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鞏固關中,經略巴蜀

當夜,李淵便迎代王楊侑居於東宮,將大將軍府暫設在太極殿東南隅的長樂宮。

長樂宮,正殿,李淵高坐主位,殿中燈火通明,左右文武並列,濟濟一堂。

“諸公,如今長安已定,關中盡歸我手,基業已成,諸公功不可沒”,李淵只覺得雄心壯志,當著在場起兵心腹的面也沒有偽裝,揚眉吐氣,一改往日謹小慎微的老好人模樣,威風凜凜,“昔年漢高祖據關中而定天下,我亦如此”。

李淵話音落下,劉文靜便出列高聲喊道:“臣劉文靜恭請唐公登基稱帝”。

劉文靜的話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其餘長孫順德等眾將亦是紛紛拜倒,恭請李淵稱帝。

李淵一臉笑意,忙是擺手拒絕道:“不妥,我等是為匡扶社稷方才起兵,非是覬覦帝王之位,今隋室尚存,豈能行成簒逆之事”。

言外之意,現在還早著呢,等天下再亂一些,把大隋打沒了,再來不遲。

裴寂、高君雅等人亦是覺得此時稱帝不妥,但這種時候,聰明人可不會去破壞氣氛。

高衝具都是看在眼裡,看見劉文靜的神色,也猜得到劉文靜是什麼想法,無非是想搶這個率先擁立之功嘛,但似乎是用力過勐了。

李淵打著“廢昏立明、匡扶隋室”的名頭起兵,若是一進長安便著急忙慌的登基稱帝,豈不是打自己臉嘛,畢竟李淵還要臉,不過稱帝不行,那可以稱王啊,正好李淵現在的爵位是國公。

剛想到此處,高衝便是見得高君雅大步出列,高衝頓時瞪大了眼睛,似乎父親早有準備了。

“唐公旨在匡扶社稷,現已進駐長安,若仍居大將軍之職、國公之爵,難免位不對等,恐難服眾”,高君雅恭敬拜道,“臣高君雅恭請唐公進位唐王,領大丞相之職,都督內外軍事,以期早日安定天下,使得黎民免遭離難”。

“臣附議”,裴寂率先起身贊同,而後李建成李世民溫大雅等人具都是齊齊附議。

高衝忙不迭跟著,心裡那叫一個佩服啊,再看看劉文靜鐵青的臉色,不由得好笑,原以為劉文靜如何難纏,如今看來,自家老爹更加不好惹啊。

李淵聞言甚是開懷,“大丞相、唐王……甚好,便依高別駕所言,待代王登基後,便在……”,說著李淵遲疑了一下,裴寂見狀頓時會意,小聲道:“武德殿西鄰兩儀殿,東靠東宮,可開府”。

“便於武德殿設丞相府,視事於虔化門外,屆時諸位論功行賞”。

眾人聞言具都是齊聲高呼,胸懷激盪,李淵晉位,那相應的手底下的人必是加官進爵,如何能不興奮。

待得眾臣散去,李淵留下二子以及裴寂、高君雅等人,而高衝竟也是被李淵留下,高衝看了看,就在殿中的具都是心腹文士,無一武將。

李淵收斂了笑意,臉色逐漸陰沉。

“二郎,陰秉老兒可還活著?”李淵咬牙切齒的說道。

李世民點點頭,“我本欲殺之,攸之說先讓他活著,聽候處置”。

高衝滿頭黑線。

李淵聞言頓時咬牙道:“做得好,先別讓他死了,等我晉位唐王后,便以他的首級告慰祖宗在天之靈”。

劉文靜聞言冷哼道:“讓他多活這些時日,便宜他了”。

李淵看了看劉文靜,眼睛異色一閃而過,並未說什麼,回到坐前,開啟地圖,“諸位,如今關中已定,我意在先穩固關中,再圖其他,諸公以為如何?”

高衝心頭一動,今日李淵似乎與往日有些不同了。

聽得李淵的話,幾人想法各不相同,李世民直說道:“阿耶,劉武周盤踞馬邑、樓煩等郡,如同一把利劍懸在太原頭頂,如今關中已定,何不發兵滅了劉武周,也好消除這個隱患”。

李世民話音落下,劉文靜便是搖頭道:“不妥,劉武周不足為慮,但其背後的突厥可不會任由劉武周敗亡,攻打劉武周,便是與突厥決裂”。

李淵聽得眉頭一挑,也是點頭道:“突厥勢大,暫不可與之為敵”,說罷又好似不放心,直說道:“肇仁,你從府庫裡挑選一些財寶,遣人送往突厥,以做我平定關中贈予始畢的賀禮”。

劉文靜點頭應允。

李世民拳頭緊握,有些不忿,李淵見狀也知道李世民的想法,“一時的隱忍便是為了日後的強盛崛起”。

對於隱忍這件事,李淵覺得並無不妥,他隱忍了多年,才有今日的揚眉吐氣。

裴寂這時也是出聲道:“楊廣仍在江都,隋室尚存,民心尚存,此時尚不宜動兵,我們鞏固關中,坐視關東諸侯拼鬥,也可坐收漁翁之利”。

李建成也是附和,“我們只要把關中經營得固若金湯,便可立於不敗之地”。

李淵對此深表贊同,他本就不是一個冒險的性子。

李世民卻是臉色一急,“當今天下諸侯並立,乃大爭之世,不進則退,我等意在天下,豈可固步自封,那豈不是也成了割據地方的諸侯王”。

聽了李世民的話,李淵揉揉眉頭也是表示無可反駁。

這時,李淵卻是看見高君雅緊緊盯著地圖,若有所思,不由得問道:“君雅以為如何?”

高君雅回過神來,略做斟酌便是指著地圖說道:“唐公既得關中之地,便可如秦漢一般,進可攻略中原,退可固守三關。

只是如今中原混戰,隋室尚存,不便插手,北部梁師都、劉武周等依附突厥,亦不可開戰,便唯有隴西之地和巴蜀之地了。隴西有薛舉盤踞,擁兵十餘萬,其麾下文有褚亮、郝瑗,武有薛仁皋、宗羅睺等人,兵鋒正盛,可暫避鋒芒。

但巴蜀之地尚屬隋室,無人坐大,或可鞏固關中的同時,經略巴蜀”。

聽得高君雅的話,在座的眾人具都是眼前一亮。

李淵忙是看向巴蜀,亦是點頭讚道:“巴蜀之地,物產豐饒,若得巴蜀,我軍將無斷糧之憂”。

“玄真覺得如何?”李淵看向裴寂。

裴寂亦是點頭附和,“可行,只是臨近嚴冬,巴蜀之地,道路難行,恐不宜進軍”。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地獄下的鋼鐵

世井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