海梁的繁華十不存一,家家披麻,戶戶戴孝,倭患帶來的直接傷痛,依舊在這片土地上延續。

琉球甚至湊不出今年前往大明朝貢的魚油和鮫油,琉球百姓的生產生活,遭到絕對的破壞,這和呂宋的蓬勃發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些沒有清理過的嬰兒旗也讓李佑恭恨的牙癢癢,那些孩子被殺死掛在了旗杆之上,當地並沒有人過來清理,因為沒有人活著。

琉球國王尚久,打算前往大明京畿,親自請罪。

李佑恭判斷,這尚久說是請罪,怕是想要跑到大明避避風頭,現在琉球依舊處於戰爭期間,琉球本土的倭寇基本肅清,但是大明想要進攻薩摩國島津家,也是難上加難。

人都害怕戰爭,無論是窮民苦力,還是勢要豪右,刀劍箭矢又不長眼,你是國王就不射伱了?

李佑恭還是帶上了尚久,琉球國王算盤打得響,想在出去避避風頭,想回來,那就是難如登天了。

誰為萬民奔波,誰為萬民之王。

推薦一本書:《拯救大明朝:我能與崇禎交換身體》簡介:崇禎十年,魂穿大明宗藩的朱長淦很想當個清閒王爺,可大明朝倒塌,最先倒黴的就是他們這些宗藩,被屠殺殆盡。

想到七年後,李闖王入京,後金入主中原屠殺漢人,“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這時,朱長淦發現自己可以與崇禎交換身體。有直通車哦。

“想拯救大明朝嗎?”

“事情交由我來做,你就負責看就行,另外……少嗶嗶!”

<BR />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斗羅大陸!改變劇情

思沐予春

快穿之我在異世界當作精

禿頭尼姑

重生:人間五十年

彭城浪子

原神之巡歸之旅

夢魂為歸離

凡可摘星辰

羽喵

快穿之拯救三千小世界

叫什麼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