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得高衝如此勇武,身為世家公子,竟然是身先士卒,潘定等兵將在其身後亦是精神振奮,士氣高漲,直向鄧世洛後軍衝去。

“大王,唐狗耍詭計偷襲,快撤吧”,很快就有蠻將反應過來,急忙催促道。

鄧世洛尚愣在原地,一時間腦子有些轉不過來了,到底有多少唐軍,唐軍怎麼神出鬼沒的,聞言反應過來便是直點頭:“對,撤,快撤”。

前方蠻兵尚在攻城,後面鄧世洛竟是下令撤軍,本就紀律鬆散的蠻兵頓時一陣混亂。

“將軍你看,蠻兵後方亂了”,城頭之上,一名校尉驚訝道。

姜寶誼面露喜色,“點齊五百人,隨我出城殺敵,其餘人等固守城池”。

聽得這話,眾將一驚,姜寶誼掏出高衝的軍令,“軍令在此,不得有誤”。

而後城門大開,姜寶誼率領五百人出城,追擊撤退的蠻兵,蠻兵勐攻半日,本就是疲憊不堪,午時已到,更是飢渴難耐,此時受到前後夾擊,繞是蠻兵悍不畏死,亦是驚慌大亂。

蠻兵在山林裡的單兵作戰能力強悍,但如今來到空曠的戰場上,一無嚴明的軍紀,陣型混亂。二無甲胃防護,手中兵器質量亦是雜駁不堪。

高衝長槊一擊之下,一名蠻將的大刀竟是嘎嘣折斷,大多數蠻將甚是亦是皮革甲胃,更何況蠻兵,正值盛夏,許多蠻兵僅僅在胸前背後掛上竹甲,更有甚者光著膀子赤膊上陣。

金州府兵縱然是戰力不高,但亦是身經數戰,乃是軍府堂堂正正操練出來的正規軍,身上皮甲、手中兵刃亦是官府的制式裝備,豈是蠻兵手中那些破銅爛鐵能夠抵擋的。

潘定從來沒有這般暢快過,在山林裡兇悍如虎的蠻兵此時被他騎在馬上追殺,手中橫刀噼下,竟無一合之敵。

“擒賊先擒王,潘定助我”,高衝一眼便看見身著華麗金甲的鄧世洛,正趴伏在馬背上掉頭準備逃走,高衝向來便是崇尚斬首戰術,豈能讓鄧世洛走脫了,當即拍馬便直衝去。

潘定聞言亦是朗聲笑道:“末將遵令”,拍馬跟隨在高衝左右,左噼右砍,甚是悍勇,一邊砍殺一邊大笑著口吐芬芳,盡顯刺頭兵的本色。

“蠻賊休走”,高衝大吼一聲,手中馬槊橫掃,便將一名落後的蠻將拍落在地。

“攔住他”,鄧世洛急忙下令道。

一名手持大棒的蠻將聞言直喊道:“大王快走”,當即勒馬轉身直奔高衝而去,高高舉起手中大棒,徑直朝高衝頭頂砸去。

高衝斜挺馬槊,卸去力道,仍是覺得手臂反麻,“倒是有一把力氣”,高衝回轉馬槊,一槊刺入。

那蠻將剛勐有餘,靈活不足,面對這迅捷如電的槊鋒,來不及回棒,只得笨重的側身閃躲,刺啦一聲,槊鋒刺破其肩頭,蠻將怒吼一聲,一棒子撩上去,直將馬槊磕飛,若得高衝同樣力大,這重力一撩定可將馬槊磕飛。

眼見鄧世洛已經走遠,高衝忍住痠麻,手中速度加快,手中馬槊揮出破空之聲,一槊將那蠻將拍落馬下,身後潘定來到跟前,俯身一刀,將其梟首。

高衝毫不停留拍馬直奔鄧世洛追去,鄧世洛生長在大巴山深處,自幼便在山水間行走,山中溝壑縱橫,樹木叢生,少有縱馬馳騁之處。

若是鄧世洛在山林間步行逃亡,高衝還真追不上,只是在這空曠之地奔馬,自幼廝混在軍營裡的高衝可以吊打鄧世洛。

鄧世洛趴伏在馬背上,神情惶恐,不時回頭看看,見得高衝越來越近,鄧世洛驚慌之下不知控制韁繩,前方正好是一處拐彎深溝。

“大王小心”,其身旁蠻將見狀大聲提醒道。

鄧世洛來不及反應,座下戰馬一個急剎轉彎,便將鄧世洛甩落在地上,徑直滾進溝裡,蠻將大驚,正欲勒馬營救,便被身後趕來的高衝一槊洞穿。

高衝抽出馬槊,下馬跳進溝中,直將槊鋒抵在鄧世洛咽喉,“再動一下,叫你身首異處”。

鄧世洛臉色煞白,咽口唾沫,聽得是外鄉口音,鄧世洛壯膽問道:“你不是金州人,你是何人?”

“大唐安陵伯高衝”,高衝將其拽起來,橫在馬背上,回安康城去。

姜寶誼追殺蠻兵,斬獲不計其數,直到眾多蠻兵逃進山林裡,難以追擊,方才放返回。

安康城早已經是歡聲雷動,城門大開,正在清掃戰場,見得高衝生擒鄧世洛歸來,姜寶誼方才鬆了一口氣,“攸之,現在廬江王跑了,這金州如何善後?”

聽得這話,高衝亦是頭疼,他是要趕去夔州赴任,恰逢鄧世洛作亂,已經耽擱了四天,不能再在此地耽誤時間,荊楚蕭銑才是大患。

將鄧世洛扔在地上,高衝想了想直說道:“先將此賊關押,立刻派人回京稟報戰況,交由聖人定奪”。

姜寶誼點頭應著,這才是最為穩妥的,高衝畢竟不是金州官員,若是胡亂干涉本地軍政,免不了遭受彈劾。

而後高衝便派人進入南宮山,招撫蠻人,鄧世洛一降,蠻人自然沒有抵抗之心,紛紛歸附。

長安城,收到金州戰報的李淵既驚又怒,當眾怒斥道:“好大的膽子,蠻人侵擾州府竟敢隱瞞不報”。

“陛下,高攸之本是前往夔州赴任,如何能夠在金州率兵平叛,還望陛下嚴查”,瞭解完事情大概,一名言官立即出列說道。

“欲往夔州,必經金州,蠻人在金州作亂,高司馬還能繞道荊楚前去夔州不成,或者說直接飛過去?”立刻就有人出面譏諷道,“張御史這是完全不知山南各州的地理方位啊”。

那名言官聞言臉色一怔,繼而說道:“那他如何能夠指揮金州兵馬?”

“夠了,退下”,李淵眉頭一皺,呵斥道:“廬江王事先已將兵權交由高攸之,主動請其平叛”。

張御史聞言只得悻悻退下。

李淵雖是憤怒,但李瑗畢竟是他的堂侄,向來護短的李淵也僅僅是下旨申飭李瑗,命其速回金州,處理善後事宜,而後嘉獎高衝,命人記錄功勳,待來日回京一併封賞。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驚夢初唐

雲捲雲舒雨霏

大秦仙婿

風后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