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四大忍者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唐.李白《俠客行》話說邪馬臺國女王卑彌呼,芳齡僅僅二十有二,生的花容月貌、唇紅齒白,更兼身材曼妙、蠻腰雪頸,頭上倭墮髻,耳戴明月珠,梨渦隱白麵,連娟細掃眉,尤其一雙秋水般的媚人大眼,更是神仙難敵,豔色不在甄宓之下。

據說只要被她看上幾眼,就算得道高僧也要動了凡心,令無數男人拜倒在她石榴裙下。

卑彌呼自幼練了一手輕功和媚功,更有舞藝絕倫。

她的舞蹈,能有幸看過的,都驚為天人下凡,深深沉迷。

長成之後,更添了一項本事,能與鬼神溝通,能以妖言惑眾,於是邪馬臺人共立為女王。

登基後,其侍婢多達千人,唯有男子一人送飲食,傳辭語。

居處宮室、樓觀城柵,皆持兵守衛,法度森嚴。

美豔女王卑彌呼手中拿著一面三角緣神獸鏡,正在攏正妝容。

這面三角緣神獸鏡乃是珍貴的大漢朝御賜之物,代表了至高無上的大漢皇權。

金屬製品的傳入,使邪馬臺國的冶煉術迅速提高。

當時邪馬臺國對中國輸入的少量銅鏡已不能感到滿足,開始自己動手製造,於是以中國鏡為範板,製造出國產“倭鏡”即模仿鏡,而鐵刀的流入,無疑也推動了日本鐵器的生產,才有了後來名震天下的東洋刀。

卑彌呼一邊對鏡梳妝,一邊聽取著一位男子的彙報,就是那位唯一能給她傳遞飯食和訊息的男子。

那男子名字極為奇葩,叫做卑狗古智狗,後來竟然成了這個角色的官名。

卑彌呼默默聽完卑狗古智狗的彙報,無意再看鏡中美麗的妝容,皺起細細的蠶眉,思考起來。

對於中原的形勢,卑彌呼一直極為敏感,早就派出了許多諜報,化妝成漢朝百姓,深入帶方郡潛伏。

此刻,卑彌呼感受到了中原大戰前的血腥氛圍,不由放下銅鏡,拿起隨身攜帶的一把鋼刀。

那刀如同一泓秋水,乃是漢皇御賜的短刀,規制像極了王允手中的七星刀。

這柄刀代表了大漢皇朝的最高軍事科技,邪馬臺國是萬萬打造不出來的,女王卑彌呼早有野心到中原暗中考察,如何才能獲得這些令人高山仰止的高科技。

卑彌呼痛下決心,對卑狗古智狗說道:“汝且去尋三百武功最高的壯士,準備堅固的海船,隨我去往中原。

我欲借中原混亂之際,查訪風物,奪取鐵器鐵匠,甚至建立政權,抑或設立傀儡.”

