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楚王聽著朱棣發自肺腑的話,竟然微微有些感動。

想想可以稱孤道寡,成為真正手握大權的土皇帝,倒也不錯。

說實話,朱高煦真心不希望朱棣現在就讓周王、楚王去大明即將攻略的“占城、暹羅等地區”建國稱王。

他畢竟是穿越者,深知在這個沒有抗生素與特效藥的時代,若不做好充足的準備,去那裡建國的困難程度,不亞於荒野求生,運氣差的話,很可能被毒蛇咬一口就一命嗚呼了。

如果年紀僅次於朱棣的周王、楚王皆不小心死在了新的封地,那麼其他藩王不免會有兔死狐悲之感,到時候可能會聯合起來想盡辦法抵制改封一事。

“今日,俺便與你倆直言了.”

“其一,太祖皇帝效法宗周之分封,改封諸王於中國之外,俺秉承太祖遺命,自然會給予諸王在藩地境內的募兵、收稅、立法等權力,過去宗周之諸侯國擁有的權力,俺大明藩國都將擁有!”

“其二,改封諸王於中國之外是國策,除非將來無新拓之地可分,否則此國策便要一直執行下去.”

“其三,俺會在軍事、錢財、人力、糧食等各個方面支援你等在外建國,而你等所建立的國家,將會是大明藩國!”

“朕會給你等足夠的時間,讓你等按各自想法去治理藩國!不答應者,皆以違背太祖遺命論處,革除宗籍,貶為庶人!”

朱棣話音一落,周王、楚王皆如遭電擊,當場愣住,下意識抬頭向御案後的朱棣看了過去。

楚王與周王雖不是穿越者,但卻讀過正經史書,西周分封出去的那些諸侯國為了延續社稷,付出了多少艱辛,想一想秦國的崛起之路就知道。

即便如此,兄弟倆現在誰也不敢吱聲,朱棣剛才說的直白,誰不願就藩建國,誰就等於違背祖宗遺命,會被貶為庶人。

此時,朱棣臉上換了一副淡定的表情,恰好與抬頭的兩人進行了一次對視,隨即嘴角微翹道:“都起來罷!”

“於新拓之地建國,乃極其艱難之事,除了要適應新氣候外,還將面臨各種天災甚至當地土人之叛亂,丟了性命也未可知。

若有誰不願就藩建國,最好現在就說.”

待周王、楚王起身後,朱棣又接著道。

他語氣平和且真誠,頗有老師傅教誨新學生的姿態,並不像尋常的試探。

可他剛才還強壓周、楚二王服從他改封國外的意願,現在卻變了態度,換上了一副商量的口氣,實在是讓周、楚二王無語。

“改封之事,就這麼定了!待朕派人出海巡洋,會特別要求他們詳細掌握占城、暹羅等扶南地區的風土人情、山川地理,為你倆改封提前收集情報。

另外,朕今日所言乃機密,你等務必牢記,非心腹之人不得相告!”

朱棣十分嚴肅的說道。

“謹遵四哥諭旨!”

周王、楚王齊聲道。

“若無他事,五弟、六弟你倆先退下.”

朱棣臉色一沉,耷拉眼瞅著朱高煦,冷聲道:“高煦留下,有些事,朕需找你問個清楚!”

朱高煦面色如常,心中卻猛地一慌,暗道:“莫非皇帝老子發現了我蓄養密探的秘密?”

周、楚二王離開後。

朱棣沉默片刻,忽然走下御臺,揹著雙手,徑直向偏室走去。

朱高煦隱隱不安,卻鎮定自若,一路跟進了偏室。

偏室正中央擺著一個巨大的沙盤,左右兩邊的牆上懸掛著遼地與嶺北地區的輿圖。

“五年前,你太祖爺爺命你前往北平,節制軍務。

後來俺又命你督辦盛安城與努爾干城之間官道的修建,滿朝文武皆以為俺是讓你去撈軍功的。

而今數年已過,你現在可明白俺修建官道的深意?”

朱棣指著沙盤問道。

朱高煦已明白朱棣吞併努爾幹,打下嶺北地區的野心。

“當年爹力排眾議,命令孩兒帶人在福餘衛與忽爾海衛交界處修建城池——盛安城作為通商易物之地,而後又下令福餘衛、忽爾海衛徵調女直、野人等部落修建襄平城至盛安城、盛安城至努爾干城的道路,明面上是方便歸附朝廷的番人運送貨物,實則是為了加強對兩地的控制,甚至在必要時可以迅速出兵!”

朱高煦認真的分析道。

“襄平為遼東地區商業最繁榮的城池,亦是整個遼地的交通樞紐之所在,若攻伐嶺北地區,此地必為保障糧草後勤的軍事重鎮。

換言之,今以官道將盛安與襄平貫通,若戰爭一旦開啟,我方就先有了五成勝算!”

“不錯,你太祖爺爺對蒙元的嶺北行省一直念念不忘.”

望著侃侃而談的朱高煦,朱棣雙目之中滿是欣慰。

ps:兩章連更,求推薦票、月票各種支援!大年初二,繼續給各位拜年!祝大家虎年行大運,好運滾滾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漢逆子:陛下終於不造反了

微笑的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