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遵命!”

李斯點了點頭,只要嬴城這裡給出確切的定性,那他就知曉如何操辦了。

本身,這件事並沒有對錯之分。

而接下來,三人再次商定了一些不好處理的事情。

諸如,雖然集體化農業已經推行實施,但畢竟時間太短,尤其是春耕後田地裡都種上糧食,集體化農業基本上便處於了停滯的狀態。

但想要繼續推進集體化農業,就必須要對沒有處理的部分,進行嚴肅處理。

這也是十分頭疼的問題。

在左右權衡之下,還是決定,強制推進集體化農業,強制推行土地國有化,強制歸公並大面積的免稅。

有些抉擇,該抉擇的時候,還是要做出抉擇。

正相談著。

太尉府諸多將領突然集體降臨在了大律府。

王戍氣急敗壞的進門便怒吼道:“還望監國明確告知,究竟是何人亂我大秦!”

楊鳳也是滿是怒火的走了進來,罵罵咧咧的道:“烽火之事,乃是傳信緊急軍情所用,豈能兒戲,豈能兒戲,豈能兒戲!”

太尉府三位大庶長一起衝了進來,怒火中天。

“發生了何事?”嬴城疑惑的問道。

“還能是什麼事,涇陽的烽火,點燃了,北邊烽火燃起,北地,上郡有敵情,可他孃的,河東有亂末將相信,北地有亂,怎麼可能!”王戍氣沖沖的說著:“末將拜見監國。”

“城北的烽火點燃了,三烽齊燃,一路從雲陽燃燒了過來,從義渠而來。”

“此前末將不相信有人敢亂我秦國,但現在,末將確信,一定是有亂臣賊子想要疲憊我軍情傳信。”

大殿內的三人都微微一沉。

這是他們最不想看到的局面。

“死間的開始嗎?”

嬴城眉頭緊鎖,甚至感覺到一股冰冷之意,猶如背後有毒蛇一般。

可怕的局面還是開始了。

烽火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乃是這個時代遠距離傳送軍情最快也最有效的方式。

一旦三烽齊燃,朝廷就會有大規模的軍馬調動,在確定敵情之後,可以第一時間出兵平亂。

但是很明顯。

這有一個極其致命的缺點。

一個烽火臺有一伍鎮守,一個烽火有三伍十五人六騎。

一旦確定敵情,就會點燃烽火。

但因為烽火相距較遠,且為了迅速傳遞軍情,只要下一個烽火臺駐守將士見到狼煙,是第一時間點燃而不是先去確定軍情。

等到查探確定清楚情況之時,烽火已經遠走數百里之地,想要阻止已經來不及。

也因此。

只要搞定一個烽火臺十五名將士,然後點燃烽火,就可以做到假傳軍情。

但是。

想要搞定一個烽火的十五名將士,外人是不可能做到的。

烽火臺是禁止任何人擅自靠近的,想要突破烽火臺的防禦就必須是內部動手。

而現在。

有人抓住了烽火傳信的疏漏,點燃烽火,假傳軍情,行疲敵之策。

一次,兩次,乃至三次,四次,軍情傳遞就會懈怠。

一旦等到敵人真正來臨的時候,反而會貽誤軍情。

“傳九卿各府,太尉府議事!”

“派遣斥候沿著烽火查探敵情!”

嬴城沉聲道。

他不知道敵人會從什麼地方出現。

但以這樣的方式疲憊軍情傳遞,他相信,敵人正在漫長而不為人知的地方,在靠近著關中。

“這,每一次烽火誤燃,都要全力探查,那我軍會疲於奔波。”王戍忍不住猶豫的道。

“三烽齊燃,必有緊急軍情,太尉府難道已經未卜先知,確定此次三烽齊燃,是誤燃?”嬴城沉聲道。

王戍一頓,心底微沉,道:“末將遵命。”

再一次。

王戍派遣斥候向著北地郡查探而去。

而同樣。

整個咸陽北邊諸城,陷入了短暫的慌亂之中。

九卿府府令齊聚太尉府。

等待著斥候的探查結果。

從烽火點燃的那一刻開始。

沿途各烽火,各城池,各駐守營,均會第一時間前往烽火點燃方向探查。

但這依舊,等到有結果,還是到了子夜時分。

“靖邊烽火臺嗎?”

