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大地,一望無際的蠻荒原野上。

時至秋日,天氣已開始轉向寒冷。

李信身披甲胃,縱馬前行,秋風迎面吹在他的臉上,更顯稜角分明。

他的身後,是一長串的秦軍,基本都是騎兵。

這些秦卒的臉上,大多帶著興奮神色,身上則是沾染著血跡。

“終於要到襄平了!他母的,這些濊貊蠻子和朝鮮人跑的可真快啊,咱們這次追襲才宰了他們一千多人。其他的轉眼之間全跑了,躲進那些老林子裡,真是想追都追不上。”

一個秦卒嘴裡抱怨著。

另一個滿臉麻子的秦卒笑道:“跑了好啊,這些蠻子有什麼好打的,你說之前打高夷人,還能搶些牛羊馬匹。這些蠻子連高夷都比不了,全身上下連個值錢的玩意兒都拿不出來,披在身上的皮裘還臭的燻人呢,乃公打了這麼多年的仗,就沒見過這麼窮的敵人。這一口氣把他們全趕回老家好啊,讓他們再也不敢來遼東,咱們也就能早點回去了。”

“也是,把這些蠻子全趕出了遼東,咱們就能回家了。”

“如今高夷、濊、貊還有什麼箕子朝鮮全都被咱們幹了,什麼時候對東胡下手啊?”

“打了東胡,把他們趕出遼東,咱們也好快點回去啊!”

秦卒們嘴裡說著,臉上滿是思鄉的情緒,連帶著提到東胡二字,也充滿了戰意。

後方的話語傳入李信耳中。

李信抿著嘴。

自從他在楚地戰敗後,沉淪數年之久,整日以酒色麻痺自己,近乎忘記了在戰場上縱橫馳騁的滋味。

直到大王一紙詔書,將他重新啟用,給予了他征伐遼東的使命,這才讓李信再次振作起來。

遼東之地,苦寒之土。

一望無際的原野,再次成了他李信的戰場。

那些趁著燕國被秦軍滅亡,侵入遼東的東胡、高夷、濊、貊和箕子朝鮮,以及更多的稱不上名號的蠻族,都成了他李信的敵人。

李信在這近一年的時間裡,率軍縱橫遼東。

如今已收復了大半的遼東之土,將高夷、濊、貊和箕子朝鮮以及更弱的異族蠻人全都趕出了這片土地。

黑色秦旗在風中飄揚。

這種以強凌弱,以全副武裝之秦軍,破擊衣衫襤褸之蠻人的快感讓李信有些迷醉。

他似乎有些理解到,當年燕國遼東軍的統帥秦無忌,為什麼會自信到率大軍渡過易水與王翦交戰。

這些遼東的蠻子打多了,真的會讓人變得十分自信。

李信的心裡又有些飄飄然起來。

但每當這個時候,他的腦海裡就會浮現出當年平輿城外,趙佗跪在地上,向他叩首乞求的模樣。

那一道道哀苦的聲音,不停的在他耳邊迴盪。

“趙佗。”

李信低聲呼喚著那個名字,心中飄然的感覺立刻離去。

他的驕傲和固執,輕率與任性曾差點將他毀滅。

是趙佗建言,是大王不計前嫌,方才讓他李信有了重新振作的機會。

“吾等謹而慎之,不再重蹈覆轍。”

“李信,當不負趙佗和大王!”

李信聲音很堅定,如果按照他以前的性格,此番征伐遼東,當是輕車突騎,一路打穿那些蠻族所佔據的區域。

但實際上,李信這一次征伐遼東,先是從燕地徵召到足夠計程車兵,一邊訓練軍隊一邊派人查探遼東的情況。

待到情報確認無誤後,他才尋機東進,一舉收服遼東最大的城市襄平。

之後又以襄平為中心,李信收攏當地被蠻人荼毒的燕遺民,然後一步一步驅逐各處的蠻族,收復燕國故土。

在這個過程中,李信一直保持著沉穩的姿態,沒有和蠻夷全面開戰。

甚至先派人向實力最強的東胡示好,送給了東胡王許多草原上難以見到的絲綢布匹,珠玉寶石,將東胡穩住之後,秦軍這才開始翦滅其他蠻族。

雖然這樣做花費了不少時間,但也起到了穩紮穩打的效果,如今整個遼東便只剩下秦軍和佔據北方一帶的東胡了。

這時候,前方不遠處的襄平城,有數騎飛出。

“在本將離去時,東胡可有什麼訊息?”

