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古之昭虎君不見,當年張遼張文遠,輕兵簡道,踏平烏丸。

回頭看,天下英雄盡喪膽,八百壯士,力破江南。

常噓嘆,堅守曹魏數十年,孫吳懼入,劉蜀膽寒。

憑誰問,天下英雄誰鰲頭,呂布下馬,關公撤鞭。

-----------佚名《張遼贊》話說關雲長從前線迴歸,來見陳龍扮演的龍珠,在武安國處得知兄長已是病入膏肓,成了活死人,心情無比沉重。

這份沉重,不光是因劉備之大難,還有對救過自己性命的龍珠,私下竟起了疑心。

陳龍秘密到了冀州,聽說還弄了個替身,不知何故,與我大哥遇刺有何關係?關羽在龍珠面前微眯鳳眼,聽陳龍說起這場統一中原的戰事,心中佩服的五體投地。

龍珠如此人物,關羽心中竟起了把龍珠和大哥比較之心。

大哥雖待自己和三弟極好,和手握重兵的龍珠比起來,明顯欠缺了幾分睿智,似乎還欠缺了一絲真誠?關羽趕緊壓下這惱人的情緒,如果真是龍珠刺殺了大哥,自己再佩服、再感激陳龍,也要替大哥報仇,不過現在只能先隱忍,在龍珠身邊穩住之後,再慢慢查詢線索和證據。

因此,關羽一口答應,做黑山軍陳留決戰的副先鋒。

再說關公最討厭的人就是呂布這個三姓家奴,這口惡氣正好去找那個油頭粉面的呂布去出。

關羽卻不知道,他既然選擇捲入這波瀾壯闊、兇險萬分的中原混戰,已經是身不由己,豈容關二爺說撤就撤?這場大潮即將席捲天下,每個人都會隨著這俗世洪流,流向自己命運的終點。

陳留大戰備戰期極短,陳龍答應關羽,每個黑山軍偵察兵派出時,除了獲取陳留兵力情報,還有一個附加任務,就是尋找張飛的下落。

以張飛形象的特異,此事本不應該太難,豈料竟如石沉大海,一直都沒有訊息。

陳龍和關羽都懷疑,張飛是被打散去了朔方,關羽又多了幾分憂慮,連美髯裡都多了幾根白色。

探馬一次次對陳留實施觀察,每天都有陳留最新的訊息更新,陳龍還特意啟用了陳留城內,張寧早就佈置好的臥底,提供詳盡的陳留情報。

呂布對此渾然不覺,陳宮雖然精明,但也沒有對應的情報機構,完全不能破解陳龍的諜網。

這一日,探馬來報,陳留軍馬異動,呂布攜夫人白蝴蝶,一起出城點兵,展開實兵演習,說是在陳留東南郊野紮下一個大營。

陳龍問起白蝴蝶是誰,探馬茫然不知,只說是呂布準備迎娶的太太,據說十分美麗,已經與呂布傳了婚訊,定了終身。

陳龍心中詫異,呂布會允許夫人親自上陣,自然大不簡單。

問探馬道:“留下守城的是誰?”探馬道:“主公,聽說白蝴蝶不喜歡陳宮,因此呂布讓陳宮守城,並未帶在身邊。

另外,呂布還留下了手下八健將中的張遼和臧霸守城,輔佐陳宮,以確保萬無一失.”

陳龍心中嘆息,張遼加上臧霸,絕對是非常難對付的組合,更何況還有個陳宮坐鎮。

儘管自己也有名將太史慈和關羽,恐怕攻城作戰也不一定能討得了便宜。

陳龍此時,才想起大海船上有些炸藥,可惜遠水解不了近渴。

此時呂布的異動,卻讓極為敏感的周不疑想到了一點,就是呂布開始對黑山軍重兵壓境開始有所反應。

儘管黑山軍一再宣稱目標是冀州,但陳宮之流的高階軍師,可都是目光如炬,可不會被大軍行動路線所迷惑。

如果露出什麼把柄給陳宮,恐怕船隻過黃河,隨時都得防著陳留半路殺出的伏兵。

陳龍聽說張遼和臧霸被留下守城,心中暗暗叫不妙。

此二人雖然現在聲名不顯,可熟知三國史料的人都知道,這兩個人在後期,是何等的可怕?!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乃是關雲長的山西老鄉。

