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廳,高衝換上一身月白色長袍快步進來,便將一個丰神如玉的男子正在端坐品茶。

見高衝到來,崔敦禮忙是放下茶具,起身叉手行禮道:“崔敦禮見過高寺卿”。

高衝是從三品的九卿之一大理寺卿,而崔敦禮是從六品的通事舍人,崔敦禮自是不可失禮,

高衝朗聲一笑,上前一把扶住崔敦禮的手笑道:“安上兄多禮了,你既然來此,那就說明你已經知道我們兩家的關係,你年長我四歲,喚我表字即可”。

這便是把臂言歡了。

見高衝如此親密熱絡,崔敦禮自是應著,有些不好意思的含蓄笑道:“為兄慚愧,自先大母仙逝後,便跟范陽盧氏少了來往,一時不知你我兩家關係,這也未曾拜訪,實在是失禮”。

各自落座後,崔敦禮便拱手謝道:“昨日太子殿下召見我後,方才得知攸之舉薦之恩,為兄在此拜謝”。

高衝擺手一笑,“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我既然知道安上兄之大才,自然是鼎力舉薦,不知安上兄何時出發?”

“彭國公今日動身前往幽州,太子的意思是讓我延遲十日即可”,崔敦禮並未隱瞞,直說道:“十日後,料想彭國公已接掌幽州兵事,屆時宣旨,應可免卻禍端”。

高衝微微頷首,李世民的打算自是很好,給足王君廓接掌兵權的時間,等王君廓掌兵後,再由崔敦禮宣旨將李瑗召回,便不怕李瑗不從。

這其中最大的變數便是王君廓,只是現在高衝不便明言。

不出高衝所料,在寒暄過後,崔敦禮便主動提出拜訪盧老太,這是作為晚輩的敬意,不管如何,崔敦禮的祖母是盧老太的堂妹,這關係並不遙遠。

高衝自是應允,只是沒等他們動身,便是見李秀婉跟薛氏扶著盧老太來到前廳。

高衝一驚,忙是上前攙扶,“阿婆你怎麼出來了?”

“聽說崔家後輩來了,老身便來看看”,盧老太已經七十五高齡,身體尚可,眼不花耳不聾,見堂中站立一人,便是問道:“你就是崔不齊的孫兒?”

高衝側身介紹,崔敦禮忙不迭整理衣襟,上前逐一行禮拜見。

“拜見老夫人,拜見燕國夫人,拜見公主”。

“回老夫人,晚輩正是”,崔敦禮躬身行禮道,執禮甚恭。

崔敦禮的祖父崔仲方,字不齊,娶的正妻便是盧老太的堂妹盧氏。

“好,好孩子,我那妹子生有兩子,老身都曾見過,你是大郎家的還是二郎家的?”盧老太見到堂妹的孫子很是高興,握住崔敦禮的手滿是笑意。

“回老夫人,先父諱燾,排行第二”,崔敦禮溫和笑道。

眼前這位老人讓他想起仙逝多年的祖母,很是親切。

“原來是二郎家的,長得真像,二郎已經去了嗎?”聽得先父二字,盧老太便是一嘆,“我那妹子去的早,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大業四五年的時候,沒想到二郎也去了”。

見到堂妹後人,盧老太說話都比往常多了許些,拉著崔敦禮敘說許久,最後依依不捨的回到後宅。

臨別還拍著崔敦禮的手囑託道:“今後安上多來府上走動走動,你我兩家雖是親緣關係遠了些,但現在都是人丁稀薄,多門親戚也熱鬧些”。

崔敦禮自是恭敬應著,同時心裡也很是贊同。

他雖是出身博陵崔氏,但自高祖父起便定居關中,高祖父是北魏車騎大將軍崔孝芬,生有八子,絕對算是人丁興旺,只是在北魏永熙三年,高歡在晉陽跟孝武帝元修大戰,崔孝芬以及六子同時被殺。

二子崔猷僥倖逃生,生下獨子崔仲方,崔仲方僅生下二子,崔曉和崔燾。

崔曉早亡絕後,崔燾身負重任,生下唯一的嫡子崔敦禮後,多次納妾,陸續生下四個庶子。

作為堂堂博陵崔氏第二房,真是算得上人丁稀薄了。

待送回盧老太后,崔敦禮起身告辭,將其送至門口,高衝終究是忍不住囑託道:“兄長此去幽州,務必密切關注彭國公的動向,畢竟,彭國公是你此行能否圓滿完成任務的關鍵所在”。

這是崔敦禮第一次出使,身負重任,他很是認真,聽得這話不由得腳步一頓,疑惑問道:“攸之是擔心彭國公一時間難以掌控兵權還是?”

高衝搖頭一笑,“彭國公身經百戰,頗有智計,手持令旨,自是可以輕鬆接管軍權,只是……”。

既然話已經說到這裡,高衝便也沒必要隱瞞,剛剛崔敦禮跟盧老太已經認親,兩系已是親戚,高衝難以坐視不理。

儘管他心中已有計劃,但是他如果不說的話,很有可能崔敦禮就跟原本軌跡上一樣,遭受李瑗的嚴刑拷打。

當下看看左右,上前附耳說道:“只是廬江王怯懦無能,彭國公奸詐多計,唯恐廬江王被彭國公利用了,具體情形,需待你到達幽州隨機應對,緊盯著彭國公便是,另外,我勸你不要入住驛館,最好入主彭國公軍營”。

崔敦禮眉頭緊蹙,喟嘆道:“看來這趟差事不好辦啊”。

“正是難辦,才能顯示兄長的才能啊”,高衝笑道,然後自信滿滿的說道:“不過兄長無需過多擔憂,我敢斷言,幽州亂不了”。

崔敦禮雖然不明所以,但依舊是應著,拱手拜謝道:“攸之的建議我必定認真思慮,你若有閒暇,隨時來永安坊崔府做客,為兄掃榻相迎”。

“這是自然”,高衝爽朗笑道:“兄長慢走”。

待崔敦禮回到崔府後,立即召來二弟崔元瑒和三弟崔餘慶,他的三弟崔績和四弟崔輔現在年紀尚小。

待二弟三弟到來之後,崔敦禮將高府之行講完,一改溫文爾雅的風範,很是嚴肅的沉聲說道:“自祖父去世後,我二房沒落至如此地步,甚至對外羞於介紹出身。

現在為兄的機會來了,只要這趟出使建功,再有高家襄助,振興我二房指日可待”。

崔元瑒聞言眉頭一皺,有些將信將疑,“怎的從未聽說祖母有這麼一個堂姐?”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秦國龍起

三國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