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金城故事話說葛樸分析起來絲絲入扣,彷彿洞悉馬雲騄心理,畢竟薑還是老的辣。

馬雲騄與葛樸可以說是相依共患難多年,葛樸早已把馬雲騄當做了自己的女兒,對她的幸福當然非常在意。

馬雲騄對槐楊的身份始終不能釋疑,又對自己的姻緣際會不能釋懷,陷入患得患失的迷茫夢境。

葛樸卻是局外人看局內人,才能一言點醒夢中人,提出捧薪填火之計。

捧薪填火,從字面上理解,是用柴草去堵住火苗,只會使火苗越燒越旺。

但實際上那是抱薪救火的含義,目的是救火,所以抱薪救火的方法錯誤;而葛樸的目的,卻是將貂蟬這捆香草扔到掩藏身份的槐楊面前,讓處於黑暗中的火苗不能再隱藏,反而越燒越旺,徹底暴露出來。

天下妙計可安天下,葛樸此計正是為了讓槐楊暴露,從而為馬雲騄指明前路,但幫派動盪難免,馬雲騄同樣面臨生死選擇,特別是如何應對張既、張緝父子的瘋狂報復。

萬難之中,馬雲騄點頭道:“師姨姐,辛苦你隨我去書房!讓我們想一想,該如何安排這條妙計.”

就在馬雲騄與貂蟬小園茶話,與葛樸書房定計的同時,陳龍卻是忙的不亦樂乎。

鄭玄與陳懿一早聯袂來訪探傷,陳逸與陳園跟在他們身後。

陳懿這個金城地區的大佬客氣隨和,殺氣不顯,很難想象他在金戈鐵馬的西涼能夠封城割據,但實際上陳懿能在胡羌遍地的金城立起大旗,自有其過人之處。

陳懿在正史中被東漢朝廷任命為金城太守,死於過於自信。

中平元年冬,在以北宮伯玉、李文侯二人為首的叛亂中,為解救被叛軍脅持的邊章、韓遂二人,他隻身前往敵營,結果遇害身亡。

當時北地先零羌以及枹罕、河關群盜反叛,叛軍首領包括宋建、王國等人,共同擁立湟中義從胡首領北宮伯玉、李文侯為將軍,殺害護羌校尉泠徵。

叛軍一路直奔金城郡治允吾城下,揚言是前來投降,並求見時任涼州從事的邊章、韓遂二人,太守陳懿只得派遣二人前往敵營,欲說服叛軍投降。

不料叛軍竟將二人脅持,陳懿為解救人質,隻身前往敵營,欲親自遊說叛軍,不料竟慘遭殺害。

其後,叛軍趁城中群龍無首,順利拿下金城,將其據為大本營。

陳懿大意丟了金城,對羌兵意義重大。

從此羌胡判兵雞毛成了鳳鳥,一舉飛上了枝頭。

一方面攻城略地,殺害了朝廷命官,基本打出了自信,由一盤散沙凝固起來,成立了堅強的據點,吸引各路叛軍來投;另一方面佔據了花花重鎮,成了正規的管理者,可以向百姓們徵稅來養活叛軍了,解決了軍隊的糧草問題。

叛軍安穩下來之後,面臨著發展問題,立刻感覺到人才捉襟見肘。

而兩位涼州名人,漢朝任命的西涼從事邊允和韓約進入了叛軍視野,而韓約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大帥韓遂漢文約。

韓約同意加入叛軍之後,羌人很痛快的交出軍事大權,韓約立刻提出了“清君側,誅宦官”的口號,從此走上了高大上的發展道路。

因此陳懿與韓遂的淵源非常深,至於陳龍穿越而來的此世,韓遂從陳懿的金城分裂出來,佔據了羌人部落更加眾多的湟中地區,成為比金城軍更加強大的一支軍隊,涉及到兩人之間分裂的過程,陳龍並不甚瞭解。

此世的陳懿,一臉和氣的站在陳龍面前,問起陳龍傷勢。

而實際上陳懿的重點是籠絡鄭玄這樣的大儒,順帶籠絡陳龍這樣的盧水胡首領,因此問候了幾句之後,也就與鄭玄一起去了大廳,那裡還有不少世家子弟和寒門弟子在苦等鄭玄答疑解惑。

換了一身男裝的陳園與陳龍對了對眼神,微笑了一下,也跟隨父親和陳逸去了前廳。

陳懿走後,陳龍想起成公英的約會,連忙梳洗打扮,換了一下傷藥,換上出門的服裝,帶著呂常、郝普匆匆出門。

帶來的特戰隊員,如今已經分散成暗樁各處收集訊息、尋找城市通道和破綻,為逃走做足準備。

而外圍軍隊的配置情況,也安排有人打探,目前最有可能的還是水路逃回長安,但據說渭河向東有軍隊出沒,切斷了渭河航運,似乎在做某種攔截設施。

各路訊息和情報集中到大棚之中交換,李通負責整理上報,體現了不俗的效率。

陳龍對特戰隊員的素質也有著實足的信心,就算最惡劣的環境下,有了他們也可以化險為夷。

兩人和門口守衛的幫眾打了招撥出門,幫眾都驚訝問起傷勢,陳龍說恢復很快,並沒有人阻攔,顯然馬雲騄下令槐楊來去自由。

從天水幫到登龍客棧距離不短,再說還需要低調掩蔽行藏,因此呂常僱了一輛馬車。

沿路依然是風景如畫,路邊時不時出現一個身著胡服的青龍軍特戰隊員暗樁,都與駕車的呂常和郝普交換眼光示意。

車裡的陳龍捏著那枚小小的木質令牌,對於海青派自己仍然一無所知,光腦中也是查無此派。

成公英背後的大佬是韓遂無疑,而且百族大會的創意正是來自這個西域智者,自然會籠絡一切可以籠絡的人才。

但為什麼會提出海青派?而不是以韓大帥軍隊的名義招攬自己?馬車漸漸靠近城主府,被官軍攔截在相隔一里的地方進行檢查。

陳龍下車,憑藉令牌徒步進入控制區,三人發現官軍的攔截範圍比上次進入城主府要大的多,不知道張緝在做什麼樣的戒嚴安排。

陳龍用眼神示意郝普,輕聲道:“你可去找姜維.”

郝普會意,轉身去往城主府,陳龍帶著呂常,從城主府前的道路右轉,立刻看見了登龍客棧高高的紅邊旗掛,以及聳立的牌匾,顯然是天水城中一處比較高檔的場所。

守門的人員果然主動靠了過來,問起來歷,顯然也是戒備森嚴。

陳龍再次舉起那枚海青派小小令牌,守門護衛立刻肅然起敬,恭恭敬敬攤手道:“請進!”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作者東車君言:保護智慧財產權,人人有責!若喜歡本書,請各位親拒絕一切免費盜版閱讀,到17k網站訂閱vip唯一正版,謝謝對東車君的支援,東車君將繼續為您碼字。

盜版網站請即刻刪除,本小說版權只歸東車君個人所有,任何網站未經東車君同意,不得轉載。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人物錄

傳承紅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