在丁原、何進、董卓、呂布的領導下,都能恪盡職守,地位越來越穩固。

正史中,呂布敗亡後,張遼歸屬曹操。

此後隨曹操四處征討,戰功累累。

曾親自勸降昌豨,攻袁氏而轉戰河北,率先鋒在白狼山斬殺烏桓單于蹋頓,智平荊州新軍的叛亂,擊滅陳蘭、梅成。

濡須之戰後,張遼與李典、樂進等鎮守合肥,並多次擊退孫吳的進攻。

最經典戰役是在建安二十年(公元二百一十五年)的合肥之戰,張遼率八百將士衝擊孫權的十萬大軍,打到了孫權的主帥旗下,令孫權聞風喪膽,吳軍望風披靡,遂大潰敗。

後來,以七千之眾大破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孫權。

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聲名大噪,“張遼止啼”也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典故。

張遼為歷代推崇,成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張遼本是聶壹的後人,其家族為了避怨而改張姓。

張遼少年時便已舉郡吏,幷州刺史丁原以張遼武力過人,召其為從事,命他帶兵往赴京都。

何進又遣張遼往河北募兵,共得千餘人。

可是當張遼募兵尚未還時,京中的何進已因剿宦失敗而死,因此張遼所領兵盡歸董卓所有。

董卓死時,張遼統兵歸屬於呂布,遷任騎都尉。

不久,呂布為李傕、郭汜等擊敗,張遼跟從呂布往東奔至兗州,為曹操所敗後前往徐州。

建安三年(公元一百九十八年),呂布遣張遼與高順等攻破劉備,但其後曹操破呂布於下邳,張遼率領呂布軍餘眾歸降曹氏,被拜為中郎將,賜爵關內侯。

建安五年(公元二百年),袁紹派顏良襲擊白馬,曹操命張遼與關羽同為解白馬之圍的前鋒,擊破袁軍。

數有戰功,累遷裨將軍。

等到曹操擊敗袁紹的主力部隊後,另派張遼平定魯國諸縣。

建安六年,張遼與夏侯淵同圍昌豨於東海,歷經數月,糧秣將盡,眾人商議先引軍而還,但張遼卻向夏侯淵說:“這些天以來,每次我們巡視圍城軍情時,昌豨就兩眼盯著我看。

而且他計程車兵所發射的箭日益稀少,此必是昌豨心懷猶豫,所以才沒有力戰。

我希望能試一下他,並與之洽談,倘若可以成功誘使昌豨下山,不是很好嗎?”

於是命人向昌豨說:“曹公有命令,讓張遼來對你傳達.”

昌豨果然下山與張遼對話。

張遼便說:“曹公神智武勇,正在用他的仁德感化四方各派的勢力,先歸附的可以受大賞.”

於是昌豨便答應投降。

張遼知其肯降,於是隻身上三公山,入昌豨家中,並拜候其家人。

昌豨見張遼如此坦誠相對,心中歡喜,便隨之往見曹操。

曹操先遣昌豨還東海,隨後訓責張遼說:“隻身赴敵巢穴,這不是大將所為.”

張遼卻拜答道:“憑著明公達於四海的威信,我拿著聖旨,昌豨必然不敢害我,所以我才敢去.”

建安七年,張遼跟隨曹氏大軍討袁譚、袁尚於黎陽時,累有功勞。

建安八年,曹操攻袁尚於鄴城,袁尚堅壁守壘,曹軍久攻不下。

因此曹操採納郭嘉之計,讓二袁自行內鬥而先還許都,同時令張遼與樂進攻拔陰安,把當地百姓遷移到黃河以南。

建安九年,張遼再次隨曹操攻打鄴城,這次終於攻破鄴城,張遼奉命別巡趙國、常山,招降了緣山一帶的賊眾及黑山孫輕等,此後再度隨曹操攻擊袁譚。

建安十年,袁譚敗亡後,張遼受命安撫海濱一帶,大敗公孫度所置的營州刺史柳毅、與長廣太守何夔合兵討平矣平賊從錢等。

曹操上表漢獻帝,稱張遼、于禁、樂進說:“武力強大,計謀周全,品性忠正,操守高潔,每次征戰,身先士卒,勇猛頑強,無堅不摧;親自擂動戰鼓,忘了疲倦。

他們單獨領兵征討,統率全軍,撫慰將士,紀律嚴明,秋毫無犯;臨敵決策,沒有失誤。

論功記職,應該給予顯要榮寵.”

