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昏迷了一夜,朱棣在床前守了一夜,至於朱高煦,則在西宮殿門口坐了一夜。

五年前的那天夜裡,爺孫三人敞開心扉,坦誠相待,促膝長談。

當時朱元璋拿出了兩道詔書,都交給了朱棣。

朱高煦至今仍記得當時朱棣的表情。

按道理,其中一份詔書確定了朱棣為皇位繼承人,另一份應該是要求朱棣繼位後,冊封朱高煦為皇太子。

但這只是朱高煦的猜測,他並沒有見到存留在宮內的詔書復稿。

換句話說,將來他的太子之位仍然存在不確定性,畢竟維護一個親近儒家容易“忽悠”的人做太子,更符合多數文官的利益。

另外,王綺紅能不能順利的誕下子嗣,以目前的醫療水平來說,同樣有著不確定性。

假如王綺紅今天誕下子嗣,而朱元璋又在這一天駕崩了,考慮到此時民間仍比較迷信,百姓們是否會由此認為異族出身的王綺紅或她的孩子乃不祥之人?

趙俊臣見朱高煦坐在殿門口一動不動,眼角帶著淚水,很想上去說一句安慰的話。

但身為下臣,他有作為下臣的自覺。

該說的,不該說的,心裡必須要有數,否則就會引禍上身。

所以,趙俊臣守在西宮殿門外的不遠處,度過了漫長的一夜。

直到次日天明,心緒不寧的朱高煦,被一陣焦急的腳步聲拉回了現實。

“恭喜世子殿下,喜得一對兒女.”

一名內侍從長寧宮方向而來,疾步停在朱高煦前方,行禮恭聲道。

此人朱高煦認得,名叫劉敬忠。

劉敬忠以前只是普通的低層內侍,幹得都是打掃庭院,端茶倒水的事務。

後來因為機靈能幹,被提拔做主要宮殿的守門內侍。

那次輪到他值守乾清宮的宮門時,正巧碰到朱高煦求見朱元璋,並替朱高煦獻上了千字利弊書,倆人這才相識。

自那以後,朱元璋對送書的劉敬忠有了印象。

再後來,徐王妃入住長寧宮,朱元璋便安排劉敬忠去值守長寧宮的宮門。

徐王妃發覺劉敬忠十分機靈,做事及有分寸,故而這次派他來給朱高煦報喜。

朱高煦雖然一夜沒睡,但精神並沒有恍惚。

他剛才清楚地聽到了劉敬忠所言內容,可還是問道:“把你剛才說的再說一遍.”

“奴婢奉燕王妃之命,前來向世子殿下報喜,那位貴人為世子誕下了一對兒女.”

劉敬忠弓著腰,咬字清晰地緩緩答道。

得到了確切答覆之後,朱高煦雙手握成拳頭,轉身走進了西宮前殿。

他想迫不及待地把這個訊息告訴朱棣和朱元璋。

“你怎麼來了?”

朱棣見朱高煦不請自來,有些不悅。

“爹,王氏誕下了一對兒女.”

朱高煦見朱元璋還未甦醒,小心翼翼地走到龍床前,蹲在朱棣的旁邊輕聲說道。

朱棣聞言,為之一振,驚道:“當真?”

朱高煦用力點頭答道:“是娘派人來報的喜.”

朱棣紅著眼睛望向龍床上的朱元璋,萬分激動地說道:“爹,你聽到了嗎?你有重孫子了!”

或許是老天爺想讓朱元璋見一見他的重孫,就在朱棣的話音落下之後,他竟然發出了一陣輕微的咳嗽。

“爺爺(爹)!”

