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的詔書下達,代表秦國正式向代國宣戰。

整個秦國如同戰爭機器一般快速行動起來,大量的輜重糧秣調往臨近代地的恆山郡。

關中、河東、河內、上黨等郡縣計程車卒也在快速聚集。

經過秦國滅楚的戰爭後,大量秦人疲憊不堪。但當他們聽聞這一次秦國是以少上造趙佗為主將,並且討伐的是弱小的代國時,立刻有許多秦人站了出來,都不用鄉里徵召,他們便主動報名,要求踏上戰場。

其中一些人是昔日的趙佗舊部,比如他在伐魏之戰時,帶出來的那批河內士卒,聽到趙佗之名,根本就不需要多想,直接應召便是。

但更多的,還是那些渴望著升爵的秦國男子。

隨著秦王政頒佈的“簪鳥以上爵位子弟可入學室”的詔令一出來,一大批公士、上造爵位的秦人全都像打了雞血一樣。

只要再去沙場搏殺一番,升上一兩級,便可望子成龍,讓子弟進入學室,日後混個官身,徹底讓家族擺脫世代底層庶人的身份。

這種誘惑力,遠比田地和金錢的賞賜還要大。

而且對普通人來說,簪鳥爵位並非遙不可及。

上造升簪鳥只需兩顆人頭,公士升到簪鳥也只要三顆人頭,沙場血拼一場,砍他兩三個人頭下來,還是有做到的可能。

更別說這一次帶隊的可是戰無不勝的趙佗將軍啊,天下諸侯也就只剩下代國和齊國了,若是不抓緊時間,那可就真的再沒有飛躍階層的機會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此番徵兵之順利,秦人戰心之勐烈,參軍之踴躍,就算是秦王政,在收到邦尉府的彙報後,也面露驚訝之色。

“好個趙佗,其改律之言,不僅能解決我秦國文法吏不足的問題,而且還調起了士卒戰心。”

“寡人本以為連滅五國後,秦人已有厭戰之意,沒想到國人這次竟被他弄得戰意盎然,滅代如此,想來待到伐齊之時,秦人好戰之心將更加勐烈。”

“如今來看,趙佗竟是個全才。燕丹、荊軻,你們還真是為寡人送了一份大禮啊,呵呵。”

……

秦王政二十四年,四月二十。

關中霸上,渭水滔滔。

玄旗招展,兵閃寒光。

即將出徵代地的三萬關中秦軍,盡數聚集於此地。

再往外,更有無數秦人前來圍觀此番誓師出征大禮,從高空往下看,黑壓壓一片,全是人頭湧動。

“趙將軍似乎是第一次當主將出徵,這兩年我聽他的光輝戰績,都快聽的耳朵起繭了,如今才想起,趙將軍只有十九歲啊!”

人群中,有人驚歎出聲。

其他人也跟著附和道:“是啊,趙將軍才十九歲,竟然就能統率數萬大軍,去攻滅一國了。”

“我聽說趙將軍是趙人啊,他此番率兵攻打的代國,就是趙人的殘餘。你們說趙將軍會不會像伐楚時的那個叛……”

“放你阿母的失氣,大王派遣趙將軍滅代,便是相信他的。你怎能拿他和熊啟那狗賊相比,趙將軍何等英雄,怎會行那叛我秦國之事。要不是律法禁止私鬥,乃公非把你腦袋扭下來不可。”

就在人群吵鬧間,有人叫道:“趙將軍來了,大王來了。”

叫嚷聲頓時停止,秦人們踮起腳尖,舉目張望,一雙雙眼睛全都望向遠處的誓師臺。

秦王政率領公卿百官和諸多秦將來到霸上,他大步走上誓師臺,轉身望著臺下,朗聲道:“趙卿,上臺。”

“唯。”

頭戴鶡冠,身穿光亮甲胃的趙佗,高聲應諾,大步向臺上走去。

從軍四年,這是他第一次成為大軍主將,將親自統率秦軍進行一場滅國戰爭。

今天,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

他走到秦王政身前,以軍禮跪地,沉聲道:“臣趙佗在此。”

秦王政頷首。

這位尊貴的君王,打量著眼前意氣風發的少年將軍,不由感嘆。

“你曾言大丈夫居世,生當封侯,死當廟食。寡人如今,便給你立功拜爵的機會。”

秦王政抬起頭,當著趙佗,當著臺下無數公卿百官與數萬秦卒的面,開始進行宣誓。

“嗟!醜代殘虜,昔結燕寇,阻我王師。今據夏土,北連胡夷。其罪貫盈,天命誅之。予弗順天,厥罪惟鈞。予小子夙夜祗懼,受命秦祖,類於上帝,宜於冢土,以爾有眾,砥天之罰。天矜於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爾尚弼予一人,永清四海,時哉弗可失!”

“少上造趙佗,當承天意,掃除殘代,廓清北疆,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秦王政聲音高昂,話語古樸,如同在向著天地宣誓。

趙佗立刻應道:“臣趙佗,必遵王命,承上天之意,廓清北疆,為王砥定天下!”

