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睢押送三國貴族入住六國城,是七月份最大的事情。

因為遷徙之事準備了很久,再加上有全副武裝的中尉軍屯駐驪山,在一旁虎視眈眈的盯著山東移民。

故而這件事完成的很順利,沒有出現任何的變故。

這讓趙佗暗暗點頭。

有這三國宗室開了個好頭,後續的遷徙計劃,應該不會出現問題。

他不再多想六國城之事,將注意力放到了秦國的軍功集團身上。

和屠睢的交談,讓趙佗意識到,軍功爵制度是個很大的隱患。

屠睢剛從齊國歸來,就有了想要南征百越,升爵立功的心思。

那在咸陽閒置了一年,甚至數年的秦國武將,又是怎樣的想法呢?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趙佗利用自己的身份,先從自家親信開始,進行試探。

“涉間都是中更了,我還是個右庶長。唉,可惜沒有仗打,要不然我也一定要爬到和涉間一樣的爵位才行,也不知皇帝什麼時候再打仗啊。”

酒會上,黑臀等人在趙佗的引導下,說到了這個話題上。

相比於黑臀欲要和涉間攀比的心態,鍾離眛和盧綰兩人也對戰爭面露渴望之色。

他們是楚人出身,依靠軍功升爵才在咸陽官場立足。

但兩人終究不是土生土長的秦人,又不像李斯那樣在咸陽紮根了幾十年,官場上的秦人同僚對他們終歸有些排斥,雖然不會找麻煩,但疏離感總是少不了的。

故而兩人都想上戰場立功,一來是遠離他們不太習慣的秦地,二來則是想要立功升爵,能夠更好的立足紮根。

至於涉間,在趙佗的特意詢問下,他也對此點頭道:“我自是想要上戰場升爵,只有爵位上升,我才能更好的幫到佗。”

涉間的話很暖,但也讓趙佗感到心驚。

不管他們是怎樣的理由,終歸是人人都想打仗升爵。

他們是武將出身,不打仗,本事就廢了一半。

趙佗帶出來的這些草根武將是這樣,那些世代將門出身的將領,對戰爭的渴望恐怕只會更強。

趙佗接下來又特意拜訪了交好的王氏、辛氏、楊氏等武將世家。

情況果然如他所料。

太尉王賁已經退伍,對戰爭的渴望少了,但他的兒子王離卻正是年輕氣盛之時。

王離對於自己在滅六國的戰爭中被雪藏,只在滅齊的時候出征一次的情況很不滿,表達了強烈的戰爭渴望。

辛氏的辛勝、辛梧等老將,都對戰場有留念之心。

楊氏的楊熊等人,也滿腦子想著上戰場升爵。

王離、楊熊、趙賁等年輕一代的將領,學兵法戰策十餘年,身負家族的未來,結果還沒打幾次仗,戰爭就已經結束了。

他們人又年輕,卻無功可立,無爵可升,自是忿忿不平。

趙佗心中很擔憂。

但相比於這些武將對戰爭的渴望,他更擔心的是那位高高在上的君王。

事實證明,他的擔心並非沒有道理。

七月下旬的時候,在太尉府任職的涉間,就給他帶來了一個重要的訊息。

皇帝已經下詔,讓馮無擇繼續屯駐於新徵服的豫章、長沙等地,並從楚地各郡縣抽調民夫,修築通往嶺南的道路。

同時還讓太尉府統籌兵員,極有可能會在明年徵調士卒前往大江以南。

“這就是南征百越的預兆啊,皇帝終究忍耐不住了。”

