唰!

嬴城話音未落。

大鄭宮內的眾臣瞬間起身,不可思議的盯著嬴城。

想不通。

腦海之中冒出一個怎麼也想不到的片語。

廢都?

這怎麼可能。

完全沒有想到。

嬴城今日奏事,竟然是提議廢都之事。

這怎麼可能。

歷朝歷代以來,都城的擇址都是經過極其嚴密的勘察,更要符合天時地利人和。

豈能是說廢都就廢都。

“這,廢都之事根本不可能啊?”

李斯吃驚的驚叫。

因為此前上雒之事,他覺得嬴城最大的目標,應該進攻的目標是秦國軍方才對。

而這其中。

王賁首當其衝。

這怎麼著。

也不應該提議廢都這種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不管廢都之策如何,這樣的提議,是根本不可能透過的。

這不符合大部分人的利益。

“這,在中心中去中心!”

馮去疾眉頭緊皺的盯著嬴城,心中的震驚無法用言語來形容了。

他不明白,嬴城為何要產生這樣的想法。

這實在是一個不太明智的提議。

不要說廢都了。

哪怕是遷都,都是極其慎重的事情,秦國的都城,不可能離開關中。

咸陽和阿房宮,一步之遙,地理位置基本上沒有變化。

彷若在此時。

沒有人聽取嬴城到底為廢都之事闡述了一個什麼觀點。

只是聽到嬴城要廢都之後,極力的反對。

廢都之事,代表的意義太大了。

雖然大鄭宮之內,只有十七人,但此時,這些人全部對嬴城的提議,提出來嚴厲的反對。

沒有人同意嬴城的提議。

一個個都像是塞進了雞蛋般張的老大,目光自動的搜尋向始皇帝,想要看看始皇帝的反應。

而始皇帝。

沒有半點反應的低著頭讀著嬴城的萬言書。

而嬴城,面對眾多重臣的反對。

沒有停頓。

抬了抬手

壓下所有人反對的聲音,繼續道:“聽我說完。”

“其二,兵解大秦。”

“在任何時代,軍事之事均是頭等大事。”

“君將猜忌,臨陣換帥,將不知兵等等,在春秋戰國漫長的戰爭之中,在軍事才能對等的情況下,敗者一方,均以猜測統兵將帥而敗亡。”

“為此,諸侯國建立了一系列的軍事制度而試圖改變這種情況,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形成了我秦國的耕戰國策。”

“可是,究竟什麼樣的軍制才是永久的?”

“沒有,當朝廷將兵力分散在天下各個地方,需要時常更換統帥,若不然,各方兵力就產生了自己的想法,”

“然而,將天下兵力集中在都城所在,而這,當地方作亂,就會出現鞭長莫及的情況。”

“更為嚴重的是,每年秦國在軍事上面的投入,佔到了秦國二分之一的國家財政,這導致嚴重的軍事失衡,秦國,根本沒有任何的餘力來發展經濟。”

“而這,就只能依靠徵發勞役來保持秦國的經濟增長,這是一種畸形的治國方式。”

“造就了一個空前強大的軍事秦國,卻勞累了除了軍事之外的其他政法體系。”

“因此,必須進行全面的軍事改革,這不同於軍功軍爵榮譽優待制,那僅僅是軍事制度的改革,只是換了一種方式強化軍事,並不能真正的解決主要問題。”

“軍隊,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因為一旦有了思想,他就會做出一些讓你很不理解的事情,比如當初的成嬌,至今我也想不明白,陛下已經對他足夠寬恕了,那些將士皆是我大秦銳士,他們為什麼反叛?

還有當初那嫪毒,一個腌臢奴婢,竟然能夠控制咸陽逼迫著陛下不得不借著成冠之名,從雍城調兵平叛咸陽,多麼的可笑啊!”

“該不該裁撤,不該,若有亂起,何人平亂,若有強敵入侵,如何平亂。

該不該讓軍事無限制的發展,不該,軍事耗資之重,耗空了整個秦國。”

“那麼,究竟是要以什麼樣的來制軍?”

“必須要有組織,管理,維持,儲備,制度等,一個完整的,甚至於要比政法體系更加嚴謹的軍事制度。”

聽著嬴城絮絮叨叨的提議。

整個大鄭宮都安靜了下來。

李斯,馮去疾,蒙毅,內史騰,馮世傑眾人眉頭緊鎖的盯著嬴城。

“看來,這一刀,終究是要砍在王賁的頭上了,只是,並沒有直接砍在王賁的頭上,而是換了一種方式,從整個軍事制度上面出發了。”

李斯暗暗驚訝。

似乎明白了嬴城所想。

明面上面對王賁這個龐然大物,陛下信重的護國都尉,嬴城想要彈劾完全沒可能。

而換一種方式。

從軍制上出發,從側面彈劾王賁,便有了可能。

軍事改革。

眾人都聽明白了嬴城要幹什麼。

而王賁和馮劫,也是眉頭緊皺的盯著嬴城。

就等著嬴城說完。

不管如何。

秦國的安穩是因為有大秦將士的存在,若是嬴城想要藉著這個由頭裁撤兵力,那便要和嬴城好好的論論。

若是沒有這百萬大秦將士,大秦將士如何穩定?