收復東萊諸縣後的張遼引軍還鄴城,曹操親自出城迎接,邀請他同乘一輛車,任命他為蕩寇將軍。

建安十一年,張遼率軍攻打荊州,平定江夏諸縣,在臨穎屯兵,再度受封為都亭侯。

建安十二年,曹操要征討在柳城的袁尚,張遼進諫道:“許都,是天子所在的地方。

現今天子就在許都,曹公北征甚遠,若劉表派遣劉備攻擊許都,佔據它號令四方,您的形勢將會大去.”

曹操則判定劉表必不能任用劉備,遂繼續出征。

行軍中途與敵軍相遇,張遼壯氣奮發,力勸曹操接戰,曹操十分欣賞張遼的鬥心,又看見烏桓的軍隊尚未排成陣形,於是將自己的麾旗授予張遼暫用,任命張遼為前鋒出戰,於是張遼引軍突擊,大破烏桓,斬單于蹋頓於陣前。

建安十三年,荊州尚未安定,曹操命張遼屯軍於長社。

軍隊臨出發之際,軍中忽有謀反者起事騷動,半夜驚亂起火,全軍盡受其擾。

此時張遼對左右說:“不可亂動。

這一定不會是全營盡反,必然是引起叛變之人,想藉此惑亂他人而已。

於是傳令軍中,只要不是反亂者安坐勿動。

而張遼則帶領親兵數十人,守立於陣中。

不久情況穩定下來,軍中隨即擒獲首謀者,並將其殺除,動亂亦告平定。

赤壁之戰時,曹操徙趙儼為都督護軍,護于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軍,都是曹軍赤壁之戰主力,可惜一把火,全軍盡墨。

建安十四年,廬江人陳蘭、梅成佔據氐等六縣作叛,曹操於是遣于禁、臧霸等討伐梅成,又命張遼督領張郃、牛蓋等討伐陳蘭。

當時梅成詐降於禁,于禁引軍便還。

不料梅成趁機會帶其軍眾往投陳蘭,二人轉入灊山自守。

灊山中有天柱山,高峻約有二十餘裡,道路險狹,陳蘭等眾避於其上,山下進軍難通。

張遼意欲登山進兵,諸將皆說:“此山道路險惡,我軍兵少,很難可以深入用兵.”

張遼卻說:“這正是所謂‘一與一,勇者得前耳’”於是進至山下安營,起兵上山攻擊,終於斬下陳蘭、梅成首級,盡虜其眾。

曹操論諸將功勞,說:“登上天山,踏過險峻,成功討取陳蘭、梅成,都是蕩寇將軍的功勞.”

於是增其邑,假節。

當曹操徵孫權無功而還時,任命張遼與樂進、李典等部領七千餘人馬屯守於合肥。

建安十八年,與臧霸同為徵濡須口的前鋒,攻破孫權江西營,擒獲孫權都督公孫陽。

建安十九年,孫權大將呂蒙奇襲攻下廬江的皖城,張遼在增援途中得知皖城失守,無奈被迫退軍。

建安二十年,曹操往徵張魯,讓護軍薛悌給張遼送去一封信函,讓張遼在有敵人來攻時再開啟來看。

不久東吳孫權率領十萬大軍進圍合肥,張遼與諸將開啟信,信中說:“若孫權軍來到,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不得與戰.”

但是諸將不理解其中的意思,張遼與李典消除諸將的疑惑,整軍備戰。

於是張遼在夜間募集敢於迎戰的精銳將士八百人,開剝牛羊讓將士飽食,準備明日大戰。

天未亮時,張遼被甲持戟,獨自先登直陷敵陣,親手斬殺了孫權軍隊的數十人和兩名將領,並於陣中大呼自己的名號,然後突擊衝入重壘,直至孫權麾旗之下。

孫權見狀大驚,東吳軍將手足無措,不知所為,只得走登於高丘之上,用長戟自衛。

張遼見敵軍退避,便叱喝孫權,挑釁他下來對戰,但孫權沒有輕舉妄動,隨後孫權發現張遼所率領計程車兵非常少,於是聚攏士兵將張遼包圍。

張遼在吳陣中左衝右突圍,率領麾下數十人得以突出重圍。

但陣中仍然有沒突圍出來的將士,他們向張遼大喊呼道:“將軍捨棄我們了嗎!”