嬴城雖然心中隱隱中已經知曉,這同樣是一次烽火誤燃的情況,但還是忍不住的心情沉重,他從來沒有想過,危機會以這樣的方式降臨。

這一次次的點燃烽火,將會對整個秦國的軍情傳信造成難以想象的打擊。

而敵人,還不知道會從什麼方向,突然出現,對關中進行致命一擊。

但面對這種情況,他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只能擺了擺手道:“各自散去吧!”

“這!”面對如此局面,眾臣見嬴城沒有提出解決之法,張少公忍不住的道:“諸位將軍,監國,微臣雖然不懂軍事,但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倘若這作亂之人,每日都以死間之局,每日一燃。”

“那到時候,又該如何應對?”

“倒不如,暫行軍令,烽火所燃,先確定軍情真假,再點燃烽火,如此,也不至於令將士疲於奔命。”

張少公的話令眾將面色難堪,卻集體沉默了下來。

烽火臺出了如此大的事情,他們卻沒有應對之法,實為太尉府的恥辱。

“倘若真有敵情,那該如何?”嬴城搖了搖頭道:“疲於奔命事小,貽誤軍機事大,一旦有大亂興起,沿途無數烽火臺,一一確定軍情真假,如此,烽火臺存在的意義便沒有了,還不如快馬傳信。”

“我更不相信,我大秦的將士,都是死間,駐守烽火臺的將士,都是精挑細選的精銳將士,更是為我大秦立下赫赫戰功之人,出現一兩個已是罕見之事,我大秦將士,豈能任由這些亂臣賊子滲透。”

嬴城將張少公的意見直接駁斥了回去。

烽火臺本來就是快速傳遞軍情所設,失去了其快速傳遞能力,還不如快馬傳遞的快。

“倒不如更換駐守烽火臺的將士!”內史騰也忍不住的發出提議。

“烽火起,皆離道,一日休了!”

“這,不僅僅意味著狼煙起,也意味著,凡烽火所過的地方,在近兩日,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況。”

“這產生的影響,必須要慎重對待啊!”

內史騰的提議要相對穩妥很多,也得到了眾人的認同。

內史騰曾經也是領軍將領,只是在其後治理南郡有功,經略有方,這才被提拔為府令。

而更換駐守烽火臺的將士,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

“不失為一法,只是,從太尉府釋出軍令,再抵達各郡,各郡遴選駐守烽火臺的將士,再派遣將士,這其中少則三五日多則十多天,恐怕在時間上,來不及。”

但嬴城還是搖頭否決了內史騰的提議,道:“屆時,導致烽火傳訊紊亂,得不償失。”

嬴城的否決令眾多朝臣眉頭緊皺,內史騰忍不住的再次問道:“監國,這究竟是何人亂我大秦,微臣著實想不明白。”

“近些時日,並沒有什麼亂象,各郡之內,也是相安無事。”

眾多朝臣也是相繼疑問,即便是他們身居高位,也著實看不清目前秦國的局勢。

“敵人是誰,其實並不重要。”嬴城搖了搖頭,道:“以不變應萬變,做好應對亂象的準備,到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自可。”

“臣等遵命!”見嬴城,李斯,馮去疾三人並未有告知他們的想法,眾臣也是沉默下來,相繼告退。

而隨後,太尉府眾多將領也是相繼告退。

轉瞬間。

太尉府便變得冷清了下來。

“李公,馮公也且去休息吧!”嬴城起身對李斯和馮去疾微微拱手。

“老臣告退!”李斯和馮去疾猶豫了一下,還是施禮後離開。

死間之局,乃是死局,無人可破。

除非。

他們知曉究竟是哪些烽火臺的將士已經投敵叛亂,若不能,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大秦的烽火傳信被一次次的試探。

即便是全力調查此事,但是,這需要時間。

但是,現在朝廷最缺少的就是時間。

誰也沒有預料到亂賊會以這樣的方式開始叛亂。

“迷霧重重啊!”

嬴城也離開了太尉府,獨自行走在寂靜無聲的咸陽宮。

夜更加的寂靜,也更加的黑暗,若不掌燈,已經到了伸手不見五指的地步。

然而。

就在這暗沉沉的黑夜之中。

隴西,通渭,烏氏部落!

