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落山後。

坤寧宮,膳房之中。

“陛下可知市舶司是什麼衙門?”

徐皇后為朱棣夾了一塊紅燒雞塊,然後問道。

朱棣望著碗裡的雞塊,解釋道:“市舶司、會同館、四夷館,都是朝廷管理外番事務的官屬衙門.”

隨後,他拿起筷子把雞塊夾起,放入口中,邊咀嚼邊道:“你問這個作甚?”

“高燧今天響午來尋我了,想為你分憂,討一個掌管市舶司的差事.”

徐皇后坦誠直言道。

“市舶提舉司曾經被父皇裁撤,不過俺已經在浙江、廣州、福建重新設立,這個衙門隸屬於布政司,但是官員由俺親自任命.”

朱棣將口中嚼碎的雞肉咽入腹中,接著說道:“市舶司是俺為出海巡洋而設定的關鍵一步棋,不容有失.”

“聽起來還是個挺重要的差事啊.”

徐皇后感到一絲驚訝的說道。

朱棣吃飽了,便起身走到餐廳旁邊的茶廳內坐下。

徐皇后也不管吃沒吃好,見朱棣起身,也跟著起來走入茶廳。

她陪朱棣坐下,並親自端了一杯茶遞給對方。

朱棣接過茶杯,掀開杯蓋,輕輕吹了吹茶水,道:“市舶司主管所有來華貢使的接待,還要對來華夷人所攜帶的貨物徵收稅銀,事無鉅細,林林總總.”

他微微抿了一口茶水,然後問道:“高燧為何會對這個差事感興趣,不會突然變得貪財了吧?”

“看你說的,高燧這孩子今年才十七歲,剛剛有了點進取之心,你應該護著點才對呀?”

徐皇后不樂意道。

“俺就是擔心高燧才這般說的,你別看這孩子年紀輕輕,心眼多著呢!”

朱棣皺眉道:“去年若不是被我禁足,指不定會惹出多大的禍端。

他老實了一陣子,如今忽然提出想掌管市舶司,萬一是被身邊的人蠱惑,心思放不正,事情可就大了.”

徐皇后嘆了口氣,道:“我只希望咱們的孩子都好,高煦、高燧、高熾都是咱們的親生兒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俺已經封老大、老三為親王了,日後他們去海外各建一國之社稷,稱孤道寡,豈不美哉?”

朱棣再次喝了一口茶水,面色如常道。

徐皇后卻道:“高燧這孩子從小就沒離開過咱們,自然捨不得走。

如今國事繁雜,千頭萬緒,你要不就分分擔子,把這個市舶司的差事交給高燧來打理,讓他也好有個正經事做.”

朱棣用詫異的眼神看著徐皇后道:“讓老三掌管市舶司,老大呢?俺跟你說,市舶司這攤子事,高燧他幹不了!”

徐皇后聞言之後,立馬陷入沉默,也不知該如何往下接話了。

她一想到素有腳疾的大兒子朱高熾,心裡頭就不是滋味,又想到身為儲君的二兒子朱高煦整日奔波勞累,連陪太子妃的時間都要擠著用,心裡就更難過了。

“你繼位這一年多以來,推行新幣、科舉革新、巡洋下海之新政,乃至籌辦金陵常科書院、金陵女館、皇家銀行、惠民醫館,哪一件事不是高煦在主抓操持?”

徐皇后眼中含淚道:“你也不能什麼事都叫高煦這孩子去做,他還年輕,你萬一把他累出病了,該如何是好?”

“也罷,讓老大、老三替俺與分分擔子也好!”

朱棣覺得他剛才的話似乎說的有些重,見徐皇后傷心欲哭,便寬慰道。

半個時辰之後。

朱棣回到乾清宮,派人把太子朱高煦喊了過來。

“兒臣恭問父皇聖躬安否?”

朱高煦進入偏廳之後,朝著端坐在龍榻上的朱棣跪下行禮道。

“朕躬安,起來罷.”

朱棣道。

“晚膳可是配太子妃一起吃的?”

待朱高煦起身後,端坐著朱棣問道。

“是的.”

朱高煦恭聲答道。

朱棣伸手拍了拍龍榻一側的空處,示意朱高煦坐過來,後者略做猶豫,不敢走上前去就座。

“你每次見到俺都小心翼翼的,俺有那麼可怕嗎?”

朱棣面帶微笑,打趣的問道。

朱高煦連忙躬身道:“父皇言重了,孩兒不敢!”

朱棣環顧左右,高聲道:“所有人都退下!沒有朕的命令,任何人都不準進來!”

“走走走,都出去!”

當值的內官監少監李興急忙催促眾內侍、宮女退下。

待眾人退下之後,朱棣瞅著朱高煦,面無表情的說道:“你是不是擔心俺發現你手裡掌握著你皇爺爺交給你的原錦衣衛下屬密探衙門密諜司?”

“兒臣有罪!”

