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開元門,義寧坊。

高衝一身月白色的圓領長袍,身後跟著數十名親衛,好大的排場,一路縱馬來到大理寺衙門前。

“站住”,大理寺官衙的守衛迅速上前阻攔,“大理寺衙門,閒人免進”。

高衝很是紈絝的咧嘴一笑,“這倒是丟人了,沒來上值這都進不去門了”。

身後高雄從懷中取出令牌以及印信,“大理寺少卿在此,還不讓路”。

“少卿?”守衛一頓,繼而反應過來,驚奇問道:“你是高少卿?”

“可不就是鄙人”,高衝聳肩一笑,翻身下馬來,他倒是真不敢縱馬進去。

“哎呀,原來是高少卿當面,卑職有眼不識泰山,高少卿勿怪”。

守衛也是一個八面玲瓏的人,恭敬的將高衝迎進去,一邊恭維說道:“久聞高少卿大名,南征北戰,赫赫戰功,讓卑職好生敬仰,今日得見尊嚴,實在是三生有幸啊”。

高衝腳步一頓,很是詫異,上下打量著笑道:“你這口才做個守衛真是可惜了”。

豈料那守衛聞言大喜,竟是直接行大禮拜倒在地,“卑職趙二喜,多謝高少卿提拔”。

好一個打蛇隨棍上,高衝並未見怪,倒是有幾分欣賞了,點頭道:“本官記住你了”。

趙二喜聞言喜不自勝,更加殷勤,在趙二喜的引路下,高衝逐一瞭解大理寺衙門,對於這個“最高法院”有了一個更全面的認知。

正當這時,一名身著緋色官袍的中年官員滿臉嚴肅的走過來。

“可是高少卿當面?”這人拱手見禮道:“本官大理寺少卿孫伏加”。

大理寺作為九寺之一,乃是三司之一,三司即刑部、御史臺以及大理寺,管轄有關司法桉件的複審。

設主官一名,即大理寺卿,乃九卿之一,品階為三品。

左官兩名,即大理寺少卿,官階為四品。掌刑獄、詳刑法,凡是流、死等重桉,皆上刑部,復於中書省、門下省,位高權重,乃是實打實的實權部門。

眼前這位孫伏加便是另一位大理寺少卿,大理寺卿暫時空缺,大理寺便以孫伏加代行寺卿職事。

高衝聞言亦是肅然起敬,還禮道:“原來是狀元公當面,高衝有禮了”。

孫伏加便是科舉制推行以來的第一位狀元,孫伏加在隋末出仕,起家為萬年縣法曹,即掌管萬年縣的司法刑獄。

孫伏加出身貧寒,其父雖是庶民,但對於讀書人很是敬佩,便耗盡家資送孫伏加前去學堂讀書。

這裡還流傳出一段佳話,年僅五歲的孫伏加被父親託在肩上,送去學堂,先生看到後很是不滿,斥責道:“子將父做馬”。

其父驚慌失色,但小小年紀的孫伏加從容澹定,“父願子成龍”。

此言一出,先生很是驚詫,認為孫伏加乃是神童,自此不敢輕視。

成年後的孫伏加已經頗有聲名,入仕為萬年縣法曹,在李淵起兵後,孫伏加歸附,並進諫三策。

其一,“天子有爭臣,雖無道不失天下”,認為隋朝之所以亡就是因為“不聞其過”,勸諫李淵虛懷納諫。

其二,“百戲散樂,本非正聲”,認為隋煬帝沉迷於靡靡之音,奏請李淵廢除旁門左道的淫樂,雅正社會風氣。

其三,“性相近,習相遠”,認為隋煬帝之所以變得昏庸是因為身邊的奸佞太多,勸諫李淵認真挑選太子以及諸王身邊的近臣。

這三條建議句句中肯,字字啼血,顯現出孫伏加康慨至誠的品質。

李淵深受感動,慨嘆道:“卿能言朕失,朕能改之,天下庶有謬乎?”

並針對孫伏威剛直至誠的品性,作出點評:“即懷涼直,宜處憲司”。

孫伏加本就博學多才,精通律法,也是起家於法曹一職,對於憲司一道很是精通,李淵便封他為治書侍御史,執掌審理疑獄。

在擔任治書侍御史後,孫伏加依舊勤奮向學,並於武德五年參與科舉,結果高中狀元,李淵大喜,委以重任,升為大理寺少卿。

高衝敬佩的便是孫伏加那至誠至剛的品德,如此人物執掌刑獄,不懼權貴,那些冤假錯桉便少許多。

更重要的是高衝知道孫伏加此人不僅是性格忠直誠懇,其眼光也是一流。

隋末天下大亂,諸侯並起,李密、竇建德、王世充等人先後成為實力最強的諸侯,但孫伏加作為貝州人,竇建德的老鄉,偏偏選擇投奔李淵。

在玄武門之變前,明明秦王府諸將大多已經流放外州,勢力大大減弱,但孫伏加偏偏選擇支援李世民,這般審時度勢的能力,著實令人敬佩。

看著高沖年紀輕輕,功勳卓著,但並無驕矜之態,孫伏加微微頷首,“高少卿初來大理寺,若有不明之時,隨時可來尋我,本官若有不當之處,高少卿亦可直言”。

二人雖是官階一樣,但是高衝畢竟爵封郡公,從這一方面來說,在地位上略高於孫伏加。

見孫伏加果真如此忠直至誠,高衝更是心生敬意,孫伏加公務繁忙,互勉幾句便是告辭離去。

看著孫伏加的背影,高衝由衷讚道:“真乃至誠君子啊”。

有這麼一位盡職盡責的同僚,高衝也就沒有什麼公務壓力。

途徑孫伏加公房時,見他一頭埋進堆積如山的卷宗之中,高衝不由得些許汗顏。

混混一日過後,高衝宴請大理寺諸位同僚赴宴。

本以為剛直不阿的孫伏加不會賞臉,沒想到孫伏加如約而至。

席間討論起天南地北的稀奇事,還有大理寺那些匪夷所思、曲折離奇的重桉,席間觥籌交錯,賓主盡歡。

高衝在大理寺混日子的時候,東宮並不平靜,眼見大權在握,李建成興奮不已,每日裡處理國務直至深夜,意猶未盡,樂在其中。

李建成不僅不顧眾臣反對,大肆培植親信,在看到一封來自於軍器監的奏疏後,頓時心中一動,燃起一絲瘋狂的想法。

沉思片刻,李建成下令:東宮六率兵甲破舊,亟待更換,命軍器監速將這批新打造的兵器盔甲調來東宮。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召喚烽火狼煙

咕嚕嚕的扇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