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劍仙王越先輩匣中三尺水,曾入吳潭斬龍子。

---------唐.李賀《春坊正字劍子歌》話說神醫華佗出手,精準切開胃囊,陳龍終於將胃裡的內力毒丸逼出,隨後傷口縫合之時,陳龍一番專業術語,噴的華佗啞口無言。

華佗肅然起敬之餘,說道:“候爺,我一邊縫,您一邊指導可好?”陳龍老臉一紅,只好照著光腦裡顯示的外科縫合圖樣,依葫蘆畫瓢,教華佗依樣縫合。

華佗規規矩矩落針,完畢之後,伸手抹了抹一頭虛汗,忽然深施一禮道:“候爺大才,元化佩服的五體投地。

沒想到手術後的縫合還有如此高深的學問,候爺一定得傳授於我.”

陳龍看著精美縫合的傷口,忙客套道:“沒有一雙元化般穩定的雙手,斷不能縫合的如此完美。

你可有繃帶之類的東西?”說著就要起身。

華佗急於問醫道,一看忘了包紮,臉一紅忙道:“有有有!”

說著拿出一些上好藥的乾淨麻布,幫陳龍包紮好傷口。

囑咐道:“七日後即可拆線。

這七日候爺儘量少動,還有一副湯藥,我這就給你開方子.”

須臾方子開好,自有手下去抓藥,華佗這回卻不著急了,期期艾艾磨磨蹭蹭在房間裡轉磨磨不走,找一些話題欲與陳龍聊天。

陳龍已知其意,一拍腦門微笑道:“華神醫,你瞧我這個腦子,說了半天,診金還沒有付!”

說著呼喝連連,讓門口的呂常去拿診金。

華佗心說你逗我呢,滿臉通紅,連連搖手道:“非也非也!給候爺治病,免費免費!”

“不過候爺若肯教授我一些外科知識,我華佗傾我所有,願意拜候爺為師!”

陳龍心裡湧起荒謬的感覺,這幾千年前的醫仙,竟然要拜自己這個半吊子為師,真是佔了幾千年科學昌明的大便宜,連忙推脫道:“豈敢豈敢!”

推脫之間,呂常碰了一大包沉重之物,到了臥房。

陳龍命開啟,只見黃黃白白,一大堆的金銀。

華佗嚇了一大跳,問道:“候爺,就算我收診金,也不需要這許多!”

陳龍呵呵笑著說道:“神醫稍安,坐下且聽我說。

您行醫多年,可曾聽說過張仲景?”華佗點頭道:“略有耳聞。

聽說仲景醫術高明至極,恨不得相見.”

陳龍道:“仲景就在我荊州,由我出資開了大醫院,將來還要成立醫科大學,將他醫術傳授給學生,使醫療惠及萬民。

元化悲天憫人,我意長安也要設立一個大醫院,院長就是元化!這些黃白之物,元化就作為開設醫院的基礎投資,不可推脫!日後需要更多,可直接找我或者鍾繇去要!”

華佗再次聽的目瞪口呆,心說還有這樣的好事?大醫院?醫科大學?彷彿是天方夜譚的東西,如今實現就在眼前。

華佗感覺心臟蹦蹦直跳,彷彿要炸裂開,忍不住大力呼吸良久,方才說出話來:“候爺!是百姓的救世主啊!”

陳龍微笑著拉住華佗道:“華院長,你的任務更重。

醫院成立以後,我要你將防疫學和外科醫療作為首要的研究方向,先解決目前最急需的問題.”

華佗點頭連連,忽然跪下叫了聲:“主公!”

陳龍大喜過望,迅速拉起華佗,華佗不再多言,迅速收拾醫療背囊,將那些金銀也提了,告辭而去。

從此由陳龍出資,華佗安心在長安設立醫院,成為一時轟動的話題。

而華佗組織了各醫科的培訓,又培養了許多優秀的醫學人才,可以說活人無數,使陳龍的聲望重新在長安達到了頂峰。

恰在此時,漢少帝本就身體不好,更兼酒色過度,得了一場大病。

唯一水平不錯的太醫吉平,又不知逃到哪裡去了。

經何太后調停,陳龍命人將漢少帝接到華佗的醫院,設立單獨的院落醫治,盧植派人負責防務。

從此整個皇宮只有何太后一個話事的,陳龍在皇宮中再無阻礙,王子服等等保皇派見勢不妙,也紛紛蟄伏,暫且按下不提。

洛陽郊野北邙山深處,一條灰黃色的小路,蜿蜒在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邊上。

幾騎棗紅色的駿馬,載著幾個便衣男子,迅速深入叢林。

中間一個神色沉凝的老年男子,鬚髮已白,渾身灰色長袍,背後披風都是一塵不染,眼神無比堅毅,正是久違的大漢司徒,陳龍的老丈人,王允王子師。

幾匹馬從小路鑽出叢林,眼前豁然開朗,綠油油的闊葉林一直延伸到遙遠的天邊,黃河仿若一條細細的黃線,將幷州和司隸隔開。

王允緩下馬速,沿小路上了一座巨石平臺,勒馬嘆道:“大好江山,可惜被奸臣當道。

大漢興亡,又該如何力挽狂瀾?”身邊的從人也勒馬立在一旁,並不敢答言。

王允回頭看了看幾個從人,不過是一些草莽武夫,不由暗中搖頭,真是樹倒猢猻散,自己的感慨也是對牛彈琴。

昔日圍繞在身邊的文臣武將,早已星羅雲散,紛紛效力於幾大地方勢力,沒想到這次連劍仙王越派出的首徒史阿,也在長安刺殺陳龍的行動中折戟沉沙。

新的壞訊息不斷傳來,直到聽說董承被擒獲,大師兄史阿和五師弟夏侯恩出逃,而七師弟孫禮被擒後生死不明,王允就坐不住了,今日親自打馬進山,正是探訪自己的族兄,王氏家族名人,隱居北邙的劍仙王越。