朱高煦陡然一驚,當即跪下,並以頭觸地,恭聲道。

他早就料到有一天朱棣會知道他手中掌握著一支神秘的密諜司,卻沒有想到這一天來的這麼快。

“你是不是很是如何知曉此事的?”

朱棣依舊用看不出喜怒的口氣說道。

朱高煦跪在地上,不發一言。

“因為你從你皇爺爺手裡繼承的密諜司裡,有俺的人.”

朱棣眼中閃過一抹旁人不易察覺的得意之色,輕輕說道:“孩子,你不用害怕,爹並沒有猜忌於你。

快起來,到爹身邊坐下.”

朱高煦一時弄不清朱棣究竟意欲何為,但眼下他只好按照朱棣的意思行事,起身走到朱棣身邊,坐在了龍榻上。

“你看這是什麼?”

待朱高煦坐下之後,朱棣從身後拿出了一封奏疏,遞到了朱高煦的面前。

朱高煦定眼一看,發現正是他當年寫給朱元璋的關於立朱棣或朱允炆為皇儲的利弊書。

“你皇爺爺把這份千言建議疏,交給了俺,讓俺以後睡不著覺的時候,拿出來看看.”

朱棣感慨道:“你娘跟俺說,你三弟想討一個打理市舶司的差事,可見老三這孩子對儲位還是賊心不死啊!”

朱高煦仍舊不發一言。

“好孩子,你是你皇爺爺欽定的隔代繼承人。

俺與你挑明瞭說,只要俺在位一天,你的太子之位就沒人可以撼動!”

朱棣鄭重其事的說道:“俺要讓你成為有史以來,權力最大的太子!”

一夜無事。

次日。

早朝。

“鬱新,三省市舶司的事進展如何?”

朱棣端坐在金臺之上問道。

“臣尊陛下之命,於浙江、福建、廣東三省恢復洪武初期所設的市舶司,所配五品提舉、六品副提舉、吏目等官員多已到職.”

鬱新恭聲道。

“朕不是這些,自去年五月頒旨至今,已經整整過去十六個月了。

你們倒好,一個市舶司這樣的小事,到現在還沒有落定,天天跟朕兜圈子,一味推脫搪塞,你們這居心何在?”

朱棣把手中的奏疏丟到御桌上,面露不悅,起身繞過御桌,負手而立,望著鬱新等人,朗聲說道。

“陛下恕罪,都是微臣對市舶司的事沒有盡心竭力.”

鬱新連忙請罪,然後解釋道:“況且,各口岸又分歸各省布政司署理,戶部往往是鞭長莫及。

職權相抵,因此就把事情拖下來了.”

朱棣道:“說到底,你們還是腦子裡有問題。

你們打心眼裡就不相信,朕讓鄭和率船隊出海巡洋,到頭來會取得怎樣的成效.”

他轉身走到御桌後,重新坐下,高聲道:“好啊,朕今天就把話說死了,你們必須在定期內,把市舶司的事情辦好!”

“福建泉州由宋至元,由於少經戰亂,番商踴躍,地位隆升,已經成為大明沿海第一大港。

鄭和船隊回航,泉州乃是最佳泊地。

因此,朕命你們首先把泉州市舶司、會同館籌辦好了.”

鬱新接話道:“浙江的安遠館、廣州的懷遠館都已建好,很快就可以接待番商貢使。

不過,泉州的來遠館至今還未完工.”

“是何原因?”

朱棣問道。

鬱新答道:“泉州市舶司提舉未定.”

就在這時,趙王朱高燧出列稟告道:“父皇,來遠館至今未建成的原因,並非是提舉未定,而是工部所撥建館的銀圓、金鈔,被人貪汙盜用了.”

此話一出,大殿之上一片譁然。

“誰這麼大膽,敢貪汙朝廷所撥公款?”

“是啊,何況還是修建接待貢使的來遠館的工程款!這不是明擺著與今上做對麼?”

“我看這人是窮瘋了.”

一時間,許多朝臣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朱棣將殿內眾臣的反應看著眼中,頓了頓,望向戶部尚書鬱新,問道:“鬱新,你有何話要說?”

鬱新毫不畏懼道:“陛下,若說臣辦事不力,散漫拖拉,臣無言可辯。

可要說臣營私舞弊,盜用庫銀,臣萬死不從.”

“父皇,兒臣願親赴泉州徹查,我就不信,抓不住這些人的把柄.”

朱高燧朗聲道。

朱棣抬手道:“不必了.”

他用犀利的目光掃視群臣,接著道:“朕先從朝內,從你們這些位高權重的大臣查起.”

眾臣聞之,嚇得大氣也不敢出。

朱棣起身,高聲道:“擺駕!朕要去鬱新住所看一看,大明的戶部尚書家裡,究竟有沒有私藏庫銀?”

