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誰犯著沒事跟皇帝做對?

濤濤洪水已成,又如何是世家大族能夠抵擋的?

而明光帝需要做的,就是穩坐釣魚臺,從中挑選他覺得合心意的“人才”,讓其入朝為官即可。

家族間的權利更替,悄無聲息。

相較於門閥森嚴,盤根錯節的世家大族, 顯然這種寒門出身,沒有任何根底的寒門更好用一些。

他們為了想出頭,就不得不按明光帝的“規矩”走。

明光帝微眯了眸子,要不是他一個男的,不太適合跟別人的媳婦碰面,他都想把顧清菱給請進來, 好好聊一聊了。

不過,雖然男女有別,但他不是有李文崇嗎?

李文崇套話, 比他套管用多了。

瞧瞧,這才成親多久,又幫他“挖掘”了不少東西。

明光帝表示滿意,應下了《大明日報》廣告的事情;而李文崇呢,也露出了滿意的神情,因為他完成了顧清菱交給他的任務。

具體細節,交由戶部、翰林院協商辦理。

“《大明日報》打廣告?!怎麼……突然冒出了這種事?!”

“陛下剛剛下的旨,讓我們兩個部門好好合作,把章程給定下來。”

“可……好端端的,打什麼廣告啊?《大明日報》,可是我們大明王朝的臉面,這能打廣告?”

“陛下下的旨,你去找陛下說理?”

“……”

……

以前,不少人都小瞧了《大明日報》, 覺得這玩意兒弄出來,也就跟邸報差不多。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弄這個, 不是有邸報了嗎?有什麼事情,看邸報不就行了嗎?

後來,《大明日報》弄出來了,不僅他們這些官員可以看,天下老百姓也可以看。

因為老百姓也可以看,《大明日報》的畫風與邸報完全不同。

邸報文餿餿的,你要是文化水平低了,還不一定看得懂。

字裡行間,唯有一字一句的解讀,才能弄明白。

所以,邸報這東西,即使普通老百姓識字,也不一定看得懂。更何況,上面還有很多生僻字,以及不用的典故在裡面,更加增加了閱讀難度。

似乎,邸報除了用來傳遞訊息以外,還用來“考評”大家的文化水平和閱讀能力。

但《大明日報》不同,《大明日報》直接接了地氣,用的全是白話文。

它不考察你的文化水平,它只擔心一件事情——怕你看不懂。

為了讓你看明白, 它們用最簡潔的, 最直白的字眼,一點一點將邸報上的內容扣給你看,恨不得能塞進你的腦子裡。

除此之外,遇到某些重大事件,《大明日報》還會從多角度,多方面,多層度解讀,儘量將謬論扼殺在了搖籃裡。

如此,即使是底層官員,他不知道那些歷史典故,不清楚上官的個人偏好,但只要看《大明日報》,他就能搞明白邸報上講的到底是什麼。《大明日報》還會選擇性的刊登天下資訊,南來往北,讓大明底層官員及時瞭解到周邊地區發生了什麼。

也避免了某些南邊官員不瞭解北邊風俗,北邊官員不瞭解南邊風俗,從而產生某些誤會。

還有就是,邸報只有衙門才有,一般老百姓接觸不到。

《大明日報》的出現,讓底層老百姓多了一個瞭解“大朝王朝”的機會。

第一次瞭解大明律法,第一次瞭解明光帝下的某些政策是為了什麼,第一次明白過來,不是明光帝不會天下老百姓著想,而是某些官員仗著天高皇帝員,“上瞞下欺”,矇蔽視聽,哄騙了他們這些底層老百姓。

讀不懂邸報,想要糊弄了事的底層官員:“……”

靠!

這還怎麼唬弄?!

要不然,不讓《大明日報》在本地發行?

不好意思,明光帝早就下令,《大明日報》必須全國發行,任何人不得阻攔。

還有就是,他能擋得了一時,能夠擋得了一世?

只要有商人流動,那麼必然會帶來外面的資訊,何況這《大明日報》還是明光帝親自下令,全國發行的東西,那商人即使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也會帶著到處跑。

他們精著呢,碰到不講理的地方官,直接翻報紙,指著哪一條哪一句,直接告訴對方,這是朝廷說的……

你要敢不遵守,老子就上告朝廷,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

當然了,地頭蛇這種東西,肯定是會存在的。

陽光,總有照不到的地方。

可是,不管怎麼說,《大明日報》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不公平、不公正的事情。

同時,也讓某些骨頭比較硬的底層老百姓擁有了抵抗的武器。

所以,在很多人眼裡,《大明日報》相當於另一個版本的邸報,應該是高大上的,不容侵犯的。可現在,《大明日報》竟然要做廣告了?!

“好像是崇親進了一趟宮,這道旨意就好了下來,要不然……”

“行,我們去見崇親王。”

……

戶部、翰林院官員拜訪了崇親王府。

李文崇早有準備,拿出了一套官說詞。不過說詞不重要,重要的是李文崇的態度,讓他們意識到了一件事情——廣告勢必可行,因為這是明光帝的意思。

又沒觸碰到自己的利益,誰會犯著沒事跟明光帝做對?

雖然有點小波折,但這事很快就定了下來,兩部官員按照歷來規矩,制定章程,沒幾天就遞到了明光帝那裡。

雖然大明王朝對天下書籍印刷有一定的管理制度,分為官刻、家刻以及坊刻三大體系,但管理書籍印刷的部分一直沒有單獨分開,而是放在了翰林院,有昭文館、史館、集賢館三大館,以及秘閣、龍圖、天章等館閣,挺複雜的。

姚大人負責《大明日報》以後,就被暫時放在了天章閣。

天章閣和龍圖閣一起,本來就有皇帝顧問、參與論議或校訂圖書的職責。姚大爺手裡的多收《大明日報》更是翰林院很多官員爭搶的肥差,只可惜當初提出搞這個的是姚家,別人想要搶姚大爺的“總編”之位也難。

因此,其他人頂多做個副手,或者其他職責,分一瓢羹。

或許他們身上有諸多缺點,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他們文化水平不低,也特別會看上面的臉色,只要姚大爺制定出“標準”,他們二話不說,就把《大明日報》給搞好了。

相較於其他賺不了什麼錢的報紙和書籍,《大明報紙》顯然是個香餑餑。

即使《大明日報》目前的收入還比不上《金陵日報》,但因為《大明日報》體量極大,需要的人極多,即使兩文錢一份的報紙也讓皇家報社賺到了不少錢。

現在,《大明日報》要搞廣告了,眼紅的人就更多了。

因此,在制定廣告章程時,也有人跟明光帝上言,想要把主編換成自己人。

(本章完)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之我竟擁有從者之力

慾望貪杯

都市或真或假

蘇洛小哥

我飼養的小反派他不對勁

花醉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