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江東才俊話說曹兵攻克合淝,五路大軍兵發廬江,孫策親自渡江部署防禦之戰。

周公瑾也自柴桑趕赴廬江,首次提出了孫龍聯合,結盟對抗曹操。

此計一出,孫策大怒,拔劍欲斬周瑜。

幸虧孫權在側,苦勸道:“兄長息怒,公瑾所言,雖令孫氏蒙羞,然父仇雖大,國仇尤過之。

曹孟德漢賊也,生性狡詐多疑,做事自私自利,兼且有屠城血案在身,絕不可以輕忽對待。

如今曹孟德引得勝之兵一路南下,兵鋒如同矛尖般銳利,其志在全面奪取江東,與青龍軍取天下各半,再爭誰是霸主。

如今曹孟德兵力在江東數倍,袁術痛恨兄長與他離心,絕不會發兵援助江東。

而山越族又在背後蠢蠢欲動,這幾天又流傳著他們會襲擊會稽城的流言。

弟夙夜憂慮,若無外援,江東六郡百姓,恐淪為曹軍鐵蹄下的冤魂啊!”

孫策本愛民如子,聞聽孫權說到江東百姓,不由如同雪水灌頂,怒氣消散無蹤,落座沉吟起來。

江東朝堂上的投降派,說的也是讓江東百姓免遭塗炭,但味道似乎和孫權說的不一樣。

孫權主戰,和那些認為反抗必敗的投降派有天壤之別。

江東軍可以戰勝曹賊,但需要青龍軍這樣的外援。

孫策心中苦澀,長劍噹啷一聲脫手落地,一把拉住周瑜的袍袖,與周瑜並肩坐在大殿的臺階之上,摟著他肩膀喟然嘆息道:“仲謀,命你全權處理孫龍聯盟之事。

黃忠老兒射殺父親的羽箭,就供在父親靈堂,任你自取.”

自此之後,廬江周邊戰雲密佈,孫策、周瑜佈置全面防禦,不得不推遲了原定共同迎娶二喬的婚期。

孫權親自赴江夏迎接諸葛亮和魯肅,戰船進入廬江臨時軍港,三人同乘一輛馬車,進入廬江唯一暢通無阻的南門。

諸葛亮今天換了一身淺灰色的儒服,峨冠博帶,大袖飄飄,加上輕輕揮舞的鵝毛扇,頗有一番仙風道骨。

孫權預先派人通報,孫策命將兩位青龍特使引至議事殿相見。

諸葛亮從容跟在孫權身後,只見道路兩旁都是直直挺立的軍士,手中長槍槍尖曜日,軍威嚴整。

上得大殿門外,一眼望去,冠蓋盔甲戰袍如雲,竟是集齊了一眾江東俊傑。

右邊文臣,都是青衣綬帶,冠蓋高聳,左邊武將,一水白色戰袍,細細銀甲。

見到孫權,眾人都微微躬身施禮,眼光卻都掃向孫權背後的中年儒生和英俊青年。

孫權向著大殿盡頭,躬身施了一禮道:“兄長,弟孫權幸不辱命.”

大殿盡頭的黑暗裡,恍恍惚惚亮起幾個火把。

火光到處,照亮臺階高處一個端坐的英俊青年。

那青年面如冠玉,劍眉斜飛,鼻如懸膽,英姿勃發,一身正統侯爺的官服,微微露出劍袖,腰間紫綬飄灑,正是吳候品色。

那青年沉默不語,面色如同嚴霜,虎目只是定定看著魯肅和諸葛亮二人,似乎想用目光將二人驅逐。

孫權再拜,正要說話,武將班列第一名忽然走出一將,來到魯肅和諸葛亮身前。

魯肅和諸葛亮抬眼看時,只見來人身長八尺,走來猶如玉樹臨風,細看俊眼修眉,白面無鬚,唇紅齒白,相貌俊美,望之如沐春風。

孫權微微側身道:“公瑾都督,讓我來給你介紹.”

“這位祖籍就是揚州東城縣人氏,本是我江東才俊,人稱‘東城鄧禹’的魯肅魯子敬.”

周瑜哈哈一笑道:“子敬大名鼎鼎,吾早就相識了!今日何幸重逢?恭喜子敬重歸故里.”