兩刻鐘之後。

朱棣率領一眾文武大臣,來到了鬱新的家中。

“草民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鬱新的眾家眷跪在第一進的院子裡行參拜大禮道。

朱棣帶著氣,沒有說“平身”的話,而是環視著種了許多蔬菜的院子,然後徑直向第二進的內院走去。

鬱新的宅院屬於兩進的普通民宅,第一進的院子兩邊中滿了各種蔬菜,第二進的院子是左邊還是種的蔬菜,右邊種著梨樹、杏樹、桃樹一類的果樹。

朱棣將一切看著眼中,不相信堂堂戶部尚書的家宅之中,竟然會是這般模樣,於是直奔內堂而去。

他率先推開門,引入眼前的卻是左、中、右三間空蕩蕩的廂房。

中間是客廳,中堂上光禿禿的,連一副普普通通的水墨畫也沒有懸掛,只擺了四對椅子。

鬱新連忙走到中堂下,用袖子把椅子擦了擦示意朱棣就座。

朱棣卻轉身走進了左邊的餐廳。

廳內靠窗子的地方擺著一張八仙桌,桌上用深藍色的粗布蓋著剩飯剩菜,還有未收拾的碗筷。

朱棣上前幾步,打算瞧一瞧鬱新吃的是什麼飯菜。

鬱新連忙上前收拾碗筷,道:“陛下,微臣忽於收拾,家中實在是髒亂不堪.”

他說著話,作勢就要把剩飯剩菜端走。

“且慢!”

朱棣開口制止了鬱新的動作,然後伸手掀開了深藍色的粗布,看見了佈下面蓋著的一大碗剩粥與兩小碗鹹菜。

“鬱新,你家裡平時就吃這個麼?”

朱棣有些不敢相信的問道。

鬱新坦誠答道:“回陛下,微臣居家清淡度日,一向如此.”

跟著朱棣、朱高煦等人來此的文武官員,聽到鬱新如此回答,再結合剛才所見家徒四壁之情形,不禁感到了一絲羞愧。

朱高燧臉上有難堪之色一閃而過。

朱高煦卻知道,鬱新並不是沽名釣譽之輩,而是此人秉性就是這樣。

鬱新,鳳陽府臨淮人,洪武二十一年進士,歷任中書舍人、翰林、侍講。

因其相貌雄偉、聲音洪亮、威儀整齊,朱元璋賜名“新”,授予戶部度支主事,後升為北平部郎中,進階奉議大夫。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破格提拔其為嘉議大夫、戶部右侍郎。

朱元璋曾問他天下戶口田賦、地理險易,他都應答無遺。

因此,當鬱新的考察期滿之後,朱元璋下旨晉升其為戶部尚書、資善大夫。

當時親王每年的祿米是五萬石,鬱新建議朱元璋減去五分之四,同時對郡王以下宗室的祿米數額做出明確規定。

朱元璋認為很有道理,便同意其建議。

又因邊塞軍務糧餉不繼,鬱新奉朱元璋之命,主持開中法,令商人輸運糧食到塞下,然後發出憑據,根據憑據支給食鹽,邊防糧儲因此而充足。

歷史上,夏原吉升任戶部主事之後,鬱新很器重他,把戶部各曹的事務都委任給他處理,等於是重點培養夏原吉,而夏原吉也是把鬱新當成了他效法的榜樣,終成一代理財名臣。

“陛下,民婦實在不知天子大駕光臨,未曾準備,請喝杯熱茶吧?”

就在這時,鬱新的夫人用木質托盤端著幾杯茶水,走過來,躬身說道。

“不必了.”

朱棣臉上有些掛不住,擺手道:“朕今天不是來串門的,別麻煩了。

你的茶,朕改日再喝.”

說著話,他就在八仙桌旁邊的凳子上坐下,道:“鬱新?”

鬱新急忙打躬作揖道:“微臣在.”

“你手裡拿著千百萬兩銀子,卻能以粥湯為食,肩上扛著朝中大員的官職,卻能清正廉潔,勤儉度日,不容易啊!”

朱棣感慨道。

鬱新奏對道:“天下尚有饑荒災民,臣有三餐果腹,已是愧對百姓的養育之恩啊!”

朱棣側身,向站在旁邊的一眾文武大臣道:“你們都看見了?”

眾臣默不作聲。

朱棣隨後看著鬱新道:“大明能有你這樣克己奉公的朝臣,實為天下之幸也!”

“清正廉潔,勤勉任事,本是做臣子的本分,微臣不敢當此厚譽啊!”

鬱新躬身道。

朱棣略作思索,對身邊的宦官李興吩咐道:“傳旨,將此考語寫進年終吏部的官員考評,嘉獎優撫.”

他話鋒一轉,接著道:“但戶部尚書鬱新督辦市舶司不力,著罰俸一年.”

鬱新跪地道:“臣領旨謝恩.”

隨後,朱棣起身離開廂房,向外面走去。

他見朱高煦緊隨身後,便吩咐道:“太子,你想辦法,給鬱新一家置辦些像樣的傢俱物件.”

“兒臣領命.”

朱高煦恭聲道。

ps:未來朱棣北征之後,朱高煦監國,那便是名副其實的常務副皇帝!【本章仍是二合一的大章,求推薦票、月票、章節打卡!各種支援!】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曹操別再腦補,朕真是昏君

吾名張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