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人聲鼎沸。

春明門外,人山人海,人群一直延伸到了渭水邊,今日大軍班師回朝,唐王次子秦國公李世民擊敗西涼的殺人魔薛舉。

這是唐王首次擊敗強敵,值得慶賀,當即下令解除宵禁三日,並在春明門外舉行獻俘大典。

春明門,位於長安東門,並不寬大,之所以選擇在春明門舉行儀式,便是因為唐王入京時就是從春明門入京,從而進位稱王,如今擊敗西北強敵,當是誇耀武功之時,再從春明門班師回朝,其寓意深遠。

為此,李淵特意出城三里相迎,陣勢龐大,列陣迎接之隊伍綿延數里,蓋因這是唐王首勝外敵。

李淵本就是得關隴世家支援,有上流階層的世家大族支援,普通百姓受其宣導,自是萬般擁戴李淵,更何況李淵入關之後,約法十二條,表現得極其仁善,入京後更是開放國庫,救濟災民,在裴寂、竇威等一干治世能臣的輔左下,短短數月間,剿匪安民,使得關中安定,百姓無不拍手稱讚。

李淵坐在天子金鑾座駕裡,頭戴冠冕十二旒,昇天子旌旗,架六馬,身後領六軍,左右萬眾高呼,當真是威風無限。

實際上此時的唐王已與天子身份僅僅差一個名分,獻俘大典如此盛世,義寧皇帝楊侑依然只能夠蝸居在太極宮東宮之中,活動範圍侷限於東宮一隅。

“二公子,你看我這身裝扮如何?”高衝湊在李世民身邊抖抖肩膀,很是神氣的問道。

李世民看罷亦是直點頭,由衷讚道:“是個人樣子,只是太過招搖了吧”。

高衝聞言笑容一滯,而後明白過來也是搖頭失笑道:“這誇的,差點以為二公子說我不像人”。

李世民劉弘基等人聞言一愣,繼而笑得前撲後仰,這個時代夸人是個人樣子,便是有誇讚英俊瀟灑的意思,絕不是說高衝長得像個人。

“攸之你這雁翎鎖子甲還真是讓你修復好了”,劉弘基上前手指彈著高衝的護胸甲稱讚道,“手藝不錯啊”。

高衝聞言尚未說話,身後的藺興粲便是笑道:“一入大震關,攸之便讓我尋找匠人,花費五六日方才修復好,可是不容易”。

聽的這話,劉弘基大笑,“我還當是你自己修復的,還道你有這手藝”。

高衝聞言亦是有些赧然,他不會告訴他們,連平時的保養都是親衛來做的,這個時代的將軍一般都會親自修復保養甲胃,畢竟上了戰場,甲胃便是護身符。

高衝都不止一次見過李世民在帳中保養甲胃,這雁翎甲保養極其繁瑣,要用幹細沙摩擦去繡痕,再用油脂刷,再用乾布擦拭……一道道程式讓高衝不厭其煩,直接丟給了高雄他們。

“攸之,你回京便要成婚了,打扮得這般光鮮,莫不是還想著來幾房姬妾?”

隊伍慢慢行進著,李世民坐在馬上,亦是放緩馬速靠近笑道。

“要不要我跟六妹說一說你的心意?你且放心,我六妹溫婉賢淑,定不會有意見”。

高衝聽得一個哆嗦,“二公子你可別,六娘子有沒有意見我不知道,但若是唐王有意見,亦或是我阿耶阿婆有意見,保管我屁股開花”。

“攸之黑河谷一戰成名,此番打扮乃衣錦還鄉也”,風度翩然的唐儉搖頭晃腦的說道。

眾人亦是紛紛點頭,看著鮮衣怒馬的高衝,亦是覺得便該如此張揚。

出身名門,國公世子,一戰成名,豈不就該如此少年意氣。

高衝聞言亦是胸懷激盪,自擊退強敵薛舉後,他便知道,時代的大幕將徹底拉開,即將進入的大業十四年,將會重啟另外一個時代。

因為,大業十四年,即為大唐武德元年,大唐帝國將正式誕生,那個“九天宮殿開閶闔,萬國衣冠拜冕旒”的朝代即將到來。

“久聞高參軍文武全才,通曉詩書,值此大勝而歸的盛事,高參軍年紀輕輕便立下這般大的功勳,將來封侯拜相不在話下,何不賦詩一首,以合此景,慶賀一二”,一旁的于志寧見狀笑道。

聽的這話,諸如竇璡等人倒是拍手附和,李世民卻是眉頭微皺,“即興賦詩,還要合乎此景,仲謐你這可是有些難度”。

于志寧聞言擺手笑道:“秦國公過慮了,久聞燕國公父子皆是才學淵博,賦詩一首而已,高參軍定是信手拈來啊”。

高衝臉色笑意不減,面色絲毫沒有變化,只是笑道:“於記室抬舉了,才學淵博實在不敢當,不過詩詞小道,或可斗膽一試”。

高衝雖不知道于志寧究竟是什麼意思,但他早有察覺,于志寧隱隱約約時常跟他敵對。

于志寧乃鮮卑族,父親於宣道官拜內史舍人,大業十三年,于志寧入仕,任冠氏縣令,後棄官回鄉,在長春宮投奔李淵,便被李淵任命為記室,輔左李世民。

入京後,高衝也是第一次見到于志寧,此後,高衝一直感覺得到于志寧對他不滿,亦或是有些看不起高衝,對此高衝頗有些不以為意,畢竟父子同時位居高位,難免有人嫉妒。

聽得高衝這麼說,眾人頗為詫異。

“詩詞乃是小道?”于志寧聞言驚愕,繼而搖頭一笑,甚是輕蔑,“那便恭聽燕國公世子的大作了”。

李世民眉頭微皺,眼中閃過一絲異色。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高衝略一思索,一首自信昂揚的七言詩便是脫口而出,若讓他講解經義,他還需搜腸刮肚,冥思苦想一番,但若是詩詞,又豈會難道他。

這于志寧年長他十餘歲,常常以一副長者自居,稱呼高家父子官職爵位之時,時常一副譏誚的口吻。

如今高衝這一首七言詩出來,可謂是意氣風發,不僅表達出凌雲壯志,更是給志寧這副長者姿態迎頭一擊。

“好詩”,李世民聽得眼睛一亮,拍手稱讚道:“攸之此詩意氣昂揚,當真是康慨激昂,令人振奮”,

唐儉亦是捻鬚讚道:“宣父猶能畏後生,後生可畏啊,自起兵以來,破西河,下河東,戰扶風,攸之屢建功勳,誰又能想到,攸之年僅十八呢”。

劉弘基看了一眼于志寧,亦是搖頭讚道:“黑河谷一戰,攸之身受十餘創,何其壯哉”。

于志寧聞言臉色一黑,只是僵硬的點點頭稱讚道:“確是上佳之作,高參軍大才”,說罷便是默默退到一遍,不再言語。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戰爭之路:我有移動武器庫

北方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