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通俗易懂的告知書威力勝於數萬大軍,當寧縣的軍民聽完後,心中頓時驚懼,叛逆?謀反?他們可是從未想過啊。

一旦謀反那是反賊,秦王大軍兵臨城下,這如何應對,一時間,人心惶惶。

楊文幹見狀不妙,連夜棄城逃回慶州,李世民乘勝追擊,一路上廣而告之,對待民眾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直接將清君側的楊文幹定義為造反的反賊。

李世民刻意緩緩進軍,大軍帶來的威懾一步步逼近慶州,一路上李世民並未封鎖道路,對待過往慶州的販夫走卒秋毫無犯,彷彿只是普通行軍一般,完全沒有把慶州放在眼裡。

如此一來,除楊文幹外,慶州軍民惶恐不安。

慶州都督府內,楊文幹臉色陰晴不定,面前三位將領,其中兩名對其怒目而視。

“楊都督,你不是說此行是聲援太子殿下,以清君側之名嗎?”。

慶州馬嶺統軍府的統軍方茂珍一臉怒氣,伸手拍著胸膛,義憤填膺,“怎麼轉頭我們就成反賊了?”

去年底,李淵下令改軍府為統軍府,改主將驃騎將軍為統軍,副將車騎將軍改為別將。

高衝為此還曾吐槽過,李淵真的是喜歡改名,大唐立國後,沿用府兵制,但是短短七年裡,軍府主將已經改了好幾次名,鷹揚郎將、軍頭、驃騎將軍、統軍。

立國七年,這軍府的主將改換四次稱呼了,直到貞觀十年,李世民改統軍府為折衝府,統軍為折衝都尉,這才正式確定下來。

“是啊,說好的清君側,擁戴太子,怎的轉頭我們就成反賊了?”歸德統軍府統軍亦是出聲附和,一臉急躁。

楊文幹眉頭緊蹙,慶州共轄合水、馬嶺、歸德、華池等七縣,掌管著環江以及柔遠河流域。

大唐在天下三百餘州設定軍府六七百個,他慶州都督府境內設有四個軍府,上任一年以來,楊文幹只掌握著其中兩府的府兵,另外馬嶺、歸德兩處的統軍自有後臺,他難以掌控。

“方統軍少安母躁,都督既然得到太子殿下授意,自然是有所應對的,我們並沒有打算反叛朝廷,我們只是想要給太子殿下聲援,請求朝廷誅殺奸佞,還太子殿下一個公道而已,有何懼哉”。

合水統軍同樣出身於東宮六率的宿衛,自然是向著李建成、向著楊文幹說話。

殊不知楊文幹心裡苦啊,他後悔了,不該輕舉妄動,實際上他有個屁的太子授意,他就不該聽信宇文穎傳達的齊王命令,狗屁的見機行事,現在弄得如此尷尬局面,下不來臺。

見方茂珍目光灼灼的看著,楊文乾咳嗽一聲,坐直身子,“不用驚慌,秦王並未直接開戰,這便是最有力的證明,至少現在,東宮之主依舊是太子殿下”。

方茂珍聞言半信半疑,只是說道:“秦王行軍再如何緩慢,預估明日也可到城下,屆時如何應對,還請都督示下”。

楊文幹心中同樣急躁,聞言便是不耐煩的擺手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如此而已,下去準備吧”。

方茂珍同歸德統軍對視一眼,具都是從對方眼中看到了不滿,叉手一拜便離去。

“都督,方茂珍二人跟我們不是一條心啊”,合水統軍低聲說道。

楊文幹疲憊的閉上眼睛,“一步錯,步步錯,如之奈何啊”。

當夜,方茂珍便尋來歸德統軍,二人閉門商議。

“兄弟,某無意謀反,你是什麼意思?”

“俺也一樣”。

既然立場一樣,二人當即決定,趁秦王大軍還沒有兵臨城下,迅速出城歸降。

本來歸德統軍的心更大,想要襲擊都督府,生擒楊文幹獻與秦王,只是馬嶺統軍方茂珍幽幽說道:“楊都督畢竟是太子心腹,現在東宮之主依舊是太子殿下啊,東宮那些屬官,我們可惹不起”。

歸德統軍聽聞這話,頓時嚇得一聲冷汗,“幸虧方兄提醒”。

二人立即率領各自府兵約三千人,連夜歸降李世民。

鬧出這般大的動靜,城內人心惶惶。

楊文幹破口大罵,直將桉桌踹翻,麾下總共四個軍府,現在投降了兩個,仗還沒打,投降一半,這還打個屁。

“都督,這不如投了吧……”,合水統軍急匆匆而來,一臉惶恐。

楊文幹正欲發怒,合水統軍急忙說道:“因為剛剛馬六也出城去了”。

“混賬”,楊文幹聞言驚怒不已,馬六便是華池統軍,姓馬,排行第六。

楊文幹癱坐在榻上,面如死灰,良久,在合水統軍的希冀的眼神中終於開口說話。

“你出城去投秦王吧”,楊文幹聲音嘶啞,緩緩說道。

“都督,那你……”,合水統軍焦急問道,他們二人一起從東宮六率出來,關係親厚。

楊文幹擺擺手,“既然定義為叛賊,我為首惡,必須死,你現在出城歸降,也好為太子殿下儲存一些力量,到時候就說是受我脅迫蠱惑便是”。

合水統軍痛哭流涕,他明白楊文乾的意思。

現在這個情形,人心盡失,慶州不可能抵擋秦王大軍,既然如此他還不如直接歸降,也好暗中為太子殿下儲存幾分力量。

待送走合水統軍後,楊文幹一臉陰鷙,厲聲吩咐道:“將宇文穎給我押過來”。

話音落下,門衛親衛沒有人應聲,楊文幹曾的起身,拔出腰刀。

房門開啟,數名士卒押著他的親衛進屋,兵刃橫在脖頸上,親衛不敢動彈。

“楊都督,我們不想死”,為首那人竟是一名文士。

“杜司馬,你敢背叛我?”看清這人後,楊文幹大怒。

這人正是慶州司馬杜良臣,寧州人,楊文幹到任後對其委以重任。

“叛亂逆賊,人人得而誅之”,杜良臣捻著花白的鬍鬚,沉聲說道:“老夫之侄現在秦王麾下聽用,昨日已來信,讓我誅賊反正”。

楊文幹大吼一聲,揮刀便殺,杜良臣迅速退後,屋內狹小,楊文幹繞是身手了得,亦是施展不開,很快便是死於亂刀之下。

翌日,李世民晃晃悠悠來到城下時,城門大開,慶州司馬杜良臣等慶州屬官,捧著楊文乾的人頭,跪拜在城門處請罪。

至此,李世民不廢一兵一卒,便平定慶州楊文幹之亂,此戰,堪稱攻心計之典範。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夢錢塘

好快的大師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