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江州蓋彥舉、魯州雷長穎的投降,蕭梁各地紛紛望風而降,以至於其他三路大軍只顧著接受投降的州縣,一時間難以合圍江陵。

高衝率軍沿江而下,半日時間便抵達江陵城外,唐軍直逼城下,蕭銑大驚。

所幸高衝兵少,不足以圍城,蕭銑當即急令岳州兵馬加速勤王救駕。

嶽州兵馬以嶽州、潭州二州為主,潭州(長沙郡)主將原來是晉王董景珍,後來董景珍因其弟董景珠的原因,宣佈歸附大唐,蕭銑派遣齊王張繡攻打,張繡圍城後,董景珍被部下所殺。

蕭銑任命燕王許玄徹為嶽州總管,統轄嶽州、潭州、衡州等數州之地。

對於許玄徹,蕭銑很是信任,儘管在潭州照樣實行休兵屯田之策,但未曾召許玄徹返京,仍使其留守潭州。

現如今的嶽州、潭州的蕭梁大軍便是由許玄徹統領,北上勤王,合計三萬兵馬,具都是瀟湘之地的悍卒,戰力強悍。

若真讓許玄徹率軍到來,裡外呼應,先不說打敗唐軍,只要許玄徹不太廢物,拖延數日,待蕭梁各地兵馬聚集,那對於唐軍亦是極大的阻礙。

但很顯然,高衝並沒有忽略蕭梁在瀟湘的兵馬,嶽州、潭州之地,自古便多精兵勐將。

在江陵城外紮營後,高衝便是廣派斥候,沿江打探,他雖記不得原本軌跡上李孝恭李靖二人是如何解決嶽州的梁軍,但高衝心底已有策略。

透過楊君茂、林之松等人的交流,高衝已經深知蕭銑的性格,做大事而惜身,蕭銑對於自身性命那是極為看重的,眼見唐軍兵臨城下,蕭銑只會催促嶽州兵加快行軍速度。

而據楊君茂所言,燕王許玄徹雖是嶽州(巴陵郡)一系的人,但卻與其他嶽州諸王不合,對蕭銑很是忠誠,既然如此,四個字在高衝腦海中已經浮現,那便是圍城打援。

石首城,位於江陵城南百餘里,因有巨石屹立於繡林山腳下,因此得名石首,而繡林山原名陽岐山,三國時,劉備途徑此地,讚歎此山道:“掛錦于山,結繡成林”,因此改名繡林山。

繡林山位於長江南岸,在廣袤的江漢平原上突兀拔立在江邊,甚是巍峨,山中林木茂盛,水邊怪石嶙峋。

在李孝恭到達江陵城外後,高衝便點齊一萬兵馬沿江而下,直奔繡林山,來到繡林山,只見得奔騰的江水浩浩蕩蕩,自江陵南下,坦蕩無砥,甚是壯觀。

長江在繡林山便是拐了一個大彎,先是自北向南,而後便是由南向北,幾乎是在此折返一次,甚是曲折。

繡林山北邊是曲折的長江,南邊便是通往華容的道路,嶽州兵馬若是由水路勤王,將從繡林山北邊水路過,若走陸路,則必經華容至石首。

嚴格意義上來說,繡林山便是嶽州梁軍救援江陵的必經之地,沒有之一,即便是許玄徹意圖繞路,亦是基本不可能,因為往西南繞路會碰上辰州道行軍總管田世康,往東北繞行則將經過復州(沔陽郡),然而復州已經被夏口道行軍總管周法明攻佔。

更何況江陵危在旦夕,蕭銑一日之間發出數道旨意,下令加速行軍,支援江陵,情況如此緊迫,許玄徹如何敢繞路耽擱時間。

或許在許玄徹心中,此時的唐軍應該是一門心思勐攻江陵,試圖在各路勤王大軍到來之前攻破江陵。

只要他及時趕到,或許可在唐軍背後給予致命一擊,屆時唐軍腹背受敵,進退兩難,那便是他許玄徹名震天下之時,當然,這一切都只是或許。

與此同時,數百里外的澧州,刺史府內,一名鬚髮皆白的老者正在破口大罵。

“他田世康瞎了眼不成”,只見這名老者身材高壯,面容剛毅,拍桉叫道:“連我丘和的人都敢打,若不是這山高路遠,老夫早就在長安享清福了,那需在此受這窩囊氣”。

這老者赫然便是蕭梁的交州刺史丘和,掌管交州十萬兵馬,亦是一方勢力。

不過丘和向來沒有野心,大業末年出任交趾郡守,楊廣遇害後,丘和仍不知情,依舊是奉隋室為正朔,但不遠處的甯越(欽州)郡守寧長真歸附蕭銑,漢陽郡守馮盎則歸附林士弘。

蕭銑派人招降丘和,丘和不知楊廣已死,便大罵蕭銑亂臣賊子,不肯歸附,蕭銑便派寧長真率兵攻打丘和。

寧長真亦善於用兵,率人從海路突擊交州,直打得丘和狼狽不堪,危機時刻,司法書左高士廉獻計道:“寧長真的兵馬雖多,但遠道而來,必不能長期堅持。其一自海路而來,糧草攜帶不多,其二其士卒多為僚人,必不服管教,有此二點,足可以敗之”。

丘和大喜,當即任命高士廉為長史,命其統兵作戰,高士廉不負所望,擊敗寧長真,保全交州,高士廉自此深受丘和信賴,軍政要務,悉數交於高士廉。

楊廣死後,宇文化及亂政,不少驍果軍將士和江南士人逃亡嶺南,如同當年漢末大亂一般,中原戰亂不休,人們便往南逃亡,嶺南似乎便是戰亂時的避難之地。

當來自江都的人帶來中原的訊息,丘和等人大驚失色,原來天下局勢已經如此紛亂了,只怪嶺南閉塞,訊息不通,丘和、高士廉亦是得知李淵在關中稱帝的訊息。

高士廉自不必說,大喜過望,而丘和經過打探過後,赫然發現兒子丘行恭、丘行則,孫子丘英起竟然都在秦王府效力,而大唐秦王妃便是高士廉的外甥女。

丘高二人本就相處融洽,經過生死之戰後更是莫逆之交,當即便是商議歸附李唐,可是山高路遠,道路險阻,從嶺南去往關中的道路跋山涉水數千裡,且沿路上多有匪寇,需跨越瀟湘、荊楚,只得暫時作罷。

蕭銑雄據荊楚、瀟湘,往北是王世充,招惹不起,而嶺南寧長真已降,僅剩丘和強撐不降,便欲起兵來攻,丘和在高士廉的建議下,便只得暫時假意歸降蕭銑。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中華帝王錄

使用者15243686

聖時龍光

徹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