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近交遠攻聰明賢達者,早離火院,躲了忙忙。

逍遙散誕,落個清閒,飢後巡門化飯,寒來紙布衣裳。

無牽繫,神仙未了,落得壽延長。

---------宋.無名氏《滿庭芳》話說陳龍和周不疑兩人,一個後世穿越主公,一個現役絕代軍師,在中原大決戰來臨之前,有了一番意義深遠的對話。

這番對話,確定了青龍軍和黑山軍在中原最大的敵人,必須是曹操這個絕代梟雄,從而也確定了近交遠攻的方針。

近交的目標,正是原定的第一攻擊物件,陳留呂布。

周不疑迅速接受了主公的見解,以往過度執著於攻取陳留作為根據地,如今來看,似乎聯合呂布,才能迅速解決太史慈的擔憂,打曹操才能救青州。

周不疑主動請纓,想去說服呂布。

陳龍思索著道:“去說服呂布,不如先去說服陳宮,陳宮才是呂布智囊,如果他點頭,事情就八九不離十了.”

“但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承諾勝利不會降低呂布的地位,還要有足夠的利益誘惑。

這回多給呂布一些好處,讓他幫咱們消滅曹操,將來咱們對付呂布,總勝過面對曹操.”

陳龍說這番話,多少有點私心,畢竟自己與曹操有深仇大恨,無論是張寧的親信馬元義慘死在曹操之手,還是蔡琰被曹操拋棄給匈奴人,都是不共戴天之仇,必須要替兩位愛妻洗了這恥辱和血海深仇。

周不疑領會了陳龍的意圖,說道:“乞求主公准許我親自到陳留,說服陳宮、張遼之流,聯合打擊中原最強的勁敵曹操.”

陳龍沉吟了半晌,周不疑是自己最出色的智囊之一,而且配合十分默契,自己從周不疑很小的時候就親自把他帶在身邊,歷經半個中國的爭奪,終於成熟在望,自己怎麼捨得讓周不疑冒險?陳龍英俊的劍眉皺了皺,自己手下這麼多謀臣名士,可惜都不在身邊。

本來丁儀、劉賢、龐山民、蒯良之類的名士,最適宜做這些事情,如今一個都不在身邊。

陳龍命人去請張燕,想看看張燕手裡還有什麼牌沒有。

等著張燕來的功夫,周不疑隨口問道:“主公,請恕在下多言,我觀察那關雲長,整日半閉著雙眼,又是傲氣凌人,似乎不太把主公放在眼裡。

這樣的人,地位十分低微,武功卻十分高強,恐怕心中常有不平之氣。

把這樣的人放在太史子義手下,恐怕會發生很多故事,於團結作戰不利.”

陳龍何嘗不清楚關二爺的脾氣,而且自從獨自赴幽州以北刺殺劉備成功之後,被關羽得知自己從冀州方向迴歸,已經隱約感覺關羽動了疑心。

只是關羽手裡暫時沒有確鑿的證據,如果他可以去尋找,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留下致命的破綻,更別提關於背後還有一個更加火爆的張飛。

陳龍心裡嘆息一聲,揮開因為關雲長帶來的惱人情緒,對周不疑微笑道:“元直,你也老大不小的了,這一路只顧著研究軍事,操心戰事,也該考慮考慮個人問題了。

這次在冀州,難道就沒有什麼收穫?若是奉孝在,又該笑話你小處男了,哈哈!”

周不疑剛成年面子薄,被陳龍揶揄,鬧了個大紅臉,嘟嘟囔囔說道:“奉孝那小子生的唇紅齒白的,是娘們兒的最愛。

我守身如玉,只熱愛軍事,主公有這麼多仗要打,我哪有時間去找女朋友.”

陳龍笑道:“元直,奉孝確實太風流了點兒,不過你也不能當和尚啊,別把時間都浪費在製作軍事地圖上。

雖然,沒有你的地圖無法行軍,但你如果沒有愛人我心裡實在不安。

你能讓主公我始終心裡不安嗎?哎,對了,我看你三主母的貼身小丫鬟小紅就不錯,對你也挺在意,你考慮考慮,就收了吧,哈哈!別逼我讓你去青樓去青頭!”