朱高煦與朱棣異口齊聲喚道。

在呼喚聲中,朱元璋緩緩睜開雙眼,接著便看見了淚流滿面的朱棣與朱高煦。

清晨的陽光透過窗紙照進殿內,掩蓋了微弱的燈光,使得室內為之一亮。

朱高煦發現朱元璋的面色有些潮紅,眼中閃爍著神采,而這種狀態,顯然是迴光返照的表現。

據他所知,迴光返照是一種生理現象,多發生於慢性疾病晚期的患者。

由於器官衰竭,機體屬於低消耗狀態,當機體察覺到人體即將死亡時,會做最後一搏,腎上腺素分泌增加,使人體短暫恢復到正常狀態,整個過程根據個人體質,持續在數小時至一天不等。

“爺爺,你有重孫了!王氏不久前,誕下了一對兒女.”

朱高煦忍不住把喜訊報給朱元璋道。

得知王綺紅誕下龍鳳胎,朱元璋竟然神情激動的伸手撐起身體,打算下床道:“孩子在何處?咱要去瞧瞧.”

朱棣哪裡敢讓朱元璋隨意走動,連忙給朱高煦使了一個眼色。

朱高煦會意,便對朱元璋說道:“爺爺稍候,孫兒這去把孩子抱來.”

就在朱高煦離開之時,朱元璋竟然趁朱棣不注意,強行下了床。

朱棣眼疾手快,連忙挽住朱元璋的胳膊,急道:“爹,你這是要做什麼?”

“咱想下床走走,不行麼?”

朱元璋瞪了朱棣一眼,質問道。

朱棣不敢多言,彎著腰,攙扶著朱元璋走了幾步。

他也看出來朱元璋目前的狀態,應該是迴光返照的表現。

“爹欲去何處?若路程較遠,俺讓人送輦車過來.”

朱棣小聲問道。

“咱想去奉先殿,把王氏誕子之事,告訴列祖列宗.”

朱元璋話還沒說完,雙腿突然一軟,若不是有朱棣攙扶著,已然摔倒。

“這腿怎得不聽使喚了?”

朱元璋先是低頭瞅了一眼雙腿,然後嘆了口氣,道:“也罷,你陪咱乘輦車同去.”

朱棣恭聲稱是,隨後扶著朱元璋坐到了床上。

“另外,你派人轉告高煦,讓他把男嬰抱去奉先殿。

咱要讓列祖列宗,看看咱的重孫.”

朱元璋又吩咐道。

朱棣低頭領命。

然後他疾步走到殿外,向門口負責傳話的內侍吩咐了幾句,便又重新回到朱元璋的身旁守著。

朱元璋沉默片刻後,開口問道:“朝廷推行新幣之事,進展如何?”

“目前還算順利,京城各大酒館、茶樓、布坊、糧行等,皆已陸續派夥計兌了新幣。

僅僅昨天一日,便兌出去一百五十萬兩.”

朱棣稍微尋思後答道。

朱元璋又道:“朝廷試行科舉革新之政,需新置教諭總局統籌此事,你可想好將其交給何人管轄?”

“鄭沂出自‘江南第一家’的鄭氏家族,德高才廣。

去年爹選拔人才,將其從白衣擢為禮部尚書,他任職以來,頗有建樹,孩兒認為可以將教諭總局交由給他負責.”

朱棣知道朱元璋想趁機指點他的理政能力,認真思索片刻後答道。

“此人咱曉得,他的從兄便是‘鄭濂碎梨’的鄭濂.”

朱元璋淡淡的說道。

“孩兒如此安排,可是不妥?”

朱棣見朱元璋說完話後,表情有些沉重,連忙問道。

“大大的不妥!”

朱元璋臉色一變,忽然訓斥道:“簡直荒唐!歷朝帝王恨不得將一切權力攥在手裡,你倒好,竟要把如此重要的衙門交給臣下?豈不聞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之理?”

他見朱棣被斥的啞口無言,當即換上平和的口氣補充了一句。

“科舉革新事關大明國運,咱以為先由你直管,待日後時機成熟,再下放不遲.”

話音剛落,朱元璋便發出一陣重重的咳嗽。

“俺知道錯了.”

朱棣急忙伸手,輕輕拍了拍朱元璋的後背,恭聲說道。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三國搞事情

逗樂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