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天下分崩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

--------清.李鴻章《七律》話說陳龍利用微妙的形勢,策動眾臣之心,料董卓不會想到有人會硬闖宮廷,利用手下百餘人特種部隊的力量,終於闖宮成功,險險搶下何太后生命。

然而,董卓重兵就在城中外圍,一旦董卓與強兵匯合,露出豺狼嘴臉,恐怕自己和何太后的生命,都會在劫難逃。

所以陳龍早有預謀,目標就是成功帶著何太后和劉辯,利用自己最為熟悉的地道,從北邙山逃出洛陽,直奔長安找到黃蓋,再從長計議。

只要天下至尊在自己手裡,董卓就無法籠絡住百官之心。

第一,劉辯在自己手裡,董卓就無法當面廢了劉辯,想強行讓劉協登上大寶,只會造成東西兩帝的局面;第二,朝中仍然不乏對大漢忠心的大臣,天下也不缺對大漢忠心的諸侯,到時候何太后一道詔令,自己仍可挾天子而令諸侯;第三,董卓要想控制洛陽群臣,恐怕只能祭起殺戮大旗,到時候激化與大臣的矛盾,特別是袁紹、曹操、劉虞、袁術這群虎狼,怎會屈居董卓之下,劉協必定失去人望,不能長久;第四,自己在長安切斷董卓與西涼叛軍之間的聯絡線和補給線,如同喉嚨中卡著的魚骨頭,董卓肯定食難下嚥;守著一個孤零零的洛陽,即使有丁原幫助他,如果他想征服天下,憑區區幾萬孤立無援的西涼軍和幷州軍,簡直是痴人說夢。

所以,綜合所有這些因素,陳龍欲要阻止正史中董卓之亂,在無法和董卓正面對抗的情況下,只有爭奪何太后和劉辯的控制權,破壞董卓另立劉協、大肆專權、挾持天子的計劃。

今日成功搶下何太后,自己的計劃已經是成功了一半。

群臣跟著董卓去見皇帝,陳龍故意拖在最後,何太后不解其意,正欲探問陳龍,忽然宮外數千鐵騎的蹄聲響起,震天動地,連大殿的屋瓦都開始嗡嗡蜂鳴。

陳龍一把拉住何太后的玉臂道:“快走!”

說著攔腰抱起何太后,縱身躍起,一指準確點中龍椅扶手上的機關龍頭。

何太后俏臉深深埋在陳龍懷中,如同騰雲駕霧般飛起,一時幸福的頭暈目眩,醒來時只覺兩眼一黑,已經進入了卻非殿下的地道,頭頂的地磚緩緩契合,隱隱聽到大殿外鐵蹄敲擊宮中石道的聲音。

陳龍撥出一口濁氣,暗道好險,要不是袁紹配合,自己還真不知道如何能帶何皇后進入地道。

如果在董卓大軍到來之前,在眾官面前強行硬闖,雖然也能成功,但是地道的秘密暴露,以後將無法再用,而且必然受到董卓的無盡追殺。

如今能秘密進入地道,神不知鬼不覺逃出城外,董卓大軍就算四處搜查,也不可能馬上找到自己的蹤跡,自己帶何太后去長安,無疑安全係數將大大增加。

放下陳龍匆匆領何太后出逃不表,再表董卓帶領百官,來到後殿,卻已杳無人跡,董卓大驚之下,將守衛拘來喝問,方知數百強兵,裹挾韓少帝往後宮而去。

董卓大怒之下,大聲對百官說道:“陳龍居心叵測,必是他手下,將皇上劫持了.”

眾人這才發現,陳龍並沒有跟來,紛紛猜測,各自不明真相,一時人心惶惶。

此時,數千鐵騎的蹄聲已經如沉雷般傳來,百官群龍無首,董卓心中大喜,脫離眾官,肥軀竟然如飛般沿馳道向蹄聲來處迎去。

瞬間一將灰袍鐵甲,縱騎如飛而來,身後鐵騎弓刀鮮明,見董卓翻身下馬,口稱:“主公!末將徐榮來遲!”

徐榮,字玄莬,遼東襄平人氏,董卓手下中郎將。

正史中的徐榮,可謂是一位名動一方、能征善戰的猛人。

曾經大破曹操的青州兵,箭傷曹操,幸虧曹洪拼死相護得免。

後來又大破孫堅所領的豫州群雄討董聯軍,生擒潁川太守李旻,生生將其煮死。

徐榮外貌並不粗豪,反而面目舒朗,美髯飄灑,有一絲儒將之風。

董卓望見徐榮身後的鐵甲粼粼,膽氣登時粗壯,怒喝道:“徐將軍,來的正好,陳龍劫持太后、皇上,意圖謀反,傳令四門落鎖,全城封鎖搜查!”

徐榮得令,令副將李肅帶大隊人馬傳令四門而去,自己領一千餘鐵甲軍,團團圍定後殿,百官驚悚。

董卓手執一把長刀,命徐榮約束百官,都出南宮,沿御道往北宮行去。

甘寧等人風風火火,絲毫不敢停留。

漢少帝劉辯,昨夜早被董卓嚇的心膽俱喪,聽說能遠離董仲穎,巴不得儘早脫身而去。

平日裡,漢少帝並不傻,一直聽母親何太后說陳龍之德,所以深心裡已經將陳龍視為自己一脈。

漢室衰微,皇權盡喪,只有投靠陳龍,得到他的蔭庇,才能苟延殘喘。

地道就在北宮皇上寢宮之下,在劉辯帶路之下,甘寧等全體迅速脫身,從北邙山的出口與陳龍和何太后匯合。

陳龍跪倒,口稱:“交州刺史陳龍,叩見皇上.”