周不疑聽主公說的粗魯,沒上沒下的勁頭子也上來了,兩人打打鬧鬧,嘻嘻哈哈,彷彿又恢復了往日親密無間的兄弟關係,舊日零陵的日子重來,令人愉快,終於把關羽的話題甩到了九霄雲外。

打打鬧鬧中,門衛報張燕來訪,陳龍忙親自出迎,拉著大舅子的手,親親熱熱進了軒廳,寒暄已畢,兩人落座,周不疑站在一旁,臉上還是紅紅的透著興奮。

張燕好奇的看了周不疑一眼,他早知道這個其貌不揚的小胖子特別受陳龍器重,看起來卻是不太穩重,一團孩子氣,不知道他謀略幾何。

頓了頓,張燕開口道:“文龍,叫我何事?可是要擇日進攻陳留城了?”

陳龍點頭道:“大舅哥,本來是這個思路和計劃。

剛才幸虧和周不疑又談了談戰略,發現這整個中原強敵如林,到底是聯合強敵攻弱,還是聯合弱者攻強,咱們且聽聽元直的意見.”

周不疑知道,這是主公給自己表現的機會,遂沉沉穩穩把遠交近攻和近交遠攻的道理,細細說了一遍,最後總結道:“曹操手下兵強將猛,假以時日,最是心頭大患。

袁紹號稱擁兵百萬,還打不下一個公孫瓚,有外強中乾的嫌疑。

所以,我和主公都認為,呂布作為相對的弱者,應該是目前聯合的物件,而不是進攻的物件,也只有這樣,才能迅速的展開攻擊曹阿瞞後方的軍事行動,將曹操的重兵從侵略青州的戰場上拉回來.”

張燕不由肅然起敬,開始對這個小胖子刮目相看,仔細看時,發現這個小胖子也是蠻帥的,不由說道:“元直所言極善。

那下一步又該如何?”

這回周不疑沒說話,看著陳龍,陳龍忙說道:“請大舅哥來,正是為了這件事。

我想派人去陳留,說服呂布的大智囊陳宮合作。

這個人必須能言善辯,勇氣十足,能夠據理力爭,又得能屈能伸,最好還是個小小名士。

大舅哥手下,有沒有好的人選?”張燕翻了個白眼,他手下都是張牛角這樣的粗人,哪有什麼能言善辯的牛人。

心中細細思索,大手開始摸索著自己的連鬢絡腮鬍。

陳龍見張燕這副樣子,本沒抱什麼希望,不料張燕一拍大腿道:“文龍,如果一個人頂著名士的名聲隱居,脾氣又臭又硬,屢次相請也不出山,特別特別拽,是不是符合你的要求?”陳龍奇道:“你身邊有這種人?快快說來是誰?”張燕搖頭晃腦,賣著關子道:“說起此人,在中原也算大大的有名。

此人姓張名臶,字子明,隱居在我上黨樂平縣,平日弄琴為樂,也經常外出遊學,聽說有不少信徒跟隨。

就是從來對我不假辭色,屢次徵召,即使我假傳聖旨,他也不來.”

說著撓了撓頭表示無奈。

陳龍腦中光腦,早就開始搜尋張臶這個人的生平,看他是否適合去說服陳宮。

一查之下,甚是欣慰,張臶實在是大大的名士隱士,若肯出山,說不定陳宮會給這個面子。

張臶,字子明,冀州鉅鹿人,精通讖緯之學。

讖緯出於神學,簡單說是,就是以神學附會和解釋儒家經書。

由於當時天命神權、天然感應觀念的流行,出現許多祥瑞災異、神化帝王和河圖洛書、占星望氣等等說法。

張臶一時名士,受到朝廷多次徵召,一直迴避不願做官。

張臶少年時曾在太學讀書,通習經書和讖緯之學,後來回到家鄉。

袁紹多次徵召他做官,但他都沒有應命。

建安年間,張臶移居上黨,當時的幷州牧高幹讓他做樂平令,他不理會,並離開到常山去講學,曾有門徒數百人。

後來又遷居任縣。

正史中,曹操後來也徵召張臶多次,張臶皆以年老多病為由不應,沒有前去。

曹操心中憤怒,讓廣平太守盧毓搞定。

盧太守剛上任三天,主簿報告可以按以前的做法,送交拜帖去見張臶。

盧毓教訓他道:“張先生是所謂既上不侍奉皇帝,下不結交諸侯的人。

對這樣的人,難道用拜帖請見,就可以讓他美名更卓著嗎?”