所謂鄧禹,字仲華,南陽新野人,東漢初年著名軍事家,雲臺二十八將第一位。

劉秀巡行河北,鄧禹前往追隨,提出“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

鄧禹一生,協助劉秀建立東漢,“既定河北,復平關中”,功勞卓著。

劉秀稱帝后,封鄧禹為大司徒、酇侯。

後改封高密侯,進位太傅。

永平元年(公元五十八年)去世,諡號元侯。

孫權抬手,又鄭重介紹諸葛亮道:“這位就是新任青龍軍大軍師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

周公瑾一雙俊目微笑著看過來,也不由微微一怔,只見諸葛亮身量高挑,幾乎與自己等高,一頭黑髮之下,一雙劍眉乾乾淨淨,尤其是那一對火一般的雙眸,似乎能洞察一切;而一身仙風道骨,真是令人一見難忘。

在此之前,周公瑾從未聽說過諸葛亮的名字,至於陳龍為什麼選擇這個愣頭青做大軍師,周瑜也是一頭霧水。

僅從外表看來,這個諸葛孔明似乎不壞,與自己和孫策都是男人中的美男子。

周瑜在觀察諸葛亮,諸葛亮也在觀察周瑜,兩人目光相對,都看到對方目光中無所畏懼的品質和對對方外貌的欣賞。

目光雖然無形,卻如同有質般撞出火花。

周瑜嘴角終於露出淺笑道:“想不到孔明如此年輕,你比仲謀還要小吧?如此年輕就身居高位,看來青龍之主非常器重孔明.”

諸葛亮微笑不語,只是禮貌的微微欠身,羽扇輕輕搖起,眼光似乎越過周瑜,穿透殿裡黑暗,直射向那殿尾高坐的孫策。

周瑜劍眉微微一皺,被年輕的諸葛亮無視,那滋味似乎十分令人憤怒。

這孔明是哪裡來的自信?魯肅似乎察覺了諸葛亮和周瑜之間的火藥味兒,向著大殿尾端的孫策一拱手道:“青龍特使魯肅、諸葛亮見過江東之主.”

那孫伯符好像沒聽見一樣,仍然一言不發。

旁邊一員老將在班列裡忽然發話道:“子敬,你們青龍軍來了多少人馬?主將又是誰?”

魯肅看了一眼發言的老將,微笑道:“若我沒有看錯,這位將軍就是程普程德謀吧。

德謀將軍,我青龍軍水陸軍馬兩萬人,加上江夏黃忠、戲志才麾下五萬人,共計七萬,可隨時聽命呼叫。

不過,前提是我們要先拿下黃祖,方便從卻月城發兵。

這一點仲謀將軍已經答應孔明軍師.”

程普身邊,卻是韓當,聽了魯肅之言,哼了一聲道:“子敬之言,想當然耳。

曹操二十多萬青州兵,加上徐州降兵至少十萬,現在就囤積在合肥城附近,和卻月城黃祖又有什麼關係?依我看,若是有誠意,直接將七萬兵帶到廬江登岸,方可共抗曹賊.”

魯肅哈哈一笑道:“哈哈,你就是遼西令之縣韓當韓義公吧?都說你勇冠三軍,果然是有勇無謀.”

韓當面色一變,卻又不好發作,只好閉口不言。

此時文臣隊伍裡一人沉不住氣了,沉聲問道:“子敬休要危言聳聽,既然來結盟,就說點兒實際的吧。

曹軍威脅近在眼前,若是青龍軍沒有誠意,就趁早滾回荊州,不要誤了江東百姓!”

此言一出,左右文武頓時議論紛紛,看來連日來曹軍攻擊而來的緊張壓力,將這些人的神經完全繃的緊緊。

是戰是和,是抵抗還是投降,圍繞在孫策身邊的文臣武將,仍然分成了旗幟鮮明的兩派。

魯子敬看了一眼發言的文臣,見他齜須花白,神情落寞,乾脆沒理他,直接趨前對著孫策下拜,大聲說道:“吳候啊,這些就是你的江東才俊嗎?武官莽撞短智,文官鼠目寸光,欲陷江東孫氏於萬劫不復邪?今日我青龍軍來,還討論什麼戰與和?奉勸伯符,速速將這些沒用的文官送回建業!”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為改變歷史,快把人累吐了

鄰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