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變法都離不開一個核心問題。

強國!

這是評判變法的唯一標準。

不用去尋找,商鞅變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商君法最直接的改變有兩個方向,耕戰,拆解出來兩種制度,耕制與戰制。

戰制是二十四等爵位制,令秦國的軍隊成為虎狼之師。

耕制便是土地私有制和獎勵耕戰制,令秦國擁有數之不盡的土地。

而現在廢除商君法。

唯一的衡量標準,便是耕作。

在秦國。

一億三千七百八十二萬畝田地。

總產量八百萬鍾!

包含禾、麥、稻,黍,荅菽在內總計六十億斤!

達到這個標準,在沒有大面積災害的情況下,才能養得起多達兩百萬的秦國各個級別的軍隊,才能支撐朝廷到處興修水利,修路,修宮殿,修城牆,修長城。

“一千萬鍾!”

“二十七個郡產糧一千萬鍾!”

大律府,嬴城拋開了所有的事情,再一次的召集了‘內朝議事’,而這一次,不再以大面積召見為準。

主要召見了右丞相馮去疾,農業司司正田震及左右司長,宣傳司司正淳于越及左右司長,工業司司正楊宏及左右司長,礦業司司正曾以,商業司司正巴晨。

農業司六個司署糧種署,耕具署,耕牛署,賞食署,耕田署,耕作署,儲量署的署正。

嬴城話音未落,馮去疾就吞了吞口水,忍不住的說道:“這,老臣認為,能保持八百萬鍾,便可!”

“八百萬鍾足以供應大秦一應所需!”

田震也急忙跟著道:“是啊,丞相所說很有道理,今年能保持八百萬鍾這條線,就已經足夠了。”

“天下一統七年來,產量最高的一年也僅僅達到八百二十萬鍾,達到一千萬鍾,這,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啊!”

面對嬴城毫無道理的提出標準,下方的眾多官員紛紛提出了反對的意見。

糧食產量的問題,不是別的,土地裡面長出來的東西,他們也沒有辦法。

老天爺要是不給活路,洪災,旱災,地龍翻身都直接影響到了田地產量。

一千萬鍾,足足增長十二萬萬斤的產量。

這抬不可能了!

“不可能嗎?”嬴城坐在上方屁股決定腦袋的搖頭道:“一畝地產出六十斤糧食啊,這是有多麼的低!”

“即便是算上天災,造成區域性的糧食減產。”

“我認為糧食年產量保持在兩百億斤的產量底線,才算是達到我秦國最正常的水準。”

“而這,我認為還是我低估了我秦國的糧食產量。”

“此次劃分田地,對隱田隱戶的處理,至少能釋放一倍的產量,一千萬已經很低,很低了!”

不怪嬴城提升糧食產量。

就他穿越前的那一年,單陝西一地,就有一千四百萬噸糧食產量。

即便是機械化時代和農耕時代不同。

技術不成就只能靠數量來提升了。

而且。

關中平原在宋朝以前,可是天下中心,天下必爭之地。

如用人的年齡來形容關中平原來說。

關中平原目前還處在青壯時期,最鼎盛的時期。

八水繞咸陽只是客觀的形容。

真正意義上來說,關中目前是處於一種水網密佈的狀態。

尤其是鄭國渠的開通,對黃河的應用,居歷史之首。

不足為外人道的話嬴城也不想多說,當即也是震聲道:“此事不用再提了,一千萬產量標準,不再更改。”

“下一件事!”

嬴城說著,看向了耕具署署正,問道:“農具的事情準備的怎麼樣了?”

耕具署署正迅速回道:“準備了三萬個鐵頭,只是這鐵頭製造難度很大,驚蟄前,頂多能再造出三萬件。”

“耕牛署呢?”嬴城眉頭一皺的問道。

耕牛署署正眉頭緊皺的說道:“目前能調動的耕牛隻有一萬餘,一萬兩千四百二十頭,想來應該是夠的,各縣鄉里都有耕牛,不必朝廷操心。”

“倒是牛犢有不少,只是這些牛犢不能勞作,得三年的時間長成才行,要不然累垮了就廢掉了。”

“糧種署呢?”嬴城眉頭一皺。

“一百萬鍾糧種分毫未動,月前下官就已經進行查探,並未有任何缺失。”糧種署署正迅速的回道。

嬴城點了點頭。

今日議事自然不是要統計,目光一一一個個官員的身上掠過,而後沉聲道:“農業司除了賞食署,其餘六個司署,全部下鄉里!”

“就從咸陽開始!”

聞言。

馮去疾,田震,曾以,楊宏以及眾多的署正一個個愣在了當場,表現的無比疑惑。

不明白嬴城究竟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馮去疾忍不住的道:“大律令,難道要再次開始舉官令嗎?”

“這上一次舉官令之下,官員們都還沒有到位,司署下鄉里,朝廷根本沒有那麼多的官員,況且,這下鄉里之事,還是要慎重啊!”

瞅著眾人疑惑的樣子,嬴城搖了搖頭,眸光神異的道:“司署下鄉並不是官員不下鄉,就是單純的司署下鄉!”

“即,在鄉里之內,里正之下,設立六個農業司直屬司署,歸里正統一領導,但每一個司署都擁有單獨向單一司署上呈下啟的權力。”

“即,裡司署,亭司署,鄉司署,縣司署,郡司署,州司署,中央司署。”

“各郡縣之內原本就有專門負責農業的官吏,這部分官吏一縷劃入郡縣級農業司之內,並在其內劃分七個農業司司署。”

“建立一套完整的,直屬朝廷管理的農業體系。”

嬴城話音未落。

下方眾多官員的眼神就逐漸變了。

“農業體系?”馮去疾眼神逐漸變得深邃的詢問。

必須要問清楚。

因為他感覺。

這可能帶給整個秦國農業天翻地覆的變化,比之集體化農業更為雄闊和龐大。

在他看來,集體化農業其實和以往差別不大,頂多就是大家一起來種田,大家一起來收割的事情,大家一起來分糧食的問題。

這種事情各地的官員經常幹,不足為奇。

集體化農業所引發的問題是勳貴土地食邑的問題,而不是其他。

但是現在。

聽嬴城這意思,他覺得他將農業集體化,想簡單了!