始皇帝一臉陰沉的盯著寢宮之內一名披著輕紗,長髮凌亂的女子,沉聲問道:“為什麼?”

長髮凌亂的女子沉默不語,只是一臉絕望的匍匐在地,一副任憑處置的樣子。

見此,始皇帝陰沉的道:“不管用什麼手段,撬開她的嘴巴!”

“諾!”幾名身著內侍服的男子當即領命,拖著女子離開了始皇帝的寢宮。

暗沉沉的大殿內,始皇帝后背發涼的低沉問道:“烏氏苦還沒有動作?”

“陛下,經黑龍衛這些時日反覆調查,恐怕隴西之事和烏氏苦,沒有關係。”大殿之內,一道沙啞的聲音響起,道:“烏氏苦的確不滿陛下這些年對烏氏部落的抽取,但是,從烏氏部落的人口,食邑,部落,錢糧四個方面入手,發現烏氏部落,並不具備謀反的能力。”

“也就是說,從八年前陛下一次性抽取了烏氏部落五萬戰馬開始,烏氏部落就已經不具備聚集騎兵的能力,這些年在烏氏參的抽取之下,烏氏部落並沒有聚集到足夠戰馬用來謀反。”

“而從隴西消失的三成牛羊馬,操作的極其隱秘,其中似乎存在著一股極其強大的力量在阻止黑龍衛繼續往下探查。”

“但在幾次交鋒中,老臣隱隱生出一種感覺,這股力量,並非來自於外部,而是內部,不管是對朝廷還是黑龍衛的辦事方式,很熟悉。”

始皇帝喘著粗重的呼吸道:“有什麼話直說,不必拐彎抹角。”

噗通一聲。

暗沉沉大殿內響起一聲沉重的跪地聲,沙啞的聲音再次沉悶響起:“羅網,趙高!”

始皇帝沉聲道:“依據呢?”

沙啞的聲音繼續道:“沒有依據,但是,能夠和黑龍衛抗衡者,只有羅網,章邯接手羅網不久,只能說,掌握了羅網的力量,但陛下信重趙高而令趙高深耕羅網,羅網究竟是什麼樣子,陛下比老臣更清楚。”

“另外,陛下應當提防長安君之亂。”

“從目前掌握的情報而言,趙府亦或者國夫人想要謀劃如此大的陰謀,沒有可能。”

“所以老臣懷疑,這恐怕又將是一場皇室之亂。”

“而公子昆,公子顯,公子榮祿三人,最有謀反的動機,陛下遲遲不立太子之位,空懸,太久了,而陛下如今太過於信重嬴城,這反而,更容易令諸公子生出其他心思。”

“父弱子強,在皇室,便是禍。”

始皇帝沉吟了許久,暗沉沉的寢宮也寂靜了許久,許久,始皇帝又問道:“匈奴在什麼位置了?”

“前日在太行山內,晝伏夜行,不過暗中謀劃之人很聰明,以烽火誤燃,吸引朝廷的注意力。”

“但估計,匈奴藏匿不了多久了,關中之亂,就在近日。”

始皇帝沉聲道:“告訴蒙恬,李信,我大秦的黑龍王旗,若插不在匈奴王庭之上,他們,不必再來見朕了。”

“一戰功成,匈奴這顆毒瘤,該拔掉了。”

沙啞的聲音擔憂道:“如此,恐怕關中。”

始皇帝冷聲道:“關中的亂臣賊子太多了,朕也看不清他們的真實面目,且亂著吧,朕倒是要看看,這天下之人,誰忠誰奸。”

沒有人知曉,始皇帝究竟在隴西謀劃著什麼。

但這注定是一個不眠的夜晚。

“烽火已燃,執行第二步計劃!”

平靜又安定的咸陽城內,暗流湧動,趙府內,一間不起眼的房間內,有人在黑暗中平靜的交流。

“章邯已經有所察覺。”

“無妨,辦好你們的事,其餘之事,無需你們操心。”

“趙府如今被盯得的太緊了,不能再待了。”

“去胡亥府。”

“哈哈,誰又能想到呢,所有的線索都指向趙府,而趙府,不過是我們借殼而生之地。”

嬴城若是知曉這一段談話,定然會大吃一驚。

盯了這麼久的趙府,可趙府,卻沒有真正參與亂局之中。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決鬥風雲

塵心風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