張遼又殺入重圍,救出被圍困的眾人。

孫權人馬皆望風披靡,沒有人敢抵擋張遼。

江東名將陳武也在此戰中被擊殺。

從早晨戰至日中,吳軍銳氣為張遼所奪,曹軍此時還城修業進行守備,眾心方才安定下來,諸將對張遼所為均表示歎服。

孫權攻打合肥十餘日,始終攻不下來,於是還軍退師,張遼率諸軍乘勢追擊,幾乎捉住孫權。

曹操聞此,對張遼的表現大加讚許,並拜張遼為徵東將軍。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再徵孫權。

軍到合肥,曹操循行視察昔日張遼作戰的地方,讚歎良久。

於是給張遼增兵,多留諸軍徙屯居巢。

建安二十二年,曹操攻濡須口,孫權請降,留夏侯惇、曹仁、張遼等屯居巢。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曹仁於樊城,適時孫權稱藩於魏,為了讓孫權安心攻打荊州,於是曹操召張遼及諸軍悉數回救曹仁。

張遼尚未到達,徐晃已經打敗關羽。

張遼便與曹操會師摩陂,曹操乘車出來慰勞他,並派他屯於陳郡。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曹丕即位魏王,改遷張遼為前將軍,分封其兄張汛及一子列侯。

不久孫權再叛變,張遼還屯合肥,並進爵都鄉侯。

曹丕賜輿車予其母以示榮寵,並派兵馬送其家人到他駐軍的地方,又預先在當地告示張遼家人將要到臨,命令所有守軍出迎,眾軍士將吏都列隊出候拜迎張遼家人,看見此景的人均認為這是十分榮耀的事。

同年,曹丕稱帝,再封張遼為晉陽侯,增邑千戶,並前二千六百戶。

黃初二年,張遼到洛陽皇宮朝拜,曹丕便引張遼會晤於建始殿,親問其昔日破吳時的情狀。

張遼述說過後,曹丕向左右嘆息道:“簡直是古代的召虎啊.”

於是為張遼建造屋舍,替其母興建殿室,當年跟從張遼突破吳軍陣營、臨時應募的一眾步卒,都被封虎賁。

黃初三年,孫權再次向曹魏稱臣。

張遼奉命還屯雍丘,卻在此得病。

曹丕遣侍中劉曄帶著太醫審視其疾,並令虎賁衛士們往來傳達張遼病況,為張遼問病的使者經常在路上互相遇見。

張遼之疾久未痊癒,曹丕命人把他接到自己的行營,自己則車駕親臨,握著他的手,賜給他御衣,太醫官每天來送御膳、御藥。

病情稍有好轉後,張遼便返回其屯軍之所駐軍,忠於職守。

正當其時,孫權再次背叛曹魏,曹丕派張遼乘舟,與曹休到海陵臨江駐防。

孫權知張遼至此,甚為忌憚,敕令諸將道:“張遼雖然抱病,但仍是勇不可當,千萬要謹慎在意!”

同年,張遼與諸將同破吳將呂範。

但他的病情卻也日漸嚴重,最後終於在江都逝世,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曹丕為之流涕,諡曰剛侯。

其子張虎嗣任其爵。

黃初六年,曹丕追念張遼、李典在合肥之功,詔曰:“合肥一役中,張遼、李典僅以步卒八百人,破賊十萬之眾,自古用兵,未見如此。

他們使賊眾至今仍氣為之所奪,真可謂國之爪牙。

現分封遼、典邑各百戶,賜一子爵關內侯.”

正始四年,張遼得享從祀於曹操廟庭。

歷任官職為:郡吏,騎都尉,魯相,中郎將,關內侯,裨將軍,行中堅將軍,蕩寇將軍,徵東將軍,前將軍,內朝官,亞於車騎、驃騎大將軍。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寒門天婿:穿越後我是女帝剋星

揮發中的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