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後。

清晨。

和林城外。

明軍西路軍大營。

中軍大帳之中。

朱高煦端坐主位,李景隆、楊榮、瞿能、朱能、陳懋、楊洪等十餘人按地位品級依次站成兩排。

“脫歡提前派人遷走了和林城方圓三十里之內的牧民,且方圓三十里內的河水、井水已被投毒,而西路軍攜帶的糧草只夠十日所用,若十日之內無法取得勝利,大軍將面臨斷糧的困境.”

朱高煦環視麾下文臣武將,朗聲道:“如今脫歡堅清壁野,率領數萬部眾據城不出,為今之計,只能強攻。

你們都說說,該如何破城?”

儘管事先他得探子密報,知道脫歡決定守城,可當時出兵時期已定,倉促之下,西路軍攜帶的攻城器械並不多,有些雲梯可能需要加急打造。

中路軍與東路軍雖然也收到訊息,帶有攻城器械,但奔襲數千裡而來,總需要時間。

而且,這兩路大軍之中,只有中路軍是奔著和林地區來的。

等中路軍趕到和林與朱高煦的西路軍匯合,至少還得七八天的時間。

至於東路軍的任務,則是先奔襲阿魯臺的老巢飲馬河流域,取得勝利後,會留下三成戰兵駐守飲馬河,其餘七成兵力全速趕至漠西與朱高煦所部匯合。

同樣,中路軍的將士們也要吃飯,戰馬也要吃東西,數萬戰兵人吃馬嚼消耗的糧草十分巨大。

總而言之,朱高煦親率的西路大軍,撤退是不可能撤退的,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攻城。

“陛下,臣以為和林城雄偉之程度,不亞於大同城,若派兵強攻,必定會損兵折將,影響我軍士氣.”

曹國公李景隆躬身一禮道。

他十分清楚,就算和林城再雄偉,也只是一座屹立在漠西上的孤城,若明軍不計代價的強攻,最多三、五日就能攻破此城。

可大明乾熙皇帝朱高煦仁慈,不願白白犧牲明軍將士的性命,不想拿人命去填,故此詢問眾臣破城的意見。

所以,他決定提出一個聽起來、做起來都沒毛病的建議。

只聽李景隆接著前半截話說道:“臣請求先出動神機兵,以火炮炮轟城門或城牆,硬生生打出一道缺口,然後再派兵攻城,如此便可減少我軍損失.”

朱高煦撫須道:“曹國公說的有道理.”

他頓了頓,目光落在楊榮身上,道:“楊愛卿?”

“陛下,臣曾特地調查了脫歡重修和林城的經過,知道此城仿造大同城而建.”

兵部侍郎楊榮躬身奏言道:“然其築城工匠多從河中哈烈國(原帖木兒國)徵募,哈烈之民善用巨石鑲嵌之法築城,臣擔心尋常火炮的攻勢無法在城牆上打出缺口.”

“臣特意用千里鏡觀察過城門,發現城門上箍了厚厚數層生鐵,臣目測那兩扇城門至少得有數千斤之重。

而脫歡此賊選擇守城,城門後必然已用巨石堵死.”

“因此,臣認為用尋常火炮轟擊城門,應該也不會取到較好的戰果.”

他說到這裡,深深一躬道:“陛下,既然地上不好攻,臣斗膽,建議大軍從地下挖一條地道。

當然,為掩人耳目,可派兵佯攻,轉移脫賊的注意.”

朱高煦聽完李景隆、楊榮的建言,轉頭看向了平陽伯瞿能,問道:“瞿老將軍有何看法?”

“陛下,依臣愚見,和林城看似雄偉,但仔細觀其堅固程度,怕是不如大同城.”

瞿能先是躬身行禮,然後微微抬頭,充滿豪氣的言道:“火炮能不能在和林城上轟出缺口,總歸要轟了之後才知道!”

“陛下,末將贊成瞿老將軍的提議,無論能否在和林城上打出缺口,總要先打幾炮再說!”

成侯朱能連忙附言道。

寧陽侯陳懋也緊隨其後道:“陛下,末將也附議.”

朱高煦把目光移向楊洪,朗聲道:“其他人可還有不同意見?”

楊洪沒有說話。

其餘各營營長、副營長皆沉默不語。

朱高煦見狀,撫須道:“眾將士有任何建言皆可明說.”

楊洪等營長、副營長依舊不發一言。

朱高煦只好點名道:“楊洪,你沒有話想說麼?”

“陛下,臣既已擔任先鋒,願明日率領陝蒲三營官兵,在兩輪火炮攻擊之後,率先攻城!”

楊洪凜然答道。

他當然看出來朱高煦是想盡可能降低明軍將士的傷亡,可他知道總得有人第一個衝出去,所以為了證明他的價值,他決定做那第一個衝出去的人。

“和林城雄偉,若火炮未能轟擊出缺口,你等恐有性命之憂!”

朱高煦嚴肅的提醒道。

“陛下仁慈,可戰死沙場本就是我等武將的榮耀,為陛下盡忠,為大明效死,乃是我等武將的使命!”

楊洪單膝跪地道。

“朕知道慈不掌兵,可讓朕親眼目睹我大明好兒郎去送死,朕做不到!”

朱高煦從來不是優柔寡斷的人。

他眼下之所以會如此猶豫不定,倒不是他假慈悲故意演戲給眾人看,而是他的的確確心疼麾下眾將士的性命!此次組成西路軍的將領、軍士,皆為新兵制推行後重新編練的新軍精銳!且不說將領,單說基層的每一個士兵,無不是之前精挑細選而來,可以以一當五的強兵!說白了,就算是戰死一個士兵,朱高煦都會心疼!更何況,這次征伐脫歡,是他推行新兵制後組建的新軍首次大規模對敵作戰。

若此次他能以最小的代價,贏取最大的勝利,那麼他推行新兵制的正確性將無可爭議,其身為皇帝的威勢、聲望、影響力也將會更上一層樓。

“陛下,臣有軍情啟奏.”

就在此時,慶耀急匆匆從軍帳外走了進來,躬身拜道。

此話一出,現場眾人紛紛側目,皆循聲望去。

朱高煦道:“快說.”

“稟陛下,臣奉命探查,果然發現和林城外有三處位置十分可疑,應該是脫歡修建的地道出口.”

慶耀簡明扼要的稟告道。

朱高煦點了點頭,卻沒有追問這些可疑的位置在何處。

他並非擔心大帳之中的這些人走漏訊息,而是他不打算從地道攻城。

“既然眾卿皆想不出更好的對策,那朕就說一說朕的破城之策.”

朱高煦不緊不慢的撫須道。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隋唐幻世錄

樹下躲雨遭雷劈

大吳聖祖

金江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