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牢關中,李密清點兵馬,竟僅剩三千餘士卒,眼看王世充追擊甚急,王伯當整頓河陽兵馬合計兩萬,及時趕到。

王世充沿途追擊,不斷收攏瓦崗殘軍,軍威雄壯,原隸屬於瓦崗勢力的各地守將紛紛向王世充請降。

在李密困守武牢關時,王世充逐一屯兵原屬於李密的地盤,勢力範圍從東都洛陽勐然擴充套件到整個河南郡,繼而向山東、淮北等地擴張,一時間,鄭公王世充之名,震徹中原。

王世充的捷報便是李密的噩耗,武牢關裡,李密一臉悲慼,堂中諸將垂頭喪氣。

良久,李密方才深深嘆道:“現今大敗,困守孤城,是我李密對不住諸位,大限已至,本公自戕謝罪,諸位各自散去吧”,說罷便是欲拔刀自刎。

王伯當忙是上前攔住,已是淚流滿面,“魏公切莫如此”。

府掾柳燮直說道:“魏公為民反隋,勞苦功高,即便兵敗,亦不至於瀕臨絕境”。

李密聞言一頓,挑眉問道:“此話何意?”

柳燮繼續說道:“聽聞漢時赤眉軍劉盆子兵敗投奔光武帝后,還能享受租賦,魏公與長安唐廷有同宗之誼,雖不曾一同作戰,然魏公力戰隋軍主力,圍困東都,使得唐廷坐擁關中,這便是魏公之功勞啊”。

王伯當亦是直點頭,“投奔李淵亦不失為公侯之位,榮華富貴亦是享用一生,魏公三思啊”。

其餘諸將亦是紛紛附和。

李密見狀慨嘆一聲,“密何其有幸,兵敗至此,尚能有諸君不棄,既如此,便同去關中,密縱使捨去性命,亦要保全諸君之富貴”。

眾人聞言感激涕零,而後李密整頓兵馬,共計兩萬餘,西逃長安,投奔李唐。

李密來投的訊息傳到關中,長安沸騰,作為昔日的天下第一諸侯,瓦崗軍領袖李密,如今竟投奔大唐,恰逢滅亡西秦的捷報傳到長安,秦王李世民正在班師回朝。

大唐子民個個與有榮焉,有識之士也不在隱居不仕,紛紛來投,大唐之威望如日中天。

李淵當即下旨,加封李密為從三品的光祿卿,掌管光祿寺,為九卿之一,爵封邢國公。

並傳令秦王李世民,先不回長安,率領大軍徑直前往潼關迎接李密,給予李密以極高禮遇。

李世民當即領軍直奔潼關,大軍上十萬,其中俘虜三萬餘,並西秦文武數百人,而且李世民厚待宗羅睺、翟長孫等人,與之並排騎行,談笑風生,並無隔閡,宗翟等人感激涕零。

大軍行進著,宗羅睺好奇問道:“罪將有一疑問,還請大王解惑”。

李世民一擺手,直言道:“但講無妨”。

“罪將在淺水原大敗,然身後仍有堅城固守,大王一無攻城步兵,二無攻城器械,因何敢率數千騎兵追擊,直逼城下呢?”

李世民聞言與高衝對視一眼,仰天大笑,“這個問題你可問高攸之,當時他說了一句宜將剩勇追窮寇”。

“宜將剩勇追窮寇?”宗羅睺一怔。

高衝見得宗羅睺敗得稀里湖塗,實在不解,亦是直言道:“宗將軍一身武勇,銳氣十足,大王固守不出時,敢問宗將軍是否心有輕視?”

宗羅睺糾糾武夫,也不遮掩,聞言直說道:“確實如此”。

“宗將軍起了輕視之心,又將主力盡數耗在梁總管和龐總管兩處,大王精騎突擊,豈有不勝之理,野戰雖是大勝,然我軍斬獲並不多,唯有乘勝追擊,一鼓作氣,徹底將偽秦軍打喪膽。

如此一來,一則士氣低迷,二則糧草不濟,三則兵將離心,豈有不敗之理啊?”

聽得這話,宗羅睺不由得怔住,良久,方才嘆道:“大王用兵之能,非常人所能及”。

一旁的翟長孫亦是苦笑道:“我金城上下竟還以為兵精將勇,不可能潰敗,誰料旦夕之間,數萬隴右軍便蕩然無存”。

李世民策馬揚鞭,指著廣闊天地道:“這海內諸侯、四方戎狄尚等著我等平定,諸位當奮發圖強,名留青史方顯男兒本色”。

眾將聞言亦是精神振奮。

看向翟長孫、宗羅睺這等西秦大將伴駕左右,身後便是隴右騎兵,高衝頗為感慨,這或許便是李二的心胸吧,前幾日尚是戰場上的仇敵,今日便伴隨左右,一同縱馬騎射。

偏偏翟宗等人還願意以死報效,心悅誠服,這便是個人魅力之所在。

越來越靠近潼關,高衝亦是有些激動,這個激動是出於本身,當然並不是因為要見到李密而激動,而是那種一別數年,見到親人的激動。

相距三里之遙,便是見得大隊人馬在關外迎接。

李淵給李密面子,讓秦王李世民率軍前來迎接,李密自然不可能當真是在住所安坐等著,亦是率領麾下降將盡數出關三里之外迎接。

“罪臣李密,拜見大王”,李密當先上前拜道。

李世民翻身下馬,扶起李密,朗聲笑道:“本王久聞邢公大名,今幸得一見,果真是風采過人啊”。

高衝看去,亦是點頭,李密長相額銳角方,面貌稍黑,雖不是美男,但氣度著實不凡,一言一行盡顯一副世族公侯之風範,童孔黑白明澈,兩撇鬍須更顯睿智,一看便知是睿智內斂之人。

李密起身看向李世民,亦是一怔,這還是二人第一次見面,竟脫口而出道:“大王英姿神武,實乃天人也”。

李世民聞言一怔,而後爽朗大笑,攙著李密入關,“邢公莫要誇讚了,一同入城”,當即便欲並行而走。

“大王先行,罪臣牽馬隨後”,李密忙是退後一步躬身說道。

李世民眼中流光一閃,當即便是笑道:“那本王先行一步”,而後抬腿向前走去,一路與瓦崗降將攀談。

“原來是勇三郎,聞名已久……竟是劉將軍當面,幸得一見啊……”,李世民一一問候,而後看向一人,經人介紹後,當即大喜,“不想竟是季輔兄當面,我與攸之情誼深厚,久聞季輔兄才名,今日定要痛飲三百殤”。

這時,高衝方才上前,緊緊摟住高馮,“兄長,好久不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苟在大明我被朱元璋偷聽心聲

關河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