在面對強敵的時候,又如何禦敵?

這才是最根本的問題。

如今的大秦,還沒有到裁撤兵力的時候。

天下不過一統八年,哪裡來的勇氣裁撤兵力。

面對眾人的複雜的目光,嬴城微微停頓,自顧自的繼續道:“因此,兵解大秦,將是秦國盛傳萬世之路上不可忽視的問題。”

“何為兵解?”

“並非裁撤兵力,減少兵員,恰恰相反的是,我們要實行全民皆兵。”

“在什麼樣的軍制之下,可以實現全民皆兵?”

“唯有一法,兵解如今大秦所有的軍事體,不管是府兵也好,駐守營也罷,哪怕是長城軍,南征軍,隸屬於我秦國所有的軍事體,均以兵解的方式,分散到鄉里之內。”

“一伍一里,一什一亭,一率一鄉,一隊一縣,形成遍佈天下的軍事體系。”

“不再以郡為單位組建軍營,而是綜合天下格局,組建七大戰區,此七大戰區設常備防衛兵力,其餘兵力,均發散於停下各個鄉里之內。”

“這,便是兵解大秦。”

“而所有在鄉里之內的將士,負責秦墓之事,並負責練兵,在每年二月一日,十月一日,十二月一日,凡非重殘老幼者,均要服役為期十八天的兵役,由鄉里駐兵負責訓練。”

“若有戰,只有各戰區能夠召回各個縣鄉里之內的兵力。”

“如北方戰區,在北方防線修長的邊界中,匈奴時常南下劫掠,為何,匈奴以散騎快襲的方式,劫掠一地即走,根本沒有大規模的南下。”

“而朝廷,卻需要建立近千里的長城,來抵擋匈奴南下,其中目的,是因為想要將匈奴逼著從一地入關,如此朝廷便可以囤積兵力抵擋匈奴,並殲滅匈奴主力。”

“但是,若將長城軍分散在每一個北方防線鄉里內,而每一個鄉里都可以組織起有效的反擊力量。”

“以散兵對付匈奴的散兵,若匈奴合攏進攻,北方戰區便集中兵力,殲滅匈奴主力。”

“而此,鄉里面對盜匪,也有了反擊之力。”

“而在面對居心叵測之人的蠱惑,駐守在各鄉里的將士,便能做到穩妥的安撫之效。”

“而在這龐大的兵解體系中,任何一地的謀反,均不需要朝廷大規模的出動兵力平亂,而是將此化解在一地鄉兵之中。”

“若有一鄉之地動亂,附近鄉里群起而攻之,一縣之地若有亂,附近縣兵群起而攻之,倘若要發動大規模的戰爭,朝廷一旨令下,天下鄉兵齊聚,頃刻間百萬雄師。”

嬴城喋喋不休的闡述兵解制。

而這。

便是他思慮良久之後。

解決秦國軍事力量臃腫的辦法。

看似。

無限制的加強了秦國軍事。

但實際上。

是一種用漫長疆域和時間來化解軍事力量臃腫的方式。

如果將秦國的兵力分散在各個鄉里。

反倒是。

以目前秦國的兵力,根本不夠。

而在這個過程之中。

逐步最佳化軍事體系。

若不然。

以大刀闊斧的對軍事體系進行改革。

動輒就是數十萬兵力,不管對不對,均有不同的聲音出現。

而同時。

面對秦國百萬大軍的消耗,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軍事力量是屬於空耗的狀態。

也就是為了防備戰亂髮生,需要常備百萬大軍防守。

而在一年甚至數十年時間內,在沒有動亂的情況下,朝廷依舊需要消耗軍費來維持軍事力量。

這對朝廷來說,是一筆非常大的開銷。

而兵解制。

更類似於衛所屯田制。

但不同於衛所屯田制。

兵解制是將大秦五分之一四的軍費,轉移在各鄉里之內。

也就是說,今後朝廷除了軍事體系維繫和軍費維繫之外,要拋開大跨度的糧草輜重排程,就食於鄉里,由鄉里來供應百萬將士的日常吃住。

在集體化農業之下,以一里供養五名將士,不存在任何的問題。

而這些將士的日常,也負責災害,盜匪,危機等事物,守護鄉里。

更重要的是,這可以有效的遏制,將帥在外割據的情況,戰時聚兵,閒時兵解,不再大規模的屯兵。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醫科學生下鄉,你讓我來做皇帝

夢言痴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