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三里處的宋軍大營。

中軍大帳裡,輔公祏臉色陰鷙,靜靜地盯著地圖一言不發。

良久,輔公祏嘶聲問道:“這一路唐軍誰人為將?”

“回陛下,斥候彙報這股唐軍打的荊州高字旗號,應該是偽唐荊州刺史高衝”,部將馮慧亮回答。

“高衝?”陳當世嗡聲說道:“就是那個招撫嶺南九十六州的小娃娃?”

“他可不是小娃娃”,馮慧亮沉聲說道:“高沖年紀雖不大,但其戰績顯赫,頗有謀略”。

輔公祏沉吟不語。

良久,輔公祏盯著地圖的眼睛一亮,用手敲擊地圖上一個地方。

“南陵,唐軍自宣城沿青弋江南下,必經南陵”,輔公祏篤定說道:“南陵不容有失”。

“陛下,末將請戰”,陳當世精神抖擻,朗聲說道。

輔公祏眉頭一皺,“你莫要輕視那高衝”。

“陛下放心,末將從軍多年,定不會犯這個錯誤”,陳當世恭謹回道。

考慮到陳當世亦是江淮名將,南征北戰多年,經驗豐富,輔公祏便是應下,“朕分你兩萬兵力,與你本部合計四萬,務必將此路唐軍阻擋在涇縣之外”。

“定不辱命”,陳當世興奮說道,轉身離去。

荊口,張善安駐兵於此,並不進軍,充分履行他阻擋荊楚唐軍的諾言,連續兩日只是悠哉悠哉的在江中游玩,好不快活。

“大王,南方三里外來了一千唐軍”,斥候回報。

張善安聞言愣住,“多少人?”

“不到十艘船,至多一千人”,斥候斬釘截鐵的說道,

“呸”,張善安吐出嘴中的鮮魚,甚是惱怒,“僅僅一千人過來,這是看不起本王嗎?”

左右侍從聞言愕然。

“何人領軍?”張善安小眼睛一橫,喝問道。

“打的李字旗號,不、不知何人”,斥候戰戰兢兢。

“李?李孝恭?不應該啊,他不是去了江州,難不成回來了”,張善安捻鬚滴咕著,忽的渾身一震,“總該不會是李世民吧”。

左右聞言,皆是色變。

這時,斥候急報:唐軍已靠近。

“怕個鳥”,張善安聞言啐罵道:“區區一千人,迎上去,本王倒要看看是哪個不要命的,一千人就敢來冒犯虎威”。

雙方越來越近,只見得唐軍並無大船,領先的一艘船上插著“李”字大旗。

“張總管可在?請出面一敘”,靠近之後,雙方倒是有些默契,都沒有放箭開戰,李大亮高聲喊道。

“本王在此,你是何人?”很現實,張善安並不認識李大亮。

“隴西李大亮,現任安州刺史,嶺南道安撫使,張總管有禮了”,李大亮站立船頭,衣袂飄飄。

“隴西李家人”,張善安微微色變。

五姓七望的名頭非同一般,特別是對於張善安這種出身庶民的賊寇來說,更加具有威懾力。

“本王乃是大宋楚王,並非是什麼總管”,張善安冷聲回道:“你此來何事?莫不是送死?”

李大亮一臉嗤笑,“大宋?張總管莫要說笑,輔賊僅憑數州之地便敢僭越稱帝,不過蚍蜉撼樹,徒惹人笑話,你本封疆大吏,何故一同尋死?”

張善安愣住,轉頭低聲問道:“他說什麼樹?”

左右屬官心中鄙夷,只得低頭回答,“蚍蜉撼樹,就是、就是自不量力的意思”。

張善安大怒,“你區區千人,便不怕本王殺了你?”

李大亮負手而立,不屑一笑,“首先我座下小舟,輕快迅捷,你如何追趕,其次,便是你僥倖追上,你可敢殺我?”

張善安聞言一頓,想到李大亮五姓七望的背景,不由得有些忌憚。

說起來有些誇張,但實際上在這個時代,五姓七望的嫡系人物真的可以橫著走,無論投奔哪方勢力皆是座上賓,即便是被敵方捉住,一般也沒有人會下死手,畢竟五姓七望的勢力太過龐大。

當初西秦薛舉稱霸隴西,對於隴西李家亦是態度和善,儘管李淵自認為是隴西李氏出身,麾下李氏文武眾多,但薛舉偏偏不敢對隴西李氏下手。

對付世家遠遠不是直接派兵圍剿那麼簡單,五姓七望的人遍佈官場,沾親帶故,掌握著土地、教育和官場資源。

若想對世家動粗的話,除非是跟幾百年後的黃秀才一樣,直接掀桌子,豁出去了,殺他個血流成河。

所以才有“寧娶五姓女,不入皇家門”的說法。

李大亮這個隴西李氏嫡系的身份是相當具有震懾力。

從另一方面來說,輔公祏若想跟李唐分庭抗禮,甚至爭奪天下,離不開世家望族的支援。

對於這樣的人,張善安一介草寇,心中本就有投機心理,對於隴西李氏,他如何敢殺。

見得張善安默然不語,李大亮心中一喜,面色和煦。

“張總管乃是英雄豪傑,何必跟著輔賊自尋死路呢?此次朝廷六路大軍圍剿,敢問張總管可有信心抗衡?何不歸附朝廷,盡享榮華富貴呢”。

良久,張善安嘆道:“反叛非我所願,實在是輔公祏逼迫太甚啊”。

李大亮面露喜色,“既然如此,何不懸崖勒馬,及時醒悟?”

見張善安再次沉默,李大亮竟是不顧部下反對,決定孤身登船。

見李大亮一個人過來,張善安大為震動,“你、你真不怕死?”

“張總管既無反心,則與我一家耳,有何懼哉”,李大亮伸開雙手笑道:“我孤身前來,可見心中並無猜間,張總管大可放心”。

張善安雖是卑鄙無恥,但其出身草莽,偏偏崇尚一個豪壯義氣,自詡是英雄豪傑,聞言大悅,命人擺酒設宴,二人於船頭痛飲。

觥籌交錯,李大亮竟是醉倒在張善安船上。

“大王,不如綁了他,獻與陛下請功”,副將惡狠狠的建議道。

張善安大為意動,撇頭看著李大亮抱著酒罈呢喃自語:“來,張兄,飲勝”。

張善安沉默良久,“李兄真心待我,我豈能做這小人,快扶李兄下去安歇,再派人去對面傳個話,莫生誤會”。

副將只得照辦。

“李兄出身豪奢,記得鋪上上好的毛毯”,張善安叮囑道。

副將一頭黑線。

翌日,李大亮“酒醒”之後,便找到張善安,“昨日承蒙張兄款待,今日便去兄弟那邊,我有上好的巴蜀美酒,張兄莫要推辭”。

張善安見狀興然應允,僅率數十親衛便跟隨李大亮渡江來到唐營之中。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將主

番茄木須肉

相見恨晚意難平

天浮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