秦王政取來斧鉞以及虎符,親手交予跪在地上,雙手高舉的趙佗。

手握虎符,趙佗便能統率數萬秦軍。

親持斧鉞,趙佗就有專制生殺大權。

趙佗抬頭,看著面前的秦王政。

秦王政低首,看著面前的趙佗。

四目相對。

一切盡在不言中。

臺下。

王賁、蒙武等老將看著臺上君王授予斧鉞的一幕,在感嘆之時,眼中也不由有落寞之色閃過。

一代新人換舊人啊。

至於蒙恬、王離等年輕一代的秦國俊傑,更是神色複雜到了極點。

昔日位於他們之下的少年,如今竟讓他們感到遙不可及。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與此同時,臺下更有萬眾高呼。

“大王萬勝!”

“趙將軍萬勝!”

“吾等必滅代虜,為大王砥定天下!”

三萬關中秦軍山呼海嘯,聲音化成滾滾浪濤,向著四周傳蕩。

周圍送行的無數秦人也跟著叫喊起來。

關中黃土之上,聲若雷震,氣湧蒼穹!

秦軍誓師完畢,立刻啟程。

他們將要出關北上,沿途收聚等候在其他地方的秦軍,一路抵達代地,為秦王政廓清北疆,消滅仇敵。

車轔轔,馬蕭蕭。

秦軍士卒威武雄壯,排成整齊的佇列,向著函谷關方向進發。

然秦軍離開霸上不久,行至鴻門之時。

已經歸隊,被任命為短兵二五百主的麗商駕馬奔至趙佗車前。

“將軍,前有公主儀仗,似為將軍送行。”

趙佗平靜點頭,此刻大軍還未出關,送行之事並無大礙。

他走下戰車,步行至鴻門前的一處空地上。

那裡有女子所乘的安車停靠,周圍侍從環繞,見到趙佗走來,皆是連忙施禮退讓。

趙佗走到車前,見少女已等候在此。

少女青衣襦裙,亭亭玉立。

沒有過多的言語。

她從侍者手中取來酒水,漂亮的眼睛盯著趙佗,眼眶有些發紅。

“此番遠征,妾願君子凱旋。”

趙佗看著少女離愁姿態,笑道:“公主勿慮,待趙佗為大王掃滅六國,便回咸陽尚公主。”

說著,趙佗從滿臉通紅的少女手中,接過酒水,一飲而盡,轉身離去。

他的身後。

有少女幽幽歌聲傳來。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

秦國恆山郡以北的代城。

代乃殷商古國,傳承久遠,至春秋時為趙襄子以詭計所奪,遂為趙有。

其地險峻,位置頗為重要,是故城高牆厚,城池雄壯。

“橫陽君被趙政殘殺,秦人更是驅逐代使。那趙政必將發兵代地,殘虐北疆,吾等復國越發無望啊。”

一處頗為富麗的宅邸中。

張良紅著眼睛,看著面前的幾個同伴。

韓國公孫信,魏地名士陳餘,魏國公孫魏陵。

這些人或是從秦國東郡兵的圍剿中逃掉,或是自齊國的追捕中逃亡,終究再次相聚在代地中。

這裡,已經是他們這個復國團隊的最後一片樂土。

聽著張良咬牙切齒的話,三人皆低下頭顱,氣氛沉重。

橫陽君韓成一向是復國團隊的首領人物,雖然本事不大,卻是一杆凝聚人心的旗幟。

如今這旗幟轟然倒塌,還被秦人肢解成幾段,對他們這個復國團隊的打擊可謂巨大。

還是陳餘開口道:“齊王無信,驅逐吾等,乃是自斷生路,可謂豎子難與謀之。但這代王趙嘉倒是頗有信義和眼光,子房勿要太過擔憂,如今吾等與代人聯手,未必前路無望。”

張良冷笑道:“代國小邦,城池不到十座,兵卒不過數萬,別說是秦國大軍,就算趙政只派一支偏師前來,都能將之剿滅。吾等何談前路?”

陳餘臉色難看道:“代人實力不足,那不是還有匈奴嗎?聽說匈奴使者這幾日便將抵達代城,與趙嘉盟約。”

“匈奴?呵呵,就憑那群十多年前被李牧擊破的蠻夷嗎?”

張良神色越發譏諷。

與匈奴聯手,共同抗擊秦國,山東諸侯並非是第一次幹這種事情。

秦惠文王時,韓、趙、魏、燕、齊五國合縱攻秦,因擔心力量不足,還曾邀約匈奴之兵加入。

結果秦將樗裡疾兵出函谷,與五國和匈奴聯軍交戰於修魚。

那一戰,秦軍俘虜韓將申差,大破趙公子渴、韓太子奐,斬首聯軍八萬二千人,對山東諸侯來說,乃是一場大慘敗。

故而張良對於和所謂的匈奴聯手,並不看在眼中。

他低語道:“且胡人向來沒有信義,聽說燕國之前曾聯絡匈奴共抗秦國,結果秦軍伐燕,匈奴不僅沒有按照和燕國的約定攻擊秦國關中,反而趁機劫掠燕地,就這種無信之國,也能依靠嗎?”

此話一出,陳餘、公孫信、魏陵等人皆是臉色一變。

胡人素來無信,他們的話能相信嗎?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一道聲音。

“這一次可信,匈奴單于是真心願助吾等抗秦復國!”

門推開,燕國公孫燕平大步走進來。

他看著屋中幾位盟友,激動道:“我剛收到訊息,此番匈奴派來的使者裡,不僅有我燕國太傅鞠武,更有……吾祖燕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元末開局,鄰居朱元璋

吾自今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