於是只派主簿帶著信,送上羊、酒作為儀禮。

張臶仍然不予理會。

魏齊王曹芳正始元年,張臶以一百零五歲高齡去世。

據說當時有戴勝鳥在張臶家門北面築巢。

張臶對門人說:“戴勝鳥屬陽,卻在屬陰的背面築巢,這是凶兆啊.”

於是他彈琴唱歌,作詩兩篇,十天後就去世了。

同年,廣平太守王肅到任,對張臶表達了敬意,並給他的家屬榮譽和特殊照顧。

張臶一百零五歲的年齡,是《三國志》中明文所載,他應該是東漢末到三國時期有可靠記載的最長壽的人之一。

魏明帝青龍四年詔書說:“張掖郡黑河的洶湧波濤中出現了寶石揹負的影象,影象畫的是一隻靈龜,立於川西,青色的質地,素色的文路,又畫有麟鳳龍馬,形狀鮮明,文字宣告天命,粲然可觀,意義著明。

太史令高堂隆上告朝廷說:‘這種寶物的顯示是古代聖明皇帝所沒有蒙受過的,實在是大魏的吉祥命運,東序的罕見之寶。

’”此事頒告天下。

任縣縣令於綽將詔書帶去詢問張臶,張臶秘密地對於綽說:“神明只預言未來,而不追述以往。

先用禎祥之兆預告未來,然後興盛還是衰落才會隨之而來。

漢朝滅亡已久,曹魏已得天下,還追述什麼興廢之兆呢?這塊寶石今天的變異,只是將來之吉祥的徵兆.”

後來司馬氏果然取代了曹魏。

與張臶同時代的人,對他的評價往往著眼於他在亂世中不任官、不投靠諸侯的隱士之風,以及造福鄉里的功績。

王肅評價他道:“此君篤學隱居,不與時競,以道樂身.”

陳壽則稱他與另一隱士胡昭“闔門守靜,不營當世”。

後世也有人認為張臶的淡泊明志、不慕名利是他長壽的秘訣。

《三國志·卷十一·魏書十一·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第十一》原文記載張臶事蹟:時鉅鹿張臶,字子明,穎川胡昭,字孔明,亦養志不仕。

臶少遊太學,學兼內外,後歸鄉里。

袁紹前後辟命,不應,移居上黨。

幷州牧高幹表除樂平令,不就,徙遁常山,門徒且數百人,遷居任縣。

太祖為丞相,闢,不詣。

太和中,詔求隱學之士能消災復異者,郡累上臶,發遣,老病不行,廣平太守盧毓到官三日,綱紀白承前致版謁臶。

毓教曰:“張先生所謂上不事天子,下不友諸侯者也。

此豈版謁所可光飾哉!”

但遣主簿奉書致羊酒之禮。

青龍四年辛亥詔書:“張掖郡玄川溢湧,激彼奮蕩,寶石負圖,狀像靈龜,宅於川西,嶷然磐峙,倉質素章,麟鳳龍馬,煥炳成形,文字告命,粲然著明。

太史令高堂隆上言:”古皇聖帝所未嘗蒙,實有魏之禎命,東序之世寶。

“事頒天下。

任令於綽連齎以問臶,臶密謂綽曰:”夫神以知來,不追已往,禎祥先見而後廢興從之.”

陳龍光腦中閱罷張臶生平,心中大喜,一拍桌子站起道:“大舅哥,張子明天下奇人也!快領我去見他!”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李世民:逆子,快來登基

流浪哥哥

美食之靠小吃在六國之間反覆橫跳

山河四巔

華夏盛典,開局頒發十大帝王獎

御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