李信向前來迎接的秦將詢問。

那秦將搖了搖頭:“並無大的異動,不過聽吾等收買的東胡人說,東胡王眼見匈奴在代地被我秦軍擊破,有侵襲之心。匈奴單于聞知此事,派其王子入東胡為質,並獻納良馬牛羊及美人,東胡王就放棄了西侵匈奴的打算。”

“這真是可惜了,如果東胡真的和匈奴打起來,將軍想要一舉擊破其軍,收服遼東就更容易了。”

聽著對方滿是遺憾的聲音。

李信點頭,但沒有多說。

那秦將猶豫了一下,低聲道:“將軍,還有一事自燕地傳來。”

“何事?”

“趙將軍在甄城大敗齊軍三十萬,逼殺齊國大司馬。兵進臨淄,威嚇齊王開城投降,如今齊國七十餘城已盡數插上吾秦國旗幟。趙將軍,滅掉了齊國!”

李信怔了怔。

趙佗,滅掉了齊國?

那個曾經需要自己保護的少年,竟然已獨自帶兵滅掉了齊國嗎?

李信深深吸了口氣。

他再次轉頭望向北方。

“該對東胡動手了,吾當把這些蠻夷盡數驅逐於長城之外,在整個遼東插上我秦國的旗幟!”

李信眼中綻放出強烈的戰意。

趙佗已滅齊國,他也當完成自己的任務。

李信將在此地完成蛻變與新生,帶著收復遼東的榮譽,再回到咸陽。

到了那時候,他才能真正的和趙佗相對而坐,共談往事。

“趙佗,等著我回去。”

……

燕地,碣石附近的一處小城邑。

“子房,你可知我今日聽到了什麼訊息!”

公孫信大步走來,臉色有些難看。

張良抬頭看了一眼他的神色,輕聲道:“齊國滅亡了麼。”

公孫信苦笑道:“然也,齊國真的被趙佗拿下了,其滅亡速度之快,真是讓人驚訝啊。”

說到此處,公孫信又忍不住怒道:“齊國也是萬乘之國,號稱帶甲百萬,結果甄城一敗,齊人就連抵抗的意志都沒了。”

“聽說趙佗只派了個說客入城,憑一張嘴巴就把那齊王給說降。齊國七十餘城啊,數月之間就亡了。我還從沒聽過一個萬乘大國,被人一張嘴說降的。”

聽著公孫信的抱怨,張良卻是神色一動。

“竟然是靠著說降滅亡齊國。以此來看,趙佗之前屯兵東郡不進,給齊人時間聚兵,就是一開始打著畢功於一役,攜大破三十萬齊軍之威而逼降齊王啊。這趙佗可真是好大的氣魄!”

張良低語著:“我的選擇果然沒錯,王翦雖老,但有趙佗這種人物為秦將,六國之人縱使聯合,也無法在戰場上擊敗秦軍。想要復國,只能靠刺殺啊。”

公孫信皺眉道:“子房你之前說夷人之中有壯士,欲要前往尋之。然吾等已滯留燕地快一年了,如何能穿過遼東,前往夷人之土?”

“還不如在燕趙之地尋壯士,燕趙乃康慨悲歌之地,壯士甚多,說不定能尋到相應人選。”

他們去年就聽燕人說,東夷之中有壯士,可為刺客。

張良有前往夷地尋人之心。

但隨著李信征伐遼東,整個遼東之地打成了一團亂麻,他們只能留步於燕地,絲毫不得寸進。

“六國之人已被秦軍嚇破了膽,想從中找到刺殺秦王之人十分艱難。燕趙康慨之士甚多,沒錯。但你可還記得高佗此人?”