卑狗古智狗心中大驚,但知道卑彌呼一向說一不二,不敢違抗。

邪馬臺國最厲害的勇士喚做忍者,是從事特殊職業的高人,不但武藝出眾,而且來去無蹤。

“忍”即“隱”,“隱忍之士”,簡單的解釋就是在古代日本一種受過特殊機構施以特殊“忍術訓練”而產生出來的特戰殺手、特戰間諜,歷史上赫赫有名,如蔡錦江忍者等。

忍者正式名稱確定於江戶時代,忍者們接受忍術的訓練,主要從事間諜活動。

像日本武士的武士道一樣,忍者也遵循一套自己引以為榮的專門規範。

忍者通常都穿深藍或深紫色的衣服。

因為接近夜空顏色的,深藍色和深紫色著裝能讓忍者比較不容易被別人發現。

忍者世界中,有四項基本戒律:不準濫用忍術(只能用在公事上)、捨棄一切自尊(逃命要緊)、必須守口如瓶(即便為此失去性命)、絕對不能洩露身份(這條最為根本)。

忍者又分為上忍、中忍、下忍。

“上忍”,又稱“智囊忍”,專門策劃整體的作戰步驟。

“中忍”,是實際作戰的指揮頭領,當然,忍術也得超然出眾才行。

“下忍”,又稱“體忍”,相當於特戰部隊,是在最前線作戰的實際忍者。

三者之間有等級關係,可謂涇渭分明。

卑狗古智狗所帶的三百壯士,其中除了船伕雜役,有百名忍者相隨。

其中下忍八十名,中忍十六名,上忍四名。

這四名上忍在邪馬臺國都有著至高無上的威權,身份卻是極為隱秘,只忠於卑彌呼女王陛下。

連卑狗古智狗都只知道這四人的外號,分別是服部鬼藏忍者,猿飛佑助忍者,風魔之裡忍者,真田九度忍者。

服部鬼藏忍者,擅於隱蹤匿跡,腰中暗藏尾部栓有鐵鏈的鐮刀,作戰時可以握著鐮刀柄近身作戰,忽然利用鐵鏈將鐮刀甩出刺殺對手,神鬼莫測,穩居四大忍者之首。

猿飛佑助忍者,一身輕功縱橫邪馬臺,在叢林間輾轉騰挪,迅捷入猿猴,故有猿飛之稱。

擅使飛鏢名曰“八方手裡劍”,尋丈之內可百發百中。

猿飛手裡劍擲出後,在空中高速旋轉、軌跡穩定,在近距離精度極高,主要依靠銳利的角殺傷敵人,配合劇毒,是極其危險的武器。

猿飛佑助也憑藉八方手裡劍,穩居四大忍者第二位。

風魔之裡忍者,來自著名的忍者學校風魔之鄉。

此人平日溫文爾雅,一旦發飆,如同瘋魔,實力不在猿飛之下。

其武器名曰忍刀,很鈍,附有一條長約三公尺的繩子,翻越城牆時,可以當踏腳工具,再利用繩子收回;刀鞘上下通氣,臨危時可以當潛在水中的通氣管。

此人平日不顯山不露水,穩居四大忍者之三。

真田九度忍者,以狡詐狠毒著稱,手下人命無數,故稱九度。

九度擅使吹矢,實際就是毒針,藏在竹笛子內;平時裝扮成賣藝之人,因此還得練習吹笛技術。

真田九度一支竹笛吹的如同仙樂飄飄,誰知他笛裡藏針?雖屈居四大忍者之末,卻連老大服部鬼藏都對他敬而遠之。

其餘的忍者裝備,如撒菱、忍杖、手甲鉤、水蜘蛛、弓箭、苦無、聞金、坪錐、問外等不一而足。

四大忍者接到護衛女王出訪大漢朝疆土的命令,有的心中喜悅,有的躍躍欲試,也有的惴惴不安,但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都紛紛做好準備。

卑彌呼等來一番東風,終於啟航西渡,座駕是一條氣勢恢宏的黑色梭形大海船。

大海船飄飄搖搖,經過數十日艱辛,向著青州沿岸駛去。

按下卑彌呼領四大忍者到中原興風作浪暫時不表,咱們的主人公此刻,並不知道這許多變故,還專注於公孫瓚和袁紹之間的大戰。

公元一九八年,公孫瓚領兵二十萬,兵分兩路,一路自己為帥,兒子公孫續為副帥,關靖為軍師,田豫、嚴綱為副將,領兵十五萬,南下突破薄弱的冀州守軍,直奔等候已久滄州麴義處。

另一路以從弟公孫範為主帥,田楷、單經為副將,李邵為軍師,領兵五萬,沿官道直撲真定府。

北部的幾座重鎮,由鄒丹、孫伉、張吉、季雍、王門等老將把守,兵力空虛。

而號稱武藝高強的劉關張,卻被晾在了一邊,只領著本部的三千餘散兵,屯住在了張垣縣外圍的荒郊之上,整日吃著沙漠上隨風而來的沙塵。

公孫瓚此次大舉出兵冀州,決心與袁本初決一死戰。

而劉虞的大軍趁勢從遼西殺來,公元一九八年五月,十萬遼西兵,夾雜著烏桓的部隊,出幽州紅山南下,先攻容城,又攻取盧臺,四月,烏桓大將蹋頓又攻克古北口,居庸關守將王門投降。

至此,幽州關內州縣多為遼西軍所攻佔。

武城太守鄒丹見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遂令手下率領騎兵七千人,牧馬山北,招募山北軍隊,以接應自己的守城部隊;又任命騎兵將領張吉為武州刺史,擬為外援,以保幽州。

劉虞用閻柔之謀,分兵巡行攻克山後八軍;繼又將張吉追至廣邊軍,先後歷經八次交戰,張吉屢遭挫敗,被迫投降。

不久,齊周又攻取儒州。

至此,幽州北部各州戰火延燒,戰報頻傳。

六月,遼西兵攻佔平州,刺史孫伉逃至營州,無處可逃,只得歸降劉虞。

劉虞兵鋒略停,與手下商議繼續進取幽州事宜。

此時鄒丹部隊已經油盡燈枯,糧草告磬,無力再戰,請求獻城投降,劉虞未予答應。

直到九月,忽然訊息傳來,劉虞的老巢紅山周邊,陸續出現遼東郡的部隊,打著公孫度旗號,不知真假。

劉虞領兵乘夜出幽州,意欲回紅山保衛老巢,被公孫瓚季雍兵所阻,而公孫瓚回兵救援的部隊已經抵達,雙方一場大戰,各自死傷累累收兵。

同時,公孫瓚和袁紹的大戰仍在進行。

十月,劉虞再次率眾夜出幽州,擬往檀州,欲要打通北走烏桓的通道。

鄒丹由涿州領兵出擊,大破劉虞軍,大將齊周僅帶領百餘騎兵逃回,其將士見大勢已去,降公孫瓚者接連不斷。

劉虞困守孤城,一籌莫展,只等烏桓蹋頓等人來援。

因劉虞的悍然偷襲,公孫範擬攻冀州真定的五萬部隊,全部回防了幽州。

公孫瓚只剩攻取滄州的主力十五萬人馬,於公元一九八年三月,在田豐、麴義的刻意接應下,繞過滄州,殺奔冀州重鎮鉅鹿。

中原大戰在即,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閻王小正太,從復活扶蘇開始的上下兩千年

一更獸也有觸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