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誰是獵物話說漢獻帝得知王允准備與李傕郭汜合作,還要與蛇蠍般的李儒見面,不由憤懣於懷,卻又充滿無奈。

王允深知天子的無奈,躬身道:“朝廷積弱,資源匱乏,何處去募兵?糧草還指望著陳龍軍接濟。

如何才能對抗虎狼般的青龍軍和虎豹騎?只能團結一切還有野心的勢力,讓他們先去當咱們的炮灰,保留朝廷的有生力量,這也是驅虎吞狼之計.”

漢獻帝緩緩走上高臺,轉身在龍座上坐穩,升起一絲信心,望著王允道:“朕聽說陳龍善待百姓,荊州士族、潁川大戶也對他有所期許,若朕許他作為我的攝政王,而朕退居幕後,是否會給長安乃至天下百姓帶來和平?”王允的老臉上掠過一絲慌亂,跪下磕頭道:“皇上千萬不要被小人蠱惑,陳龍正想陛下如此啊!若是陛下退縮,吾等都死無葬身之地啊!”

漢獻帝緩緩搖頭道:“朕從未聽說陳龍如此兇狠。

反倒是李傕郭汜之輩,殘殺百姓、名聲狼藉,皇室怎能與之苟且?愛卿與李儒合作,需要三思而後行啊。

不要讓朕懷疑,你王允也有私心!”

王允大驚俯伏餘地,痛聲道:“陛下!臣拳拳盡忠之心,可昭日月!是臣太急著尋找支援了,請陛下赦臣下自作主張之罪!”

漢獻帝盯著王允的白頭看了一會兒,嘆息著說道:“退下吧!”

王允退身從大殿出來,殿門在背後轟然關上,兩邊的力士如同山嶽般聳立,王允弱小的身形緩緩從力士間穿過,心中閃過重傷的王越回來時,對自己說的那句話:“陳龍絕非凡人,要麼順從他,要麼殺死他!”

王允是王氏家族的族長,王氏家族的榮耀,全來自皇上重臣的光環,而忠於大漢,也是家族唯一的保障。

但現在形勢不一樣了,如果說皇甫嵩、朱儁和盧毓忠於的是皇上,王氏家族就只是皇上的傳聲筒,這些部隊並不效忠於王允,而王允對漢獻帝也沒有能夠全盤控制。

而王越並不甘心只是傳聲筒,早就在為了王氏家族招兵買馬,他的野心是成為曹操、袁紹那樣的軍閥,至少掌有一州之地。

孟坦是王越親自召來的降將,只對王氏家族秘密宣誓效忠。

王越看上的第一塊寶地,就是長安以西的河套地區。

河套平原地區是指黃河“幾”字彎和其周邊流域,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重要血脈,民諺亦講“黃河百害,唯富一套”。

整個地區包括湟水流域、洮水流域、洛水流域、渭水流域、汾水流域、桑乾河流域、漳水流域、滹沱河流域,都具有比較好的自然環境條件,它們環繞著河套地區,正如眾星捧月一樣,草原、湖泊、牛羊遍地,有“塞上江南”之稱。

最重要的,是這塊寶地沒有明確的君主,在鮮卑、羌胡、漢人、匈奴、烏桓的不斷的爭奪和拉鋸中,逃竄到河套地區的李傕郭汜的部隊,反倒成了最有實力的一支,控制了五原郡治及周邊郡縣,李傕自稱五原郡牧,郭汜自稱五原大將軍,後來流落江湖的李儒出現在五原,憑藉三寸不爛之舌,成了五原軍的大軍師。

王氏家族的野心,皇室的前景灰暗,都促使王允和王越去鋌而走險,與自己的仇敵去談判,進行利益結合。

王越的重傷,不但不能讓王允迷途知返,反倒增加了王允心中的焦慮不安,要麼順從他當個順民,要麼殺了他賭個萬人之上!王允幾朝重臣,心亂如麻的走入自己的司徒府。

屏退手下,王允也沒換衣服,直接走進書房,一眼就看見坐在茶几後那一張煞白的中年面孔。

李儒留著八字鬍鬚,面孔帶著不健康的蒼白,站起身對著王允拱拱手,兩人眼神交擊的那一刻,幾乎滿滿的都是仇恨,隨即各自收斂,眼光卻再沒有相觸。

李儒智慧如海,《三國演義》中十一次重要出場,都是智計過人。

初次出場是勸董卓進京勤王,所謂“名正言順,大事可圖.”