“有此人在前,難保以六國之人為刺客,不會被其背叛,到頭來反而出賣吾等啊。”

“若想順利完成刺殺大事,還是得找不識秦王威嚴的夷人才行,這樣才不怕被其出賣。”

張良眼睛微眯,對公孫通道:“趙佗既然滅了齊國,天下土地皆為秦王所掌,吾等當儘快行動了,如今陸路不通,那就尋海船,想辦法浮海東去,尋刺秦之壯士。”

公孫信滿臉驚愕:“浮海東去?”

……

關中之土,咸陽城。

一支車隊抵達咸陽郊外,霸水橋邊。

此刻橋邊,正有一年輕男子帶著僕從立於此處。

見到車隊前來。

那年輕男子頓時滿臉喜色,向最前方的騎馬男子迎了上去。

“兄長,你回來了。”

戰馬之上的男子,看上去年歲已過三十,方臉大眼,頜下留著稍長的鬍鬚,看上去顯得有些成熟。

“吾弟。”

李由應了一聲,看著迎接自己的弟弟,臉上露出一抹喜意。

李於大笑道:“恭喜兄長回咸陽,兄長在南郡攻伐夷人,連立功勳,使得南夷俯首,獻貢物於大王。如今兄長回來,想來是另有高升了。”

李由笑了笑。

他去年南下,任職南郡郡尉,負責征伐反叛的夷人,雖然中途出了些小問題,但卻影響不大。

如今他已經是圓滿的完成了這個任務,在放火燒山的威脅下,他李由的兇名於整個南郡的夷人中傳播,讓各地夷人紛紛俯首歸降,納貢稱臣。

任務完成,奏捷報於咸陽。

然後李由就收到了大王嘉獎,並召他回咸陽的詔書。

雖然那詔書內容十分的公式化,但其中幾個帶有嘉獎意思的字詞還是讓李由很興奮。

那是大王對他的認可。

而召他李由回京,想來也是另有重任罷,或許真如他弟弟李於說的,此番回來另有高升也說不定。

就在兄弟兩人談論間。

遠處函谷方向有數騎快馬賓士而來,其速極快,看其裝扮,赫然是緊急信使。

李由上過好幾次戰場,自是知道對方身上定然是攜帶著重要資訊,連忙拉著李於退到橋邊,等待那信使飛馳而過。

等到數騎奔馬渡過霸水,消失於遠方的咸陽城後。

李由這才和李於一起攜手往咸陽走去,他們身後,僕從牽馬,車隊緩緩跟隨。

“快兩年沒回咸陽,此地還是記憶中的模樣啊。”

李由眺望遠處,嘆了一聲。又轉而問道:“吾弟,最近咸陽城中,可有何大事發生?”

李於聽到這話,本能的說道:“最大的事情也就是齊王投降了,聽說這訊息傳回來的時候,大王高興的在殿上拍……”

說到這裡,李於反應過來,連忙住嘴。

李由腳步一頓。

他深深吸了口氣,低聲道:“齊王投降?趙佗已經拿下臨淄了嗎?”

李於尷尬道:“應該是這樣,不過兄長無需想太多。齊國可是七十多城,他趙佗就算拿下了臨淄,想要徹底滅亡齊國,並不容易呢。”

李由看了弟弟一眼,知道對方是想借此安慰他。

他搖頭道:“以趙佗之能,拿下臨淄後,平定齊地不過是早晚的事情。此人的軍爭之能,真乃吾不及也。”

李於急道:“兄長,你怎能妄自菲薄,那趙佗再厲害又能怎麼樣,他還是你昔日手下呢!”

李由沒有回答。

他站在原地,望著前方的咸陽。

他笑了起來,只是笑容中滿是苦澀的味道。

趙佗滅了齊國,就該回來了吧?

這一瞬間,李由對於回到咸陽突然不再興奮。

甚至,想念起了南郡的日子。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現代戰爭

辰亦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