劉辯哪裡不知道自己是幾斤幾兩,忙道平身。

陳龍道:“皇上、何太后,今董卓意欲加害太后,鐵騎封鎖洛陽,百官中暫時沒有能與他抗衡的。

董卓因自認與董太后同宗,欲立劉協為帝之心,昭然若揭.”

何太后自從被董卓給了毒酒,早知會是如此,劉辯小小孩童,卻是大驚道:“母后,我和劉協王弟相親相愛,為何董卓要讓王弟當皇帝?如果王弟當了皇帝,那我能當個王也不錯.”

何太后見童言無忌,不由苦笑。

小孩子怎知董卓欲要專權,當然想操縱皇帝,最好的選擇當然是自己立一個。

陳龍站起身形道:“幸虧屬下雖然無法帶來重兵與董卓對抗,卻已經讓一支奇兵趕赴長安。

長安空虛,正好能一鼓而下,請太后和皇上先去落腳.”

何太后和劉辯哪裡還有選擇?一揮手讓甘寧等派人先去渡口尋找船隻。

當下,陳龍帶著何太后和當朝皇帝,深一腳淺一腳,漸漸遠離洛陽城。

終於登上北邙山口,登高南望,只見洛陽城內宮闕重重,紅牆黃瓦,劉辯不由深深嘆息一聲。

再表董卓,遍尋皇上不見,讓徐榮鐵騎將百官圈定,展開全宮搜尋,竟然遍尋不獲。

可惜知道秘密的張讓、段珪等常侍,已經死光光;董卓雖然想到宮中應該有地道,一時之間,卻難以找到,又不好掘地三尺尋找。

袁紹在群臣之中,見董卓頤指氣使,大怒道:“皇帝忽然不見,董卓你嫌疑最大,何故圈定百官?”

董卓聞聽,大怒道:“豎子袁紹!怎麼敢這麼對我說話!”

說罷鋼刀一揮,袁紹也拔刀道:“就你有刀嗎?”

當時袁紹的叔父太傅袁隗,也在百官之中,見子侄年輕氣盛,怕要吃虧,忙出列讓袁術拉住袁紹道:“董將軍,你看我薄面,休要和小孩子計較.”

說著拉著袁術、袁紹就走。

董卓忌憚袁氏累世簪纓,也不敢亂來,就叫放了百官。

百官終於從今天的驚悚中脫身,無不是暗暗後怕,也有漢室的死忠,在私下裡開始串聯。

董卓下令封鎖南北二宮,將後宮宮娥才女盡數集中到一起,見有美色者,董卓按捺不住,先嚐了一遍先。

宮中一片哀嚎,方知董卓乃世間豺狼。

第二天,董卓招來袁隗,嚇唬道:“袁太傅,袁紹那小子,竟敢汙衊我,我饒不了他。

看你薄面,暫時不和他計較。

現在皇上不知所蹤,我看陳留王甚是機靈睿智,今日我欲立陳留王為新帝,你看如何?”

袁隗身後,就站著幾個刀斧手。

袁隗戰戰兢兢,只得同意。

董卓又聯絡朝中大員,連唬帶嚇,也有不怕死的,死活不同意在漢少帝不知去向的時候,再立新帝。

董卓讓自己的弟弟董旻擔任奉車都尉,先後殺了諫議大夫種劭、太尉崔烈、侍御史擾龍宗、大司農周忠的兒子周暉等人,最後將何進的部隊全部收編,殺害了何太后的母親舞陽君和車騎將軍何苗。

丁原自以為成了董卓心腹,前往面見董卓要官。

董卓端坐於太師椅中,面帶不屑道:“當日陳龍劫持何太后,卻不見你出手相助,如今讓我怎麼相信你?宮外少一個拿金瓜的守衛,叫做執金吾,你去當吧.”

丁原碰了一鼻子灰,回到府邸,當著呂布的面大罵董卓,被眼線都告知董卓。

董卓於是讓呂布同鄉李肅,用赤兔馬誘惑呂布,呂布遂殺了丁原,進而吞併丁原的軍隊。

董卓大喜,任命呂布為騎都尉,同他發誓結為父子,對他十分欣賞信任。

呂布善長騎射,膂力過人,被稱為“飛將”,不久又被董卓提拔為中郎將,封都亭侯。

董卓自知自己兇暴,為人所惡,所以時常要呂布作自己的侍衛及把守寢室中閣。

八月的朝會上,董卓在朝會上說何太后殺死了董太皇太后,提出廢劉辯、立劉協之事,並以霍光事為例,自比田延年(誰反對就立刻處死),滿朝文武只有尚書盧植和袁紹站出來抗辯。

袁紹說道:“恐怕大多數人都不會同意你的意見!”

董卓聞言大怒:“豎子!天下事豈不決我?我今為之,誰敢不從?爾謂董卓刀為不利乎!”

袁紹反譏:“天下健者,豈唯董公?”

然後拿著佩刀作揖而去。

董卓被頂撞得無言以對,他知道袁紹的聲望地位,拿他沒辦法,反正太傅袁隗已經同意廢立之事。

袁紹因此棄官逃亡至冀州勃海郡。

董卓氣得罷會。

後來董卓還想尋找機會殺害盧植,但被蔡邕、彭伯等勸阻,盧植也棄官逃亡。

原大將軍府幕僚鮑信不肯歸附董卓,向袁紹提出將董卓引誘殺害的計劃,袁紹不敢,鮑信也棄官逃亡。

劉虞、曹操、陶謙、王匡、張揚、衛茲、崔鈞等人,也都紛紛離開洛陽,天下分崩之勢,再難阻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將主

番茄木須肉

相見恨晚意難平

天浮筆