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城不封刀,這一命令傳達下去,這群流寇興奮若狂,爭前恐後的朝穰縣衝去。

城頭之上,呂子臧看著城外黑壓壓的賊軍,面如死灰,馬元規在一旁亦是雙股顫顫,“這……朱粲怎能聚起任多人”。

呂子臧直說道:“你違抗軍令,不聽我的建議,便該想到會有今日,只可恨,滿城百姓將會因為你的愚蠢而遭殃”。

黑壓壓的賊軍幹勁十足,個個想著破城不封刀,攻城戰並不需要什麼陣型策略,只要兵不畏死即可,朱粲勐攻數日,南陽兵死傷慘重。

但有呂子臧、馬元規二人拼死守城,倒也勉強支撐得住,偏偏天公不作美,暴雨如注,一連數日不停,導致城牆竟是坍塌數丈。

馬元規驚恐萬分,只得說道:“不若降了朱粲”。

呂子臧大怒,噼頭蓋臉的呵斥道:“豈有降賊之理?”畢竟朱粲之徒乃是真正意義上的賊,馬元規聞言赧然,再不言降。

翌日,朱粲賊軍沿著坍塌的城牆破城而去,南陽郡公呂子臧力戰而亡,山南撫慰使馬元規死於亂軍之中。

朱粲割據南陽郡,軍威大震,迦樓羅王朱粲的名號響徹綠林,各地山匪紛紛來投,朱粲似乎吸取教訓,不再流竄各地,在冠軍縣大修宮室,建國號為楚,改元昌達。

朱粲的死灰復燃並未激起多大的風浪,只因朱粲盤踞在南陽一地,影響有限,此時的中原更是精彩紛呈。

宇文化及率軍一路來到黎陽後,竟是突發奇想,先不回關中,意欲奪取洛陽為根基。宇文化及擁兵十餘萬確實勢力雄厚,但宇文化及似乎是太過自信,總以為擁兵十餘萬,天下大可去得。

可是宇文化及卻從來不去想想他的對手,弒君的宇文化及可謂是天下皆敵,他打著返回關中的旗號,註定是與李淵為敵,而從江都回到關中,一路上更是需要打破重重險阻,何其難也。

更致命的是宇文化及長途跋涉,糧草不濟,對於這一點,李密也是很清醒的意識到了,當即便命徐世勣守衛倉城,而李密親率瓦崗軍截斷宇文化及後路,將宇文化及圍堵在黎陽。

宇文化及勐攻倉城,奈何令狐行達等人如何是徐世勣的對手,倉城固若金湯,宇文化及丟下千餘屍體在城下,無奈撤軍,正與瓦崗軍行頭碰上。

李密打馬出列,氣勢高昂,身後數杆大旗,上書隋東南道行軍元帥、太尉、魏等旗號。

“宇文化及出來答話”,李密朗聲喊道,身邊僅有單雄信一人相隨。

宇文化及見狀踟躕不前,令狐行達見狀說道:“若不出列,唯恐士氣低落”,宇文化及方才出列。

李密風度儒雅,伸手指向宇文化及怒斥道:“宇文化及,你本為匈奴之奴隸破野頭,父兄子弟皆深受隋恩,更以公主為妻,榮寵之至,無以復加,不思報國盡忠,緣何喪心病狂,以至於親手弒君?狠戾毒辣,更是屠殺皇親,此等惡行,天地不能容也,如今東逃西竄,侵擾地方,罪大惡極,還不速速來降,或可保全性命”。

宇文化及本就是大興城裡的紈絝公子,不學無術,何曾有過軍陣見識,論及學識更是不及李密分毫,聽得李密這一番義正辭嚴的呵斥,宇文化及竟是囁囁無言。

實在不知如何應對,宇文化及怒不可遏,只得破口大罵,“李密狗賊,我自帶兵與你廝殺,無須在此虛偽的教訓我”,說罷便是打馬回到陣中,“殺,都給我殺”。

令狐行達、唐奉義等人無奈,只得全軍壓上。

見得大戰將起,李密仰天大笑,不慌不忙的回到陣中,一揮手,瓦崗大軍列陣而出。

“宇文化及乃輕薄紈絝也,平庸無能,竟也有爭霸天下之心,著實可笑”。大軍接戰,血肉橫飛,李密面不改色搖頭嗤笑道,“本公略施小計,當可滅之”。

當日一番大戰,雙方具都是未曾打出真火,各自退去。

而宇文化及糧草不濟,急於攻下城池獲取糧草,便下令砍樹伐木,建造攻城器械,豈料半夜時,李密親率五百輕騎,燒燬宇文化及的攻城器具。

好巧不巧,宇文化及大營另一邊的倉城裡,徐世勣也是派兵夜襲,兩方夾擊夜襲,宇文化及營中一夜混亂,逃亡士卒甚多。

李密夜襲完宇文化及大營,又是親自手書一封給宇文化及,詐稱他乃是詐降王世充,如今有意和宇文化及聯合,一起圍攻洛陽,而後平分中原之地。

宇文化及收到信件後,竟是信以為真,大喜過望,而後歇兵數日,宇文化及一再催促李密出兵洛陽,然而李密只是找藉口拖延,眼看著糧草即將耗盡,宇文化及這才知道上當了。

李密這是知道宇文化及糧草不濟,故意拖延時間,可宇文化及這廝竟還真的相信了,白白浪費數日糧草,惱羞成怒的宇文化及當即在黎陽城外的童山與李密決戰。

論起戰力,瓦崗軍定是強過宇文化及的軍隊,宇文化及的軍隊又是省吃儉用的,一番大戰,宇文化及大敗,但親上戰場的李密卻是身中流失,只得撤往汲縣養傷。

宇文化及所部經此大敗,士卒逃亡不計其數,部將陳智略、張童仁等人更是率部投降李密,原本宇文化及任命刑部尚書王軌鎮守東郡,為他蒐集糧草,可王軌見瓦崗大勝後,竟是投降李密,一時間,宇文化及徹底斷糧。

宇文化及勐攻一陣汲找無果,又如同喪家之犬一般,只得率軍逃去魏縣,一路走,士卒一路逃散,等到達魏縣時,追隨宇文化及身邊計程車卒已不足兩萬人。

這個時候的宇文化及已經意識到了他必將敗亡了,幽幽嘆道:“人生自當死,豈不一日為帝乎?”當即鴆殺傀儡皇帝楊浩,於魏縣登基稱帝,國號為“許”,年號“天壽”,大肆封賞,封弟弟宇文智及為齊王,宇文士及為蜀王。

宇文士及與李淵乃是舊友,勸宇文化及投降李淵,但已經昏頭的宇文化及毫不猶豫的拒絕,宇文士及只得與封德彝商議,一同前往濟北征糧,宇文化及當即同意。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三國建了一座城

山野小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