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將單雄信雖是臂膀中箭,但高衝仍是不敢耽擱,打馬便跑。

李世民亦是高聲下令道:“速撤”。

單雄信大為惱怒,一把扯下箭失,疼得齜牙咧嘴,舉槊大罵道:“無恥小兒,休走”。

人的名,樹的影,瓦崗飛將單雄信作為曾經的天下第一諸侯李密麾下第一勐將,縱橫中原,憑藉手中一杆金釘棗陽槊打出飛將的赫赫威名。

見得單雄信殺來,高衝頭也不回的悶頭便跑,但凡有一絲清醒尚存也不會在這個時候去硬剛暴怒的單雄信。

一直撤離數里遠,李世民忽的勒馬而立,回身看向勇不可擋的單雄信,見得唐軍忽然不跑了,單雄信減緩馬速,有些遲疑。

高衝見狀橫槊笑道:“瓦崗飛將,不過如此”。

單雄信聞言眉頭倒豎,拍馬便直取高衝。

“攸之當心”,李世民見狀急忙喊道。

高衝臉色一肅,挺槊向迎,兩槊相交,噹的一聲。

單雄冷哼一聲,“無恥小兒,死來”,手中金釘棗陽槊直朝高衝頭頂砸來。

破空之聲,呼嘯響起,高衝不敢硬接,當即持槊斜上一接,卸去力道,手中仍是痠麻,高衝不屑一笑,“瓦崗飛將,不過如此”。

實則高衝心中已是驚呼:瓦崗飛將,名不虛傳。

僅單雄信這般武力,高衝只在萬人敵薛仁杲身上遇到過,而單雄信之使槊技法更甚薛仁杲,不愧是當世飛將。

單雄信糾糾武夫,本就脾性剛烈,見得高衝不斷挑釁,已是火冒三丈,正欲再戰,高衝卻是拍馬便跑,單雄信不及多想,急忙追去。

李世民見狀也是高呼:“瓦崗飛將,不過如此,本王僅一千輕騎在此,能奈我何?”而後亦是迅速撤去。

直追到慈澗南方十餘里的一處山林,鄭將陳智略輕騎趕來,急忙勸阻:“不可再追了,小心有詐”。

“某家刺殺高氏小兒”,感受著臂膀上的疼痛,單雄信咬牙切齒,拍馬便追。

這時,只聽得一聲巨響,身後經過的一棵大樹竟是倒下,砸死兩名鄭軍,直將追擊的數千鄭軍分為兩截,繼而前後出現大批唐軍。

上萬唐軍從山林裡鑽出來,橫在官道上,將鄭軍死死的阻截,單雄信見狀這才反應過來,盯著遠處的高衝,牙齒咬的咯吱作響,“無恥小兒!”

唐軍迅速圍殺上來,單雄信所率盡是騎兵,在這山林旁的官道上被唐軍前後阻截,形勢極其不利,單雄信只得恨恨的放棄追殺高衝,急忙率軍突圍。

前有丘行恭,後有盛彥師,李世民本欲留下飛將單雄信,斷王世充一臂,奈何單雄信太過勇勐,麾下騎兵也都是訓練有素,乃是以“瓦崗內軍”為基發展起來,在單雄信的率領下,迅速鑿穿圍堵。

而此時的唐軍後軍乃是由葛國公盛彥師統帥,盛彥師出身於宋州盛氏,英勇善戰,且頗有謀略,起家為前隋澄城縣令,李淵入主關中時,盛彥師領軍來投。

李密敗亡後,原國公史萬寶為宜陽行軍總管,葛國公盛彥師為副總管,鎮守宜陽。

李密降唐後不久便是心懷異心,企圖前往襄城投奔舊將張善相,然而計劃揭露,世人皆以為李密是要前往洛陽投奔王世充,而盛彥師早就識破李密的障眼法,僅率幾千人在熊耳山南邊的溪谷設伏。

果不其然,足智多謀的李密自以為天下無人能夠識破他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策,劫掠桃林縣後便逃進熊耳山,意欲翻越熊耳山前往襄城,正在溪谷半渡之時,盛彥師率軍襲殺,李密、王伯當死於亂軍之中。

盛彥師因功進爵葛國公,官拜武衛將軍,繼續鎮守宜陽,防備洛陽。

此次李世民東征,盛彥師便隨軍出戰。

李密何等機智,卻被盛彥師精準伏殺,足以見得盛彥師之智謀,這時見得單雄信意欲整軍突圍,盛彥師環顧四周,當即下令道:“點火,防火,快”。

將令一下,麾下步軍迅速行動,掏出火摺子便往山林間扔去,此時正值七八月,草木易燃,火勢迅速爆發。

伴隨著一聲聲戰馬嘶鳴,高衝面露驚喜之色,“盛將軍好計謀,防火驚馬”。

李世民亦是反應過來,當即率領騎兵遠離,而後前面丘行恭也是有樣學樣,點燃前面的山林。

人在山林旁的官道上感受著大火炙烤,頂多是汗流浹背,燥熱難耐,但單雄信麾下騎兵,見得火氣,馬匹受驚,頓時上躥下跳,嘶鳴不已,單雄信好不容易收攏的騎兵佇列,瞬間亂成一團糟。

丘行恭、盛彥師二人當即率軍圍殺上去,鄭軍大敗,單雄信顧不得其他,急忙呼喊著朝左側衝去,但混亂之中,馬匹受驚,號令難通,單雄信僅率數百騎兵逃出。

慈澗大營裡,王世充看著灰頭土臉的單雄信一臉陰鷙,直拍桉厲喝道:“這數千騎兵意味著什麼,朕不多說,相信你也明白,為這數千匹馬,朕掏空府庫才從羅藝哪裡換來,你一戰便全部葬送,雄信,你太讓朕失望了”。

“單通知罪”,單雄信低頭悶聲道,“任憑陛下處罰,單通絕無二話”。

“你倒是坦坦蕩蕩,朕即便殺了你也是無濟於事”,王世充見得單雄信一副磊落模樣,當即冷哼道:“傳令,明日撤軍洛陽”。

“陛下為何撤軍?”單雄信驚問道:“明日再戰,定可大勝一場”。

“我軍已無騎兵,再在這野外作戰,極其掣肘,不如回城固守”,王世充未曾說話,一旁的諫議大夫桓法嗣便出聲說道。

“軍陣廝殺之時,何時由你這個道士開口說話了”,單雄信眉頭一皺,怒斥道。

桓法嗣聞言忙是低頭,眼中閃過一絲厲色。

“國師說的對,嬰城而守,各地守軍必將前來相助”,王世充竟是贊同桓法嗣的觀點。

而後不顧單雄信、陳智略等人反對,主動讓出慈澗要地,退守洛陽城。

對於退守洛陽城,王世充是極有自信的,王世充本就是極其富有戰略眼光,當年李密和宇文化及交戰時,王世充一邊收攏朝政大權,一邊整頓軍隊,最後趁機擊敗李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一切都是為了生活

福氣小星

我在大明過日子

潛水的海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