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年正月初一,大明王朝迎來了第二次禪位大典。

大典上,乾熙皇帝朱高煦正式禪位於太子朱瞻堂。

同日,朱瞻堂在奉天殿即皇帝位,尊朱高煦為太上皇,改年號為興德,這一年便是大明興德元年,即炎黃曆4466年、泰西曆1466年。

興德元年,四月初二。

武英殿。

武清郡公石亨奉旨走入殿內,單膝跪地行禮道:“參見陛下.”

“平身.”

大明第四任天子興德帝朱瞻堂放下御筆,抬手示意道。

“你拿的是什麼東西?”

朱瞻堂看著石亨手中的盒子,皺眉疑惑道。

“陛下,這是兵符.”

石亨開啟盒子,亮出了裡面的兵符,躬身說道。

“石亨,你這是何意?”

朱瞻堂奇怪的問道。

“當年臣在漠西征討不臣,是陛下不畏艱辛及時送去了救急的輜重與糧草,於危難之際救了臣等將士的性命.”

石亨坦誠直言道:“這麼多年,臣一直在想著如何報答陛下,如今陛下已經終成帝業,什麼也不缺了。

臣心裡在想,只有現在把軍權交給陛下,才是對陛下最大的報答.”

朱瞻堂面無表情盯著石亨問道:“你覺得朕繼承大統之後,就不再需要良將了麼?”

“若逢戰事,臣還會奉詔為王前驅,可這支徵西軍,臣不能再帶下去了。

臣若再帶下去,這些將士們的心中只會有臣而沒有陛下。

如此一來,不僅害了大明,也害了臣啊!”

石亨單膝跪地行禮道:“陛下,看在我們多年的君臣之分,求陛下準臣之請吧!”

“石亨,朕沒想到,你竟然還有這樣的胸懷.”

朱瞻堂故意露出一副驚訝的表情說道。

“陛下答應了?”

石亨臉上露出喜色,忙道。

“好,朕就準了你.”

朱瞻堂順勢一按御桌,站起身道。

於是,他的隨侍太監牛玉上前收走了石亨手捧的徵西將軍主帥兵符。

“臣謝主隆恩!”

石亨雙膝跪地,行參拜大禮,恭聲道。

興德二十四年,即炎黃曆4489年、泰西曆1489年。

十月初一。

武英殿。

此時殿內只有大明興德皇帝朱瞻堂與太子朱祁銘,原先坐在屏風後面的負責起居注的史官已經退出大殿。

朱瞻堂下了禁令,沒有他的命令,接下來一個時辰內,任何人不得進入武英殿,就連皇后張氏也不例外。

“我答應過你皇爺爺,不會讓你做二十五年的太子,你已經三十九歲了,不僅做了十年的監國,又剛抱了孫子,做了爺爺.”

朱瞻堂撫須道:“我眼看著就快八十歲了,近幾年就已經老眼昏花不能視事了。

你著手安排一下,明年的正月初一就舉行禪位大典,我把皇位讓給你坐.”

“爹,大明離不開你啊!”

朱祁銘眼中瞬間溢滿淚水,哽咽道。

“咳咳!”

朱瞻堂先是咳嗽了一聲,接著道:“我的身體我知道,沒法跟你皇爺爺比。

你皇爺爺是神仙下凡,他如今一百多歲仍耳聰目明,鶴髮童顏,乃是修道的好處。

我退了位,也打算去真武觀陪你皇爺爺清修.”

“爹——”

朱祁銘還想再勸上幾句,不料被朱瞻堂抬手打斷。

“不必再勸了,當年皇位能落到我頭上,是天命,也是僥倖,但更多的卻是你皇爺爺對我的認可.”

朱瞻堂深吸了一口氣道:“這裡面有很多隱情,你繼位後便有權去御花園地下的青銅秘庫查閱秘檔.”

“青銅秘庫?”

朱祁銘微微皺眉道。

此刻是他這輩子第一次聽到“青銅秘庫”四個字。

“青銅秘庫是你皇爺爺在乾熙中期派人秘密修建的地下秘室,室體皆由青銅合金澆築而成,為避免水侵蟲蛀,密室內儲藏的秘文不用紙張書寫,而是皆刻在青銅碑上.”

朱瞻堂壓低聲音道:“你皇爺爺的神秘來歷,以及這個世間原本的樣子,都在秘文之中有介紹。

總之,是你皇爺爺創造了大明現在的這個煌煌盛世!”

朱祁銘現有的世界觀瞬間受遭到了強大的破壞,被震驚的無以復加。

這一剎那,讓他忽然有種眼前所見所聞都不太真實的感覺。

“聽明白了沒有?”

朱瞻堂見朱祁銘出神,開口詢問道。

“一切按爹的意思辦.”

朱祁銘回過神,連忙躬身道。

次年正月初一,大明王朝迎來了第三次禪位大典。

大典上,大明第四位皇帝朱瞻堂正式禪位於太子朱祁銘。

同日,朱祁銘在奉天殿即皇帝位,尊仍然在世的朱高煦為無上皇,尊朱瞻堂為太上皇,改年號為正憲,這一年便是大明正憲元年,即炎黃曆4490年、泰西曆1490年。

正憲元年,四月二十日。

大明正憲皇帝朱祁銘與其隨侍翰林學士楊一清、隨侍翰林修撰楊廷和,領著數百名新科進士來到了擴建之後的開海閣。

在這些新科進士之中,有歷史上鼎鼎大名的王守仁(王陽明),如今十九歲,他是武事科進士。

還有一位歷史上的著名才子唐寅(唐伯虎),如今二十一歲,乃是文史科進士。

朱祁銘帶頭屈膝跪下,向掛在開海閣正堂的大明太宗文皇帝朱棣畫像行跪拜禮。

眾新科進士也隨之一共行跪拜禮。

禮畢。

朱祁銘轉過身,面朝著眾進士,朗聲道:“你們都是正憲元年第一科新中的進士,你們可知這是哪裡?”

“這裡是開海閣,此處原先是宮中一所僻靜的小樓。

永樂年間榮國公(姚廣孝)辭別人世,太宗皇帝十分思念他,就命畫師繪其畫像懸掛在此樓.”

“等到太宗皇帝昇天之後,朕的皇爺爺乾熙帝感念永樂一朝眾多忠臣、重臣於朝廷開海立下很多功勞,於是就命畫師繪製了永樂一朝十二位最大的功臣於此樓,並將此樓正式命名為開海樓.”

“此後,每當於大明開拓有功的文臣武將去世後,凡是朕的皇爺爺或者朕的父皇覺得此人功績足夠的話,便會命畫師繪製一副此功臣的畫像懸掛在開海閣之中.”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魏武傳人

散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