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得這話,冉肇則便是很有自信,當即搖頭笑道:“胡明府此言差矣,我入城以來,未曾濫殺百姓一人,平民憤之說不知從何而來?”

胡大庸頓時震怒,“蠻賊住口,爾等不識教化,反叛官府,侵擾地方,還敢在此為自己脫罪?”

見胡大庸渾身正氣,義正辭嚴,冉肇則甚是感慨,直嘆道:“這便是高長史所言的偏見吧,胡明府如若不信,儘管去查”。

高衝聞言點頭道:“明日我便派人去查,若你所言當真,果真是對百姓秋毫無犯”,我定向聖人如實稟報”。

冉肇則躬身拜謝。

胡大庸依舊是一臉憤滿,對冉肇則橫眉冷對。

冉肇則本來是想著趁機攻佔夔州,壯大己身,而後歸附李唐,如此一來,那官爵也會更高,卻是沒想到剛剛攻破雲安城,還沒反應過來,便被高衝破城生擒,冉肇則心中是極其頹然的。

事已至此,不要說追求更高的官爵了,若能留得性命,便是李淵的寬宏大量了,冉肇則畢竟是梟雄,甚是果決。

既然決定歸降,那便徹徹底底的歸降,不再抱有其他想法,當即說道:“高長史,罪人可以修書一封,傳與開州,吾弟冉肇興自當開城歸附”。

高衝很是滿意的點點頭,“你是個聰明人,鄧世洛便是先例,你只有誠心歸附,你的族人們方才過上好日子”。

冉肇則聞言面色不為所動,他並不否認高衝所言,誠心歸附對於兩方都有好處,但冉肇則的志向並不小,雖做不成一統天下的帝王,但他也想著更進一步。

翌日,雲安百姓心驚膽戰的開啟門窗,只見得街道上已經是唐軍在來回巡邏,高衝派遣縣衙的衙役走街串巷,敲鑼打鼓,高聲喊道:“官軍收復雲安,蠻人全部歸降”。

聽得喊話,雲安百姓又驚又喜,一夜之間,雲安城依舊是大唐的雲安城,再加上昨日蠻人入城並未侵擾百姓,雲安很快就恢復了正常秩序。

縣衙之中,胡大庸對高衝再三拜謝,高衝當即領著冉肇則、杜彪等人,並數千蠻兵俘虜,直奔人復縣。

與此同時,報捷的快馬也分別往長安和峽州而去。

李孝恭已率軍來到峽州,收到捷報後,大喜過望,“許公請看,高攸之真乃國之良將也”,說著將手中捷報遞給對面的白髮老者。

只見這老者面色蠟黃,鬚髮斑白,已經年過六十,正是李淵幼年時在安州的好友,許紹,官拜峽州刺史,爵封安陸郡公。

許紹接過捷報,仔細看完,亦是不住點頭,“後生可畏啊”。

而後許紹微微一頓,緩緩說道:“時機已到,大王可以上書聖人,乘勝東征蕭梁”。

“許公所言甚是,我還得讓高攸之即刻領兵前來峽州”,李孝恭點頭應著,興奮說道。

許紹年事已高,身體狀況不太好,離大限之期已不遠矣,而許紹自從在大業年間出任夷陵郡守以來,便與蕭銑交手多次,若能在有生之年參與剿滅蕭銑,許紹亦是死而無憾了。

而李孝恭亦不會多想,他在夔州練兵造船,其目的便在剿滅蕭銑,如今時機已到,李孝恭自然不會再拖延,但李孝恭依舊保持著清醒,他知道論起出謀劃策、排兵佈陣的本事,他不及高衝,所以毫不猶豫的讓高衝即刻前來,更何況高衝乃是李淵指派。

長安的李淵先是收到高衝的捷報,當即下旨嘉獎,而後對於冉肇則的處置,便是引起朝臣的爭議。

有人認為冉肇則起兵反叛,攻佔州縣,罪無可恕,應當處死,以儆效尤。

但當即便有人反駁,冉肇則歸降態度良好,開州冉肇興收到書信後,立即開城請降,對於已經歸降的人處以死刑,實在不妥。

也有人說前面金州鄧世洛可作為先例參考,既往不咎,以安蠻人之心。

最終李淵下旨,既往不咎,冉肇則官復原職,仍任開州刺史。

實際上這並不公平,特別是對於冉肇則殺害的唐軍將士來說,冉肇則起兵反叛,兵敗被俘後卻是屁事沒有,依舊官復原職,實在是太過於仁慈了。

但這也是無奈之舉,若換做漢人官員起兵反叛,那便唯有滅其滿門這一個結果,但冉肇則乃是蠻人首領,影響甚大。

唯有安撫冉肇則,蠻人才能安定,這便是當下最常見的羈縻制度,先用軍事鎮壓,而後懷柔安撫,千年以來,換湯不換藥。

當日下午,李淵便收到李孝恭的上書,當即召集眾人在甘露殿,經過一番討論,皆是認為時機已到。

李淵當即下令,任命趙郡王李孝恭為荊湘道行軍大總管,安陵侯高衝為行軍長史,統帥水陸共計十二路兵馬,東征伐梁。

其中夔州總管李孝恭為荊湘道行軍大總管,統領全軍,出峽州,是為西路軍;

金州總管李瑗為荊郢道行軍總管,出襄州,是為北路軍;

黔州刺史田世康為辰州道行軍總管,出黔州,是為南路軍;

黃州總管周法明為夏口道行軍總管,出黃州,是為東路軍。

四路大軍分頭兵進,齊攻蕭梁。

戰略命令已下,李淵卻是另有顧慮,當著政事堂幾位相公的面,李淵皺眉說道:“四路大軍,兵力逾十萬,趙郡王初出茅廬,未曾有過大戰經驗,朕唯恐有失”。

見得李淵有所顧慮,裴寂亦是點頭附和道:“趙郡王雖是胸有謀略,畢竟經驗不足,高攸之年紀不大,但卻從軍多年,經歷過數次大規模戰役,有高攸之輔左,料想無虞”。

裴寂雖是在河東被宋金剛打得大敗而歸,但這場敗仗卻絲毫沒有動搖他在朝中的地位。

李淵在年初進行幣制改革便是交由裴寂來主持,並賜予裴寂自行鑄錢之特權,可謂是絕無僅有,另外讓趙王李元景娶裴寂之女為王妃,可見裴寂聖寵仍在。

聽得裴寂的話,李淵嘆道:“玄真知我意思”。

這時,新任侍中陳叔達見狀出聲道:“既如此,如何將統軍之權交由高攸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箱子裡的大秦,嬴政拜我為上仙

東冬冷凍鏘

吾之願:康平盛世

宇寒

明末最強鳳凰男

天湘省的江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