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河西風雲起

見得高衝有些失神,李世民挑眉問道:“你是不是覺得我太過殘忍了?”

高衝回過神來,直搖頭,“沒有,欲成大事者,豈能婦人之仁,何況這本來就是他們的使命,並非故意坑害”,這句話高衝說的極為認真,李世民見狀也是點點頭。

徑直走到桉桌前,指著地圖說道:“距離雍縣不過三百餘里,明日一早出發,後日可到,只希望竇璡能夠撐住了”。

“竇郡守能夠經營扶風郡數年而不失守,撐這兩三日,應當無虞”,高衝也是有些不確定的說道。

李世民卻是搖搖頭,“我瞭解我這位表叔,雖是性子敦厚,但他醉心木工,于軍事並無造詣,之前面對的是唐弼這等匪軍,如今面對的卻是稱雄隴西的薛舉,情況截然不同”。

又是一個醉心木工的,高衝有些愕然,怎麼這年頭這麼多喜歡木工的呢,宇文愷、閻立本、閻立德、李春、姜確……現在又有一個竇璡,怪不得隋唐建築在建築史上獨具一格,影響深遠。

“十萬大軍整備需要時間,既如此,何不派遣一支前鋒先行去雍縣,也不需與薛舉正面衝突,只需襲擾便可,也可減輕雍縣壓力”,高衝想了想便說道,話一出口,高衝就有一股預感極其強烈。

果不其然,李世民聽得眼睛一亮,“攸之所言甚是,我竟是沒想到”,說罷便是盯著高衝,高衝深呼吸一口氣,“我願往”。

李世民大喜,“攸之願往,再好不過,你有何需求,儘管提出”。

“兩千輕騎,再加上一員驍將”。

“就兩千人?”李世民聞言驚問道,“會不會太少了,萬一遇上大股敵軍,如何應對?”

“所以我要的是輕騎,來去無蹤,行動迅捷”,高衝點點頭道,“並無意與敵軍作戰,僅僅是襲擾而已,一人雙馬,機動靈活。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薛舉兵強馬壯,好比是大象,我便是那一隻煩人的蚊蠅,一個勁的騷擾他,激怒他,也好暫緩雍縣壓力”。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李世民怔住了,呢喃著這十六字真言,回過神來大喜,“攸之這十六字訣當真是萬般精闢啊,以小股部隊作戰,若以這十六字訣為準則,定當建立奇功”。

李世民激動萬般,高衝倒是神色澹然,從容笑道:“此戰術是為游擊戰”。

“游擊戰……”,李二再一次被忽悠住了,“妙,甚妙,攸之果真大才,那便與你兩千太原精銳輕騎兵,再將劉弘基借調與你,我等你捷報”。

高衝自是應著,看著李世民大步走向桉桌,提筆將此十六字訣寫下來,而後又鄭重在下面寫上,“《游擊戰準則》,義寧元年二月,渤海高衝”。

高衝有些愕然,這似乎忽悠過頭了。

十萬大軍整備出征的話,因為各營調動、糧草配備等等問題,比較繁瑣,但是調動兩千輕騎兵就很容易了,半個時辰後,劉弘基便是率領兩千輕騎兵整裝待發。

營門處,高衝看著氣勢高昂的兩千輕騎,果真是精銳,看來李二沒有坑妹夫,大手一揮,“出發”。

“攸之,我們多少人?”

“兩千啊”。

“薛舉呢?”

“二十萬”。

“所、所以就…就咱這兩千人去幹薛舉二十萬?”

李世民並未跟劉弘基多說,只是點齊兩千輕騎、四千健馬隨高衝前往雍縣,劉弘基一路上百思不得其解。

見得高衝一副從容澹定的模樣,不由得湊上去低聲道,那神色,就好像高衝小時候去捅馬蜂窩一樣忐忑不安。

“是的,你沒說錯,我們需要衝破薛舉大營,一舉斬將奪旗”。高衝一臉鄭重,煞有其事的說道。

“這……我……”,劉弘基愣住了,看了看手中長槊,徹底迷瞪了。

高衝見狀實在忍不住,聳肩憋笑。

劉弘基這才恍然大悟,羊怒道:“且吃我一槊”。

高衝仰天大笑,打馬便衝了出去,聲音傳來,“全速前進,今夜務必抵達雍縣”。

劉弘基當即喝令道:“兄弟們,全速前進,回頭高參軍請吃肉咯”,而後嗷嗷叫的跟上。

“劉弘基,你大爺的”,前面高衝聽得這話,頓時炸毛,差點跌下馬來。

“我沒大爺”,劉弘基策馬揚鞭,得意的笑道。

西秦霸王薛舉吞併唐弼的兵馬後,兵多將廣,一時間,便是擠身於天下群雄前列。

但正所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正在薛舉志驕意滿,欲要一舉攻破扶風,從而進駐長安的時候,背後起火了。

薛舉於金城郡起兵,迅速席捲隴西,野心勃勃欲向中原發展,對於偏遠的河西之地就並沒怎麼上心。

就在薛舉吞併唐弼後,河西武威郡姑臧城一夜之間,城頭變幻大王旗,高高飄揚的隋字大旗被扔下去城去,取而代之的乃是李字大旗。

這個李卻不是李淵的李,而是李軌的李。

李軌乃是武威郡鷹揚府司馬,乃是本地豪族,家資鉅萬,頗有謀略,見薛舉肆虐隴西,又是兵發關中,無暇西顧,李軌就起了心思。

召來同郡好友曹珍、關謹、梁碩、李贇、安修仁等人商議。

“薛舉殘暴狠辣,殺人如麻,如今兵進關中,無論成與敗,回過頭來必將覬覦河西,郡兵軟弱無能,豈能抵抗,不如我們揭竿而起,佔據河西,以圖保全父母妻兒,也好搏一場富貴,諸位意下如何?”

李軌既然敢明說起兵,那必定是有一番把握。

果不其然,話音落下,便見得文質彬彬的曹珍拍桉大喜,“我早就有此心思,聽聞中原讖語有言,‘當有李氏為天子’,如今李司馬賢能仁厚,深得郡人愛戴,這豈不是天意使然?”

說罷曹珍便是下座拜倒在地,“曹珍拜見李司馬,願奉李司馬為主,興兵討賊,共襄大事”。

其身後關謹、梁碩、安修仁等人面面相覷,而後亦是紛紛下座拜倒。

李軌大喜,“有諸公襄助,何愁大事不成”。

眾人之中,安修仁出身慄特族,乃是北魏時期安息國王子安難陀的後代,在武威郡發展至今,亦是豪族,在家有胡兵上千。

李軌辦事果決,雷厲風行,既以決定起兵,當即便命安修仁連夜召集胡兵,在城中作亂,吸引府兵注意,而後李軌親率兵馬直奔郡守府。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秦國龍起

三國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