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宮,李淵在此坐鎮,排程糧草,聽聞美良川大捷以及克復蒲州等捷報後,大喜過望,直讚道:“高家子真乃麒麟兒也”,當即下令嘉獎。

李淵本欲親臨蒲州,然而此時夏縣仍被呂崇茂割佔,距離蒲州過近,為安全考慮,眾臣皆是勸阻,李淵只得繼續鎮守長春宮。

幸虧李淵沒有前去蒲州,此時的蒲州,暗潮洶湧,高衝看著手中這封密信,不禁有些冷汗連連。

“叔寶兄,這封信還有誰看過?”高衝一臉慎重,看著秦瓊認真詢問道。

秦瓊亦是知曉事關重大,默不作聲搖搖頭,而後略帶憂慮的問道:“俗話說疏不間親,攸之你打算如何做?”

“親?”高衝聞言笑道:“我還是聖人女婿呢,自然是如實上報,如若屬實,則為國剷除奸賊,如若不實,頂多得罪獨孤氏而已,何懼之有”。

秦瓊聞言汗顏,直點頭道:“攸之真乃直臣,為兄慚愧”。

高衝當即將手中這封信原封不動的派遣使者送往長春宮,交給李淵。

秦瓊見狀疑問道:“攸之不說一下緣由?”

高衝搖搖頭,“我若再寫一封信敘說緣由,信中不可避免的會夾雜我的個人偏向,我只要將這封信原封不動的送給聖人,屆時是非曲直自有聖人裁決定奪”。

秦瓊聽得直嘆道:“攸之不僅是直臣,思維更是縝密,為兄佩服”。

原來這封信乃是工部尚書獨孤懷恩寫給叛賊王行本的親筆書信,在信中獨孤懷恩竟是串通劉武周,意圖聯合王行本一同攻陷永豐倉,盡奪唐軍糧草,以斷柏壁唐軍糧道,只要柏壁糧道一斷,李世民必定大敗,而後便可揮師關中,滅亡李唐。

誰料獨孤懷恩還沒來得及實行,便被李淵派去攻打夏縣呂崇茂,更是戰敗被俘,這封信便存留在蒲州王行本住所。

至於獨孤懷恩為何要反,高衝也猜得出來大概,甚至高衝心底裡覺得獨孤懷恩造反也是在意料之中,獨孤懷恩完全可以說是李淵逼反的。

獨孤懷恩身世極其顯貴,乃是三朝外戚,獨孤懷恩的祖父便是大名鼎鼎的獨孤信。

獨孤信乃西魏八柱國之一,長女乃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諡號明敬皇后。四女乃是李淵之母,諡號元貞皇后,七女乃是隋文帝楊堅的皇后,諡號文獻皇后。

而李淵在登基稱帝后,心態驟變,對於表弟獨孤懷恩並不放心,三番四次的敲打,曾在酒宴上似醉非醉的對獨孤信說道:“你三個姑丈之子皆為皇帝,你說,今後我舅舅的兒子會不會做皇帝呢?”

李淵的舅舅便是獨孤懷恩之父獨孤整,這一番話可將獨孤懷恩嚇得冷汗連連,忙是拜罪。

經過李淵數次的敲打,獨孤懷恩表面上愈加恭謹,但私底下里,心裡起了別樣心思,曾經對心腹元君寶說道:“我家豈是獨有女子富貴?”

既然他二姑夫篡了他大姑夫家的天下,他三姑父家篡了他二姑夫家的天下,如今他獨孤懷恩篡了他三姑父家的天下,又如何不可。

獨孤懷恩當即便與心腹元君寶等人商議,暗中投靠劉武周,藉助劉武周的力量解決秦王李世民,關中兵馬盡在李世民麾下,屯兵柏壁,只要解決這支兵馬,關中唾手可得,屆時割讓三晉與河東之地給劉武周。

但獨孤懷恩畢竟兵力減少,元君寶便建議聯合蒲州叛賊王行本,獨孤懷恩當即手書一封給王行本,卻不曾想王行本這麼快便身死城破。

長春宮,李淵收到這封信後,當即便是勃然大怒,而後平復下來,當即下旨,召李孝基、獨孤懷恩等人速來長春宮。

在外人看來,李孝基等人兵敗被俘,雖被高衝營救出來,但戰敗之罪自然是避免不了,召回長春宮,合情合理。

而獨孤懷恩在戰敗被俘後,兵馬盡失,心中無奈只得已經放棄原有計劃,襲取永豐倉自然是沒辦法做到了,但獨孤家尚有數百死士,屆時回到長春宮後趁機刺殺李淵,李淵一死,李唐必定大亂,到時候外有劉武周支援,未嘗不可幹出一番事業。

“我家絕不止女子富貴”,一處軍帳裡,獨孤懷恩一臉狠色。

李淵將那封信貼身放好,而後對高君雅由衷讚歎道:“攸之又立一大功,待班師回朝後,朕必定不吝賞賜”。

高君雅有些不解,猜到應該是與剛剛李淵看得那封信有關,但只是低聲拜謝,並未追問。

一旁的裴寂小眼睛裡滿是好奇,但他剛剛戰敗,被李淵革職下獄,雖然僅僅兩天過後便官復原職,但裴寂經此打擊,確實是老實許多。

“如今蒲州克復,秦王與賊軍對峙柏壁,卻仍有夏縣失陷於賊手,諸公可有何妙計啊?”李淵歪躺在榻上,這處偏殿裡僅有裴寂、高君雅、劉文靜、陳叔達寥寥幾人。

裴寂眼珠子一轉,當即直說道:“蒲州克復,可留秦武通駐守,高攸之多出奇兵,屢建奇功,或可令高攸之前去收復夏縣”。

李淵聽了捻鬚不語,只是遲疑道:“前線大軍盡歸秦王排程,朕若出手干涉,似是不妥”。

“陛下天下之主,有何不妥”,裴寂當即搖頭道。

高君雅不經意間眉頭一皺,似乎並不認同。

陳叔達直說道:“臣雖不知兵事,然陛下既命秦王總管諸軍,便不應橫加干涉,以免壞了秦王部署”。

李淵擔憂的便是這一點,聞言當即點頭說道:“正是這個道理,朕在後方籌糧,不知前線戰況,而戰場局勢瞬息萬變,實不宜干涉過多”。

這時,一直未曾出言的高君雅忽的出聲道:“陛下,那夏縣賊將呂崇茂出身豪族,並無官身,或可遣使詔安,以高官厚祿利誘之”。

“謀反逆賊豈能詔安?”裴寂聞言當即反駁道,神情竟是不復往常的澹然。

“劉武周麾下大將尉遲敬德逃亡夏縣,如果呂崇茂願意以尉遲敬德頭顱來降,有何不可”,高君雅不動如山,澹澹說道。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鉅貪縣令,震驚朱重

墨刀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