農業體系,究竟是怎樣的農業體系?

面對眾人的疑惑。

嬴城笑吟吟的笑道,在一張七尺紙張上面,拿著小管劃了一張圖。

“咸陽,咸陽府衙,蒲鄉,東山亭,蒲鄉里,西蒲裡……”

嬴城劃了十七八個不怎麼圓的橢圓,道:“所謂的農業體系,就目前而言,只與種植有關,至於漁業,畜牧業不做考慮。

簡單來說,即一套完整的由朝廷控制的農業流程。

朝廷農業司耕牛署,給咸陽十二鄉,劃分一千二百頭耕牛,咸陽府衙給每一鄉劃分一百頭耕牛。

其中,蒲鄉分到一百頭牛。

蒲鄉鄉主內鄉耕牛署必須將這一百頭耕牛,均分至每一個鄉里之內。

即每一亭十頭耕牛均分而下。

同樣,東山亭分到十頭耕牛,東山亭耕牛署必須將每十頭耕牛分至蒲鄉里,西蒲裡等十個裡內。”

“蒲鄉里內的耕牛由耕牛署管理,即耕牛歸裡集體所有,非蒲鄉里任何一人所有。”

“同樣,農業司六司署下鄉里,與此一樣。”

“耕田署管理集體農田,耕作署管理集體耕作,耕具署管理集體農具,儲糧署管理集體糧食,耕種署管理集體糧種。”

“即,在集體化鄉里之內,成立小農業司,形成朝堂與鄉里兩頭管理。”

馮去疾愣神的盯著嬴城那張看起來極為稚嫩的臉龐。

難以想象。

這樣的想法究竟是如何從這個少年的頭腦中想出來的。

因為不可思議。

集體化農業最大的弊端。

是勞作不均和分配不均。

這是顯而易見的問題。

因為在鄉里之中,關係複雜一點也不必勳貴聯姻關係小。

而這。

也就導致了一起勞作一起分配存在著嚴重的問題。

但是。

小農業司的成立,卻可以最大程度的減少此類問題的出現。

說白了。

集體農業開始的前提條件,是要有與之相匹配的制度。

沒有相應的制度,讓里正去憑藉著自己的意志來驅使勞作,自然而然的會產生親者少勞多分,遠者多勞少分的現象。

但是。

只要有與之想匹配的制度,就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此類問題。

是的,最大程度。

在他看來,沒有任何制度是完全符合農業的。

農業看似簡單,但卻又是一門非常複雜的學問。

“沒有問題!”馮去疾非常肯定的贊同道:“私有土地的問題上,依舊存在嚴重的問題,正如大律令以前所說。

“閒時所有人都閒著,忙時所有人都忙著,苦守田地,一年四季就那麼多糧食,這嚴重的浪費著勞動力,也因此,農閒之時,朝廷會徵發徭役,農忙之時,徭役回家務農。”

“同時呢,每個人的私心都很重,廷尉不下鄉但並不代表著沒有這方面的計較,在鄉里問題上,產生最多的因為澆水私鬥。”

“尤其是澆山野之水,多是致死的私鬥,此類問題在私有土地之下,沒有辦法解決。”

“很簡單的小事,處處在發生,夏季雨水多的時候,時常就有鄉民半夜三更偷偷跑到渠口將別人家渠口堵了,疏通自家渠口。”

“結果山野之水稍微一大,自家田地決口,不僅跑熵,還導致後面所有的田地一起決口,到頭來,誰家的田地裡都裝不下水,可這事,誰也怪罪不了。”

“再者鄉里修渠這件事,堪稱是整個治粟內史府最頭疼的事情,沒有之一。”

“朝廷能做的,是如開鑿鄭國渠將其水引入關中平原,都姜堰引入巴蜀平原,靈渠之水引入南嶺平原等等這些大型的水利。”

“可這些水引入之後,還需要無數條大渠,中渠,小渠來分流,以此進入萬家田地之內。”

“水流沖刷而過,自有損溝渠,長時間溝渠的泥土便會被沖刷,需要時時修補,可這些事情,應該是每一個鄉里應該做的事情。

可是這家推那家,那家推他家,都不願意去,只能是縣衙釋出修渠令,強令修渠。”

“種種問題,數不勝數。”

馮去疾頓了頓,沉吟道:“但是集體化農業,只要澆上游的地和澆下游的地沒有區別,誰還半夜起來堵別人家的渠頭。”

“這也是為什麼,老臣並未反對集體化農業的緣由,反而旁觀。”

“但是!”

“小農業司的出現,卻讓老臣眼前一片大亮,驚覺之下,倍感大律令之雄才偉略。”

“因為,一旦集體,便意味著全面釋放勞力,不再以單戶為一體,以一里為一體,大面積的耕作和大面積的收割,只會加快速度而不會降低速度。”

“老臣現在反而更加的期待,天下鄉里出現馬臺裡一樣情況,當財富累積到一定程度,全裡建造磚瓦房!”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PMC日記

滑稽菌zjc

高武大秦:每日簽到,我成神了

啊啊宇

大秦:我為秦二世

河和

大姜1:廣陵盛會

君子論道

皇嫡長子被還能流放?

天道酬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