王越,遼東燕山人,東漢末年知名武術家,擅使劍術,三國史阿的師父,曹丕的師公,桓、靈二帝在位期間,王越做到過虎賁將軍。

因為擅長劍術,而在京師有極高名望。

河南史阿過去和王越遊歷,學會了王越的劍法,人稱劍仙大師兄。

王越十八歲匹馬入賀蘭山,隻身取羌族首領首級而歸,無人敢當其鋒;三十歲周遊各州,幾乎打遍天下無敵手。

他力大無窮,豪氣蓋世,連呂布都不是其對手。

雖號稱當世大俠,此人卻熱心出仕,最後在洛陽開武館謀生,整日周旋在皇帝周圍,希望討個一官半職,但其時皇帝已沒有權威,漢末門閥觀念又根深蒂固,出身平民的王越,最終撈了個虎賁將軍,洛陽局勢變化之後,王越失去主子,年歲又偏大,遂隱居北邙山,授徒為業。

王越收徒十人,大師兄史阿,天資極高,隨王越周遊天下,將王越一身本事全都學到了手,後來成為魏帝曹丕的劍術老師。

五師弟夏侯恩,字子云,正史中其真名叫夏侯廉。

出身夏侯世家,為夏侯惇的族弟,從小頗有勇力,天資不在夏侯惇之下,青年時期即為王越收其為徒。

藝成之後,迴歸夏侯世家,與夏侯惇一同出仕,成為曹操隨身之背劍心腹。

曹操有寶劍二口:一名“倚天劍”,一名“青釭劍”。

倚天劍鎮威,青釭劍殺人。

倚天劍曹操自佩之,青釭劍令夏侯恩佩之。

那青釭劍削鐵如泥,鋒利無比。

《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劉玄德攜民渡江趙子龍單騎救主》中描寫:當時夏侯恩自恃勇力,揹著曹操,只顧引人搶奪擄掠。

不想撞著趙雲,被他一槍刺死。

青釭劍自此歸趙雲所有。

七師弟孫禮,字德達,涿郡容城人。

王越遊歷冀州時,得遇孫禮於鄉間。

當世鄉間遭逢動亂,孫禮與母親失散,當時賴鄉人馬臺救護其母,母子方得重逢,孫禮便將所有家財盡數贈予馬臺以示感恩。

後來馬臺因受事件牽連而即將面對死刑,孫禮為報舊恩,私自救馬臺越獄逃亡,自己卻不願逃亡,向時任縣令溫恢自首。

溫恢被他有恩必報的事蹟感動,私自放了孫禮。

王越聽說後,遂收取孫禮為第七徒。

王越的其它徒弟,身份都十分神秘,但王越性格嚴厲,徒弟均不敢違反師父的命令。

此次王越受王允所託,一是因為同氣連枝,二是也收了不少金銀,三是收了王允送來的至寶------七星刀。

聽說又是為漢獻帝鋤奸,遂派出三大弟子到長安潛伏。

王越此時,正在自己山巔的竹樓之中閒坐,手中撫著自己賴以成名的長劍。

長劍名為七星龍淵劍,又名七星龍泉劍,傳說是由歐冶子和干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

兩人為鑄此劍,鑿開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鑄劍爐旁成北斗七星環列的七個池中,是名“七星”。

劍成之後,俯視劍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淵,飄渺而深邃,彷彿有巨龍盤臥。

是名“龍淵”。

此劍鑄造的技藝固然精湛,但它的聞名還在於無法知道其真實姓名的普通漁翁:魚丈人。

話說伍子胥因奸臣所害,亡命天涯,被楚國兵馬一路追趕。

這一天慌不擇路,逃到長江之濱,只見浩蕩江水,波濤萬頃。

前阻大水,後有追兵,正在焦急萬分之時,伍子胥發現上游有一條小船急速駛來,船上漁翁連聲呼他上船。

伍子胥上船後,小船迅速隱入蘆花蕩中,不見蹤影,岸上追兵悻悻而去。

漁翁將伍子胥載到岸邊,為伍子胥取來酒食飽餐一頓。

伍子胥千恩萬謝,問起漁翁姓名。

漁翁笑言自己浪跡波濤,姓名何用,只稱“漁丈人”即可。

伍子胥拜謝辭行,走了幾步,心有顧慮,又轉身折回,從腰間解下祖傳三世的寶劍:七星龍淵,欲將此價值千金的寶劍贈給漁丈人以致謝,並囑託漁丈人千萬不要洩露自己的行蹤。

漁丈人接過七星龍淵寶劍,仰天長嘆,對伍子胥說道:“搭救你只因為你是國家忠良,並不圖報。

而今,你仍然疑我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劍示高潔.”

說完,橫劍自刎。

伍子胥悲悔莫名。

此劍鑄成之後,兩位鑄劍大師又用剩下的隕鐵鍛造的一把短刀,就是這把七星刀。

因此對王越來說,七星刀極為珍貴,也就無法拒絕王允的請託,儘管王越對陳龍並沒有太多惡感。

站在堂下的史阿和夏侯恩,卻是戰戰兢兢,師父一向嚴厲,此刻撫劍良久,卻是一言不發,似乎對刺殺行動失敗十分不滿,更何況還折了一個孫禮。

王越拉了一下寶劍,嚓的一聲,七星龍淵劍露出一小截劍身,立刻光華四射。

史阿、夏侯恩卻是嚇了一跳,師父出劍,向來並不空回。

只聽王越略顯沙啞卻充滿磁性的聲音響起道:“老七被他們抓住又放了?”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傾天

純潔匕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