趙佗眼皮直跳。

果然就算他以百越之地的險惡勸阻了屠睢求戰,但始皇帝自己還是將目光放到了南方的廣袤土地上。

在秦國,渴望戰爭的不僅是諸多武將。

他們的那位皇帝,才是真正的戰爭狂人。

自其繼位秦王以來,二十六年來天下戰亂不停。秦軍屢屢東出,鏖戰山東諸侯,終於奮六世之餘烈,一統天下,完成了秦國曆代先君的大願。

但征服六國之後,沒有了目標的始皇帝頓覺一切索然無味。

他開始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統一天下貨幣,要將這個天下改造成他想要的模樣。

如今這些大專案雖然還沒有全部結束,但都走上了正軌,已經不需要皇帝過多關注。

始皇帝再次失去了目標。

他需要一個新的目標。

打了二十六年仗的他,不是一個安分守己,與民休息的君王。

秦國那些閒置的,渴望立功的武將也需要一個目標,可以讓他們立功升爵。

這時,秦國滅楚,曾與之交戰的百越諸部自然就凸顯了出來。

趙佗南征,擊破于越,降服越君,並其地為會稽郡。

馮無擇南征,破幹越,據贛地,使秦國領土至於北向戶。

從以往交戰的情況來看,百越之人無兵甲之利,不堪一擊,再加上南方地廣物博,自然成為了一個讓秦國君臣注目的征伐目標。

始皇帝現在,就是在著手佈置了。

想通這一點,趙佗沒有上書建言。

他不能在始皇帝詢問之前開口,必須等待。

他是少府,主管百工。

軍事是太尉的職責,不歸他管。

除非始皇帝將這件事情在大朝會上交付諸卿議論,否則他私自開口建言,就是越俎代庖,插手了不屬於自己職責的事情,這是大忌。

好在,對於發動戰爭這種大事,始皇帝秉持了統一天下之前的慣例,採眾人之智,而非一人獨斷。

在七月底的大朝會上。

始皇帝坐在帝榻上,威嚴的目光自武將列中掃過,順勢看了一眼列於李斯身側的少府趙佗,正式向滿朝公卿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楚地之南,有百越之民,昔日助楚而抗秦,朕甚惡之。”

“趙少府、馮將軍,先後定於越、幹越之地,然百越之屬,尚未朝服,朕欲發兵滅之,並其地為秦郡,諸卿且議之。”

始皇帝的聲音很平澹,話語裡毫不掩飾自己對於百越之地的覬覦。

大殿之中,除了少數人外,諸卿並無意外之色,不少武將還面露激動。

他們等啊等,終於等來了想要的戰爭。

“我秦國滅楚,有不少楚國貴族南逃越地。越人收留這些楚國貴族,與我大秦作對,實當誅滅。”

“臣羌瘣請命,願率大軍為陛下剿滅之!”

羌瘣將軍挺胸抬頭,大聲開口表達支援。

辛勝、楊端和等老將也紛紛開口支援。

他們年齡大了,不會去南征越地,但家族中還有年輕小輩啊。

對外發動戰爭,便可以讓他們的年輕族人征戰沙場,升爵立功,再續將門輝煌。

趙佗和馮無擇在越地的接連勝利,表明越人還是比較好對付,讓他們自然放心。

武將們支援,文官行列中也沒有反對的聲音,甚至還有不少人找出了南征百越的正當性。

“百越之民茹毛飲血,有食人惡習。臣聞有南越者,好食閩越之人,敲骨食髓,此真蠻夷也!”

“今陛下聖明,一統天下,自當將這些蠻夷越人,納入麾下,改其惡習,使其漸沐秦風,顯陛下之聖德!”

治粟內史王戊大聲開口,義正言辭,一副要用文明去改造百越之地的姿態。

有人則引用經典之語,證明秦國征伐百越的必然性。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今陛下一統天下,天下之人,自當盡為陛下之臣,百越之民本為王臣,卻不服管教。我秦國便當派軍征服,讓其伏於皇帝身下,如此方顯陛下之威德!”

各種聲音在殿中響起,沒有人反對。

在這一片支援聲中。

始皇帝卻注意到,站在廷尉身側的少府趙佗,神色平靜,並未跟著公卿開口。

他眉頭微挑,看著趙佗。

“趙少府,你曾親自率軍南征越地,降服越君,為朕拓地開疆,置會稽郡,對於百越之人,你定然瞭解,可有建言。”

始皇帝開口,眾公卿紛紛閉嘴,一雙雙眼睛全都望著趙佗。

感受著始皇帝和群臣的目光,趙佗深吸口氣。

支援?

還是反對?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北美洲再造中華

路易羅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