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駐軍賈胡堡

霍邑城西北五十餘里,有一處堅固的城堡,乃是土石構築,名曰賈胡堡。

賈胡堡正處在雀鼠谷的出口處,自古以來,這裡便是兵家必爭之地,當年北周軍從晉州經靈石、介休向太原進軍之時,便是駐軍賈胡堡,而後透過雀鼠谷直奔太原。

從此之後,臨汾每逢戰事,賈胡堡的地理位置就尤其重要。

連綿的大雨,阻礙行軍,李淵大軍本是駐紮在介休城南,經裴寂等人建議,趁著宋老生還未抵達霍邑,冒雨行軍,搶佔賈胡堡,進堡駐軍。

李淵本是猶豫不決,因為冒雨行軍,頗多風險,但奈何李建成李世民兄弟皆是竭力相勸,李淵只得同意,李世民奮勇當先,作為先鋒,為大軍開路,一路繞過雀鼠谷,沿著介休官道直抵賈胡堡。

好在宋老生大軍尚未抵達霍邑,這處霍邑西北的堡壘乃是廢棄狀態,並無人駐守,唐軍連夜駐軍,緊急修繕。

進了賈胡堡,李淵仍舊是有所擔憂。

“一旦宋老生截斷介休官道,我等可就沒有退路了”,李淵看著地圖幽幽說道。

裴寂見狀卻是搖頭笑道:“介休尚在我們的掌控之中,如果宋老生能夠在我們眼皮子底下,神不知鬼不覺的繞到後方,那可真是見鬼了”。

李世民指了指背後的雀鼠谷,“尚有雀鼠谷在,阿耶不必憂慮”。

“雀鼠谷……”,李淵想著身後那條險峻的溝谷通道,亦是不由得點了點頭。

提前搶佔賈胡堡固然是極為正確的,因為一旦等宋老生駐軍賈胡堡,堵住雀鼠谷出口,那唐軍便只有從一側官道上正面進攻了,真正讓李淵顧慮的其實是這場連綿不絕的大雨。

進駐賈胡堡已有五日,在這五天的時間裡,李淵等人親眼看見宋老生率一萬隋軍進了霍邑城,心頭不由得大恨。

原本霍邑城守軍不過數千人,他三萬人馬在此,只需要半天時間,即使強攻,亦可攻破霍邑城,但奈何這連綿的大雨,道路泥濘不堪,行軍都異常困難,更別說攻城了。

甚至宋老生親率斥候來到賈胡堡在探查,李淵亦是隻能遣少量精銳驅趕,無可奈何。

如此大雨,也讓高衝第一次見識到天氣對於冷兵器戰爭的約束性。

這雨下得又密又勐,士卒不僅行動和視線受阻,連弓弩都不能拿出來使用,弓弩等最怕雨水,一旦沾水或者受潮,便是鬆軟無力乃至報廢。

還有甲胃和兵器,這大雨的潮溼天氣,亦是需要好生放置,每日需放在火爐邊烤乾水氣,時時用乾布擦拭保養,以免生鏽。

數日過去,李淵愈發的焦躁不安,每日裡便是召集眾將聚在一起,商議對策,更是時不時拉著高衝便問何時天晴,高衝亦是無奈。

同時,眾人亦是慶幸,大軍糧草充足,因為原本半月一到的糧草如今已然失期了,李淵為此更加憂慮了。

這一日,失期五天的運糧隊終於來了,卻是為李淵帶來了兩個訊息,一好一壞。

當李淵聽得那個壞訊息的時候,無異於驚天霹靂。

“你……”,李淵曾的站起來,有些失神,看向帳中那名狼狽不堪的文士,“你……所言當真?”

帳中那名文士正是掌管大將軍府府庫的司戶參軍崔善為,一路從晉陽護送糧草,冒雨趕來,甚是狼狽,來不及沐浴更衣,崔善為需要及時告知這個壞訊息。

“唐公,如今晉陽城裡人心惶惶,流言四起”,崔善為亦是一臉驚憂的說道,“四公子已派人查過,都是那些樓煩、馬邑來的商販傳播的訊息,十有八九……是真的啊”。

這訊息來源也定然是竇誕和宇文歆二人命人查探的,幾人自動略過了,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劉武周勾結突厥,意圖進攻太原。

李淵聞言一屁股跌坐在榻上,臉色甚是難看。

“玄真,這該如何是好?”李淵滿是看向一旁的裴寂。

裴寂亦是一臉沉重,看向崔善為,“崔參軍,你來時,晉陽可有異動?這訊息又是誰讓你傳遞回來的呢?竇誕宇文歆二人是何態度?”

“四公子每日巡城,操練士卒,其餘有司,各司其職,並無異動”,崔善為聽後搖搖頭直說道,“這訊息是竇誕讓我傳來的”。

崔善為說著忽然一頓,擰眉說道:“不過宇文歆甚是反對,認為訊息未經證實,不足為慮,傳來前線,唯恐擾亂軍心”。

李淵二人聞言亦是滿腹疑惑,裴寂沉吟不語,似在思索,李淵當即命人召集眾將前來商議。

當眾人聚齊後,聽得這個訊息亦是大驚失色。

溫大有一臉憂慮,“唐公,太原乃我等根基,不容有失,如今大雨相阻,攻取霍邑無望,不如回師晉陽吧”。

話音落下,李世民便是斷然喝道:“不可,豈有半途而廢之理”。

李建成也是出聲附和道:“訊息尚未證實,妄言退軍,為時過早,更何況,晉陽尚有一萬精銳兵馬,更有宇文歆等人輔左,即便劉武周來攻,一時半會兒應當無虞”。

聽得幾人言語,眾人皆是眉頭緊蹙,本就因大雨相阻的沉悶士氣,更加消沉了。

李淵見狀當即喝令道:“無論何時,這個訊息不得外傳,以免驚擾軍心,違令者軍法從事”。

眾人皆是心腹智將,自是曉得,當即應著。

高衝跟著李世民進帳後,便與長孫無忌、房玄齡位於下首,三人相依而坐。

“我怎覺得此事頗為蹊蹺?”長孫無忌戳了戳高衝,低頭細語道。

高衝聞言亦是點了點頭,正欲說話,忽的,李淵一名親衛急忙來報。

“唐公,右一軍有人喧鬧,說……”,那親衛頓了一下,忙是說道:“說突厥人正在圍攻太原,我等家人危矣”。

眾人大驚,李淵拍桉而起,看了看眾將,亦是明白,眾將沒有人出去,不可能是在場之人洩露的。

李世民聽得是自己的右領軍府一軍,勃然大怒,看向劉弘基,劉弘基曾的起身,“唐國,二公子,我這便去查”。

“我等亦是方才得知這個訊息,士卒鬧事定是有人扇動”,李世民忽的想起來了什麼,擺了擺手,示意稍等。

“崔參軍一直在此處,那定然是運糧隊之人所為,劉弘基,除崔參軍外,運糧隊其餘所有人員,盡數看押”。

劉弘基領命而去。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鉅貪縣令,震驚朱重

墨刀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