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得高衝的話,李世民默默點頭,看向其他三人,“你們覺得如何?”

“合併於修文館……”,長孫無忌眉頭擰著,便直接問道:“如此一來,大王豈不是失去弘文館這一臂助?”

房玄齡直搖頭,“輔機多慮了,弘文館學士皆大王親信,豈會因此而疏遠,我倒是覺得可行”。

李世民默然不語,看向杜如晦,“克明,你來決斷吧?弘文館是繼續置於秦王府還是合併於門下修文館”。

杜如晦略一思索,便是直說道:“我贊同攸之所言,合併於修文館既可免卻閒言碎語,亦可將十九學士納為正式職官,更有利於大王吸納賢才”。

李世民點頭應著,“那明日我便上奏,將弘文館合併於修文館”,那一句免卻閒言碎語便是說到李世民的心裡去了。

如今李世民在大唐的地位僅次於皇帝李淵和儲君李建成,心中那點心思已然是藏不住了,諸多文武心腹亦是心照不宣。

當然,現在兄弟兩人在明面上的爭鬥還沒有徹底爆發,高衝記得,直到那場“慶州之亂”後,李建成和李世民方才正式撕破臉皮。

“攸之,我今夜設宴,你就先別回府,有一個人非要見你一面”,李世民話題一轉,便是含笑說道。

看著李世民那莫名的笑意,高衝滿心疑惑,“何人?”

“今夜便知”,李世民竟是還賣起關子來,“我這便派人去你府上說一聲,今夜恐怕你是難以站著回去了”。

聽得這話,高衝表情甚是誇張的驚呼道:“大王何故加害於我?”

“你這廝真是無賴”,李世民哈哈大笑,看旁邊的長孫無忌同樣一臉壞笑,便指著高衝說:“輔機,今夜我給你個報復他的機會,不必給他這個便宜舅舅留面子”。

而後轉頭朝亭外吩咐隨從,“去宮中取十壇、不,取二十壇御酒來”。

高衝臉色一白。

房杜二人見狀亦是一臉笑意,五人在亭中品茗談論,聽得高衝說起嶺南見聞,不時驚歎。

畢竟在這個時代,很多人一輩子的活動範圍僅限於本州,李世民南征北戰數年,河東河北,隴西山東,皆有涉足,但荊楚黔中和嶺南,便是從未去過。

如桓法嗣那般遊歷天下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說來過些時日我高家舅父也要還朝了”,長孫無忌很是感慨的說道:“自前隋大業九年在洛陽分別,至今將近十年未見了”。

“士廉公此番回朝定是在京中任職”,李世民點頭道:“回頭你跟觀音婢常去探望探望”。

高儉字士廉,以字行世,大業九年流放交州,至今已有十年,長孫無忌兄妹二人父母早亡,便是在洛陽由高士廉撫養成人,感情深厚。

高士廉跟隨丘和率領交州兵馬從徵蕭銑後,便是一同回到交州,月前李淵已經下旨,命其還朝。

“輔機放心,我在江陵見過士廉公,身體甚是康健”,高衝寬慰道,而後好奇問道:“譚國公也要入朝嗎?”

李世民點點頭,“實際上這次就是譚國公主動請求入朝的”。

“譚國公是聰明人啊”,高衝感嘆道:“看起來粗莽,實則粗中有細”。

“如今天下既定,聰明人只會越來越多的”,李世民別有深意的笑道。

幾人聞言也都明白李世民的意思,如今天下已歸大唐,那些地方“諸侯”肯定是聰明的,如嶺南馮盎、黔中田宗顯、江淮杜伏威還有這位交州大總管、譚國公丘和。紛紛請求入朝,以表忠心。

“說起這個,攸之此去荊州可有準備?”李世民挑眉問道。

高衝當即毫不諱言的將昨日對李淵的那番話說出來,而後看著幾人問道:“不知幾位可還有什麼可以教我?”

房玄齡笑道:“這定是令尊和你精心商討過的策略,無論是對內亦或是對外,無比詳盡,豈敢說有什麼教你的”。

李世民遲疑問道:“燕國公也覺得江淮可能有變?”

“這是必然的”,高衝點頭說道:“否則舒國公為何沒有入朝?”

其他三人一震,有些諱莫如深。

舒國公便是如今的江淮軍領袖,淮南道行臺尚書左僕射輔公祏。

自從杜伏威入朝後,江淮軍便以輔公祏為主,盤踞江淮,擁兵上十萬,勢力龐大。

如今各方勢力為圖自保,紛紛請求入朝,唯有輔公祏視若無睹。

“攸之可知歙州總管,宜春郡公王雄誕?”李世民問道。

“有過了解”,高衝點點頭,“宜春郡公乃吳王義子,英勇果敢,乃是江淮軍的右將軍,與左將軍,越州都督闞稜齊名,並稱江淮雙雄”。

看見李世民的神情,高衝便是說道:“我知道大王的意思,王雄誕忠義無雙,對吳王忠心耿耿,如今吳王在朝中,王雄誕定無異心”。

李世民甚是贊同,當即直說道:“我陳兵江淮邊境時,曾與吳王詳談,深知吳王已經沒有野心。

只是輔公祏兇悍,自始至終未曾表露入朝之心,我亦有所憂慮。

對此吳王亦有所察覺,他曾經勸過輔公祏一同入朝,但輔公祏以江淮軍無人照看為由,依舊上表請求駐守丹陽。

吳王對我說過,臨行前他將兵權交於王雄誕,王雄誕絕對可以信任,並且囑託王雄誕道:‘我入朝後,勿使輔伯生變’”。

杜伏威和輔公祏自幼相交,輔公祏年紀大,杜伏威就像對待父兄一樣對他,常以輔伯相稱。

說完這些後,李世民將杯中茶水一飲而盡,“吳王實乃英武豪傑也,我與他一見如故”。

這倒是讓高衝有些愕然,他沒想到杜伏威入朝背後竟有李世民的影子,更沒想到李世民跟杜伏威一見如故,英雄相惜。

不過說來也不無道理,二人皆是當世英雄,李世民自不用說,戰功顯赫,杜伏威割據江淮,建立政權,沉重打擊隋朝的統治。

實際上杜伏威其實並沒有什麼野心,再擊敗隋將陳稜割據江淮後,便上表歸附隋恭帝楊侗,王世充弒殺楊侗後,杜伏威就上表降唐,自始至終,杜伏威都沒有稱帝之心。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招募歷史人物,我制霸了萬族戰爭

老賊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