卓大喜,遂上表。

其略曰:“竊聞天下所以亂逆不止者,皆由黃門常侍張讓等侮慢天常之故。

臣聞揚湯止沸,不如去薪;潰癰雖痛,勝於養毒。

臣敢鳴鐘鼓入洛陽,請除讓等。

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二次出場乃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李儒曰:“今朝廷無主,不就此時行事,遲則有變矣。

來日於溫明園中,召集百官,諭以廢立;有不從者斬之,則威權之行,正在今日.”

三次出場,董卓因私怨欲殺袁紹,李儒止之曰:“事未可定,不可妄殺.”

四次出場,李儒勸卓擢用名流,以收人望,因薦蔡邕之才。

五次出場乃是殺帝奪權,"卻說少帝與何太后、唐妃困於永安宮中,衣服飲食,漸漸少缺;少帝淚不曾幹。

一日,偶見雙燕飛於新三國李儒庭中,遂吟詩一首。

詩曰:“嫩草綠凝煙,嫋嫋雙飛燕。

洛水一條青,陌上人稱羨。

遠望碧雲深,是吾舊宮殿。

何人仗忠義,洩我心中怨!”

董卓時常使人探聽。

是日獲得此詩,來呈董卓。

卓曰:“怨望作詩,殺之有名矣.”

遂命李儒帶武士十人,入宮弒帝。

六次出場,李儒識破曹操獻刀刺殺董卓之計。

“布對卓曰:“適來曹操似有行刺之狀,及被喝破,故推獻刀.”

卓曰:“吾亦疑之.”

正說話間,適李儒至,卓以其事告之。

儒曰:“操無妻小在京,只獨居寓所。

今差人往召,如彼無疑而便來,則是獻刀;如推託不來,則必是行刺,便可擒而問也.”

七次出場,示弱退兵以保董卓。

“李傕抱頭鼠竄,回見董卓,說孫堅如此無禮。

卓怒,問李儒。

儒曰:“溫侯新敗,兵無戰心。

不若引兵回洛陽,遷帝於長安,以應童謠。

近日街市童謠曰: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

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

臣思此言‘西頭一個漢’,乃應高祖旺於西都長安,傳一十二帝;‘東頭一個漢’,乃應光武旺於東都洛陽,今亦傳一十二帝。

天運合回。

丞相遷回長安,方可無虞.”

八次出場,李儒設計大勝曹操。

“且說董卓行至滎陽地方,太守徐榮出接。

李儒曰:“丞相新棄洛陽,防有追兵。

可教徐榮伏軍滎陽城外山塢之旁,若有兵追來,可竟放過;待我這裡殺敗,然後截住掩殺。

令後來者不敢復追.”

曹操果然帶兵追來,被呂布等人殺得大敗。

呂布大笑曰:“不出李儒所料也!”

九次出場,李儒識破連環計。

“呂布怒恨而歸,路遇李儒,告知其故。

儒急入見卓曰:“太師欲取天下,何故以小過見責溫侯?倘彼心變,大事去矣.”

卓曰:“奈何?”

儒曰:“來朝喚入,賜以金帛,好言慰之,自然無事.”

卓依言。

儒曰:“恩相差矣。

昔楚莊王絕纓之會,不究戲愛姬之蔣雄,後為秦兵所困,得其死力相救。

今貂蟬不過一女子,而呂布乃太師心腹猛將也。

太師若就此機會,以蟬賜布,布感大恩,必以死報太師。

太師請自三思.”

卓沈吟良久曰:“汝言亦是,我當思之.”

十次出場,料定董卓之敗亡。

“次日,李儒入見曰:“今日良辰,可將貂蟬送與呂布.”

卓曰:“布與我有父子之分,不便賜與。

我只不究其罪。

汝傳我意,以好言慰之可也.”

儒曰:“太師不可為婦人所惑.”

卓變色曰:“汝之妻肯與呂布否?貂蟬之事,再勿多言;言則必斬!”

李儒出,仰天嘆曰:“吾等皆死於婦人之手矣!”

第十一次出場,李儒料定敗局已定,稱病而避險。

“卓又喜而不疑。

既至城外,百官俱出迎接。

只有李儒抱病在家,不能出迎。

”最後董卓果然被呂布刺死,隨侍之人皆被清算,只有李儒不知所終。

李儒智慧,在王允想象之外。

兩人此刻面面相對,到底誰是獵手、誰是獵物?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中華帝王錄

使用者15243686

聖時龍光

徹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