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告發,出使

聽聞此話,其他人倒是沒覺得什麼,只當是高沖年少激昂,算作是投奔李閥的誓詞,唯有近在遲尺的李世民隱隱感覺到了高衝的那股心意,心底欣喜之餘又是有些不解,這高衝似乎對他有些別樣的感覺。

高衝也知道,這個時候的李世民尚沒有太大野心,一心想著起兵推翻暴隋,跟大哥李建成的感情也是相當要好,兄弟之間暫時沒有齟齬,高衝當下裡自然是不可能多說什麼。

“不瞞攸之賢侄,我等在此商議,最遲月餘後,便誓師起兵,清君側,正朝綱,不知令尊哪裡……”李淵亦是果決之人,既已經接納高衝,當下也毫不隱瞞,看向高衝直接問道。

“還請唐公放心,家父所部軍府,皆可聽候差遣”,高衝當即表態,而後又是將心中另一個計劃說出來,“唐公,家父得到線報,突厥兵馬近期頻頻異動,或許不日即將南侵,還望早做準備”。

此言一出,眾人一驚,高衝趁機又說道:“我有兩計獻上,還請唐公一聽”。

聽得高衝這話,眾人都是饒有興趣,李淵也是坐直了身子,“賢侄但講無妨”。

“其一,王威欲對唐公不利,是謀劃未遂,殺之並無正當藉口,正好藉此突厥來侵,屆時使人告發王威勾結突厥,便可名正言順的將其斬殺,藉此號令諸部軍府兵馬,定可使得士卒安心。

其二,突厥此來,無非劫掠物資,或可遣使攜重金勸和,同時,堅壁清野,重兵雲集晉陽城,突厥既已得利又見晉陽城堅不可摧,必定退去”。

高衝對於這段歷史記得很清楚,原本軌跡上,李淵囚禁了王高二人,卻是沒有藉口將其斬殺,唯恐府兵叛亂,不能名正言順的接管王高二人所部軍府兵馬,正好此時突厥來犯,李淵就讓鷹揚府司馬劉政會告發王高二人,勾結突厥,藉此將其二人斬殺,光明正大的接收了王高二將所部的兵力。

如今被高衝提前提出來,眾人一聽,當即便是覺得這是一條妙計,李淵亦是擊掌讚道,“突厥來犯本是禍事,賢侄一番運作,卻可一石二鳥,當真妙計”。

這時,裴寂又是懶洋洋的詢問道:“確是妙計,卻是需要妥當之人執行,只是不知這由何人告發,由何人出使最好呢?”

高衝聞言心底暗罵,這老傢伙當真的是猜忌多疑,同時也真的是處處為李淵考慮,既如此,那高衝為了活命也不敢縮著了,當即躬身請纓道:“高衝不才,願意一試”。

李淵見此大喜,越看高衝越覺得順眼,當即應允。

見此,高衝緊懸著的心總算是放下來了,他並沒有覺得主動投奔有何丟人的,甚至,堂中眾人也沒覺得高衝連夜投奔這個舉動有何可恥之處,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仕,自古如是,便是在座的劉文靜、劉政會等人同樣如此。

這時,靜默不語的李世民忽然出聲道:“攸之現居校尉一職,官位低微,名聲不顯,若是出使突厥,難免會讓突厥可汗輕視,甚至會讓突厥始畢可汗覺得我們誠意不足,有意怠慢,所以還是由我以唐國公府的名義跟攸之一起出使突厥吧”。

此言一出,眾人一驚,上首安坐的李淵立即擺手道:“不可,或可遣他人前去”。

李世民見狀笑道:“阿耶,此行出使需讓始畢可汗看到我們的誠意,我身為唐國公嫡子,由我前去,再是合適不過了”。

聽得李世民這話,不少人也是微微點頭,卻是聽得一側的李建成出聲呵斥道:“要冒險也是我這個大哥去,哪有讓你去的道理”。

李世民苦笑道:“大哥你剛從河東募兵回來,已經是多有勞累了,再者說,河東兵馬剛到晉陽城,也離不開你,正好小弟無事,就讓我去吧”。

這一番話說的無懈可擊,李建成也是無法反駁,只得說道:“我麾下統軍姜寶誼家傳槍法了得,就讓他陪你去吧,也好有個照應”。

“多謝大哥”,李世民喜不自勝拜謝。

高衝在一旁看在眼裡,也是不由得感慨,現在的兄弟二人親密無間,誰能想到數年後,二人兄弟鬩牆竟會刀兵相向。

同時心裡對於李世民也是心存感激,裴寂那老貨明顯就是還在考驗的他的忠心,而李淵對於好基友的建議也是言聽計從,絲毫沒有顧及高衝這邊的感受。

告發王威倒是沒什麼,人都殺了,沒必要假仁假義的當了那啥還立牌坊,但是出使突厥可是十足的危險重重,他僅僅是一個小小的校尉,如李世民所言,官位不高,名聲不顯,萬一始畢可汗覺得被輕視了,惱羞成怒將其殺了,那都沒地方喊冤去。

待得眾人散去,李世民走上前來,拍了拍高衝肩膀道:“攸之不要多想,裴公斷無惡意,只是太過謹慎了,我對你那是一萬個信任的,夜也深了,我那院中備有廂房,攸之便去我那裡將就一晚吧”。

“多謝二公子”,高衝拜謝道,當即二人攜手而去。

當夜,高衝徹夜難眠,一會兒想到李淵的外熱內冷,一會兒想到裴寂的陰險毒辣,一會又想到李世民的“信任”。

儘管高衝知道,他往日裡與李世民接觸並不多,李世民如今這般貼心對待,多半是出於禮賢下士,李世民是在為大局著想拉攏高家,並不是出於對他有多少感情,但偏偏李世民這種熱忱做法讓高衝驚慌不定的心有些許安穩欣慰,這一刻,高衝有點理解什麼叫君視臣如手足,臣視君為腹心了。

翌日,高君雅統領晉陽軍府兵馬三千餘人,浩浩蕩蕩來到晉陽城外,李淵率領率領文武數十人,齊齊出城相迎,給足了排場,並且當場宣佈由高君雅繼續統帥他麾下的三千府兵,裴寂幾人當場色變,而高君雅自然是感激不盡,這無疑給了高家父子最大的寬慰,畢竟兵力就是最大的依仗。

高衝將裴寂幾人的臉色看在眼裡,看向李世民,他懷疑這主意就是李世民向李淵建議的,果不其然,李世民見狀朝他微微點頭示意。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醫科學生下鄉,你讓我來做皇帝

夢言痴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