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的一聲巨響,房門撞開,只聽得一聲大喝:“伏威且慢”。

杜伏威睜眼一看,竟是李世民氣喘吁吁的衝到房內。

見得杜伏威手持短刃,顯然已是心存死志,頓時一驚,上前一步奪下短劍,將其憤怒的擲在地上,短劍擊碎地磚。

“伏威這是作甚?”李世民大怒道:“大丈夫當馬革裹屍,豈能自輕性命,你我不是相約狩獵於突厥王庭?怎能言而無信!”

杜堯,字伏威,以字行世。

聽得這些話,杜伏威慘然一笑,“秦王厚愛,杜堯感激不盡,只是江淮局勢如此,堯唯死而已”。

“我聽聞太醫來此,便急忙趕來,可是那太醫有說什麼?”李世民皺眉問道。

見杜伏威面露苦澀,李世民心中已經猜出大概,徑直說道:“只怪訊息傳遞太慢,我方才收到急報,高攸之已經生擒輔公祏,並尋到相關證據,江淮軍反皆因輔公祏偽造信件,騙取王雄誕等江淮將士的信任,罪過並不在你”。

杜伏威聞言眼睛一亮,驚問道:“竟如此迅速?果真有證據證明我無罪?”

“輔公祏宵小之輩,如何敵得過李孝恭和高攸之二人,至於證據,既然高攸之說可證明你無罪,那肯定不會妄言”。李世民很是自信的說道。

杜伏威心中頓時燃起希望,儘管他跟高衝不熟,但是入朝以來,他跟李世民惺惺相惜,他相信李世民不會欺騙他。

當即坐起身子,“既如此,那我一定要等著輔伯、輔公祏回京”,杜伏威咬牙切齒的說道。

李世民見狀笑著點頭,“我這便進宮,向聖人稟明一切”。

原來這些訊息李淵尚且都不知道,杜伏威暗自猜測,一定是李世民那一支神出鬼沒的暗諜傳來的訊息。

李世民離去後不久,親衛來報:“大王,有人送一封信給你”。

“何人?”杜伏威甚是詫異。

“那人自稱是燕國公府僕從”,親衛也是疑惑問道:“送完信便走了,也不進來”。

杜伏威心中更是好奇,取來信件,展開一看,便是恍然大悟,慨嘆道:“救我命者,秦王及高家父子也”。

燕國公府,高君雅坐在書房沉思,隨從回來覆命,信已送到。

高君雅捏著眉心,疲憊的揮揮手,讓其退下。

只因高衝臨行時,拜託高君雅,盡力保全杜伏威性命。

偏偏杜伏威此人出身草莽,不通朝廷政治,很是吃虧,經過高君雅的提點,杜伏威茅塞頓開,立即起身,寫下一封樸實真摯的陳情奏疏。

上面先是細數自己穩定江淮、獻地歸附的功勞,然後再說明江淮造反的前因後果,最後便是請罪,請求削去吳王之爵,貶為庶民,以儆效尤。

對於吳王之爵,杜伏威並沒有多少留念,如今的吳王,也僅僅是一個虛名而已,削就削了,至於貶為庶民那就更不用憂慮了,有李世民在,將來不愁起復。

果然,知曉江淮造反的前因後果,看到高衝快馬加鞭送來的偽造書信證據之後,李淵見得杜伏威如此知趣,便下旨以管教不嚴、識人不明的罪名將杜伏威貶為庶民。

眾人不知道的是,聖旨下達當日,杜伏威便搬出吳王府,連夜親往燕國公拜謝救命之恩。

高君雅當即直言這是高衝的意思,杜伏威百思不得其解,為何沒有深交的高衝願意救他性命。

其實高衝自己也不明白,或許是比較佩服杜伏威的為人吧,或許是出於改變歷史的癖好,也未可知。

畢竟羅士信、李道玄等人的命運已經改變,而這時,丹陽城裡,高衝依舊在試圖改變軌跡。

丹陽城,原來杜伏威的吳王宮,闞稜一臉怒氣的擋在宮門前。

“闞稜,你意欲何為?”李孝恭臉色陰沉的喝問道:“你想造反不成?”

闞稜怒目而視,“輔賊謀逆一事,吳王一概不知,毫無干係,趙郡王現在查封吳王宅院,搜刮吳王私產,這是何意?”

李孝恭冷哼一聲,“杜伏威是否有罪,有待聖人定奪,在此之前,他身為江淮首領,難辭其咎,未免生亂,本王先行查封有何不可?”

闞稜暴怒,正欲發怒。

高衝及時趕到,“大王息怒”。

李孝恭臉色一變,“攸之要為此事說情?”

高衝一頓,直搖頭道:“並非是說情”。

李孝恭鬆一口氣,而闞稜一臉失望。

只聽得高衝繼續說道:“只是有些實情,不得不說,輔賊偽造吳王書信謀逆,這是事實,足以證明吳王無罪,相信聖人自會明斷,既然無罪,其私產還是先不要查封的好”。

李孝不由得有些慍怒,高衝見狀心中亦是不滿,早知李孝恭性子奢靡,較為貪財,沒想到竟如此不智。

高衝立即上前,“請大王移步這邊說話”。

李孝恭面無表情,走到偏僻處,直盯著高衝,且看他如何說辭。

高衝苦笑道:“大王需知道,杜伏威向來輕財重義,並無多少家資”。

眼見李孝恭被揭穿真實目的即將發怒,高衝急忙說道:“這倒是其次,另有兩點原因,還望大王三思”。

“你說”,李孝恭眉頭一皺,若不是看見高衝的面子上,這時的闞稜早就是一具死屍,杜伏威的家資也早已“查封充公”。

“其一,秦王與杜伏威交好,二人相交莫逆。

其二,杜伏威在江淮威望極高,他本就無意謀逆,是輔公祏偽造他的書信才使得江淮軍信服,現在已經真相大白,若是查封吳王產業,唯恐引起江淮降卒不滿啊,那可是數萬人”。

聽得這話,李孝恭眉頭緊蹙。

高衝見狀趁熱打鐵,“眼下尚有越州未曾克復,據聞越州叛軍首領左遊仙乃是遊方道士,深得輔公祏信賴,為其大肆斂財,吳越之地亦有鹽商漕商等奸佞暗中相助輔賊,這些人可是都在等著我們處置……”。

李孝恭聞言展顏一笑,“攸之所言有理,方才確實考慮不周了”。

就在高衝以為事情解決之時,一名官吏急匆匆拜見李孝恭,遞上一封供詞,李孝恭一看頓時色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致太平

心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